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生活常見案例大講堂:道路交通糾紛卷
- 張永峰
- 915字
- 2019-11-15 21:13:26
氣焊割車救傷員 緊急避險不擔責
經典案例
陳某的丈夫韓某駕車發生交通事故。遼寧省莊河市公安局交警在采取撬杠等方法均不能打開駕駛室車門的情況下,最后采取氣焊割門的方法,在現場群眾的幫助下,將韓某從車中救出送往醫院,到醫院后發現韓某已經死亡。雖然在氣焊切割車門時采取了安全防范措施,但仍造成了轎車失火。事后,陳某向莊河市公安局提出行政賠償申請,要求莊河市公安局賠償18萬余元。莊河市公安局受理審查后,決定不予賠償。陳某不服,將公安機關告上法院。
法槌定音
法院審理認為,在駕駛員韓某被夾在發生事故的轎車駕駛室里生死不明,需要緊急搶救的情況下,警方決定強行打開駕駛室車門,迫不得已采取了氣焊切割車門的方法。氣焊切割車門的方法雖然會導致車門破損,甚至造成轎車失火導致全部毀損,但及時搶救駕駛員的生命比破損車門或者造成轎車毀損更為重要。警方的行為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也盡可能地采取了相應的防范措施,沒有超出交通警察依法履行職責的范圍,且沒有證據表明警方在氣焊切割車門時存在違規操作行為。據此,法院認定警方并無不當,判決維持莊河市公安局作出的不予賠償決定。二審法院終審裁定駁回陳某上訴,維持原判。
法律解析
緊急避險,是指為了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損害另一較小合法利益的行為。《民法通則》第129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本案中,該市公安交警在緊急搶救原告丈夫韓某生命的情況下,迫不得已采取氣焊切割車門的方法,將其救出送往醫院。雖然因氣焊切割引發火災,造成轎車毀損,但搶救生命的利益遠遠大于車損的利益,其行為并無不當,不存在過錯。根據本法第106條第2款的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因該市公安交警的行為不存在過錯,不應承擔賠償責任,故法院依法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造成的車輛損失,應當由釀成交通事故的責任人賠償。
法條鏈接
《民法通則》第129條、第10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