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感知、監測、分析、整合城市數字資源,對各種需求作出智能反應,為公眾創造綠色、和諧的環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務的城市形態。智慧城市是人類社會邁向信息社會的必然產物,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設智慧城市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前沿趨勢。

從國際智慧城市發展形勢來看,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將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刺激經濟發展和建立長期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2010年美國提出加強智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推進智慧應用項目的經濟刺激計劃;歐盟制定了智慧城市框架;2004年韓國、日本先后推出“U-Korea”“U-Japan”的國家戰略規劃;新加坡提出了2015年建成“智慧國”計劃;中國臺灣提出了建設“智慧臺灣”的發展戰略等。

面對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2012年12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伊德?科恩博士開展了一次全球智慧城市的排名,排名前十的城市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為降低碳排放、致力于環境保護的城市,如開發智能電網的維也納、發展循環經濟的多倫多、實施自行車共享計劃的巴黎;第二類為關注應急、保障社會安全的城市,如建立防災系統的紐約、治理交通擁堵的倫敦、推動移動智能的東京;第三類為依靠科技、培育新興產業的城市,如推廣電動汽車的柏林、創新清潔技術的哥本哈根、推廣智能卡的香港、擴展光伏產業鏈的巴塞羅那。

通過對智慧城市的評價研究,結合當今經濟社會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亦可發現一些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①提升城市信息基礎設施能力。高速、寬帶、融合、無線的泛在網及GIS將聯通所有人或物。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在發生重大變革,寬帶化、三網融合進程不斷加快,互聯網和物聯網交融發展,云計算使計算資源配置更加高效,高速、寬帶、融合、智能的信息基礎設施將成為現實。感知設備是“智慧城市”最基本的基礎設施,可以實現所有城市部件的聯網。空間地理信息平臺集信息采集、處理、分析、共享和協同等能力于一體,由此衍生出空間信息服務生態體系,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另一信息基礎設施。

②城市運行智能精準。精細、準確、可視、可靠的傳感中樞將智能調度城市要素,物聯網、互聯網和云計算交融發展,構建人與物、數據信息等共享的關鍵智能信息基礎設施,廣泛分布的傳感器、射頻識別(RFID)和嵌入式系統使物理實體設施具備感知、計算、存儲和執行能力,不斷推動城市運行的智能化、可視化和精準化。

③社會服務便捷高效。虛擬化、個性化、均等化的社會服務將無所不在,供水、供氣、供電、供熱、電信、有線電視、銀行、城建等部門信息系統將逐步整合,各項信息數據共享,形成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信息網絡平臺,為公眾提供及時、簡單、便捷、虛擬化的生活服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數字娛樂等網絡化的公共服務,將逐步優化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滿足居民的個性化需求。

④居民生活綠色宜居。科學、綠色、超脫、便捷的數字化新生活將夢想成真。

⑤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非物質化、低碳化的數字經濟將蓬勃興起,新技術創新催生經濟新業態,數字經濟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進程快速發展,虛擬空間的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巨大。安全、便捷、低碳的電子商務將是政府、企業和個人經濟活動中最主要的交易形態。非物質化的網絡文化打破了文化載體、內容和傳播的制約,加速了文化傳播,成為各國數字經濟的重要構成因素。

⑥政府管理服務更加親民。網上政府、透明管理、無縫服務將奠定良治社會的技術基礎,高效透明、無縫服務的政府是政府改革的方向,網上政府將成為政府行使職能的主要形式。電子政務促使政府行政由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強調政府履行政府職能要充分發揮和完善政府的服務功能,為公眾和社會提供更廣泛、更快捷、更全面的服務,使多層次、多部門、以“管”為目的的傳統政府向“智能的”、以“客戶”為中心的高效透明服務型政府轉變。電子政務、網上政府將是實現這一目標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政府行使職能和提供服務的主要形式。

總之,智慧城市建設將構建一個生態、宜居、便捷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市。

國內眾多城市都把建設智慧城市作為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智慧城市建設成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發展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熱潮興起,100%的一級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詳細規劃,80%以上的二級城市也明確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截至2013年1月,全國已有320個城市投入3000億元建設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間用于建設“智慧城市”的各方投資總規模有望達5000億元。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思路各有側重,關注重點大致可分為社會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四個方面。總體來看,對社會應用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關注程度較高。在明確提出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的城市中,優先發展民生、城市管理等社會應用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占70%以上。目前我國主要城市的3G網絡已基本實現全覆蓋,光纖入戶率快速增長,寬帶普及率和接入帶寬全面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飛速發展,為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建設智慧城市需要進一步搶抓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化應用的重大機遇,解決信息化應用面臨的跨部門整合等復雜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部門致力于完善公共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協調配合,更好地引導智慧城市健康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推進城鎮信息化建設的主管部門,將智慧城市作為重點工作,通過制定規劃、試點示范、總結推廣等三種方式全面部署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工作。

第一,制定規劃,統籌全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智慧城市工作,把規劃制定作為協調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發展電子政務應用,協調推動“智慧城市”、農業信息化和社會管理領域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工作手段。先后編制了《互聯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通信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十二五”規劃》《國際通信“十二五”發展規劃》《電信網碼號和互聯網域名、IP地址資源“十二五”規劃》等十余個與智慧城市相關的規劃,涉及信息化、信息安全、電子信息產業、軟件業、通信業、物聯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多個行業與領域。

第二,試點示范,重點突破。通過試點示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開展積極探索,積累值得推廣的經驗。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五地率先成為國家云計算服務創新示范城市,到2015年,我國云計算產業鏈規模已達7500億~1萬億元。2012年落實了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等252個物聯網試點項目。

2013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北京與原環保部、水利部、原衛生部、原國家旅游局、國家電網公司簽署了六項智慧城市建設示范試點項目合作協議,包括智慧環境、智慧水務、智慧健康、智慧旅游、電動汽車、智慧電網等六個示范試點項目。試點項目覆蓋了城市發展的主要領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作為城市建設的主管部門,側重以智慧理念推進城鎮化有序、可持續發展,于2013年初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工作,首批確定試點城市90個,河北省石家莊市、廊坊市、邯鄲市、秦皇島市、遷安市、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等六城市位列其中。同年8月批準第二批103個城市成為試點,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唐山市灤南縣、保定市博野縣位列其中。2015年4月批準了第三批84個試點城市、擴大范圍試點城市13個、專項試點城市41個,河北省唐山市被列入試點名單。國外研究機構德勤2018年年初發布的《超級智能城市》管理咨詢報告顯示,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已有500個,這標志著我國智慧城市已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

第三,政策引導,有序發展。為促進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健康有序發展,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概括了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意見》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幅增強,綜合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絡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意見》覆蓋了智慧城市的眾多領域,未來社會管理、民生服務、網絡安全將是智慧城市的投入重點,實現公共服務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細化、生活環境宜居化、基礎設施智能化、網絡安全長效化等目標。《意見》要求,科學制定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切實加大信息資源的開發共享力度,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業態,著力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設,完善組織管理和制度建設。

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多數項目仍停留在規劃階段,缺乏資金和統一標準是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出現困局的重要原因。《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重點,有利于指導相關產業的發展。隨著政策的進一步落實以及國家層面工作協調機制的建立,智慧城市必將健康、有序地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凤山县| 郑州市| 镇康县| 中超| 拜城县| 水城县| 湟源县| 梅河口市| 吐鲁番市| 青岛市| 安多县| 晋州市| 沛县| 黎城县| 宁阳县| 大悟县| 当雄县| 偃师市| 湖口县| 武汉市| 阳新县| 双城市| 准格尔旗| 宁化县| 鸡东县| 阿克苏市| 萍乡市| 阜平县| 阜南县| 临潭县| 大邑县| 颍上县| 平江县| 赤峰市| 建水县| 尤溪县| 重庆市| 武邑县| 双流县|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