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土地
- 聊齋正道
- 墨水白沙
- 2119字
- 2019-12-16 20:00:00
“你這把小刀倒是不錯。”
大戰落幕,劉長風看著紅玉手里的小刀,羨慕的說道。
這把小刀長約七寸,甚是纖細,刀刃在旭日下閃著寒光,看起來甚是鋒利。
“此刀名為雁羽刀,平時就藏在雁翅刀刀柄中,不到緊急關頭絕不動用。”
說著,紅玉將雁羽刀上的血漬擦拭干凈,唰的一聲又插回了雁翅刀刀柄,嚴絲合縫,外表看不出任何破綻。
劉長風不是艷羨雁羽刀的鋒利,而是垂涎它能飛去飛回的本事。
“你去尋一件富含靈氣的天地靈物,我也可以幫你煉一把這樣的武器!”
紅玉看著劉長風饞兮兮的樣子,突然有點不忍心。
“啊?是嗎?那要到哪里去尋這天地靈物?另外需要多久才能煉成?”
此時,幾個兵丁抬著青云子尸首,眾人一起往青云觀走去。
袁傳宗忙著前去安撫民眾,處置善后,急急地先去了。
劉長風和紅玉并肩緩緩而行,連連追問,秒變問題寶寶。
紅玉橫了他一眼,有點不耐煩地答道:“我怎曉得去哪里尋,我要是知道了,還不早就找到手了。找這種東西要看氣運機緣,缺一不可。至于要煉多久,有個百十來年也就差不多了。”
“啊?百來年,這么久?!”
“嗯!你以為呢。哈哈!哈哈!……哎喲,肚子疼……“
紅玉突然捧腹大笑,直到笑彎了腰,抱著肚子喊疼。
劉長風明白她在打趣自己,知道斗嘴自己不是她對手,當下也不理她,只顧埋頭走路。
“你這人真小心眼,怎得這般不禁逗。”紅玉終于止住笑,緊趕幾步追了上來。
“……”劉長風不吭聲。
“好了!好了!以后不和你開玩笑便是了!謝謝……,剛才,謝謝你救我一命。”紅玉突然變得忸怩起來,開口致謝。
“不敢當。”劉長風冷冷的道。
“你……,我是誠心正意地感謝你。大恩不言謝,容我日后相報。”紅玉突然恨恨地一跺腳,抱拳向劉長風施了一禮。
不待劉長風回答,紅玉突然跳到劉長風跟前,神秘兮兮地問道:“你那時為何要擋在我身前,難道你不怕死嗎?”
劉長風愕然地看著突然轉換風格的紅玉,不自覺地向后退了兩步,喃喃地道:“你當時都放棄抵抗了,那是必死無疑。我當時雖然不知法寶是否管用,但好歹有一線生機,這么簡單的選擇,還用考慮嗎?”
“啊?你當時是這么想的啊!”紅玉驚嘆出聲,然后直眉楞眼地瞪了劉長風半晌。
“傻子!雛兒!就你這樣的腦子還孤身行走江湖,你能活到今天真是老天開眼,哼!以后好好跟著姐,多學點江湖經驗吧,興許你還能多活些時日!”
說完,不待劉長風回話,自顧自的當先行去了。
劉長風被她這一通噴,呆了半晌方才回過神來。
“哼!狐貍精,果然不是個好人!”
“長風道長!長風道長!”
發呆的工夫,劉長風已被眾人遠遠落在了身后,此時聽到身后一個蒼老的聲音喊他,聽起來倒有點像松年師兄。
劉長風這是又開始想念師兄了。
回過頭來,卻見一個白胡子老頭,正拄著一根拐杖,蹣跚追來。
這老頭身形比師兄還矮還小,胡子卻比師兄還長還白。
劉長風停住不動,等著他走近。
半晌,老頭兒終于趕到,氣喘吁吁地躬身深深作揖道:“小老兒見過長風道長,還望道長恕罪則個。”
劉長風雖然不認識他,但見他一把年紀,瘦小老邁,不由得想起師兄來,連忙伸手將他扶起。
“老人家莫要客氣,你我素昧平生,你何罪之有?“
老頭兒一臉慚色,拱手道:“小老兒乃此處土地,昨日道長兩次相招,不是小老兒敢違法旨,實在是迫于那青云子淫威之下,不敢現身。”
劉長風恍然大悟,自己昨天兩次念誦關公所教的拘神咒,卻沒有將此處土地召來,原來不是拘神咒不靈,而是當時身處青云觀中,土地公不敢現身。
“哦,原來如此!土地公,你既然身為此處神靈,便該保此處生靈一份安寧,怎得任由那青云子為非作歹,禍害百姓。”
土地公聞言一臉惶恐,再次躬身道:“道長教訓的是!怎奈小老兒法力低微,香火不盛,豈敢和那青云子抗衡。莫說小老兒了,便是那高密城隍,也要退避三舍,被那青云子壓上一頭。”
劉長風見這土地公,衣衫弊舊,滿臉菜色,想來真是香火不盛,缺衣少食。
而且像土地、山神這種低級神祗,神力絕大部分來源于信眾香客們的信力。
香火稀少,信力缺乏,自然神力低微,無法和那道行高深的青云子抗衡了。
劉長風皺了皺眉,不欲苛責于他,沉聲道:“土地公,須知為神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以前的事便算了,以后切莫如此行事。至于那高密城隍,他卻逃不了干系。好了,你且退下吧。”
土地公聽聞不再追責于他,滿臉喜色,躬身謝道:“多謝道長寬恕!小老兒以后一定盡心竭力,守護好此處百姓,就此告退。”
說罷,土地公瘦小的身子轉了幾轉,化作一陣清風,消失不見。
等著劉長風趕回青云觀的時候,諸事已經處理完畢。
除了青云子的尸首要懸掛城頭三日,以震懾宵小以外,其余十幾具尸首拖到北山腳下,就地焚燒掩埋。
剩下的或傷或俘的近百名道士,排成兩隊,被官兵押解回城。
一路上,百姓們夾道圍觀,議論紛紛,有好事者便往青云觀道士身上吐口水,投擲垃圾,破口大罵。
往年在青云觀送子堂中,求得孩兒的民眾,此時都起了疑心,孩子都養得這般大了,這卻怎么處?
說要把孩子趕出去,但畢竟養了這么多年,都有感情了,再說萬一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呢。
說要把孩子留下,且不說孩子很大可能是野種,就是鄰里們的異樣目光,背后戳脊梁骨,也讓人難以承受。
還有不少去過送子堂的民婦,架不住左鄰右舍風言風語,或上吊,或投河,自行了斷了性命。
青云觀創建已有二十余年,送子堂設立也有十年之久,所以此事牽連甚廣,一時間,民情洶涌,各處糾紛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