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特征指標的對比分析

中國—中東歐貿易活力指數(SCTVI)的特征指標值有正負之分,分別代表貿易發展的方向,正值表示各特征指標相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負值表示下降,零則表示沒有變化。指標絕對值的大小反映一個國家的貿易發展速度,指標絕對值越大表示該國的貿易水平相比上年同期的發展越快,如1表示貿易增加量與上年同期持平,0.5表示貿易增加量只約為上年同期的一半。在計算中國—中東歐貿易活力指數時,采用極差方法對市場占有率增長率與進口增長率的兩個特征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然后再加權平均成中國—中東歐貿易活力指數,使其取值范圍在0到1之間。

(一)市場占有率增長率

1.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市場占有率的增長率變化顯著

2017年2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的增長率為14.04%,同比增長20.35點,環比增長24.42點,逆勢上升。表2.6給出了2016年1季度至2017年2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的增長率,而圖2.6更展示2011年1季度以來連續26個季度,中國商品在中東歐地區市場占有率增長率的走勢。2011年第1季度開始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市場占有率的增速波浪式上升,至2014年第4季度達到最大值35.28%,之后逐漸下降,2017年第1季度達到最小值-10.38%,即市場占有率在這個季度有10.38%的減少。

表2.6 中東歐地區市場占有率增長率    (%)

圖2.6 中東歐地區市場占有率增長率走勢圖

2.2017年第2季度,多數中東歐國家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率環比上升

根據表2.7顯示的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率,我們發現,2017年2季度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率較前一季度都普遍增加了。其中,波蘭、立陶宛、克羅地亞與保加利亞等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市場占有率增長率表現突出,市場占有率同比增加了54.76%、15.14%、13.33%和10.59%;而黑山、捷克、波黑、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與匈牙利等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市場占有率增長率卻是下降的,其中在匈牙利與阿爾巴尼亞的市場占有率增長率分別下降23.87%與13.99%。

表2.7 2017年上半年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市場占有率增長率及排名    (%)

多數中東歐國家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率都環比有所上升,這主要是因為不同類別的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率都在普遍增加。圖2.7顯示了2017年2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21類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率,由圖可見,除第5類(礦產品),第14類(天然或養殖珍珠、寶石或半寶石、貴金屬、包貴金屬及其制品、仿首飾、硬幣)和第21類(藝術品、收藏品及古物)貨物的市場占有率增長率縮小外,其他各類貨物的市場占有率增長率都是擴大的。其中第3類(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動、植物蠟)貨物的市場占有率增速最大,相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200.44%;其次是第2類(植物產品)與第11類(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貨物,增速分別達到56.21%與54.22%。

圖2.7 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21類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率柱形圖(基于2017年第2季度數據)

3.相較于2016年,2017年上半年多數中東歐國家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率的均值普遍下降

圖2.8顯示2016與2017年上半年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平均市場占有率增長率。由圖可知,2017年僅波蘭與拉脫維亞兩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市場占有率增速高于2016年,其他各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市場占有率增速均低于2016年。2017年上半年平均市場占有份額擴大的有愛沙尼亞、波蘭、克羅地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等7個國家,而其他9個國家的平均市場占有份額都是減少的。

圖2.8 2016與2017年上半年中東歐各國中國進口的商品市場占有率增長率柱狀對比圖

綜合分析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市場占有率縮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受中國與全球貿易整體下滑的影響,中國出口貨物在中東歐國家的市場占有率也有所下滑;二是受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貿易順差逐步縮小的影響,2016年中國對中東歐16國的貿易順差僅為324.25億美元;三是受2016年中國與部分中東歐國家的貿易負增長的影響。

4.塞爾維亞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市場占有率增長率遙遙領先

表2.8全面顯示了2016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2季度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速度及排名。表2.9顯示2016—2017年上半年6個季度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率的排名。由表2.9可知,市場占有率增長率排在前5名的國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兩國5個季度均排名前5位,克羅地亞有4個季度排名在前5位,這3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表現出較快的增長速度。而市場占有率增長速度排在后5位的國家則不斷變化,捷克、斯洛文尼亞、黑山、斯洛伐克與阿爾巴尼亞等國均有3個季度排在后5位。這說明,這5個國家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緩慢。

表2.8 2016年1季度至2017年2季度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市場占有率增長率及排名表    (%)

表2.9 2016年1季度至2017年2季度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率排名表

圖2.9展示了基于2016—2017年上半年共6個季度中東歐16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平均增長速度的排名情況。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在塞爾維亞的市場占有率以平均每季增長123.29%的速度遙遙領先;在羅馬尼亞、克羅地亞與保加利亞等國的市場占有率平均每季增速均大于5%;在波黑、阿爾巴尼亞、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與斯洛文尼亞等7國的市場占有率平均每季負增長的,并以在斯洛文尼亞下降的速度最快,平均每季下降11.34%。

圖2.9 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市場占有率增長速度排名條形圖(基于2016年1季度—2017年2季度的均值)

(二)進口增長率

1.2015年以來,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速度普遍下降

2017年第2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商品一改之前的頹勢,相比2016年同期進口增長了12.16%,進口增長率同比增加14.09點,環比增加21.54點。表2.10列出2016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2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速度。而為了反映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貨物增長速度的長期趨勢,圖2.10展示了2011年1季度至2017年2季度連續26個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速度趨勢圖。由圖可見,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速度從2011年第3季度起連續5個季度下降,到2012年第3季度達到最低值-10.91%,之后經過上升、下降與再上升于2014年第4季度達到新的增長速度最大值,29.69%。但從2015年第1季度起進口增長率再次下降,至2017年第1季度的2年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速度都在較低水平上波動。2015年以來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速度普遍下降,與中國與中東歐地區間貿易順差逐漸縮減密不可分。與中國與中東歐地區貨物貿易量的大幅度增長不同,中國與中東歐地區間的貿易順差規模正在縮小,從而導致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貨物的增長速度逐步放緩。

表2.10 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率    (%)

圖2.10 2011的1季度至2017年2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速度折線圖

2.2017年第2季度,中東歐國家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速度變化不一

2017年2季度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速度相較于1季度有11個國家是環比上升的,其中波蘭的表現尤其突出,增長了65.03點,排名從第9上升到第1位;馬其頓緊隨其后,增長了46.84點,表現不俗,使其排名從15提升到第7位;斯洛伐克進口中國商品的增長速度也有大于30點的增幅,但其排名依然是最后。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與羅馬尼亞等國進口中國貨物的增長速度卻有超過30個點的跌幅,使它們的排名分別下降了12位、10位與9位。表2.11反映了2017年1、2季度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速度及排名變化情況。

表2.11 2017年上半年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速度及排名表    (%)

續表

3.相較于2016年,2017年上半年多數中東歐國家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平均增速同比變化較大

圖2.11展示了中東歐各國2016年1季度到2017年2季度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平均增長率。經對比我們發現:2017年上半年,保加利亞、波黑、捷克、波蘭、克羅地亞、立陶宛與斯洛文尼亞等7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平均增長率高于2016年的平均增長率,而其他9個國家的平均增長率則不升反降。2016年中東歐16國中有10個國家的進口平均增長率大于零,意味著這10個國家從中國進口的貨物是增加的。其中,塞爾維亞表現突出,平均進口增長率高達211.03%。但2017年僅有7個國家的進口平均增長率大于零,波蘭與塞爾維亞的表現最佳,平均進口增長率高于30%,而斯洛伐克的平均進口增長率最低,每季度進口額平均降低53.49%。這體現,中東歐各國自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幅度正逐步縮減,中國對中東歐國家的貿易順差正逐年縮小。

圖2.11 2016年與2017年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率對比柱狀圖

4.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與羅馬尼亞3國從中國的進口增長率表現突出

表2.12列出了2016年1季度至2017年2季度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速度及排名情況。表2.13列出了2016年1季度至2017年2季度中東歐各國對中國貨物的進口增長率排名。由表2.12和表2.13可以發現,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與羅馬尼亞3國表現突出,有5個季度的進口增長率排名均在前5位,斯洛伐克則連續4個季度排名處于后5位,2017年的1、2季度更是以-68.78%與-38.19%的進口增長率排名最末。

表2.12 2016年1季度至2017年2季度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增長率及排名表    (%)

續表

表2.13 2016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2季度中東歐各國對中國貨物的進口增長率排名表

圖2.12展示了2016年1季度至2017年2季度中東歐各國平均進口增長率的排名情況,而這也從另一個方面佐證了上述結論。塞爾維亞對中國商品的進口以平均152.03%的增長率領先,克羅地亞以平均進口增長率為13.53%、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以平均進口增長率大約9%的增速居于第二梯隊,波蘭、阿爾巴尼亞、立陶宛、波黑、馬其頓的平均進口增長率都有不同速度的增加。此外的7個國家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額都是負增長的,其中斯洛伐克以-20.19%的平均進口增長率居于末位。

圖2.12 中東歐各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平均增長率條形圖(基于2016年1季度—2017年2季度的均值)

(三)單類貨物進口增長率

1.2017年第2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21類貨物中環比增長較快的有藝術品、精密儀器、運輸設備、貴金屬、動植物產品等貨物

2017年2季度中東歐地區中國進口的單類貨物增長率(SGGR)如表2.14所示。由表可知,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第21類商品(藝術品、收藏品及古物)的增速最快,增長率為30.74%,其次是第18類商品(光學、醫用儀器及設備、精密儀器及設備、鐘表、樂器、上述物品的零附件),進口增長率為8.52%。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第14類商品(珍珠、寶石或半寶石、貴金屬及其制品)的增長率最低,為-14.00%,第2類商品(植物產品)、第3類商品(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第9類商品(木及木制品、稻草、秸稈、針茅或其他編結材料制品)以及第17類商品(車輛、航空器、船舶及有關運輸設備)的進口增長率均低于-10%。

表2.14 2017年1、2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21類貨物增長率    (%)

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21類貨物中,第1類、第6類、第15類、第18類和第21類貨物的進口增長率均大于0。這說明,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動物產品、化學制品、賤金屬及制品、儀器設備和藝術收藏品不斷增長。除此之外,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其他貨物不斷減少,進口增長率小于0,增長率降幅最大的是第3類貨物和第14類貨物,而這兩類貨物主要是原材料密集型的動植物油脂及產品、貴金屬及制品。

圖2.13直觀展示了中東歐地區2017年1、2季度從中國進口的21類貨物的增長率。經對比可知,2017年2季度第8類貨物(皮革、毛皮及其制品)的進口增長率相較與1季度增加了8.08點,增幅最大;而第5類商品(礦產品)的進口增長率不增反降,進口增長率下降了18.11點。

圖2.13 2017年1、2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21類增長率對比柱狀圖

2.相較于2016年,2017年1、2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21類貨物平均增長率同比明顯下滑

圖2.14展示了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21類貨物平均增長率。經對比分析發現,2016年中國貨物的進口情況好于2017年上半年。2016年除第15類商品(賤金屬及其制品)、第5類商品(礦產品)與第2類商品(植物產品)的進口負增長外,其余各類貨物的進口均是增加的,而第21類商品(藝術品、收藏品及古物)的進口增長率最大。但2017年上半年平均而言僅有6類貨物的進口是增長的,第21類貨物仍然是平均進口增長率最大的,而第5類貨物(礦產品)則是平均進口增長率最小的。表2.15列出了2016年1季度至2017年2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21類貨物的進口增長率均值。

圖2.14 2016年與2017年上半年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的21類貨物平均增長率

表2.15 2016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2季度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21類貨物的增長率    (%)

3.樣本期內多種類貨物的進口增長率展示出相似的變動趨勢

為了反映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21類貨物增長率的長期變動趨勢,圖2.15顯示了2011年1季度至2017年2季度各類貨物進口增長率的走勢。對比分析可見,除第5類、第14類與第21類貨物以外,其他17類貨物的進口增長率走勢基本相同,都呈現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與再下降的波動規律,每次波動歷時4~6個季度,本報告樣本數據都處于下降區間。各類貨物進口增長率的波動形成的至高點與至低點均有漸次降低的現象,所有貨物的進口增長率整體上呈現下降的趨勢。

圖2.15(a)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單類貨物的增長率走勢圖(第1類—第5類貨物)

圖2.15(b)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單類貨物的增長率走勢圖(第6類—第10類貨物)

圖2.15(c)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單類貨物的增長率走勢圖(第11類至第15類貨物)

圖2.15(d)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單類貨物的增長率走勢圖(第16類至第21類貨物)

2011年起連續5年時間里,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第5類貨物(礦產品)的增長率一路下降,到2015年4季度達到最小值,為-31.32%,之后才進入上升階段。而從2011年開始的連續2年時間內,中東歐地區從中國進口第14類貨物(珍珠、寶石或半寶石、貴金屬及其制品、仿首飾、硬幣)的增長率持續下降,之后3年也持續低水平運行,直到2016年1季度才走出低迷,并連續增加3季度達到29.78%。第21類是比較小眾的貨物,為藝術品、收藏品及古物,從中國進口的增長率波動卻比較頻繁,沒有明顯的發展趨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宁市| 崇左市| 富蕴县| 大关县| 吐鲁番市| 墨江| 华池县| 乌兰察布市| 南京市| 农安县| 谢通门县| 安阳县| 苏州市| 霍林郭勒市| 日土县| 五大连池市| 和顺县| 牙克石市| 阿瓦提县| 含山县| 罗城| 花垣县| 乌苏市| 九江县| 邳州市| 金山区| 宝丰县| 久治县| 东丽区| 孙吴县| 老河口市| 日土县| 霍邱县| 象山县| 蓝山县| 祥云县| 赤水市| 五家渠市| 陇南市| 留坝县| 都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