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中東歐貿易指數報告(2017)
- 劉永輝
- 592字
- 2019-11-29 21:34:37
三、發展建議
本章構建了2007—2016年中國—中東歐貿易阻力指數,通過對比中國—中東歐貿易阻力指數及其特征指標的分析與總結,我們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一是,中東歐地區貿易阻力指數穩中有降。2007—2016年中東歐地區貿易阻力指數變動不大,穩定在0.25附近,這說明近幾年,說明中東歐各國對中國進出口商品的限制性措施并未發生顯著變化。
二是,立陶宛、阿爾巴尼亞與匈牙利的貿易阻力位居中東歐地區前列。立陶宛、阿爾巴尼亞與匈牙利三國對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限制性措施相對較多,貿易阻力指數偏大,位于中東歐16國貿易阻力的前三位,而這將不利于這三國進一步發展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此外其他國家的貿易阻力排名不太穩定,排名跳躍度較大。
對此,我們認為:
一是,同中東歐各國進行貿易往來時,應熟悉歐盟的法律法規。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中東歐國家既是重要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時部分中東歐國家又是歐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進行貿易往來時,應熟悉歐盟的相關貿易政策,從經濟領域講,歐盟的法律制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歐盟成員國的國內立法。
二是,主動進行貿易談判,積極創造有利條件。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雙邊合作應當務實而低調,同時還應當避免發表引發歐盟懷疑的表述。與此同時,中國發展中東歐國家關系的同時,也不能被動接受歐盟的限制,而應該積極創造有利條件,推動歐盟內部增加體制內的制度彈性,積極發揮中東歐國家在推動中歐關系發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