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P項目落地的法律之道
- 李金升
- 676字
- 2019-11-15 21:03:27
誤區之十
第十個誤區是通過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后的PPP項目沒有納入預算及中長期財政規劃且報批備案。
沒有通過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PPP項目,肯定不用納入預算及中長期財政規劃,因為沒有通過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即不能以PPP的模式予以實施。
對于通過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PPP項目,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的通知》第二十八條的規定:“‘通過論證’且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實施的PPP項目,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將其列入PPP項目目錄,并在編制中期財政規劃時,將項目財政支出責任納入預算統籌安排?!?/p>
另外,預算及中長期財政規劃,需要取得批準及備案。具體的批準機關及批準權限和備案機關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第五十條的規定。即“鄉、民族鄉、鎮政府應當及時將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本級預算報上一級政府備案。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及時將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本級預算及下一級政府報送備案的預算匯總,報上一級政府備案??h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將下一級政府依照前款規定報送備案的預算匯總后,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國務院將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依照前款規定報送備案的預算匯總后,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p>
當然,預算是可以調整的。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中央預算和經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地方各級預算,在執行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進行預算調整:(1)需要增加或者減少預算總支出的;(2)需要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3)需要調減預算安排的重點支出數額的;(4)需要增加舉借債務數額的(具體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第六十七條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