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刑事執行的法律依據
一、執行依據
執行依據即適用于執行的法律規范,是國家規定的執行機構和執行法律關系參加人在執行活動中必須遵守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執行活動必須依法進行,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對保證司法公正有著重要意義。
執行依據主要有兩類:一是執行的相關法律規范,二是執行的法律文書。二者都是執行的重要內容。
作為執行依據的法律規范,必須是生效的國家法律規范。而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文書是非規范性的法律文件,是適用法律而形成的法律事實的書面表現形式,只對特定的對象有效,而不是人人都必須遵守的一般規范。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文書只是在特定的具體案件中對特定的具體人具有法律效力,而作為執行依據的法律規范(除有特別規定外)適用于所有的執行案件,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法律文書是執行活動產生和進行的事實根據,沒有法律文書,執行活動不可能產生。但是,光有靶子,沒有弓箭,是無法射中目標的。而作為執行依據的法律規范就是射擊法律文書中所載明的法律事實的弓箭,執行即以執行依據之“箭”射執行根據之“的”。
二、刑事執行依據
刑事執行的依據是刑事執行活動進行的根據,從某種程度上講,它對刑事執行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為它的內容決定著刑事執行的期限、種類、強度等各個方面。
(一)刑事法律規定
刑事執行的法律規定在上述刑事執行的淵源中已有闡述,這里不再贅述。這其中最主要的法律規定是刑事執行法律的具體規定,是刑事執行的重要依據。
(二)刑事法律文書
法律文書可以作為執行依據,但并非所有的法律文書都能成為執行依據。構成刑事執行依據的法律文書必須具備四個要件:
1.必須是特定機關制作的法律文書。
從當前的法律規定來看,這里所述的特定機關只能是審判機關。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書,只要具有執行內容,都可能成為執行依據。
2.具有執行內容的法律文書。
這一條為實質性要件,它要求進入執行程序的法律文書必須具有實體上的執行內容。作為人民法院執行依據的法律文書,如果無執行內容,實施執行就毫無意義,也無法著手進行操作。
3.法律文書必須生效。
尚未生效的法律文書,因法律關系還未最后確定,故即使具有將來可執行的內容,也不能進入執行程序。
4.法律文書屬于執行機關的執行范圍。超出了其執行范圍,也不能得到執行。
只有具備了上述條件的法律文書,才能得到執行。
(三)法律對刑事執行依據的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248條規定:判決和裁定在發生法律效力后執行。據此,執行的依據就是指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下列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1.已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抗訴的判決、裁定。
2.終審的判決和裁定。包括第二審的判決、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裁定。終審的判決和裁定自宣告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3.高級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判決。
4.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的以及核準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判決和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