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測試:國際私法(第七版)
- 教學輔導中心組編
- 7699字
- 2019-11-08 21:24:24
配套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
1.一國法院根據其國沖突規范的規定適用外國法時,如果適用的是該外國的沖突規范,則容易發生( )。
A.識別 B.法律規避
C.先決問題 D.反致
2.一個住所在日本的美國人,未留遺囑死亡,遺有動產在紐約州。為此動產的繼承而在日本訴訟,依日本法律規定,繼承應適用繼承人的本國法(紐約州的法律),而紐約州的沖突法規定,動產繼承適用被繼承人的住所地法。于是,日本法院依照日本關于動產繼承的法律規定作出了判決,這在國際私法中被稱為( )。
A.反致 B.轉致
C.間接反致 D.法律規避
3.國際私法中的識別是指( )。
A.對沖突規范的識別
B.對構成沖突規范范圍部分的事實進行分析和定性,確定何種沖突規范適用何種事實法律問題的過程。
C.對沖突規范系屬部分的解釋
D.對準據法的識別
4.下列表述中哪項是正確的?( )
A.外國法內容的查明是指對外國法律的內容加以確定的過程,既包括由內國沖突規范所援引的外國沖突規范的內容,也包括準據法的內容
B.目前大多數國家在實踐中均由法院依職權來查明外國法的內容
C.根據我國司法解釋的規定,我國人民法院負有查明外國法內容的責任
D.在我國,當沖突規范所援引的外國法的內容無法查明時,則類推適用我國的有關法律
5.如果外國法院請求我國人民法院進行司法協助,但其中,有關事項有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則可根據( )的制度,對該事項不予執行。
A.反致 B.公共秩序保留
C.法律規避 D.司法豁免
6.一位在法國有住所的瑞士人,在法國去世前曾立遺囑,將包括在英國的財產在內的全部財產給其養子。但依瑞士法規定:死者的親生子享有合法繼承90%的應繼份額。為此,死者親生子向英國法院起訴,根據瑞士法對遺產主張權利。而依英國法規定:關于動產繼承依被繼承人住所地法;依法國法規定:關于動產繼承依被繼承人本國法。英國法院最終適用瑞士繼承法的行為屬于( )。
A.反致 B.轉致
C.間接反致 D.雙重反致
7.一位住所設在意大利的丹麥公民,在法國去世并在中國留有動產。根據法院地法國的國際私法的規定,繼承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的本國法。而丹麥國際私法規定,繼承應由被繼承人死亡時的住所地法支配。若法國法院承認轉致,則應適用( )。
A.丹麥法 B.法國法
C.意大利法 D.中國法
8.國際私法中反致和轉致的結果( )。
A.相同,都適用法院地法
B.相同,都適用外國法
C.不同,前者適用法院地法,后者適用第三國法
D.不同,前者適用第三國法,后者適用法院地法
9.住在美國伊利諾斯州的一對表兄妹因為該州禁止近親通婚,遂到肯塔基州結婚,然后又回到伊利諾斯州居住。后來,男方往該州執行公務中死亡,女方即以死者遺囑的身份在明尼蘇達州(被告所在地)依據《聯邦雇主責任法》對男方的雇主提起賠償訴訟。明尼蘇達州法院應( )。
A.承認女方的遺囑地位,受理賠償訴訟
B.男女雙方的婚姻依肯塔基州的法律有效,則到處有效
C.當事人規避伊利諾斯州的法律,拒絕承認當事人婚姻的效力,因此駁回訴訟
D.因為當事人的規避行為規避的是外州的法律,應視為有效
10.居住在甲國的一乙國公民死于甲國,在丙國遺有不動產,因該不動產的繼承在丙國法院進行訴訟。丙國沖突規范規定繼承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屬人法,即乙國法;乙國法沖突規范則規定繼承適用死者最后住所地法,即甲國法;甲國沖突規范又規定,不動產繼承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即丙國法。采用國際私法中的何種制度可以達到適用丙國實體法的結果?( )
A.反致 B.轉致
C.間接反致 D.完全反致
11.法國法規定,不動產的法定繼承依不動產所在地法;德國法規定,不動產法定繼承依死者本國法,且兩國都認為自己指定的法律包括沖突法。現假如一德國公民死于法國并在法國留下不動產,為此不動產法定繼承發生爭議;其結果是( )。
A.在法國起訴會發生反致
B.在德國起訴會發生反致
C.在兩國中任一國起訴都會發生反致
D.在兩國中任一國起訴都不會發生反致
12.對某一案件,甲國法院根據本國的沖突規范應適用乙國的法律,而根據乙國的沖突規范應適用丙國的法律,但根據丙國的沖突規范應適用乙國的法律,最后甲國的法律適用乙國的實體法對案件作出處理。這個適用法律的過程稱為( )。
A.包含直接反致的轉致
B.轉致
C.間接反致
D.完全反致
13.我國在解決涉外法律適用時采用的是( )制度。
A.僅接受狹義的反致制度,排斥轉致和間接反致制度
B.完全接受反致制度
C.接受轉致和狹義反致制度,僅排斥間接反致制度
D.排斥反致制度
14.有一住所在法國的法國人某甲,在荷蘭從事蜂房經營。某甲死亡后,其子女向法國法院提起繼承之訴,依法國沖突法規定動產繼承依屬人法,荷蘭沖突法規定不動產繼承依物之所在地法,兩國沖突規范的規定內容相同。經法國法院查明:在荷蘭,蜂房屬于不動產,因而應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荷蘭法;而法國則認為蜂房是動產,應適用被繼承人屬人法法國法。最后法院依本國法律決定適用有關繼承的法律規定。法院的這種行為屬于:( )
A.外國法的查明 B.反致
C.識別 D.法律規避
15.根據有關司法解釋,下列關于我國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如果適用外國法律違反我國法律的基本原則和社會公共利益,則不予適用該外國法律
B.如果適用外國法律違反我國的法律規定,則不予適用該外國法律
C.在排除適用外國法的情況下,適用我國相應的法律或其他與爭議有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D.在排除適用外國法的情況下,適用該外國的其他最適合的法律
16.世界各國都將公共秩序保留作為捍衛本國根本利益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關于這一制度,下列哪項判斷是錯誤的?( )(司考2006.1.39)
A.我國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僅在適用外國法律將違反我國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才可以適用,其結果為排除相關外國法律的適用
B.在英美普通法系國家中,“公共秩序”的概念一般表述為“公共政策”
C.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已經為國際條約所規定
D.我國法律中常常采用“社會公共利益”來表述“公共秩序”的概念
17.下列關于法律規避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法律規避是一種排斥或限制外國法適用的手段,因此它可能由于當事人的行為而產生,也可能由于法院對于內國沖突規范的識別行為而產生
B.被當事人規避的法律可能是內國法,也可能是外國法,包括實體規范、程序規范和沖突規范
C.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規避我國法律的行為無效,規避外國法律的行為,其效力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D.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規避法律的行為本質上是一種欺詐行為,因此是無效的,無論當事人規避的是內國法還是外國法
18.當沖突規范所援引的外國法的內容依照法律規定的方法仍不能查明時,我國法院通常的做法是什么?( )
A.駁回起訴
B.適用我國法律
C.適用同本應適用的外國法相近似或類似的其他國家的法律
D.適用一般法理
19.外國法人在所在國因侵害當地國家利益而被內國取締時,其財產的處理按( )。
A.該外國法人之屬人法
B.內國法
C.該外國法人的注冊地國法
D.該外國法人章程之規定的準據法
20.識別的目的在于準確地確定應適用的( )。
A.沖突規范 B.程序法
C.準據法 D.實體法
21.各國法律一般規定反致適用于( )。
A.合同領域 B.物權領域
C.繼承關系 D.侵權行為
22.一國法院依據公共秩序保留拒絕適用外國法后,多數國家取而代之的是( )。
A.當事人的屬人法
B.當事人雙方選擇的法律
C.當事人的住所地法
D.法院地法
23.各國法院在識別問題上一般以法院地法為依據,但作為例外,不適用法院地法的有( )。
A.關于某物為動產與不動產的問題
B.關于某事實為侵權或契約的問題
C.關于某事實為實體或程序的問題
D.關于某財產為繼承或婚姻財產的問題
24.最早提出識別問題的是( )。
A.胡伯和巴丁 B.卡恩和里斯
C.胡伯和里斯 D.卡恩和巴丁
25.在國際私法中被稱為“安全閥”制度的是( )。
A.反致制度 B.識別制度
C.公共秩序制度 D.先決問題制度
26.在反致問題上,英國有一個為其他國家都不采用的獨特法律制度,這就是所謂的( )。
A.轉致 B.間接反致
C.雙重反致 D.部分反致
27.對于識別,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識別是解決援用哪一個沖突規范的前提
B.識別主要是一種限制外國法適用的手段
C.識別主要在確定法院管轄權時進行
D.如果兩國制訂相同的沖突規則,就不會產生識別沖突
28.世界各國都將公共秩序保留作為捍衛本國根本利益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關于這一制度,下列哪項判斷是錯誤的?(司考2006.1.39)( )
A.我國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僅在適用外國法律將違反我國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才可以適用,其結果為排除相關外國法律的使用
B.在英美普通法系國家中,“公共秩序”的概念一般表述為“公共政策”
C.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已經為國際條約所規定
D.我國法律中常常采用“社會公共利益”來表述“公共秩序”的概念
29.在某涉外合同糾紛案件審判中,中國法院確定應當適用甲國法律。關于甲國法的查明和適用,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司考2011.3.35)
A.當事人選擇適用甲國法律的,法院應當協助當事人查明該國法律
B.該案適用的甲國法包括該國的法律適用法
C.不能查明甲國法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D.不能查明甲國法的,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30.中國甲公司與德國乙公司進行一項商事交易,約定適用英國法律。后雙方發生爭議,甲公司在中國法院提起訴訟。關于該案的法律適用問題,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司考2013.1.35)
A.如案件涉及食品安全問題,該問題應適用中國法
B.如案件涉及外匯管制問題,該問題應適用中國法
C.應直接適用的法律限于民事性質的實體法
D.法院在確定應當直接適用的中國法律時,無需再通過沖突規范的指引
31.根據《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和司法解釋,關于外國法律的查明問題,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司考2013.1.36)
A.行政機關無查明外國法律的義務
B.查明過程中,法院應當聽取各方當事人對應當適用的外國法律的內容及其理解與適用的意見
C.無法通過中外法律專家提供的方式獲得外國法律的,法院應認定為不能查明
D.不能查明的,應視為相關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無法律依據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關于反致的說法中錯誤的有( )。
A.反對反致制度的人認為,反致制度會造成各國相互指定、循環不已的情形,不利于法律糾紛的盡快解決
B.目前解決法律沖突的國際條約中,都全面肯定了反致制度
C.“直接反致”是指法院地國在根據本國沖突法適用外國法的過程中,接受該外國沖突法的指定,適用本國實體法,或者又經第三國沖突規范的指定而最終適用本國法的制度。
D.贊同反致制度的人認為,適用反致制度擴大了適用外國法的范圍,從而限制了法院地國法的適用,有利于防止受案法院根據本國法而實行地方保護主義
2.根據我國有關司法解釋意見,所謂“法律規避”是指當事人故意創設新的連接點,故意規避我國下列哪些法律規范的行為?( )
A.強制性法律規范 B.任意性法律規范
C.訴訟程序規范 D.禁止性法律規范
3.在國際私法中構成法律規避應該具備的條件是( )。
A.從主觀上講,當事人規避某法律必須是出于故意
B.從規避的對象上講,當事人規避的法律是當事人本應適用的法律
C.法律規避必須是通過改變構成沖突規范連接點的具體事實來實現
D.法律規避必須是既遂的,即當事人所希望的那個實體法得到了適用,當事人的目的已經達到
4.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關于合同法律適用問題上的法律規避,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司考2010.1.81)
A.當事人規避中國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應當駁回起訴
B.當事人規避中國法律強制性規定的,不發生適用外國法律的效力
C.如果當事人采用明示約定的方式,則其規避中國法律強制性規定的行為將為法院所認可
D.當事人在合同關系中規避中國法律強制性規定的行為無效,該合同應適用中國法
5.法官在處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時所遇到的識別問題所產生的原因是( )。
A.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中存在一些獨特的法律概念
B.不同國家往往把具有相同內容的法律問題分配到不同的法律部門中去
C.不同國家對同一事實賦予不同的法律性質從而導致援用不同的沖突規范
D.不同國家對同一問題規定的沖突規范具有不同的含義
6.下列國際私法的各原則或制度中,以國家主權原則為基礎的是哪些原則或制度?( )
A.法院地法的適用
B.對等原則和不歧視原則
C.意思自治原則
D.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7.根據國際私法的普遍實踐,管轄法院援用公共秩序保留條款排除外國法適用以后,涉外民事爭議一般適用( )。
A.法院地國法
B.與爭議有密切聯系的另一外國法
C.準據法
D.爭議發生地國法
8.在國際私法實踐中,各國為了維護本國利益和克服適用外國法過程中發生的困難而形成的適用外國法的制度主要包括( )。
A.反致 B.公共秩序保留
C.法律規避 D.外國法內容的確定
三、不定向選擇題
李某原在甲公司就職,適用不定時工作制。2012年1月,因甲公司被乙公司兼并,李某成為乙公司職工,繼續適用不定時工作制。2012年12月,由于李某在年度績效考核中得分最低,乙公司根據公司績效考核制度中“末位淘汰”的規定,決定終止與李某的勞動關系。李某于2013年11月提出勞動爭議仲裁申請,主張:原勞動合同于2012年3月到期后,乙公司一直未與本人簽訂新的書面勞動合同,應從4月起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公司終止合同違法,應恢復本人的工作。
根據我國法律和司法解釋,關于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外國法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司考2014.1.98)
A.不能查明外國法律,適用中國法律
B.如果中國法有強制性規定,直接適用該強制性規定
C.外國法律的適用將損害中方當事人利益的,適用中國法
D.外國法包括該國法律適用法
四、名詞解釋
1.反致
2.間接反致(清華大學2005年考研真題、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考研真題)
3.先決問題
4.法律規避(清華大學2005年考研真題)
5.外國法的錯誤適用(中國人民大學2011年考研真題)
五、簡答題
1.國際私法上有哪些限制沖突規范的制度?請闡述和分析我國對這些制度的態度。
2.簡述外國法內容查明的方法。
3.贊成和反對反致的理由各有哪些?我國對反致制度有什么規定?
4.簡述鮑富萊蒙離婚案(Bayffrenibt's Divorce Case)在國際私法上的地位及由該案所確立的制度。(北京大學2000年考研真題)
5.“先決問題”及其法律適用。(中國政法大學1999年考研真題)
6.簡述法律規避的構成要件(北京師范大學2011年考研真題)
7.請比較說明“公共秩序保留”與“法律規避”。(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考研真題[1])
六、論述題
1.分析國際私法設立識別、反致、公共秩序保留之目的。
2.識別的作用與依據如何?(中國人民大學2001年考研真題)
3.舉例說明法律規避的概念及其構成要件。(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考研真題)
4.試述國際私法中限制或排除外國法適用的主要制度。(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考研真題)
七、案例分析題
1.中國公民張某原與丈夫蔡某僑居馬來西亞,解放初期,張某攜子女回中國廈門定居。丈夫蔡某仍然居住在馬來西亞,并取得馬來西亞國籍。1978 年,張某用丈夫蔡某寄回的僑匯購買了廈門市住房一座,房主登記為張某。此后,其子女又先后出國或去香港定居。1997年,張某申請去香港定居獲準。因在廈門已無親人,欲在出境前將此房賣掉。經人介紹,張某在未取得其丈夫同意的情況下,與原告于1999年4月簽訂了房屋買賣契約,將該房以人民幣85,000元賣給原告。簽約后,張某收取了大部分房款,并將部分房屋交給原告居住。同年10月,雙方前往房管部門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因張某未能提供其夫同意出賣的證明,房管部門未給其辦理產權過戶手續。此后,張某因身體原因,未去香港定居;同時,其夫蔡某得知其賣房之事,從國外來信指責,并通過律師到房產部門,要求不予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在此種情況下,張某向原告表示要求取消買賣房屋契約,各自返還已收取的房款和占住的房屋。因原告堅持買賣有效,雙方不能協商解決。原告于2000年11月起訴至一審法院,要求確認房屋買賣有效。
問題:(1)我國法院應如何識別此案?
(2)我國法院應適用什么法律解決該案中的爭議?
(3)當事人之間的房屋買賣關系是否有效?為什么?
2.1989年7月10日,中國公民甲被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達公司(下稱海達公司)聘為外派船員,雙方簽訂了《外派船員合同書》。《合同書》規定,外派船員自離開中國國境時起,在外輪工作期間因工致傷、致殘和生病、死亡,均按中國國家勞動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理。海達公司和大連海福拆船公司(下稱海福公司)簽訂有《雇傭船員合同》,同年7月25日,甲即被外派受雇于海福公司所屬的巴拿馬籍“佳靈頓”輪工作,期限為1年。海福公司依據和海達公司簽訂的《雇傭船員合同》第13條關于“船員受雇期間的人身、行李安全辦好保賠協會的保險,其條件相當于香港雇員賠償條例第282章”的規定,對包括甲在內的受雇船員在大連保險公司投保了人身保障和賠償險。甲受雇后,即隨船工作。1989年11月28日,“佳靈頓”輪在土耳其漢杰港卸貨,甲在機艙緊圃舵機底座螺絲時,左手食指被砸傷,中指亦受傷。經當地醫院簡單處理后,于同年12月1日被送回北京。經國內醫院治療,終因傷勢過重,受傷的左手食指被截掉一節。住院治療期間,甲共付醫療費人民幣11145.54元。出院時經法醫鑒定:其左食指第一節缺如(指截掉),近掌指骨關節僵固,指關節大部分能活動,鑒定費人民幣90元。甲出院后,多次找海福公司解決傷害賠償之事,均被拒絕。甲遂于1991年7月1日向大連海事法院起訴,認為海達公司與海福公司簽訂的《雇傭船員合同》第13條的規定,是海達公司為了船員利益而爭取到的船東對此種雇主責任的承諾,故要求海福公司支付2184美元的保險賠償金,賠償其工資損失4441.67美元和醫療費人民幣11145.54元。
問題:(1)根據本案上述案情,我國法院在審理時應如何定性?
(2)在適用法律上,我國法院可援用的相關規定是什么?為什么?
(3)在本案中,能否適用“香港雇員賠償條例”?為什么?
3.波蘭公民杰克夫婦于1963年在波蘭結婚,1971年兩人移居法國,并在巴黎購置了房地產。1994年5月,杰克去世,其妻根據波蘭法律到巴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死者的遺產管理人加利提起訴訟。要求享有共同財產的一半以及死者地產的一半的用益物權,根據法國沖突法,不動產的繼承依物業所在地法即法國法律,而依波蘭法,婚姻財產依婚姻所在地法,巴黎法院經審理判決適用波蘭法,杰克夫人的訴訟請求得以實現。
問題:什么是沖突規范適用中的識別問題?本案需對哪些情況進行識別?
4.中國某公司與A國某銀行簽訂了一份借款合同,合同簽訂地點在巴拿馬。合同約定中國某公司向A國銀行借款500萬美元,年利率為13.5%,期限三年,到期還本付息。若發生合同糾紛,選擇中國法院進行訴訟,適用巴拿馬國法律。三年后,中國某公司未能到期還本付息,A國某銀行遂起訴至中國法院,要求按合詞約定還本付息,并加付違約期間的滯納金。
巴拿馬與我國沒有外交關系,按照合同約定,適用巴拿馬法律,而當事人又不能提供相應的巴拿馬法律,法院通過其他途徑也無法查明。
問題:本案我國法院應適用哪國法律作為審理該案的準據法?為什么?
5.盧森堡公民萊蒙于1993年移居瑞士,但并未加入瑞士國籍。1993年,萊蒙在瑞士去世,其在去世前未立下任何遺囑,且父母及妻子均先于他去世,也沒有子女。1993年9月,他母親的旁系親屬向瑞士法院提出請求,要求繼承萊蒙在瑞士留下的一筆動產。瑞士的國際私法規定,動產繼承依死者本國法。如適用盧森堡法,其旁系親屬享“有繼承權,但盧森堡沖突法規定,動產繼承依死者住所地法,而且盧森堡承認事實住所地的法律效力,于是,又將應適用的法律指向瑞士法。”
問題:本案應以哪國法律作為準據法?
6.某男子是甲國公民,在甲國已有妻子,但根據甲國的伊斯蘭教會法,他可娶四個妻子。該男子來到乙國后,在乙國準備再婚。根據乙國沖突法的規定,婚姻的實質要件適用當事人本國法。但乙國無伊斯蘭教會法,不是伊斯蘭國家。
問題:乙國有關部門應適用哪國法律解決該男子再婚的請求?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