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興縣京南生態衛星城智慧城市發展研究
- 李宇
- 3804字
- 2019-11-29 21:59:20
二、國內智慧城市發展現狀
19世紀90年代,有學者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早期概念。2009年,維也納理工大學區域科學中心首次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六個維度:增長的經濟,便捷的移動,舒適的環境,智慧的民眾,安全的生活,公正的治理。從這六個維度來看,智慧城市的建設顯而易見是個曠日持久且不斷發展的過程,像幾年之內就可以建成智慧城市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夠科學的。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剛剛起步,城市信息化建設正處于重要的結構轉型期,即從信息技術推廣應用階段轉向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階段。目前我國已進入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據統計,2014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到54%。城鎮化率的提高,必然伴隨著人口聚集、產業聚集,這將對城市空間布局、承載能力、管理方式等方面提出新課題,城市發展方式轉型迫在眉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有助于促進城市治理模式的創新,防范“大城市病”集中爆發。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智慧城市建設的新模式。如以物聯網產業發展為驅動的建設模式,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的建設模式,以社會服務與管理應用為突破口的建設模式等。但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缺乏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體制建設創新滯后、網絡安全隱患和風險突出等。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2號)文件的有關要求,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八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高計〔2014〕1770號)。2016年3月,國務院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為智慧城市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據。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同時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智慧城市的政策規劃(見表1-1),對全國智慧城市建設起到了指導作用。
表1-1 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政策

隨著2009年IBM發布智慧城市在中國的戰略后,我國各城市掀起了智慧城市的建設熱潮。截至2017年11月,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已近600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13—2015年先后公布了3批智慧城市試點城市,總數達到277個(見圖1-3)。其中省會城市10個,占比為3.6%;地級市96個,占比為34.7%;縣級市81個,占比為29.2%;區、鄉鎮90個,占比為32.5%。試點智慧城市的建設模式分為三種,分別是以信息基礎設施為主、以智慧產業為主和以智慧城市應用為主。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智慧管理與服務類項目最多,保障體系與基礎設施類項目次之,智慧產業與經濟類項目最少,因此智慧城市建設仍以公共信息平臺、基礎數據庫、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城市管理與服務領域為主,產業方面較少。在具體城市特色化方面,每個試點城市的側重領域不同[8]。

圖1-3 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分布
目前國內規劃較好的城市都是以發揮本地優勢或者解決自身短板為切入點,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如表1-2所示。
表1-2 國內智慧城市的發展

續表

2014年9月,國家發改委聯合七部委發布《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幅增強,綜合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絡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到2020年,智慧城市發展包括“五化”,分別是公共服務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細化、生活環境宜居化、基礎設施智能化以及網絡安全長效化[9]。
表1-3 智慧城市發展“五化”

續表

《意見》中指出,要科學制定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第一,加強頂層設計,從城市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制定智慧城市建設方案;第二,推動構建普惠化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不斷推進智慧醫院、養老信息化服務體系、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等建設;第三,支撐建立精細化社會管理體系,建立全面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公共安全視頻聯網應用、完善城鄉公共安全保障體系等;第四,促進宜居化生活環境建設,建立環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統、預警應急系統以及環境質量管理公共服務系統,推廣智慧家庭等;第五,建立現代化產業發展體系,加快物流配送體系,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以及促進建設完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等;第六,加快建設智能化基礎設施,構建城鄉一體的寬帶網絡,推動城市公用設施等的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推動北斗導航衛星地基建設發展交通信息增值服務,等。《意見》中指出,要切實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共享力度。加快推進信息資源共享與更新,深化重點領域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同時,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業態,包括加快重點領域物聯網應用,促進云計算和大數據健康發展以及推動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意見》中還指出,要著力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設。要嚴格全流程網絡安全管理,加強要害信息設施和信息資源安全防護,強化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最后,《意見》指出,要完善組織管理和制度建設。
2017年5月,石家莊市發布《石家莊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7—2019年)》(以下簡稱《計劃》),以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8]。
《計劃》指出,到2019年底,建成以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細化、決策支持科學化、產業經濟高端化為支撐的智慧城市體系框架,城市信息化整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成為石家莊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城市軟實力、實現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極”戰略目標的強大支撐和重要基礎[8]。
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受各地條件的制約,區域差異明顯,華南與華東地區發展良好,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發展較為落后。智慧城市在各省份、各領域的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我國智慧城市整體發展水平處于領先地位的有無錫、上海、北京、杭州、寧波、深圳、珠海、佛山、廈門、廣州等。智慧城市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城市整體智慧化程度較低,建設能力及落地性有待提升。當前,我國正在通過“互聯網+”“兩化融合”“三網融合”等戰略,積極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國內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有些城市圍繞創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而更多的城市則是圍繞各自城市發展的戰略需要,選擇相應的突破重點,從而實現智慧城市建設。在國內智慧城市建設中,具有自身智慧城市建設特點的有:
(一)北京:世界城市
2012年3月,北京發布了《智慧北京行動綱要》,2015年將“創新應用,加快推進智慧北京建設”作為其經濟和信息化系統六項重點任務之一。2016年3月發布的《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加快新型城市建設,建設智慧城市。
2013年,北京市建設了我國首個智慧城市服務的北斗公共平臺。北京市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在衛生、教育、社保、安防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建成了電子政務專網、社區公共服務平臺以及社會保障卡系統等項目。
(二)上海:光網之城
2011年,上海出臺了《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2014年發布了《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4—2016)》,指出實施“活力上海”五大行動,推進建設28個重點專項。2016年2月發布的《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深化以泛在、融合、智慧為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設。
上海是城市光網建設的先驅者,其率先在國內開展“光網城市”工程建設,推動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建設,積極開展三網融合、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研發應用,并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城市各領域。上海市的公共無線局域網覆蓋密度和規模、三網融合業務、高清電視、高清IPTV等信息消費水平均為全國第一。
(三)深圳市:安防之都
2010年,深圳市提出要抓住城市競爭力要害,打造智慧城市,于2012年通過《智慧城市規劃綱要》。2016年4月發布的《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建設信息經濟為先導的智慧城市,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慧之城。
深圳市正在加速推進“無線城市”建設,2014年成為國家首批“寬帶中國”示范城市。發展“云物流”,打造華南智慧物流基地。建成了綜合交通運行指揮中心,實施“U交通戰略”,成為國內領先的智慧交通城市。推動物聯網產業在安防領域的研究應用,被譽為“國家安防之都”。
(四)寧波市:云城市
2016年初,寧波市與多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寧波智慧城市從1.0邁向2.0。2016年2月發布的《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要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寧波市智慧城市建設起步較早,“十二五”期間,智慧城市建設共推進了30項工程、87個項目。寧波擁有全國首個“云醫院”,建有智慧教育“云平臺”。2015年集中推出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管理等應用新項目,“云城市”建設率先邁入了實施階段。
(五)無錫市:感知城市
2012年,無錫啟動智慧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14年4月印發了《智慧無錫建設三年行動綱要(2014—2016年)》,為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構建了總體框架,明確了推進思路。2015年4月簽署了《“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6月正式啟動“互聯網+城市服務”建設。2016年1月發布的《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打造智慧城市建設先行示范區。
無錫市物聯網產業發展應用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享有較高的知名度。2010年開始,無錫力爭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物聯網應用示范先導區,建成了在交通、工農業、教育、電力等領域的一系列感知示范工程,成為引領全國的先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