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頑危犯教育轉化與循證矯正的理論與實踐
- 田新民 段曉東 劉重興 何選才
- 996字
- 2020-08-13 19:28:04
案例二 行兇脫逃襲警頑危犯轉化案例
一、罪犯基本情況
鄭某,男,49歲,湖北省丹江口市人,初中文化。1986年4月24日,因搶劫罪被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在江北監獄服刑,1988年3月9日保外就醫。2000年因組織賣淫罪被廣東省中山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在廣東省高明監獄服刑,2003年6月26日假釋,在假釋期內該犯因犯搶劫罪,于2005年11月22日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于2006年7月5日投入宜昌監獄服刑。入監學習期間,該犯萬念俱灰,破罐破摔,對民警的管教存在較大抵觸情緒,該犯因學習不過關,參加入監教育4個月才勉強分配到病犯分監區。下分監區不到三個月,就在2007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因看電視未滿足自己的意愿,大吵大鬧,并辱罵當班領導,頂撞教育,被送往重管隊改造。在重管期間仍然我行我素,變本加厲地逞強斗狠,多次毆打其他重管罪犯,幾經延期,歷經13個月才解除重管歸隊,被監獄確定為具有行兇、脫逃、襲警危險的重大危險犯。此后的2年多的改造中,雖然監獄領導、監區民警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但鄭犯表現反復無常,愛耍勞改經,行為規范差,毫無自控能力,月月有違紀,年年有扣分,經常在民警面前叫囂:“反正分也扣了,搞不好了,我就在監獄養老。”雖是殘疾犯,但從未在減刑上享受相關政策,成為全監出名的反改造尖子。由于該犯嗓門大,民警在辦公室一聽到大吼大叫的聲音,就形成了條件反射:不好,鄭某又出問題了。
2011年年初,在宜昌監獄加大“三類犯”管控教工作力度,實行掛牌攻堅戰后,支部決定組建全新的管控團隊,對鄭犯實施攻堅轉化。為此,監區多次召開對鄭犯的專題討論會,深入分析該犯的思想、心理行為特征。
該犯系“三進宮”,性格暴躁,易沖動,主觀惡習深,反改造經驗豐富,由于前兩次服刑時間短,導致其法律意識淡薄。本次犯罪罪重刑長,面對漫長的刑期,感到無望,自暴自棄。
該犯長期在社會游蕩,自由散漫,沾染了許多不良習氣,道德淪喪,好逸惡勞,有吸毒史,染上毒癮后,人格扭曲,自我享樂成為其人生唯一追求,想不勞而獲,導致其做事不計后果。
由于多次服刑,沒有盡到對家庭的責任,女兒結婚生子鄭犯均在服刑,連女婿也未曾見過。其父親聲稱與其脫離關系。雙手肢殘,與妻子不和,親人的嫌棄,使該犯基本上是個“三無”人員,僅有幾個遠房表親偶爾會見一次。肢殘和經濟的窘迫,害怕被民警、同改瞧不起,敏感脆弱,防備心理重,不服管教,吹噓犯罪服刑經歷,用逞強斗狠來掩飾強烈的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