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新解讀(第三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876字
- 2019-11-08 21:03:39
第十三條 征收公告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后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征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征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解讀與應用
房屋征收決定公告由市、縣級人民政府發布,一般應張貼于征收范圍內及其周圍較為醒目、易于為公眾查看的地點,也可通過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予以公布。
《物權法》第147條、《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32條規定體現了房地一體主義原則,即房地不可分割,對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的處分應當同時進行。為了與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持一致,按照房地一體主義原則的要求,本條規定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如何理解房屋征收決定的物權變動效力?][1]
《物權法》第28條規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按照這一規定,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可以導致城市房屋物權變動,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生效時即發生物權變動的效果,也就是說,物權變動的時間應以征收決定生效的時間為準。
問題是,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生效如何理解?我們認為,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生效的時間點應該是“房屋被依法征收”,而所謂的“依法”,不僅包括人民政府依法作出房屋征收決定,而且還應包括當事人依法獲得補償。“當事人依法得到補償”主要指的是,征收人與被征收人達成的征收補償協議或市、縣人民政府作出的補償決定發生法律效力,當然,最好是征收補償費完全付清。這一理解,也是符合本《條例》第27條第1款關于“實施房屋征收應當先補償、后搬遷”規定的立法精神。房屋被依法征收,按照《物權法》第28條的規定,該房屋所有權轉歸國家所有,被征收人對其房屋不再享有所有權。征收是一種國家所有權的特殊取得方式,國家不必征得被征收人的同意就可取得房屋的所有權,而且可以使該房屋上的負擔消滅,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征收可被認為是一種原始取得所有權的方式,即國家作為新的所有權人取得無負擔的房屋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