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特征指標的對比分析

(一)出口潛力指數

在引力模型的基礎上,利用2007—2016年的年度數據,我們測算出2007—2016年中國對中東歐各國的出口潛力指數,以衡量中國向中東歐各國的出口相對于該國經濟總量未來發展空間的大小。

1.中國對中東歐各國的出口潛力略有波動

表3.4給出了2007—2016年中國對中東歐16國的出口潛力指數(ETP),表3.5展示了中國對中東歐16國的出口潛力排名。整體上來看,中國對波黑、克羅地亞、拉脫維亞、黑山、羅馬尼亞和斯洛文尼亞等國的出口潛力相對較小,這些國家屬于潛力巨大型國家,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與該國人口和生產力所能支持的需求相差較遠。中國應在現有的條件下,通過加強雙邊交流合作,擴大開放力度,充分利用對方國內需求,為雙方提供更大的經濟利益。中國對保加利亞、馬其頓、波蘭和塞爾維亞等國的出口潛力在中東歐16國居中,這些國家屬于潛力開拓性,中國在向這些國家出口時,應借鑒與潛力再造型國家的發展方式,同時積極維護原有的積極關系,著力開發新的增長點,以促使雙方貿易未來可持續發展。中國對立陶宛、匈牙利、捷克和波蘭等國的出口潛力較大,這些國家都屬于潛力再造型,中國對該國的出口增長的空間有限,雙方應著力于挖掘新的貿易增長點。

表3.4 中國出口到中東歐各國的出口潛力(ETP)指數

續表

表3.5 中國對中東歐各國的出口潛力(ETP)指數排名

圖3.5展示了2007—2016年中國對中東歐各國的出口潛力指數均值。過去10年間,中國對波黑的出口潛力均值為0.43,對保加利亞的出口潛力均值為0.75,對羅馬尼亞的出口潛力均值為0.80,與以上3國的出口潛力在中東歐16國位居前茅,貿易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對波蘭的出口潛力均值為1.26,對捷克的出口潛力均值為1.71,對匈牙利的出口潛力均值為2.31,對立陶宛的出口潛力均值為2.48,與此四國的出口潛力相對穩定,一直居于中東歐16國的末位,未來貿易的發展空間有限;與阿爾巴尼亞、馬其頓、克羅地亞、愛沙尼亞、斯洛文尼亞、拉脫維亞、黑山、塞爾維亞和斯洛伐克等國的出口潛力均值居中,中國對各國的出口尚有一定的開發空間,中國應著力發掘新的出口增長點。

圖3.5 中國對中東歐16國的出口潛力排名條形圖(基于2007—2016年的均值)

2.中國對中東歐16國的出口潛力時空演變特征明顯,但對匈牙利、立陶宛和捷克的出口潛力有限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中國對中東歐各國的出口潛力空間分布格局,同時反映出口潛力的時空演變特征,我們繪制了中國對中東歐16國的出口潛力分布地圖(圖3.6、圖3.7)。出口潛力最大的4個國家在第一梯隊;出口潛力較大的4個國家在第二梯隊;出口潛力較小的4個國家在第三梯隊;為出口潛力最小的4個國家在第四梯隊。

圖3.6 2007年中國對中東歐各國出口潛力分布地圖

圖3.7 2016年中國對中東歐各國出口潛力分布地圖

圖3.6和圖3.7顯示:2007—2016年中國對中東歐各國的出口潛力變動幅度不大。具體而言,中國對波黑、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和捷克等國的出口潛力所在梯隊并未發生變化;而對保加利亞、馬其頓和塞爾維亞等國的出口潛力提升一個梯隊;對克羅地亞、黑山等國的出口潛力提升了兩個梯隊;但對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斯洛伐克、波蘭的出口潛力卻有所下降,對匈牙利、立陶宛和捷克的出口潛力一直穩定地處于第四梯隊。

(二)進口貿易潛力

在中國—中東歐貿易潛力指數構建框架的基礎上,基于2007—2016年的年度數據,采用引力模型,我們測算出2007—2016年中國—中東歐進口潛力指數,用以衡量中國從中東歐各國進口總額相對于中東歐各國經濟總量未來發展空間的大小。

1.中國從中東歐各國進口的潛力有一定波動

表3.6顯示了2007—2016年中國從中東歐16國的進口潛力指數(ITP)計算結果,表3.7展示了中東歐16國進口潛力的排名。整體上來看,中國從克羅地亞、拉脫維亞、波蘭、斯洛文尼亞、捷克和黑山等國的進口潛力相對較小,這些國家屬于進口潛力巨大型國家,中國從這些國家的進口與該國人口和生產力所能支持的供給還相差甚遠,中國可在現有的條件下,擴大進口力度,充分利用對方的比較優勢,為雙方提供更大的經濟利益。中國對羅馬尼亞、波黑、立陶宛和塞爾維亞等國的進口潛力指數相對居中,這些國家屬于潛力開拓性國家,中國在從這些國進口時,應借鑒與潛力再造型國家的發展方式,同時積極維護原有的積極關系,著力開發新的進口增長點,以使得雙邊貿易未來能持續發展。中國對愛沙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等國的進口潛力指數較高,這些國家屬于潛力再造型國家,在現有的經濟條件下已難提供更多的商品,中國應著力于挖掘新的進口增長點。

表3.6 2007—2016年中國從中東歐各國進口的潛力指數

續表

表3.7 中國從中東歐各國進口的潛力指數排名

圖3.8展示了2007—2016年10年間中國從中東歐各國進口潛力指數的平均水平。在10年間,中國從克羅地亞進口的平均潛力為0.26,從拉脫維亞的進口平均潛力為0.42,從波蘭的進口平均潛力為0.70,從斯洛文尼亞進口的平均潛力為0.72,從捷克的進口平均潛力為0.76,以上各國的進口潛力指數排名位于16國的前列,中國從這些國家的進口相對于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而言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在10年間,中國從愛沙尼亞進口的平均潛力值為1.30,從匈牙利進口的平均潛力值為1.47,從保加利亞進口的平均潛力值為1.72,從斯洛伐克進口的平均潛力值為1.91,從阿爾巴尼亞進口的平均潛力值為2.29,從馬其頓進口的平均潛力值為2.30,皆位于16國中的末端,中國與以上各國未來的貿易發展空間有限。中國從羅馬尼亞、波黑、立陶宛和塞爾維亞等國進口的平均潛力相對居中,中國從這些國家進口尚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在與這些國家發展貿易時,未來應著力發掘新的進口增長點。

圖3.8 中國從中東歐16國進口的潛力排名條形圖(基于2007—2016進口潛力的均值)

2.進口貿易潛力時空演化特征明顯,拉脫維亞和克羅地亞穩定在第一梯隊

為了更加直觀地展示中國從中東歐各國進口貿易潛力的國家分布格局,同時反映進口貿易潛力指數的時空演化特征,我們繪制了中國—中東歐進口貿易潛力指數分布地圖(圖3.9、圖3.10)。其中,進口貿易潛力水平最高的4個國家在第一梯隊;進口貿易潛力水平較高的國家在第二梯隊;進口貿易潛力水平較低的國家在第三梯隊;進口貿易潛力水平最低的國家在第四梯隊。

圖3.9 2007年中國—中東歐進口貿易潛力指數分布地圖

圖3.10 2016年中國—中東歐進口貿易潛力指數分布地圖

從圖3.9和圖3.10可以看出,中國對中東歐各國的進口貿易潛力排名有一定波動,各國所處梯隊的變化比較明顯。具體而言,拉脫維亞、羅馬尼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阿爾巴尼亞等國的排名未發生變化;黑山、捷克、馬其頓、愛沙尼亞和波黑等國的排名上下浮動了一個梯隊;波蘭、立陶宛和斯洛伐克等國的排名變動兩個梯隊;而塞爾維亞卻從第一梯隊滑落到第四梯隊,下降了三個梯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匀市| 东平县| 桓台县| 忻城县| 乐业县| 罗定市| 襄城县| 九江县| 吕梁市| 运城市| 宁强县| 西昌市| 南通市| 伊通| 营山县| 马鞍山市| 玉田县| 威远县| 巴里| 通许县| 象山县| 门源| 五华县| 中西区| 新丰县| 繁峙县| 沐川县| 叙永县| 油尖旺区| 抚顺市| 桂阳县| 平塘县| 佛坪县| 乌兰浩特市| 仪陇县| 石阡县| 桓仁| 太谷县| 岳阳市| 阳谷县| 汤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