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十四條 〔土地利用計劃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產業政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建設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實際狀況編制。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編制審批程序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審批程序相同,一經審批下達,必須嚴格執行。

條文注釋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時間跨度一般很大,設定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規劃目標。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則是將總體規劃按年分段,凸顯步驟性和過程性,通過對近期目標的實現逐步向總體規劃的預定目標靠近。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一經批準下達,必須嚴格執行,加強實施力度,以保證總體規劃的落實。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1)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 (2)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3)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這些指標均要符合人民政府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實現建設用地總量控制的要求。

配套規定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4年7月29日)

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一經批準下達,必須嚴格執行。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

(二)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

(三)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2006年12月19日)

第四條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包括:

(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包括新增建設用地總量和新增建設占用農用地及耕地指標。

(二)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包括土地開發補充耕地指標和土地整理復墾補充耕地指標。

(三)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

前款第(一)項規定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分為城鎮村建設用地指標和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獨立選址的重點建設項目用地指標。

各地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上述分類的基礎上增設控制指標。

第五條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宏觀調控要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國家供地政策和土地利用的實際情況等因素確定。

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建設占用耕地、實現耕地保有量目標等情況確定。

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依據國務院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下達的耕地保護責任考核目標確定。

第六條 需國務院及國家發展和改革等部門審批、核準和備案的重點建設項目擬在計劃年度內使用土地,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由行業主管部門于上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前,按項目向國土資源部提出計劃建議,同時抄送項目擬使用土地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以及發展和改革部門。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提出本地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議,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查后,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議,應當于每年十月三十一日前報國土資源部,同時抄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議在相關省、自治區的計劃建議中單列。

第八條 國土資源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依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議的基礎上,提出全國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總量控制指標建議。

第九條 國土資源部根據全國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總量控制指標建議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提出的計劃指標建議,編制全國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草案,納入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上報國務院。經國務院審定后,下達各地參照執行。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后,正式執行。

第十條 全國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下達到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只下達城鎮村(包括獨立工礦區)和由省及省以下審批、核準和備案的獨立選址建設項目用地。國務院及國家發展和改革等部門審批、核準和備案的獨立選址重點建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不下達地方,在建設項目用地審批時直接核銷。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以將上級下達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分解,經同級人民政府同意后下達。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將分解下達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報國土資源部備案。

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分解下達計劃指標時,對國務院批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城市,應將中心城市的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單獨列出。

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分解下達城鎮村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時,應當嚴格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原則,統籌城鄉建設,合理安排城鎮和農村建設用地,實現建設用地的總量控制。

第十二條 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實行指令性管理,不得突破。

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城鎮村建設用地指標和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獨立選址的重點項目建設用地指標不得混用。沒有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擅自批準用地的,或者沒有新增建設占用農用地計劃指標擅自批準農用地轉用的,按非法批準用地追究法律責任。

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應當不低于土地開發整理計劃確定的指標。

第十三條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一經批準下達,必須嚴格執行。

因特殊情況需增加全國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的,按規定程序報國務院審定。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土地利用計劃管理信息系統,實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臺賬管理,在建設用地審批的規劃審查過程中確認并根據批準情況及時核銷計劃,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登記和統計,并按月上報,作為計劃執行跟蹤和監督的依據。

第十五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執行情況的跟蹤檢查,于每年九月份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中期檢查,并形成報告報國土資源部。

第十六條 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對下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年度評估和考核。

年度評估和考核,以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和監測數據為依據。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以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為考核年度。

第十七條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執行情況年度評估和考核結果,作為下一年度計劃編制和管理的依據。

對實際新增建設用地面積超過當年下達計劃指標的,扣減下一年度相應的計劃指標。

第十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節余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經國土資源部審核同意后,允許在規劃期內按要求結轉下一年度使用。

配套解讀

按照原來的用地計劃管理思路,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包括: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對增量建設用地,只設立了農用地轉用計劃控制指標,建設用地總的新增量并不列入計劃管理。但從近年來的實踐看,建設用地總量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增量建設用地中未利用地的比例迅速提高,原規定難以發揮計劃對建設用地的總量調控作用。因此,2006年修訂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在計劃指標體系中增設了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包括新增建設用地總量和新增建設占用農用地及耕地指標。而新增建設用地量,包括建設占用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今后的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將作為所有實際發生用地的控制指標,而不只是作為控制用地審批的依據,以扭轉之前只管住用地審批“閘門”,而審批以外的超計劃用地大量存在的局面。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在完善計劃指標體系,實現新增建設用地全口徑統一計劃控制的基礎上,按照以實際新增建設用地面積作為計劃考核依據的要求,明確規定,上級國土資源部門以實際發生的新增建設用地面積為依據,對下級計劃執行情況進行年度評估和考核。以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和監測數據作為評估和考核依據。同時規定,考核結果將作為下一年度計劃編制和管理的依據。對實際新增建設用地面積超過當年下達計劃指標的,要扣減下一年度相應的計劃指標。也就是說,今后的考核,是根據每年的實際變更數與計劃下達數相對照,來考核各地的計劃執行情況,而且有相應的懲罰措施來落實。對計劃執行的考核依據進行調整后,計劃臺賬數據將不再作為年度計劃執行情況考核的依據,但為了加強對計劃執行過程的監管,實行計劃的動態管理,仍然需要加強和完善計劃臺賬管理。因此,按照對計劃執行情況的跟蹤管理與評估考核相結合的思路,計劃臺賬數據應按月上報,作為計劃執行過程監督檢查的依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冕宁县| 临夏市| 白山市| 图们市| 堆龙德庆县| 土默特左旗| 延川县| 高邮市| 密云县| 南宁市| 古浪县| 徐闻县| 萨迦县| 望都县| 密山市| 闽清县| 荆门市| 贺兰县| 辛集市| 长宁区| 南平市| 崇信县| 香港 | 彭水| 汽车| 南昌市| 潼南县| 雷波县| 页游| 泽州县| 青海省| 沛县| 北辰区| 子洲县| 白水县| 娱乐| 剑河县| 巴南区| 嫩江县| 高邮市| 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