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新加坡反腐的歷史進程及廉政建設機制研究作者名: 武光軍 顧國平本章字數: 624字更新時間: 2019-11-22 16:45:58
第一章 新加坡反腐的歷史進程
新加坡共和國是位于東南亞馬來半島南端的一個島國。其北面隔著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巴淡島相望。根據2012年的數據,新加坡的國土面積為715.8平方公里,人口為531萬。新加坡的人口成分復雜,全國人口大體可以分為華人、馬來族、印度裔和歐亞裔四大族群。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小國,能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從一個貧困落后的殖民地國家,翻身一躍成為如今美麗的“花園城市”,創造了不少奇跡。經過不斷發展,新加坡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社會文明不斷提高。從人類發展歷程來看,很多國家的興起都帶來了嚴重的社會腐敗問題,但是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卻并沒有與腐敗問題相伴而生。新加坡在發展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出一套適合本國國情的反腐敗機制體制。新加坡法治模式具有嚴刑峻法、重視秩序、平等執行等特點。這些因地制宜的法治模式與西方法治有著相當的區別,但仍然保有了法治的核心理念,是一個東方的法治國家。新加坡反腐機制的成功推行不僅有賴于嚴格的反腐敗法律體系、高效的執行部門、領導人李光耀的潔身自好以及嚴格要求,還與高效廉潔的公務員隊伍以及良好的施政績效制度有著密切關系。[1]根據2014年透明國際發布的清廉印象指數排行榜,在評估的175個國家中,新加坡以84分的清廉度排名第七,遠遠超過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2]就是這樣一個身處東南亞腐敗盛行地區的島國,在廉政建設中卻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來已然成為亞洲地區反腐倡廉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