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最新升級版)
- (法)古斯塔夫·勒龐
- 2936字
- 2019-11-22 20:07:20
自序
以下的工作將致力于群體特征的研究和說明。
任何一個種族中的人都會有某些共性特征,這是遺傳作用的結果。把這些特征匯聚在一起也便構成了一個種族的獨特氣質。當很多具有種族共性特征的人因為某個行動而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群體時,我們會發現,這時候他們除了具有他們的種族特征外,還具有一些新的心理特征。但這些特征與種族特征沒有很大的必然的聯系,也沒有多少相似之處。
組織化群體向來是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它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要過。當前這個時代最主要的一個特征就是,個人的有意識行為已漸漸消失,取而代之以群體的無意識行為。
在群體所引起的問題這一點上,我將以純科學方式——只著眼于方法上的考慮,而不受任何意見、理論和教條的束縛與影響——來進行我的考察與研究。我認為,要發現某些真理,這是唯一的方式,特別是當討論的問題和這里所討論的一樣眾說紛紜時,更是如此。一位致力于解釋某種現象的科學家通常是不會考慮自己的論證是否會損害別人的利益這樣的問題的,更不會考慮會具體損害到誰的利益。在最近出版的一部著作中,一位叫做阿爾維耶拉的杰出思想家指出:“我不屬于當代的任何一個學派。但我偶爾發現,自己的論證結果和所有這些派別的結論如出一轍。我希望我這部新作品將和某些類似的研究相融合。因為同屬于一個學派的人會贊成他們所偏愛的理論和某些事先為人所知的觀點?!?/p>
但我還是應該向讀者解釋一下,為什么在讀這本書時他會發現,乍一看,我的結論會讓他難以接受。比如說,當我斷言群體(包括杰出人士所組成的群體)的智力水平很低劣時,卻還是斷定,去干涉這樣的組織是非常危險的。這是為什么呢?
原因就是,包括最細致的對歷史事實的觀察在內,所有的觀察都表明,和一切生命有機體一樣,社會組織是非常復雜的,而我們暫時又還沒有足夠的智力讓它們在短時間內發生深刻的變革。通常情況下,大自然會采取一些激烈的手段來改變生命有機體,但卻從不采取我們所采取的方式,可見,讓一個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的,是對變革的要求和熱情。不論從理論上看這些變革有多么出色,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但是,要是一場變革能立即給民族氣質帶來變化,這說明,它的確是有用的。但事實表明,它并沒有這樣的能耐。因為只有時間才具備這樣的能力。在本性的束縛和引導下,人們通常會受各種思想、感情和習慣的影響。生活中,那所有的制度和法律無不是我們性格的外在表現,它們一致反映著我們自身性格的需要。而盡管它們是人類性格的產物,并且能反作用于我們的性格,但還是無法改變我們的性格,更沒有決定我們的性格的能力。
單獨對社會現象本身進行研究是無法獲得全面的認識的,因此,正確的方式應當是與產生這些現象的民族聯系起來。從哲學角度上考慮,這些社會現象可能具有絕對價值,但是從實際出發,我們會發現,它們沒有任何絕對價值可言,只有相對價值。
所以說,在研究某種社會現象之前,我們先得理清思路、分清順序,這樣,對一種社會現象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加以充分的考慮,便能發現,單純的理性教誨與實踐型的理性教誨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相反,很多時候是截然對立的。事實上,這樣的區分對任何材料都是適用的,就連自然科學方面的材料也一樣。單從正確的理論的角度看,任何一個立方體或圓,都是在一定的公式的嚴格定義下做出的永不改變的幾何形狀。可是,若從印象的角度看,我們便會認為,這些幾何圖形有著各不相同的形狀。而從透視的角度看,則更為奇特,因為立方體不但能變成錐形的,還能變成長方形的;而圓既可以變成橢圓,也可以變成直線??v然如此,還是要知道,這些虛幻的形狀遠比它們的真實形狀重要得多,因為它們才是我們真正看到的形狀,也只有它們才是能夠讓我們用照相或繪畫再現的形狀??墒?,也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真實的東西蘊藏的真理一定會比不真實的東西多,相反,有時候,不真實的東西會比真實的東西蘊含更多的真理。所以說,有時候,按照事物原本的幾何形狀來呈現它們很有可能會歪曲它們的本來模樣,因而使它們變得模棱兩可,難以辨認,甚至無法辨認。試想,倘若世人都只能復制或翻拍物體,卻永遠認識不到它們的真實存在,那么人們若想對物體的形態有一個全面而又正確的看法,談何容易呢?更重要的是,倘若有關其形態的知識并不能為大眾所知,那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意義呢?
任何致力于研究社會現象的哲學家都應當時刻謹記,這些社會現象不但有理論價值,而且還有很大的實踐價值,同時還應看到,只有實踐價值才與文明的進步有關系,也就是說,后者才是最重要的。若能認識到這個事實,那么,當面對起初邏輯強迫他接受的那些結論的時候,他就會以謹慎的態度去對待。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同樣會讓他采取類似的態度。由于社會事實太過復雜,甚至復雜到讓人們完全不可能預知或了解它們相互影響后可能會帶來的后果。再者,在眾多可見的事實背后,有時還隱藏著人們無法看見的各種原因。也就是說,可見的社會現象很可能是在無意識機制的巨大作用下產生的結果,而通常情況下,這種無意識機制是完全超出人的分析范圍的。形象地說,我們能夠感覺到的現象好比是波浪,可它不過是海洋深處那湍流的表象而已,而對湍流的本質我們卻一無所知。
從精神層面看,群體的大多數行為具有一種獨特的低劣性,而某些行為卻好像又具有某種神秘性,看似是某些神秘力量作用的結果,古人稱之為命運、自然或天意,而我則稱它為幽靈的聲音。盡管我們并不清楚它的本質,但依然不能忽視它那巨大的威力。很多時候,一個民族的內心深處仿佛都會存在一股持久的力量,它總是在無形中支配著他們,控制著他們。比如,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會比語言更復雜、更有邏輯、更神奇,可是,除了用群體的無意識稟賦來解釋人類會講某種語言的現象之外,別無選擇。要知道,即便是最有學識的學者或是最有權威的語法學家,他們最多也只能發現和指出那些支配某種語言的語法規律,但他們卻絕不可能創造這樣的規律。即便是偉人的思想,我們真的敢斷定那完全是他們頭腦思考和運轉的產物嗎?
毋庸置疑,這些思想確實是由獨立的頭腦創造出來的,但要看到,倘若群體的稟賦沒有為它提供千百萬種必要的元素,它又怎么會有自己的生長土壤呢?
無疑,群體總是無意識的,但也許這就是群體具有強大威力的原因所在。在自然界,眾多生物之所以能做出某些神奇而又復雜的動作,也不外乎是它們本能作用的結果。但是這樣的神秘性和復雜性卻是讓我們瞠目結舌的。事實上,理性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屬性,相反,它是較為晚期的人類才有的屬性,并且,它仍沒有成熟到向我們揭示無意識背后所隱藏的神秘規律的地步。可見,“無意識論”若想在學術界立足,仍有待來日更多的發展才行。事實表明,無意識對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會產生巨大的作用,而理性能起到的作用卻微乎其微。由此可知,作為一種仍不為人知的力量,無意識一直起著它獨特而又巨大的作用。
如果我們并不想誤入模糊的猜測與無用的假設的歧途,而只想在狹小且可行的范圍內以科學的方式來獲取知識,那么我們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留心觀察那些我們能夠接觸到的社會現象,并讓自己集中精力對它們做些思考。顯然,我們從中所得到的結論肯定是不成熟的,因為在那些所有我們能接觸且觀察到的現象背后,還藏有一些我們只能隱約看到或尚且看不到的現象,而在它們背后,仍存在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