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道路交通安全法新解讀(第四版)作者名: 中國法制出版社本章字數: 2344字更新時間: 2019-11-15 21:04:25
第七十四條 交通事故的調解或起訴
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后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條文解讀
[交通事故調解]
交通事故調解,是指在處理交通事故過程中,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據當事人的申請,在當事人的參與下,就當事人之間存在爭議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進行協商,以促成爭議解決的方式。在調解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1)事實清楚。即在查清事實,分清是非責任的情況下進行調解。如果沒有做好這些工作,可能會造成對一方當事人權益的損害。(2)調解必須雙方自愿。調解必須基于當事人的自愿,這與當事人處分原則是相一致的。如果只是一方當事人的請求,則缺乏調解的基礎。考慮到為了全面落實調解自愿原則,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實踐中,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送達當事人事故成因報告書時,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請求調解的權利。(3)調解必須堅持合法性原則,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在實踐中,把握合法性原則應注意兩點:一是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二是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規定,當事人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有爭議,各方當事人一致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的,應當在收到交通事故認定書之日起10日內提出書面調解申請。對交通事故致死的,調解從辦理喪葬事宜結束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致傷的,調解從治療終結或者定殘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造成財產損失的,調解從確定損失之日起開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的期限為10日。調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按照下列程序實施:(1)介紹交通事故的基本情況;(2)宣讀交通事故認定書;(3)分析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并對當事人進行教育;(4)根據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的當事人責任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規定,確定當事人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5)計算人身損害賠償和財產損失總額,確定各方當事人分擔的數額。造成人身損害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的賠償項目和標準計算。修復費用、折價賠償費用按照實際價值或者評估機構的評估結論計算;(6)確定賠償方式。對交通意外事故造成損害的,按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制作調解書送交各方當事人,調解書經各方當事人共同簽字后生效;調解未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制作調解終結書送交各方當事人。
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再受理調解申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期間,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調解終止。
?應用
36.調解應適用何種程序?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規定,當事人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有爭議,各方當事人一致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的,應當在收到交通事故認定書之日起10日內提出書面調解申請。對交通事故致死的,調解從辦理喪葬事宜結束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致傷的,調解從治療終結或者定殘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造成財產損失的,調解從確定損失之日起開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的期限為10日。調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按照下列程序實施:(1)告知道路交通事故各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2)聽取當事人各方的請求;(3)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的事實以及本法第76條的規定,確定當事人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4)計算損害賠償的數額,確定各方當事人各自承擔的比例,人身損害賠償的標準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執行,財產損失的修復費用、折價賠償費用按照實際價值或者評估機構的評估結論計算;(5)確定賠償履行方式及期限。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由各方當事人簽字,分別送達各方當事人。經調解各方當事人未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終止調解,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送達各方當事人。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期間,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或退出調解的,調解終止。
37.事故責任人不履行調解協議,受害人能否請求法院強制其履行?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協議是爭議雙方當事人在第三人的主持下對已有糾紛的解決,是一種替代性的糾紛解決方式,它適用的是當事人之間基于法定事由——交通事故中的侵權行為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損害賠償調解協議區別于一般的民事合同,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對方當事人不能請求法院判決其履行,也不能追究其違約責任。一方不履行調解協議或者對調解協議有異議,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通過訴訟途徑解決交通事故中的損害賠償爭議。
【以案說法24】某日,周某騎著二輪摩托車將65歲的吳某撞傷,吳某花去醫療費7000元。經交管部門認定,周某負主要責任;吳某不注意觀察來往車輛,橫穿主干道,也有一定過錯,負次要責任。在交管部門的支持下,雙方先后三次就賠償問題進行協商,最終達成由周某賠償吳某5000元醫療費的調解協議。但在交管部門制作的調解書生效后,周某遲遲不支付吳某醫療費。吳某一氣之下,將周某訴至法院。在本案中,周某與吳某之間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經交管部門成功調解達成協議,但調解書生效后不履行支付義務,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吳某有權向法院提起訴訟。
關聯參見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4-96條;《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60-67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