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生活常見案例大講堂:道路交通糾紛卷
- 張永峰
- 768字
- 2019-11-15 21:13:23
路面不平釀慘禍 政府過錯應賠償
經典案例
2007年10月的一天,海門市農民李某駕駛一輛二輪摩托車沿本鄉一中心路行駛,至路口西側接口處上斜坡時剎車不及,車身失控,李某倒地后由于嚴重顱腦損傷而死亡。經調查,李某當時未戴頭盔且屬于無證駕駛。李某家屬認為,李某的死雖主要是由于其未戴頭盔且無證駕駛,但事發地路面嚴重凹凸不平,且有坡度,也是導致這起車禍發生的重要原因,作為修筑路面的鎮政府也應承擔相應責任。事后,李某家屬與鎮政府進行交涉,要求賠償損失。因雙方未達成一致意見,李某家屬將鎮政府告上法庭。
法槌定音
2004年4月,法院審理認為,受害人李某無證駕駛且未戴頭盔,行駛時疏于對路面情況進行觀察,上斜坡時車速過快以致失控,這些行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而被告鎮政府系中心路的修建出資人和實際管理人,對斜坡的存在及對行駛安全的影響未予以足夠的重視,應負事故的次要責任。據此,法院判令被告鎮政府賠償事故損失的10%,即人民幣1.5萬余元。
法槌定音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9條第1款規定,駕駛機動車,應當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第51條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摩托車駕駛及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戴安全頭盔。本案中,原告李某違反法律規定,既沒有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又沒有按規定戴安全頭盔,行駛時疏于對路面情況進行觀察,而上坡時車速過快以致操作失控,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應依法承擔主要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6條的規定,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筑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損害的,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鎮政府作為該事發地路面的管理者,應負事故的次要責任,故法院對本案作出了上述判決。
法條鏈接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9條、第51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