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主試的資格

一、心理測驗的基礎理論知識

主試者的知識結構是指開展心理測驗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和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在基礎知識方面包括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及心理統計學等;專業知識方面包括變態心理學、咨詢心理學、診斷心理學及本行業的專業知識等。

主試的知識要能確保通過測試獲得的信息來“認人”。首先能區分不同的行為,哪些是正常行為,哪些是異常行為,其持續時間、程度及對個體的影響如何;尤其是能夠通過對異常行為的分析找到背后的癥狀和癥狀群,從而進一步對罪犯的心理問題、心理疾病作出診斷。借鑒“病與非病”三原則,結合現實檢驗能力、定向力、自知力等尋找判斷線索。第一個維度可以從內在知、情、意三者的協調性來考察某個行為表現的性質是否正常;第二個維度可以從主觀與客觀外界的適應性來考察;第三個維度可以從具體的亞文化環境來考察某些人際交往行為的正常與否;第四個維度可以考察一類行為的一貫性和穩定性等。此外,認同外顯行為由人的內在特質決定,能厘清外顯行為與內在心理特質的復雜關系,在具體個體身上能通過外顯行為推斷內在心理特質。人格結構決定了行為如何表達,動力結構決定了行為會不會表達。因而,外顯行為必然跟內在人格水平、人格特征、需要結構、興趣愛好等密切相關。外顯行為提供了推斷內在人格、需要等的重要線索,主試要能正確解讀外顯行為,并由此推斷內在人格結構及動力結構,預測不同的內在人格狀況在具體情境下可能的行為表現。

二、心理測驗的操作技能

主試者必須具有實際操作心理測驗的專業技能和經驗,接受嚴格、系統的心理測驗專業訓練,熟悉有關測驗的內容、適用范圍、測驗程序和記分方法等。

測驗的目的是通過量表或其他程序看到罪犯真實的內在心理世界,主試要能通過建立良好的關系讓罪犯感覺信任與安全,只有這樣他的開放度才會增加,內心真實的認知、感受才會表達出來。無論是自陳測驗、投射測驗抑或是他評量表,都有一定的操作程序,包括測驗告知、測評材料的準備、指導語、罪犯應答、原始分的記分和原始分的轉化等,每個環節的規范操作才能將誤差控制在較小范圍,測量的結果才會真實有效,收集的癥狀才有分析和診斷價值。如果測量結果真實有效,主試應盡可能解讀得精準、全面、深入,使測驗效應最大化。

每一個測驗都有適合的文化背景,沒有經過中國本土化的測驗量表不能被采用。人格測驗、能力測驗都有信度、效度的要求,沒有達到要求的測驗不能濫用。目的不明確、依據不充分的應謹慎使用,更不能進行“地毯式轟炸”。在解讀結果時應注意常模的時限,選擇最為新近的常模,在測驗的功能范圍內作出貼近被試的解讀。設計團體測驗的方案應注意科學、合理、周密,進行個體測驗前一定要經過專門培訓。如果測評項目相對復雜,需要進行綜合測評,可以合理搭配好效度量表,幫助評估整個測評活動的有效性,確保測驗結果真實有效。

三、職業道德

(一)測驗的保密和控制使用

根據《心理測驗管理條例(試行)》的規定,凡從事研制、使用和出售心理測驗的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個人或所屬機構,有責任維護心理測驗工作健康發展。對心理測驗的保密是為了確保測驗的信度和效度,如果隨意使用測驗量表,使得測驗題目、記分方法、常模等內容泄露,受測者再次接受測評時就可能會受到再測效應、練習效應等的影響,使測試結果失效。因而,不可在網絡、報紙雜志上原封不動地刊登測驗問卷、記分鍵及常模等內容,在對測驗進行宣傳介紹時,只能引用例題,正式測題不要公開。

控制使用是指測驗的使用者必須是獲得測驗使用人員資格的人員。心理咨詢師、治療師等具備一定資格的專業人員可以使用,但最好接受測驗專業技能培訓。心理學愛好者、心理專業的學生及其他相關人員必須接受專業訓練才能使用。禁止將測驗借給不夠資格的人使用,避免使用不當帶來不良影響。

(二)測驗中個人隱私的保護

保密原則是心理工作者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在心理測驗工作中,通過測評技術和測評工具能獲得受測者的心理秘密和相關隱私,如親密關系、患有某種心理疾病、內心沖突、個人生活內容等,心理測驗工作者應尊重其人格,保守其秘密,防止對受測者造成傷害。如果因為教學、督導、探討等活動需要運用某些信息時一定要征得受測者的同意,并隱去身份信息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体育| 沙湾县| 和政县| 宣汉县| 奉新县| 武清区| 佛山市| 乾安县| 定安县| 苍山县| 肃宁县| 南召县| 黄大仙区| 屯留县| 双柏县| 财经| 汝城县| 哈巴河县| 灵山县| 盈江县| 安西县| 临安市| 沙洋县| 平安县| 巴里| 理塘县| 育儿| 肥乡县| 墨玉县| 文安县| 石景山区| 延吉市| 繁昌县| 永康市| 天祝| 乌兰浩特市| 合江县| 濮阳县| 巴彦县|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