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P模式:全流程指導與案例分析
- 呂漢陽
- 627字
- 2019-11-15 21:46:10
第三章 PPP項目識別
項目識別是PPP項目的第一個階段,進行項目識別的目標是科學地篩選合適開展PPP運作的項目,以保障政府和社會資本后續高效有序地協調和開展項目建設。項目識別階段主要包括七大工作環節:項目發起、項目需求初步分析、項目初步篩選、項目資料準備、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項目識別結果處理。項目識別流程見圖3.1。
PPP模式主要適用于投資規模較大、需求長期穩定、價格調整機制靈活、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類項目。比如燃氣、供電、供水、供熱、污水及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公路、鐵路、機場、城市軌道交通等交通設施,醫療、旅游、教育培訓、健康養老等公共服務項目,以及水利、資源環境和生態保護等項目均可推行PPP模式。各地的新建市政工程以及新型城鎮化試點項目,應優先考慮采用PPP模式建設。
2014年12月,財政部公布天津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設施網絡等30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示范項目,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涉及供水、供暖、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環境綜合整治、交通、新能源汽車、地下綜合管廊、醫療、體育等多個領域。2015年5月,國家發改委官網公布的PPP項目庫共計1043個投資項目,總投資1.97萬億元,項目范圍涵蓋水利設施、市政設施、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等多個領域。進入7月,國家發改委又將鐵路領域納入了鼓勵運用PPP的投資范圍,并指出社會資本在鐵路領域法無禁止即可投。同時財政部也準備在第一批總計1800億元、30個項目的基礎上盡快推出第二批,同時鼓勵收費公路開展PPP項目。

圖3.1 PPP項目識別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