- 四川省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相關耦合性研究
- 李世杰 項勇 黃佳禎
- 2143字
- 2019-11-29 22:02:29
第三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一、國內研究現狀評述
國內城市基礎設施方面的相關研究現狀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礎設施與人口匹配度方面,通過構建城市基礎設施供給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供給水平與人口匹配度模型,運用耦合協調理論劃分城市基礎設施供給與人口匹配度類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城市規模擴張采用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兩種模型進行回歸并運用省份、直轄市和自治區聚類的穩健標準差研究之間的影響關系;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研究基礎設施影響城市規模分布的作用機理;運用DEA及Malmquist指數法對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礎設施投入效率進行測度,分析基礎設施投入效率的空間差異特征及時間演變規律,通過效率分解剖析效率變化的原因;從特色城市建設投融資模式的視角研究城市基礎設施與企業生產效率之間的關系;基于我國縣區級城市層面的面板數據,構建靜態及動態面板數據模型,對外商直接投資(FDI)作為私人部門引進技術的重要載體,其進入公共事業領域是否會對城市基礎設施改進存在著技術溢出效應進行了系統探究;在梳理國內外相關學者文獻的基礎上,基于我國城市數據構建相應模型,詳細分析基礎設施、空間溢出及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
國內區域經濟方面的研究現狀主要是通過測度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關聯關系,并運用網絡分析法和QAP方法,全新解構了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關聯特征及影響因素;采用變異系數、泰爾指數、空間自相關和尺度方差等統計方法從地帶、省級、地級和縣級4個尺度對中國區域經濟差異進行測度和空間格局比較分析;從要素、制度、關系三個維度構建區域經濟發展模式類型劃分的概念框架,根據三個維度指標的不同組合方式,將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劃分為資源—市場—內生型模式等8種類型;并以中國16種典型模式為例,分析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演化及其趨同性;運用哈肯模型對影響中國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驅動因素進行實證研究;依據中國區域經濟的空間依賴性和時間自相關性,將區域經濟增長的時間特征和空間特征結合起來,在傳統馬爾可夫鏈中引入空間效應,并利用區域經濟的自相關系數和局部Moran's I指數作為時空權重加以校正,即構建了加權空間馬爾可夫鏈,研究中國區域經濟增長過程中的時空動態演變特征;運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方法,分別計算全國、四大區域以及31個省市區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度,據此分析其變化趨勢及特征;在國內外已有成果基礎上,學者嘗試構建一套包括經濟發展力、環境承載力、社會發展力、科技創新力4個方面18個具體指標的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采用縱橫向拉開檔次法測算和分析我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的構建及實證研究。
國內城市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相關性的研究主要是學者基于一個巴羅類型的增長模型,利用西部地區84個城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數據,采用SYS-GMM方法從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兩方面進行計量分析,驗證交通基礎設施對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通過采用定性分析法,探討了高速鐵路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機理。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實證研究,關注了成渝高速鐵路的區域空間效應?;谒拇ㄊ?、重慶市在高鐵建設前后的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建立雙重差分計量經濟學模型,定量分析高鐵建設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用直觀數據解讀川渝地區有無高速鐵路經過的城市其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演進以及城市空間結構變化情況。在綜合考慮多維要素對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協同作用的基礎上,構建交通基礎設施對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溢出模型,利用中國省級面板數據和空間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在考慮多種要素對于城市經濟增長影響的基礎上,構建城市軌道交通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模型,利用中國地級市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
綜上所述,國內關于城市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相關性的研究極少,首先,對于城市基礎設施的主要研究集中于城市基礎設施的實證研究、基礎設施與人口匹配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城市規模擴張的影響、從作用機理角度研究基礎設施影響城市規模的分布等;其次,對于區域經濟主要利用網絡分析法和QAP方法,變異系數、泰爾指數、空間自相關和尺度方差等統計方法,哈肯模型等研究區域經濟,并且對于我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進行構建及實證研究。因此,主要研究集中在城市基礎設施和區域經濟獨立的研究,沒有將城市基礎設施及區域經濟聯系起來研究它們之間的相關性。
二、國外研究現狀評述
通過對國外研究現狀的總結概括,國外學者主要研究城市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相關性、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相關性兩大板塊。
對于城市基礎設施和區域經濟相關的研究,主要是通過采用Cobbdouglas生產函數、超越對數生產函數、CES生產函數或成本函數、利潤函數等構建計量模型,運用時間序列與面板數據,從關于基礎設施產出彈性與溢出效應和空間計量經濟學兩個方面進行城市基礎設施的實證計量研究。同時,還進行城市基礎設施促進經濟增長理論方面的研究。對于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和區域經濟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總量分析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對經濟增長作用兩個方面。
與國外研究相比較,國內對于城市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相關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相關方面的研究比較稀少,而且在研究相關性的時候在理論方法的選擇上與國外存在差異。此外,國內在研究城市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之間相關性的時候往往偏向于某一個方面,不能很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