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公安高教特色發展戰略探索:差異化辦學、特色化發展、職業化建設
- 吳躍章 薛宏偉
- 1675字
- 2019-11-22 16:45:38
一、公安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的實踐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公安工作和高等教育的發展,公安高等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為推動公安事業發展和公安專業人才培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安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是什么,公安高等院校(以下簡稱公安院校)應該如何去辦,各級公安機關和各個公安院校都在積極探索,許多專家學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建議和意見。在前行中不斷探索道路,在發展中不斷提高認識,始終是公安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旋律。
20世紀80年代起,公安高等教育全面起步,辦高等教育、搞學歷教育成為當時公安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但是,隨著國家高等教育逐步大眾化,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公安院校畢業生入警困難,以及國外警察教育培訓特別是歐美警察非學歷化培訓對我國的影響加大,進入本世紀以后,一些地方提出公安院校應該走培訓的道路,即公安院校不搞學歷教育,而是從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中選拔人才進行公安專業培訓,并逐步付諸實施。也有一些地方公安院校堅持認為公安高等教育必須開展學歷教育,并逐步形成具有公安特色的公安高等教育體系。前者可稱之為“培訓派”,認為警察專業的本質是“技能”,沒有公安業務技能就不能適應公安工作,培養的人才就是公安機關不歡迎的。后者可稱之為“學歷派”,認為警察專業的本質是“知識”,沒有系統的基礎知識就沒有發展潛力,公安院校不是培養“工匠”,而是培養人才。在此過程中,隨著一批公安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學歷派”逐漸占據上風,全國公安院校進入大發展時期。
為加強公安院校的實戰教學,2008年公安部啟動了政法干警招錄培養制度改革試點,招收普通高校畢業生進行第二學位、專升本教育,招收退役士兵和擬退役士兵,進行專科、本科學歷教育,以通過兩年時間的公安專業技能學習,培養“說得過、跑得過、打得過”的實戰型人才。公安院校以培訓為主逐漸成為主流認識,部分公安院校減少或停止招收本科生,公安高等教育開始向培訓方向轉型。但也有部分公安院校堅持認為,學歷教育是發展方向,公安機關需要的人才不僅僅是具有警察專業技能,更應該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特別是從公安機關人才培養規律來看,應當充分把握在校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固化的特點,充分運用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的有利條件,通過公安院校的培養使畢業生具備公安專業人才必備的素質。當然,公安院校也要適應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在繼續強調基礎教育的同時,注重加強實戰化教學,使培養的學生既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有一定的實戰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驗證,公安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性、公安院校學歷教育的必要性越來越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公安院校又轉向學歷教育,新型“學歷派”已經成為目前公安高等教育的基本形態。
近幾年來,公安高等教育正顯現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向高層次教育類型發展。2011年公安學和公安技術被教育部新增為一級學科,2012年公安學和公安技術博士點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批準設立。公安學和公安技術學科層次的提升,為教育層次的提升提供了發展空間。在現行公務員錄取條件和專業碩士等政策的引導下,許多公安院校積極進行教育層次升格,高職高專升格為本科,有條件的院校積極申辦專業碩士教育,成為現階段公安高等教育的一大特點。二是向職業型教育模式發展。公安院校公安專業人才招錄培養制度改革,解決了大多數公安專業畢業生入警瓶頸,也為公安院校集中精力辦好公安職業教育提供了條件。提高公安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水平,是公安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在這一過程中,公安院校擔負的任務就是圍繞公安機關實戰的需求,以職業素質為導向,以校局合作為基礎,努力培養適應公安工作需要的職業人才。三是向實戰化教育方式發展。公安教育是行業教育,公安業務是操作性很強的工作,在打擊犯罪、治安管理、維護穩定等活動中,實戰能力占據重要的地位。按照“實戰有所需,教學必有應”的原則,公安院校努力完善案例教學、實訓教學、模擬教學和現場教學等實戰化教育模式,以適應公安實戰中復雜、綜合、多變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求。為打造既有理論功底又有實戰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注重實戰動手能力培養成為公安教育發展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