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將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作為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

何秉孟

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同志的政治報告緊緊把握住“時代階段性本質”這個牽涉全局的根本性問題,在系統總結四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的五年來我國各方面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和歷史性變化,果斷做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階段性轉換和我國社會相應發生階段性跨越的判斷;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大會主題的重要內容。我們知道,所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有兩個方面的重要涵義:其一就是為人民謀福利,一切從人民的利益、人民的需要出發;其二就是不忘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就其本質而言,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長遠的、根本的利益,這兩者歸根結底是一致的。正因如此,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中反復強調: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并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個基本方略之一。黨的十九大將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既作為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又作為我們黨的基本方略予以強調,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在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史上,都是極為少見的。

一、將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作為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改革開放、推進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必須緊緊扭住提升人民生活品質這個中心工作,將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作為經濟、社會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

我們將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作為經濟、社會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把握住了“現代化”、“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真諦,因此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我們知道,“現代化”、“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等命題或理念,是20世紀中期成型并逐步于七八十年代被確立為聯合國關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性原則的。其直接背景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幾次石油危機。所以,“現代化”、“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等命題或理念的成型和逐漸被社會廣泛接受,是人類反思以往通過高消耗、高污染來謀求所謂發展這樣一種傳統的發展模式或傳統的“現代化路徑”的成果,是對傳統發展模式、傳統“現代化路徑”的一次革命。所謂現代化,是指從不發達社會向發達社會邁進的漸進過程。從根本上說,現代化的動力是科技革命,由科技革命推動生產力迅速提高,進而推動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自18世紀中葉在英國發生的以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以來,人類社會又先后發生了三次科技革命,即: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以電磁學、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20世紀中葉以原子能理論、原子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問世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20世紀七八十年代發生的以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在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從18世紀中葉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始,至今已持續了兩個半世紀。分析四次科技革命和兩個半世紀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我們會發現,由于科技革命的內容不同,現代化進程的不同發展階段的內涵也不相同。比如,前三次科技革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與動力、能源有關。因此,這三次科技革命,均直接或主要作用于第二產業領域,是通過能源、動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推進工業化,提升工業化的程度。也就是說,工業化、工業化程度的提升,是前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的現代化進程的核心內容。這種傳統工業化、現代化過程,對于人類來說,是一柄雙刃劍:在使人類獲得巨大收益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存、人們的生活品質留下巨大隱患。這200余年的工業化以及工業化程度的提升、現代化的推進,是靠能源、動力資源的高強度開發和高消耗、各種生產要素的高投入實現的,使人類的生態環境、能源及動力等資源的永續開發陷入空前危機。20世紀70年代發生、當前仍在持續加深的石油危機,以及近幾十年來全球性的氣溫升高、環境污染等,向傳統的工業化、城市化道路、現代化路徑發出了警告。就在人類生存、發展面臨巨大危機的背景下,20世紀七八十年代發生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動的人類現代化進程同前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的現代化進程的最大區別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各種生產要素的高投入、能源等自然資源的高消耗來提升工業化程度、實現經濟增長,而是通過用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技術裝備第一、第二產業,實現各種生產要素精密配置,實現自然資源的少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為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了支撐;更重要的是,網絡技術的發明和廣泛應用,使長期缺乏可貿易性的服務實現了貿易區域化乃至國際化,推動以服務型為主的第三產業空前發展,極大地拓寬了經濟的產業領域。以服務型行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巨大發展,對于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具有重大意義。而且,我們還必須看到,發端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信息技術革命,目前仍具方興未艾之勢,正在向前蓬勃發展。其突出特點是信息化與髙端制造相結合,形成所謂“智能制造”。這種智能化與信息化的結合,創造出了眾多的新產品乃至新服務,進而還將催生岀更多的新行業,既為人民群眾創造出更多的新需求,又為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進一步提升,開辟無限廣闊的、令人神往的未來。因此,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是第四次科技革命賦予當代的“現代化”、“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進程的極其重要的內涵??梢赃@樣說,在當代,所謂“現代化”、“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絕不僅僅是GDP的增長、經濟的現代化,還有社會的現代化、人的全面發展等。沒有社會現代化,沒有以人的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為主要內涵的人的全面現代化,就不能說實現了現代化。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將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作為“現代化”、“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把握住了“現代化”、“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真諦,是“現代化”、“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二、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做好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大文章

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在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現代化”、“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同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具有歷史和邏輯的內在統一性,但并不是說或者意味著,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可以自然而然地實現。在這里,國家制度的安排、國家政府的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具有決定性意義。比如,美歐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的進程的啟動比我們要早幾百年,其科學技術不可謂不發達,前述近現代史上的幾次科技革命,尤其是方興未艾的“智能化+信息化”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首先在美歐興起的;“現代化”、“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等發展理念也是首先由美歐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科學界、思想界提出并倡導的。但近幾十年來,美歐諸國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全面提升了嗎?似乎不能做出這一結論。遠的歷史事實且不說,以近十來年的美國現實為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08—2015年廣大勞動民眾失業率高企,年均高達7.56%;不僅大批普通勞苦大眾失業,而且工資下降,不少勞動者家庭只能靠借貸為生,導致美國家庭債務攀升,在2008—2014年期間,美國家庭債務占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率高達130.18%,大多數普通民眾家庭已經事實上處于破產狀態;與普通民眾民不聊生相對應的是,資產大亨們卻利用金融、經濟危機橫征暴斂,大發橫財:占人口總數1%的最富有的階層的收入占全國總收入的比重從1978年9%上升至近年的20%,致使1%最富家庭占有全國家庭凈資產的1/3,占人口總數9%的較富有的家庭又占了1/3。兩者合計,占人口總數10%的最富和較富家庭占有了近70%的美國全國家庭凈資產!不僅如此,美國政府債務高企,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61.8%上升至2016年的106.1%,使整個美國事實上處于破產。為緩解國家債務風險,美國政府不但不想方設法去拯救因金融經濟危機而陷入水深火熱的貧困百姓,反而向貧困百姓去轉嫁政府債務危機,大幅削減醫療、養老等福利保障支出。代表金融、石油、軍工大資本利益的共和黨特朗普總統上臺伊始,便迫不及待地推出“醫保議案”,力圖廢除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民主黨總統奧巴馬的意在擴大醫保覆蓋面、將占美國人口總數15%的處于最底層的約4000萬人納入醫保體系的《平價醫療法案》,把幾千萬最底層的平民重新拋入無醫療保障的悲慘深淵。其原因就在于:在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所有活動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資本增值,就是生產剩余價值,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經濟規律或“絕對規律”。在這一基本經濟規律、“絕對規律”的支配之下,資本“守門人”不可能損害資本利益去滿足99%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與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經濟相反,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或者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生產,其基本經濟規律是“最大限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在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現代化”、“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同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所具有的歷史和邏輯的內在統一性,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或者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才有可能變為現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建宁县| 洪江市| 台中市| 长汀县| 将乐县| 文水县| 阜新市| 石家庄市| 葵青区| 绥德县| 剑川县| 石阡县| 呼伦贝尔市| 成武县| 稷山县| 扬州市| 康定县| 抚州市| 呼图壁县| 潞西市| 开原市| 巧家县| 嘉兴市| 绵阳市| 靖州| 嵊州市| 阳谷县| 蓬安县| 张家川| 农安县| 新邵县| 台中县| 太谷县| 丽水市| 金华市| 桦南县| 杨浦区| 兰溪市| 兰坪| 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