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現代公安高教特色發展戰略探索:差異化辦學、特色化發展、職業化建設作者名: 吳躍章 薛宏偉本章字數: 3363字更新時間: 2019-11-22 16:45:40
第四節 公安高等教育辦學成效
經過幾十年的持續發展和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公安高等教育在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警務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公安工作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持。公安院校已經成為公安機關警力來源的主渠道、在職民警培訓的主陣地、警務理論與實戰研究的主力軍。
一、學科專業建設成效
公安高等教育在20世紀80年代起步,從那時起,從事公安教育的學者們就圍繞加強公安理論研究,積極探討公安學科建設問題。所謂學科,是指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包含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專業)三個層次。一個學科的成立,需要有專門的研究對象,有自身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有一定數量的研究學者、研究機構(教學單位)、學術團體以及著作和出版物(刊物)。學科是衡量一個領域科學水平、教育水平和社會服務水平的重要標志。學科的成立,不僅意味著學科理論研究的深化,而且會促進理論研究的專業化、系統化,對相關行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對人才培養提供重要保障。對公安高等教育來說,公安學及相關學科的設立,對公安人才的培養,對公安事業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0世紀80年代初,康大民教授等學者提出了設立公安學學科的設想,其后,不少學者圍繞公安學科建設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1993年,中國警察學會成立后,設立了公安學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進一步推動了公安理論的研究,開始對學科分支等較深層次的問題進行探討。1998年,公安學類的治安學、偵查學、邊防管理,公安技術類的刑事科學技術、消防工程專業被列入國家高教本科專業目錄,這標志著公安學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進入21世紀,對公安學科建設的研究更加廣泛。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至2010年期間,公開發表的研究公安學科建設的學術論文有200多篇,研究呈現多層次、多樣化,對相關問題的探討更加深入。2011年3月8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批準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學位〔2011〕11號)的法學門類和工學門類下,增列公安學類(0306)和公安技術類(0838)兩個一級學科,填補了公安高等教育一級學科的空白,結束了公安科學沒有一級學科的歷史。《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公安學下設立治安學、偵查學、邊防管理3個基本專業和禁毒學、警犬技術、經濟犯罪偵查、邊防指揮、消防指揮、警衛學、公安情報學、犯罪學、公安管理學、涉外警務、國內安全保衛、警務指揮與戰術等12個特設專業。公安技術學下設立刑事科學技術、消防工程2個基本專業和交通管理工程、安全防范工程、公安視聽技術、搶險救援指揮與技術、火災勘查、網絡安全與執法、核生化消防等7個特設專業。至此,公安學和公安技術的學科體系基本建立,為公安院校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更高的平臺,對公安高等教育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目前,對公安學和公安技術兩個學科的研究和建設正在進一步深化,一些公安院校在學科建設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公安大學公安學、公安技術兩個一級學科被列為國家重點學科,訴訟法學、公安學、公安技術、公共安全工程與技術交叉學科等被列為北京市重點學科,江蘇警院公安學一級學科被列入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公安技術被列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福建警院的公安學和公安技術被列為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湖北警官學院(以下簡稱湖北警院)等公安院校的公安學被列為省級重點學科。
表1-12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公安專業目錄(2012年)
在學科建設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時,專業建設也取得了積極成效。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全國公安院校擁有138個省(部)級以上本科特色(重點)專業(培育點);建成省(部)級以上精品課程近400門,其中國家級精品課程60多門,擁有國家級規劃教材30多部、省(部)級以上優秀教材250多部,擁有省(部)級以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多個,擁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0多個。截至2015年,獲得省(部)級以上優秀教學成果獎259項,其中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1項。公安大學取得了法學、公安學、公安技術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公安大學、刑警學院、武警學院等部屬院校取得了法學、公安學、心理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公安技術、軍隊指揮學、軍隊政治工作學等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法律、警務、安全工程、公共管理等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一些省屬公安院校也取得了警務專業碩士的授予權。目前,全國公安院校建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4個專業碩士授權點。還有一些省屬公安院校與其他高等院校聯辦研究生教育,積累經驗,公安高等教育的層次有了質的提升。
二、人才培養質量成效
培養公安機關和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公安院校的首要任務。30多年來,公安院校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強化忠誠警魂教育,大力推進實戰化教學,加強對學生警務技能和實戰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適合我國警務人才培養需要和高等教育規律的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教、學、練、戰”一體化的培養模式,為各級公安機關和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2011年至2014年,公安院校平均每年畢業35000多人,其中公安類專業學生平均每年畢業22000多人,非公安類專業學生平均每年畢業13000多人,平均每年有近20000人進入公安機關,15000多人進入社會其他行業。僅進入21世紀后的十幾年,公安院校就為公安機關輸送了近30萬名各類專門人才。公安院校的畢業生政治素質高、紀律觀念強、專業基礎扎實、警務技能掌握好,受到各級公安機關的歡迎和好評。以江蘇警院為例,2014年在全省公安機關對畢業生進行的跟蹤調查中,公安機關對畢業生政治素質與能力,48.33%認為優秀,41.67%認為稱職;對畢業生業務素質與能力,公安機關也給予了很好的評價。
表1-13 畢業生政治素質、能力評價表
表1-14 畢業生業務素質、能力評價表
公安院校的畢業生在公安機關和社會積極工作,建功立業,為維護社會治安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畢業生中有不少成為公安英模、優秀人民警察,有一批立功受獎,還有很多走上部、廳、局、基層所隊和各級業務部門的領導崗位,更多的成為各警種的業務骨干。以江蘇為例,江蘇警院1978年復校以來,為全省各級公安司法機關培養輸送全日制畢業生4萬多名,成人學歷教育畢業生近2萬名,培訓公安保衛干部5.5萬人次。畢業生占全省公安民警總數的40%以上,其中80%成為全省公安機關各個警種和基層所隊的領導或業務骨干,有900多人榮獲個人二等功以上榮譽。公安院校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為公安工作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三、科研服務實戰成效
開展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職能,公安院校在這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幾十年來,公安院校利用自身的人才優勢,發動教師積極開展警務理論和實戰研究,產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同時,各校還組建研究機構,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活動。公安大學建有公安部智庫“公安發展戰略研究所”、3個協同創新中心、18個科研機構以及司法鑒定中心和公安高分遙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刑警學院建有網絡安全執法與公安技術信息化協同創新中心和社會安全應急管理協同創新中心、犯罪對策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武警學院建有邊境及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火災物證鑒定中心、反恐怖與警衛安全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江蘇警院建有公安部智庫現代警務改革研究所、公安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公安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警察文化研究中心、民國警察史文獻中心等研究機構。云南警院建有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禁毒研究所、司法鑒定中心等科研機構。這些科研機構,圍繞公安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集中力量,開展科研攻關,完成了一批高層次科研課題。2011年至2015年的5年時間內,公安院校在全國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600多篇。截至2015年,公安院校,被國際三大檢索(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收錄論文1370多篇,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獎6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84項。此外,還為公安機關提供了大量研究報告,為改進公安工作提供決策咨詢。江蘇警院近年來與公安機關合作開展了一系列警務研究,與宿遷市公安機關合作開展合成警務研究,與常州市公安機關合作開展民生警務研究,與蘇州市公安機關合作開展輔警管理研究,與南通市公安機關合作開展民警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研究,這些研究的成果為省公安廳和當地公安機關采納,促進了公安工作的改革和發展。公安院校的科學研究,極大地豐富、深化了公安理論,為公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