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生活常見案例大講堂:道路交通糾紛卷
- 張永峰
- 854字
- 2019-11-15 21:13:22
公路堆沙出事故 管理部門擔責任
經典案例
2012年2月9日18時許,張某無證且酒后駕駛無牌三輪載貨摩托車載劉某、于某、姜某沿某公路由西向東行駛至某村西,車輛駛上路面沙土堆后側翻,致劉某當場死亡,于某重傷搶救無效于次日死亡,張某、姜某兩人受傷。交警部門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張某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路面沙堆堆放者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事故發生后,劉某、于某的親屬認為市交通局未盡管理義務,應承擔相應的責任,遂將其告上法庭。法院審理查明,市交通局的養路工已在2012年2月4日巡路時發現其養護的路段上存放有體積較大的沙堆。庭審中交通局抗辯稱,其已對沙堆的存放人進行了告知,要求其限期清除,并作出了相關處罰決定,但該沙堆一直存在直至事發。
法槌定音
法院審理認為,交通局作為道路的管理者,對該沙堆所存在的安全隱患應當是明知的。在實際存放人未予清理的情況下,交通局作為道路的管理者,理應及時清理障礙物,消除安全隱患,保證道路暢通或采取相應的防范制止措施,但至事發長達6天的時間內,交通局對該路段上存在的安全隱患未予及時處理,故其作為道路的管理者,在管理上存有瑕疵,應按其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法院認為,被告交通局承擔賠償責任的比例以10%為宜。據此,法院判處交通局賠償受害人親屬死亡賠償金57134元。
法律解析
《公路法》第46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圍內擺攤設點、堆放物品、傾倒垃圾、設置障礙、挖溝引水、利用公路邊溝排放污物或者進行其他損壞、污染公路和影響公路暢通的活動。本案中,作為道路管理者的交通局,明知該沙堆存在安全隱患,而不及時清理,導致兩死兩傷的損害后果,存在一定過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6條的規定,道路、橋梁等人工建造的構筑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損害的,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故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交通局承擔10%的賠償責任,賠償受害人親屬死亡賠償金57134元。
法條鏈接
《公路法》第46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