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一、選題背景

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在國際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舞臺上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出口國,中國對海外直接投資的總量和速度都在直線上升,已經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發展中國家轉型發展的重要新引擎之一。可以預見,伴隨中國經濟要素參與全球國際經濟貿易分工格局的日益深化,中國金融業也必將成為參與國際金融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中國開發性金融“后來居上”,通過近十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當前文獻主要是關于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的國際化研究,且多數在21世紀初完成,側重于實證和業務方面,缺少系統的理論分析,尤其是對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研究不夠。為此,有必要深入分析中國開發性金融“走出去”可持續發展的利益驅動機制,提出有關戰略規劃和政策建議。

二、邏輯架構與研究方法

本書以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分析其內在的利益驅動機制問題,試圖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方式探究適合中國國情的開發性金融“走出去”運作模式,啟迪后來者對中國金融要素國際化配置的理性研究。總體研究思路是:通過比較商業性金融與開發性金融的差異,基于實踐基礎提出,在理論上如何實現中國開發性金融“走出去”過程中商業利益、國家利益、合作國利益三方的合理統一,如何建立著眼于全局的大風險觀以促進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可持續發展。這種大風險觀就是:只有在確保中國取得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下,才有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內生性利益驅動和真正安全。后發優勢國家金融國際化的內生動力取決于融入全球化過程中如何激發和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以及采取的發展模式。為此,需要在“走出去”戰略實施過程中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完整性、到位性和有效性。

(一)邏輯框架

本書根據經濟與非經濟(地理和政治)兩大理論前提,從商業利益、國家利益、合作國利益三個角度出發,建立中國開發性金融“走出去”整體利益最大化的評估分析模型,并重點研究其包含的三個子問題:①探究金融地理布局因素對商業利益的影響模式;②分析國家利益如何通過戰略利益互換取得平衡;③思考風險約束下如何建立協同激勵機制以使合作國利益得到保障和發展。這三個問題都涉及開發性金融“走出去”過程中,在不同側面對商業利益、國家利益、合作國利益的影響,而且都是關鍵性問題,構成開發性金融“走出去”可持續發展利益驅動機制的內涵。

本書共分為八章,具體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為中國金融“走出去”概況分析和本書的研究思路。通過分析中國金融“走出去”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理清一些概念,重點說明開發性金融“走出去”過程中如何構建內在利益驅動機制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同時通過對開發性金融及其“走出去”概念的界定明確研究對象,在此基礎上提出研究脈絡。

第二章為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理論綜述與國際比較。通過國內外文獻綜述加以梳理邏輯認識,結合對開發性金融、經濟全球化、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國際金融、金融地理等理論的觀點闡述,借鑒其中關于中國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重要觀點進行分析,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分別對國外商業金融機構和開發性金融機構的“走出去”進行橫向比較。

第三章為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利益驅動機制理論框架。通過城鎮化與國際化、經濟地理與政治因素兩大宏觀前提條件,提出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利益驅動機制模型,以主成分分析法提出了模型新組合變量及五個命題,在此基礎上建立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評價指標體系,并結合中委聯合融資機制進行了案例分析。

第四章為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國際地理布局機制。將經濟地理引入開發性金融“走出去”布局,提出金融地理三層次理念,分析密度、距離、市場分割對開發性金融在全球的市場化資源配置中的引導作用,指出如何通過正向規劃構建符合中國發展利益的“中心—外圍”合作格局,并對亞洲周邊互聯互通建設進行了分析。

第五章為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戰略利益互換機制。通過分析指出國家利益具有雙重引導作用,將博弈論討價還價模型引入研究,提出了開發性金融支持合作國戰略利益項目的動態博弈機制,分析了政府組織優勢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并對中俄能源合作情況進行了分析。

第六章為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雙向協同激勵機制。通過將協同激勵和網絡外部性引入對合作國利益的分析,提出建立雙向協同激勵機制的核心是要優先考慮合作國的利益和發展,加強協同運作和低成本信息交流,發揮網絡正外部性效應,并對中巴石油合作、中非發展基金運作進行了分析。

第七章為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戰略規劃與政策建議。從政府層面立法和高層協調、國家戰略金融與商業金融的融合、提供全球化金融外交戰略服務、深化國際化發展總體戰略布局、構建新型開放式金融合作網絡等方面提出了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戰略規劃構想及相關政策建議。

第八章為總結。對本書的主要觀點、創新點和不足之處進行了總結。

(二)研究方法

本書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搭建了總體的理論模型框架,對影響中國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內生變量進行了分析,確定各個自變量的重要程度。這一方法的好處在于能夠對各項自變量進行重新分類和整合,發掘內在的新自變量解釋效果。在第四章主要運用金融地理方法對中國開發性金融在國際地理布局上采用的“中心—外圍”模式進行了分析。在第五章主要運用討價還價博弈論方法對戰略利益互換的二階段博弈過程及均衡結果進行了分析。在第六章主要運用激勵約束的博弈分析方法對合作國協同激勵的內在動力進行了研究。

三、主要觀點及結論

本書主要觀點是:中國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利益驅動機制關鍵在于風險可控條件下實現商業利益、國家利益與合作國利益三者均衡的最大化。在宏觀前提研究中,可以將城鎮化與國際化作為一個互為聯系的統一框架來分析其彼此之間的內在關系。主要結論有以下四點:

(一)開發性金融“走出去”需要建立利益驅動評估機制

我們可以通過風險可控下的商業利益與國家利益捆綁、與經濟地理相關的合作國利益、考慮中國因素與經濟距離下的產業協同、海外金融業務協同、合作國協同利益這五個自變量對一個國際項目加以分析并判斷其價值。由此,可以驗證五個命題:國家利益引致商業利益和合作國利益;商業利益必然與國家利益相捆綁;國家利益與合作國利益存在博弈;合作國利益與經濟地理(暗含商業利益)有密切關系;協同因素從中國產業部門、金融機構到合作國都存在且有效。

(二)要依托金融地理三層次理念框架進行國際地理布局

比較優勢理論并不能解釋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跨越性發展,但可以用密度、距離、市場分割三因素對開發性金融“走出去”在全球地理布局中的影響進行分析,這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追求商業利益的基礎。通過正向規劃,利用中國經濟相對高密度的優勢,縮短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距離,推動中國市場開放以減少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分割,構建符合中國發展利益的“中心—外圍”合作格局,這是中國開發性金融在全球性國際地理布局和資源配置的關鍵。

(三)要通過合作博弈和政府組織優勢實現戰略利益互換

國家利益作為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核心服務目標,可以引致商業利益與合作國利益。中國開發性金融通過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尋找發達國家資金供給難以達到的中長期戰略利益項目,經過兩階段討價還價博弈,增加了中國與合作國之間的總體合作剩余,擴大了談判成功的共同區間,使得雙方的合作框架得以形成,實現以中國國家利益為基礎的等價互換,并作為一個影響雙方的因子參與利益分配。同時,政府組織優勢在戰略利益互換中具有促進信息對稱性和減少國際信貸配給的特殊作用。

(四)要發揮協同激勵效應和網絡外部性支持合作國發展

只有使合作國更為主動配合,變“我要做”為“要我做”,才能實現互利共贏。建立雙向協同激勵機制的核心就是要優先考慮合作國迫切關心的發展目標,必要時甚至可以適當采用“利他主義”方式加強合作,將此類項目納入與中國企業及金融機構自身發展目標相融合的合作戰略之中。雙方有必要加強在金融、產業、市場、信用、地理、社會等方面協同運作,通過廉價磋商(Cheap Talk)機制,降低信息交流成本,加快形成博弈共識。中國開發性金融全球合作網絡通過縱向與橫向產品差異化具有正外部性,可以通過“錨式商鋪”方式加以內部化。

四、創新與不足

通過對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的理論分析和案例解剖,本書形成以下四個創新亮點:一是搭建了開發性金融“走出去”利益驅動機制理論模型,為中國開發性金融機構對國際項目進行分析預判與后評價提供了一個可行的實踐評估框架;二是將經濟地理的理論框架引入金融地理分析,用密度、距離、市場分割三因素對開發性金融“走出去”在全球地理布局中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構建符合中國與合作國共同發展利益的“中心—外圍”合作格局進行了考察;三是將博弈論討價還價模型用于分析戰略利益互換,說明了開發性金融在增加兩國總體合作剩余和推動建立合作框架之中的重要作用,并對政府組織優勢進行了系統分析;四是將協同激勵和網絡外部性引入對合作國利益的分析,指出廉價磋商機制在談判之前對激勵合作國給出真實意思表示具有積極作用,基于縱向與橫向差異化分析了中國開發性金融全球合作網絡所能帶來的正外部性價值。

由于能力有限和數據可得性及可公開性的制約,本書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重要問題和不足。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對于開發性金融“走出去”理論框架體系沒有構建完整的數理模型,邊界約束條件和求解情況尚不清晰,缺乏足夠的實證數據分析;二是對于金融地理價值量的理論模型分析仍然停留于定性分析框架,沒有進一步的數理推導分析,金融地理三層次理念的邏輯嚴密性還有待于通過實證研究進行驗證;三是尚未進行國家利益引致商業利益與合作國利益的定量分析,仍缺乏衡量合作國協同激勵效果的分析工具,需要進一步通過數據積累和模型構建加以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河县| 土默特左旗| 锦屏县| 庆云县| 平和县| 抚松县| 锦屏县| 德江县| 渑池县| 盘山县| 达孜县| 池州市| 灵石县| 葵青区| 宁远县| 泾源县| 五台县| 阿拉善左旗| 三门峡市| 山西省| 陆丰市| 龙江县| 昆明市| 富平县| 张掖市| 咸宁市| 平舆县| 永嘉县| 鄂州市| 昔阳县| 延川县| 北票市| 天峨县| 崇明县| 云南省| 柳河县| 灌南县| 昌邑市| 冷水江市| 鹿邑县| 吉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