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產稅務籌劃法律實務
- 賴乾勝
- 906字
- 2019-11-15 21:55:21
二、與房地產企業有關的印花稅籌劃方案案例
(一)建筑施工企業保守預測交易金額案例
A公司和B公司合作開發房地產項目,簽訂的合同載明合同履行的金額為6億元。在施工過程中,由于A公司改善了施工技術,B公司降低了原材料的進貨價,施工完畢后共節約了2000萬元。
1.如果A公司與B公司按原定的合同繳納印花稅,則兩公司需要繳納印花稅:
60000×0.3‰=18萬元
由于實際履行金額為5.8億元。所以兩公司多繳納了6000元印花稅,且不得申請退稅或抵用。
2.如果A公司與B公司采取保守預測,合同履行金額定為5.5億元,在實際履行后在補貼印花,則其繳納的印花稅為17.4萬元。
(二)減少需要繳納印花稅的環節
C公司與D公司簽訂建筑合同,合同金額共計2億元.現C公司又與E公司和F公司簽訂分包合同,合同記載的金額分別是5000元和3000元。后E公司又與G公司簽訂分包協議,合同記載的金額分別是2000萬元。
1.按上述情況,一共需要繳納的印花稅為:
(1)C公司與D公司各應繳納20000×0.3‰=6萬元;
(2)C公司與E公司在簽訂分包合同時各自應繳納:5000×0.3‰=1.5萬元;
(3)C公司與F公司在簽訂分包合同時各自應繳納:3000×0.3‰=0.9萬元;
(4)E公司與G公司在簽訂分包合同時各自應繳納:2000×0.3‰=0.6萬元。
因此,C、D、E、F、G五家公司共繳納18萬元印花稅。
2.如果減少轉包環節,采取D公司分別于C、E、F、G四家公司簽訂承包合同,其中C與D的合同金額為1.2億元,E與D的合同金額為3000萬元,F與D的合同金額為3000萬元,G與D的合同金額為2000萬元。則各自需要繳納印花稅為:
(1)C與D:12000×0.3‰=3.6萬元;
(2)E與D:3000×0.3‰=0.9萬元;
(3)F與D:3000×0.3‰=0.9萬元;
(4)G與D:2000×0.3‰=0.6萬元。
因此,C、D、E、F、G五家公司共繳納12萬元印花稅。
(三)如果在同一應稅憑證中存在不同事項,將其分開核算案例
H房地產公司與I物流公司簽訂原材料運輸合同,約定I公司共運輸建筑原材料給H公司,H公司應支付給I公司300萬元的運輸費和100萬元的倉儲保管費。
1.如果未分開核算。則H公司需要繳納印花稅:400×1‰=0.4萬元。
2.如果分開核算。則H公司需要繳納印花稅:300×0.5‰+100×1‰=0.25萬元。
因此,分開核算后,H公司需要交納的印花稅款就比未分開核算的稅款少了0.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