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行政賠償

第一節 賠償范圍

第三條 【侵犯人身權的行政賠償范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條文注釋

【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是指依照《憲法》和《行政組織法》的規定而設置的行使國家行政職能的國家機關。行政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國家職能,即執行法律、管理國家內政外交事務。行政機關的范圍包括各級政府和其所屬部門與機構,其中,機構不僅包括常設機構,還包括非常設機構與臨時機構。此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及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根據授權或者委托行使特定的行政職能,因違法而造成損害的,也應當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是指依照法定方式和程序任用的,在各類國家行政機關工作的,行使國家權力執行公務的人員。

【違法行使行政職權】違法行使行政職權,有作為和不作為兩種方式。其中,不作為的違法行為主要是指當行政機關有義務為某行為時,其違法沒有履行該義務,從而導致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人身權】人身權,在憲法、民法、行政法和國家賠償法上的內涵各不相同。憲法上的人身權,主要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以及與人身自由相聯系的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等權利。民法上的人身權是指與權利主體自身密不可分的、沒有財產內容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其中,人格權分為生命健康權、自由權、名譽權、姓名權、肖像權等,身份權分為親權、監護權等。而行政法上的人身權除憲法與民法規定的范圍以外,還包括行政法律法規規定的特殊的人身權,如公務員的身份保障權。而國家賠償法上的人身權是指那些受到侵害可以獲得國家賠償的一部分的人身權,其范圍相對較窄,主要限于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財產權、名譽權和榮譽權等范疇。

【違法拘留】違法拘留中的拘留指的是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公安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采取的短期剝奪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行政處罰措施。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等法律的規定,行政拘留的期限為1日以上15日以下。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有兩種以上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分別決定,合并執行。行政拘留處罰合并執行的,最長不超過20日。行政拘留只能由縣級以上的公安機關作出決定,其他任何行政機關都沒有決定的權力。其他行政執法人員如果遇到需要對行政相對人進行拘留的情況時,必須向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由公安機關進行拘留;如果行政執法人員自行采取行政拘留措施,則屬于行政越權行為,是違法拘留。

【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措施,是指國家行政機關為了維護和實現行政管理秩序,預防和制止社會危害事件與違法行為的發生與存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針對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及行為進行臨時約束或處置的、限制當事人權利的強制行為。我國法律規定的強制措施主要有強制醫療、強制戒毒、強制遣送、強制傳喚、收容審查、行政扣留以及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對人身自由有權直接采取強制措施的行政機關主要有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海關等。

【非法拘禁】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不具有行政拘留或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權力,超越法律授權,采取拘禁、禁閉、隔離、關押等方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例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進行市場管理時,對違法行為人可以依法予以罰款、扣押財物、沒收違法所得、吊銷經營許可證等,但法律并沒有賦予其行使限制人身自由的職權,如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違反工商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人實施拘禁、關押等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就是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是一種違法行為。

【毆打、虐待】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違法亂紀,使用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虐待等方法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死亡,或者雖然不是由于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直接實施的毆打、虐待行為,而是由于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唆使、放縱他人毆打、虐待公民造成其身體傷害、死亡的,國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虐待的表現形式很多,如罰站、罰跪、強迫吃不潔物品、長時間強光照射、熱天火烤、冬天冰凍、不允許睡覺、車輪戰等。

【唆使、放縱】“唆使、放縱”是指不是由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直接實施的,而是由他人實施的毆打、虐待等行為,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教唆、指使的行為或者負有制止上述行為的義務但沒能制止上述行為發生的情形,對此,國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看守所或者監獄管理機關工作人員唆使牢頭獄霸毆打、虐待他人或者發現牢頭獄霸毆打、虐待他人而不予制止,導致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國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違法使用武器、警械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違反國家法律有關武器、警械的使用規定而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行為。對于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范圍和程序,《人民警察法》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有詳細的規定。

案例解讀

案例6.警察在訊問時毆打犯罪嫌疑人,受害人是否可以申請行政賠償?

張天從小父母離異,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已經年邁,很多地方不能照顧張天。張天整天和社會上的小混混一起,并且逐漸開始參與盜竊、搶劫等。最近,張天和他的同伙一起搶劫了一個住宅小區的住戶,警察接到住戶的報警后,很快鎖定了張天等犯罪嫌疑人。警察在對張天進行訊問的過程中,為了讓張天如實交代,對其進行打罵,甚至用直流電電擊張天,張天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嚴重影響。張天是否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以毆打等暴力行為傷害公民身體的,不管是出于故意還是過失或者其他主觀意圖,受害者都有權獲得行政賠償。對于故意毆打公民并造成公民身體傷害的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公安機關在支付賠償金后可以要求其承擔部分或者全部的賠償費用。

本案中,警察在對張天進行訊問時,對其進行打罵、電擊等行為,屬于行政賠償的范圍。因此,張天可以申請行政賠償。

案例7.警察因個人恩怨對受害者進行毆打,受害者是否可以申請行政賠償?

張天從小父母離異,跟隨奶奶一起生活,但是奶奶因為年紀已經很大,很多事情上對張天照顧得不周全,尤其是對張天的心理健康方面。張天在中學時,經常逃課,并且和社會上的一些小混混混在一起。而李欣是當地公安局一名干警的女兒,其長得非常漂亮。前不久,張天通過各種途徑將李欣變成了自己的女朋友。李欣的父親知道這件事情后,私下里找到張天,并對其進行了一番毆打,警告他以后不許再騷擾李欣。本案中,張天是否可以申請行政賠償?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毆打、虐待受害人的行為是與其行使職權有關的行為,如果這種行為與行使職權無關,完全是個人行為,則不產生國家賠償責任問題。本案中,干警的行為純屬個人行為,并不屬于行使職權的行為,因此,張天不能申請行政賠償。但是張天可以依據《侵權責任法》要求李欣的父親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案例8.公安機關不履行法定行政職責,受害人是否可以要求行政賠償?

2010年11月11日,于洪像往常一樣來到自己的金店打理生意,但是就在上午10點左右,一伙匪徒手持鋼棍進到店里就開始搶店里的金銀首飾,于洪及時撥打了110,但是警察一直沒有過去,匪徒在沒有人制止的情況下,搶劫行為持續了近半個小時,最終于洪店里的金銀首飾都被搶空,并且店面也被砸了。這時,于洪很疑惑,為什么警察遲遲沒有來,如果警察能夠及時趕到,自己金店的損失不會這么大。于是,于洪向當地公安局提交了申請行政賠償的材料。那么,此案中,于洪可以申請行政賠償嗎?[5]

依法及時查處危害社會治安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是公安機關的法律職責。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安機關不履行法定行政職責是否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2001年7 月17日,法釋〔2001〕23號)的規定,由于公安機關不履行法定行政職責,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的,應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在確定賠償的數額時,應當考慮該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在損害發生過程和結果中所起的作用等因素。

在該案中,當地公安局在接到報警后沒有及時出警對正在發生的搶劫犯罪進行制止,不履行應該履行的法律職責,其不作為的行為是違法的,該不作為行為相對于洪的財產安全來說,是具體的行政行為,且與金店因搶劫犯罪而遭受的損失在法律上存在因果關系。因此,當地公安局應當向于洪進行行政賠償。

案例9.對于公安機關違法拘留的行為,能否申請行政賠償?

江強生活在農村,但是最近有件事很讓江強發愁,就是村子里最近很多人家被盜了,江強擔心自己家也被偷了,于是他連夜在自己院墻周圍布置了電網。可是公安機關發現后,說他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并對其拘留了二十天。江強很不服氣,于是他翻找一些法律書籍,發現《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規定,對于私自布置電網的,不至于給予二十天拘留的處罰。于是江強想申請國家賠償,那么江強是否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呢?

首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未經批準,安裝、使用電網的,或者安裝、使用電網不符合安全規定,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也就是說,此案中,公安機關對于江強進行行政拘留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其次,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包括兩種情形: (1)沒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權力的行政機關實施的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行為,如工商、稅務等行政機關采取行政拘留即構成非法拘禁)(2)有法定權限的國家機關超過法定期限或者條件關押,如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禁閉、超期羈押、連續傳喚等強制措施。也就是說,即使公安機關有權進行拘留,但是如果其拘留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那么其仍然應當對其行為承擔行政賠償責任。本案中,公安機關雖然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權利,但是其實施的拘留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因此,公安機關應當對江強進行行政賠償。

第四條 【侵犯財產權的行政賠償范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征收、征用財產的;

(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條文注釋

【財產權】財產權是以財產為客體的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國家賠償法上的財產權是指具有直接經濟內容的權利,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繼承權、經營自主權、物質幫助權等。

【吊銷許可證和執照】吊銷許可證和執照是指行政機關對持有某種許可證或者執照,但其活動違反許可的內容和范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處罰。

【責令停產停業】責令停產停業是行政機關命令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停止經營活動的處罰形式。

【違法對財產采取強制措施】違法對財產采取強制措施主要是指: (1)無權作出行政強制措施的機關對財產采取強制措施的)(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履行了法定義務,不存在應對其財產采取強制措施的法定情形,而行政機關采取了強制措施的)(3)采取對財產的強制措施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的)(4)采取對財產的強制措施違反法定程序的。

【沒收財物】沒收財物是指行政機關將違法行為人的非法所得、違禁物或者違法行為工具予以沒收,是對生產、保管、加工、運輸、銷售違禁物品或者進行其他違法經營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實施的一種經濟上的處罰。如漁政管理部門沒收非法漁獲物和漁具,公安部門沒收賭具、賭資,海關沒收違禁物品等。

【查封】查封是指行政機關對財產所有人的動產或者不動產就地封存,貼上封條。

【扣押】扣押是指行政機關將動產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凍結】凍結是指銀行根據行政機關的請求,不準存款人動用銀行存款。

【對財產的其他強制措施】對財產的行政強制措施還有強制劃撥、強制銷毀、強制收兌、強行退還、強行拆除、強制變賣、財產保全等等。

【征收和征用】征收和征用,都是依據行政機關單方面的征收命令、征用命令對被征收、征用的當事人發生作用,無須征得被征收、被征用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同意。

征收、征用必須符合三項法定條件:一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利益以外的目的,例如商業目的,不應適用國家征收、征用。所謂公共利益,是指全體社會成員的直接的利益,例如公共道路交通、公共衛生、災害防治、國防、科學及文化教育事業,以及環境保護、文物古跡及風景名勝區的保護等,均屬于社會公共利益。因商業目的需要取得公民和法人的土地使用權,應當與土地使用權人平等協商,按照合同法的規定簽訂合同。二是征收、征用應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三是必須對被征收、征用的公民和法人給予公正補償。違反上述三項條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財產進行征收、征用的,受害人有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案例解讀

案例10.違法扣押的財產因未妥善保管而損壞的,受害人是否可以請求國家賠償?

張田出生在商人家庭,自小也表現出了經商的天分,其父母也希望張田能夠子承父業繼續經營自家的家族企業。張田大學畢業后,就開始全面接觸企業的事務,并且把公司打理的井井有條。但是好景不長,張田的公司開始陷入危機,為了能夠挽救公司,張田不得不開始偷稅。最終被稅務機關發現,稅務機關將張田公司的兩部豐田車,以及一些其他物品進行了扣押。不久,張田把應當繳納的稅補上之后,稅務機關將扣押的物品歸還,但是張天發現,兩部豐田車因為沒有妥善保管,已經無法使用。張田想知道,其是否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國家機關采取強制措施扣押公民的財物之后,就負有保證財物不受損失的義務,其應當采取即時有效的措施對被扣押的財物進行保護,如果因為其沒有盡到保管義務導致被扣押的財物毀損的,扣押機關理應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如果扣押機關盡到了妥善保管的義務,扣押的財產仍然因為自然原因而損壞的,扣押機關不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稅務機關在扣押張田的財物后,應當妥善保管,但是其沒能妥善保管致使豐田車不能繼續使用,張田可以以此申請國家賠償。

案例11.行政機關不考慮車上財產安全而執行暫扣車輛決定導致財產損失的,受損失人是否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2001年9月27日上午,張佳其借用他人3臺農用小四輪拖拉機,用拖帶的兩輪拖斗運送31頭生豬。路上,縣交通局的工作人員以這3臺車沒交養路費為由,提出扣車。盡管王佳其聲明車上裝的貨物不能停留,請求把生豬卸下后再扣車,縣交通局的工作人員卻置之不理,強行摘下拖斗后駕車離去,致使拖斗內的生豬因自然擠壓和氣候炎熱中暑,共死亡15頭,給張佳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500元、其他損失1700元。[6]那么張佳其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該案中,縣交通局準備暫扣的小四輪拖拉機,正處在張佳其運送生豬的途中。無論暫扣車輛的決定是否合法,縣交通局的工作人員準備執行這個決定時,都應該知道:在炎熱的天氣下,運輸途中的生豬不宜在路上久留。不管這生豬歸誰所有,只有及時妥善處置后再行扣車,才能保證不因扣車而使該財產遭受損失。然而,縣交通局工作人員不考慮該財產的安全,甚至在張佳其請求將生豬運抵目的地后再扣車時,也置之不理,把兩輪拖斗卸下后就駕車離去。縣交通局工作人員在執行暫扣車輛決定時的這種行政行為,不符合合理、適當的要求,是濫用職權。因此,縣交通局的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的違法行為給張佳其造成了財產損失,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張佳其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第五條 【行政侵權中的免責情形】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條文注釋

【公務行為與個人行為】區分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為是公務行為還是個人行為,通常要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時間要素。公務員在上班和執行任務期間實施的行為,通常視為公務行為,而在下班和非執行任務期間實施的行為,則通常視為個人行為。(2)名義要素。公務員的行為是以其所屬的行政主體的名義作出的,通常視為公務行為;非以其所屬的行政主體的名義作出的,通常視為個人行為。(3)公益要素。公務員的公務行為涉及公共利益的,同公共事務有關的,通常視為公務行為;不涉及公共利益,與公共事務無關的,通常視為個人行為。(4)職責要素。公務員的行為屬于其職責范圍的,通常視為公務行為;超出其職責范圍的,通常視為個人行為。(5)命令要素。公務員按照法律或者行政首長的命令、指示以及委托實施的行為,通常視為公務行為;無命令和法律根據的行為,通常視為個人行為。(6)公務標志要素。公務員執行公務是佩帶或出示能表明其身份的公務標志的行為,通常視為公務行為,反之則屬于個人行為。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害的,由該工作人員本人承擔賠償責任,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其他情形】其他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不可抗力,二是緊急避險,三是意外事件,四是第三人過錯,五是正當防衛。

案例解讀

案例12.公民自身行為導致損害發生的,是否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田論從小就喜歡槍支,但是其苦于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槍支,前不久田論通過各種途徑,千方百計終于得到了一把真槍。后來,他的鄰居發現后,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反應,公安機關接到消息后,立即去田論的家里,這時田論的父親田道也在場,警察經過搜查發現田論的家里確實有一把槍支,就在警察要把田論帶走的時候,田道攔住警察說,槍支是自己收藏的,和田論無關。后來警察經過查明給予田道15日的拘留處罰。后來,田道因為和田論鬧翻,不想替田論背黑鍋,向當地公安機關反映了真實情況,并要求國家賠償。那么,田道是否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即受害人過錯造成損害發生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在受害人和行政機關對損害的發生都有過錯時,應當根據受害人過錯的程度,認定行政機關的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聯系程度,確定因果關系以及賠償責任的大小。本案中,田道為了維護自己的兒子而向警察交代槍支是自己收藏的,與田論無關,警察據此對田道進行了行政拘留,這個過程中并沒有違法行為,也就是說,田道受到行政拘留處罰的結果是因為其自己的行為發生的,所以田道不能據此申請國家賠償。

案例13.對企業名稱相同的裁決,國家是否應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小青是北山縣工商局的一名工作人員,其每天都會接待很多企業登記的工作,雖然工作很繁重,但是小青一直很認真,對于每一個企業登記工作都要很認真地進行登記。但是最近,她遇上了麻煩,原來是她核準登記注冊了相同的企業名稱,現在導致兩個企業都很不滿。并且被撤銷企業名稱的一方要求行政賠償。工商局對這個事情很重視,經過調查發現,原來是因為微機聯網的原因,導致小青核準登記注冊了相同的企業名稱。那么工商局要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嗎?

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對企業名稱相同的裁決是否應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問題的答復》(1995年9月27日,工商企字〔1995〕第248號)的規定,由于一些客觀原因,如分級登記、微機聯網和微機病毒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核準登記注冊了相同的企業名稱,在處理已登記注冊的相同企業名稱時,如遇被撤銷企業名稱一方要求行政賠償,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應當認真檢查問題產生的原因,向當事人說明情況,并為其妥善辦理變更企業名稱的工作。但是,如果由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故意或重大失誤,核準登記注冊了相同企業名稱,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處理已登記注冊的相同企業名稱時,如被撤銷企業名稱的一方財產受到損害并要求行政賠償,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個答復并沒有違反《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國家賠償法》規定的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是違法責任,當工商局工作人員因為客觀原因導致登記注冊相同企業名稱時,其行為沒有違法,因此工商局不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反之,如果工商局工作人員故意或者重大失誤導致核準登記注冊了相同企業名稱,其行為屬于違法行為,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本案中,工商局工作人員小青因為微機聯網核準登記注冊了相同的企業名稱,其行為沒有違法,因此工商局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其應當向當事人說明情況,并為其妥善辦理變更企業名稱的工作。

第二節 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六條 【行政賠償請求人】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其權利承受人有權要求賠償。

條文注釋

【行政賠償請求人】行政賠償請求人,是指合法權益受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侵害,依法有權請求行政賠償的人。我國行政賠償請求人包括以下三類:

(1)公民。首先是指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權行為侵害的本人;有的受害公民因受到行為能力的限制,不能行使賠償請求權,則其請求權由其法定代理人行使,但賠償請求權人仍是那個行為能力受到限制的受害公民。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為其監護人。其次,受害的公民死亡時,受害人的繼承人有權取得國家賠償;除繼承人之外,與受害人有扶養關系的親屬也有權取得國家賠償。

(2)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包括企業法人、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

(3)其他組織。其他組織是指依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其他組織包括依法領取營業執照的合伙組織等。

案例解讀

案例14.受害的公民死亡,其朋友是否可以要求國家賠償?

張栩自小就是孤兒,在他18歲那年就進城打拼,可是就在他的事業有所起色的時候,撫養他的祖父母去世了,不久之后他的外祖父母也去世了,他本想自己在城里打拼一番,掙到錢后娶個老婆回家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高興高興,同時也想好好孝敬孝敬四位老人,可是事情總是不如人意。也就在他20歲那年,他突然被公安局的民警以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帶到警察局,并被拘留十五日。在拘留的日子里,警察不給他吃飯、喝水,并且經常毆打他,本身就體質虛弱的張栩最終還是沒能撐過去。張栩去世之后,張栩的一個好朋友知道其已經沒有什么親人了,就想自己是否可以要求國家賠償。

《國家賠償法》規定,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受害公民的繼承人應當按照《繼承法》的規定確定。我國繼承法上規定了兩種繼承人,即法定繼承人和遺囑繼承人。法定繼承是在被繼承人未立遺囑或者所立遺囑無效時,根據被繼承人與繼承人之間的近親屬關系的遠近,由法律確立在一定范圍內以均等分配的方式繼承遺產。法定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公婆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以及對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女婿。遺囑繼承人是指根據被繼承人生前所立遺囑而取得繼承權的人。

與已死亡的受害公民有扶養關系的親屬,主要是指在上述繼承人之外與受害公民有其他扶養關系的親屬,一般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是受害公民的親屬)(2)與受害公民形成事實上的扶養關系。

本案中,一方面,張栩的朋友既不是張栩的繼承人;另一方面,張栩的朋友和張栩也不是有扶養關系的親屬,所以張栩的朋友沒有權利申請國家賠償。

案例15.受害的公民死亡,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親屬同時存在,誰有權要求國家賠償?

張栩的父母自小離異,他跟隨自己的母親一起生活,后來其母親在他12歲的時候因病去世,隨后張栩就跟隨自己小姨一起生活,張栩的小姨對其非常照顧,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撫養。張栩在19歲的時候順利考入了名牌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外企工作,但是因為工作的壓力,他經常喝酒,一次,張栩在喝完酒后上路開車被交警攔下,并對其進行拘留,在拘留的過程中,警察將張栩遺忘在拘留所里連續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張栩沒有吃的、喝的,最后被餓死在拘留所里。張栩去世后,張栩的小姨、父親、祖父母均要求國家賠償。張栩的小姨認為是自己把張栩撫養長大的,理應由自己要求國家賠償。張栩的父親和祖父母則認為,自己是張栩的繼承人,應當由自己要求國家賠償。那么張栩的小姨有權要求國家賠償嗎?

《國家賠償法》規定,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但是在繼承人和有扶養關系的親屬同時存在時,如果繼承人不放棄賠償請求權,則其他與受害人有扶養關系的人不能提出賠償請求權。本案中,張栩的父親、祖父母是張栩的繼承人,其并沒有放棄賠償請求權,而張栩的小姨雖然與張栩是有扶養關系的親屬,但是其仍無權申請國家賠償。

案例16.法人被行政機關撤銷,法人是否有權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李漢從16歲開始就在北京打拼,經過近十年的奮斗,李漢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取名為“漢嘉公司”。李漢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創辦下的企業非常開心,并且心想自己之后的日子就會好過了。放松警惕的李漢還是被卷進了商業的漩渦,他的公司陷入了經濟危機。就在李漢力挽狂瀾的時候,一件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當地政府決定將李漢的公司撤銷。李漢聽到這個消息徹底崩潰了,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后來他開始冷靜分析,認為自己公司的經營自主權遭受到了侵害。那么,李漢有權請求行政賠償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六條規定:“企業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被行政機關撤銷、變更、兼并、注銷,認為經營自主權受到侵害,依法提起行政賠償訴訟,原企業法人或其他組織,或者對其享有權利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均具有原告資格。”本案中,李漢的公司被當地政府撤銷,并且其經營自主權受到了侵害,所以李漢的公司仍然可以作為原告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第七條 【行政賠償義務機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托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條文注釋

【行政賠償義務機關】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是指代表國家接受行政賠償請求,參加行政賠償訴訟、履行賠償義務的機關。我國采取職權主義設立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即由違法行使職權的行政機關充當行政賠償義務機關。

【共同賠償義務機關】共同賠償義務機關,是指由于在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從而承擔賠償義務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政機關。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是指根據部門法律、法規的具體授權履行特定的行政管理職能的行政機關或者社會組織,是國家行政機關之外的另一大類執法機關。

這里的法律、法規具有特定的含義: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包括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實踐中,行政機關將部分職權委托給組織或個人行使,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委托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托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委托組織雖然可以成為侵權行為主體,卻不能成為賠償義務機關。凡是接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為了行使委托的職權或者是為了執行委托的公務而實施的行為,都應當由委托的行政機關負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受委托的組織或個人所實施的致害行為與委托的職權無關,則屬于個人行為,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所謂“無關”,是指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的行為與委托的職權或者公務之間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聯系。

案例解讀

案例17.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應該如何申請賠償?

某某市最近開展整頓市場秩序聯合行動,其中工商管理局與區政府聯合整頓當地企業的經營以及管理。秦暉漢在當地經營一家面粉廠。工商管理局和區政府在聯合執法行動中發現秦暉漢的面粉廠不僅有偷稅的現象,還有經營劣質、摻加增白劑等違法經營行為。于是工商管理局和區政府一起將秦暉漢面粉廠的固定資產包括汽車等進行了扣押。待秦暉漢整頓完畢后,秦暉漢要求工商管理局和區政府把扣押的面粉廠的汽車歸還,秦暉漢取回汽車后發現,汽車因為未妥善保管,其中的一些車輛無法正常使用。秦暉漢想申請國家賠償,但是他不知道應該向工商管理局還是應該向區政府申請國家賠償。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即單個行政機關致害時,誰實施侵權行為,誰就是賠償義務機關。侵權行為是行政機關實施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致害主體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則由其所屬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但是當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實施損害行為時,利益受損害的當事人應當向誰申請國家賠償呢?《國家賠償法》規定,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之間承擔連帶責任,受害人可以向任意一個機關請求賠償,該機關應當賠償,賠償后可以要求其他有連帶責任的行政機關承擔其應當承擔的部分。如果引起行政訴訟,共同賠償義務機關為共同被告。共同賠償義務機關的規定,避免了賠償義務機關之間互相推諉,有利于受害人行使賠償請求權。

本案中,工商管理局和區政府共同對秦暉漢面粉廠的汽車造成了損害,且不屬于自然損耗,而是因為未妥善保管。秦暉漢可以向工商管理局或者區政府提出行政賠償請求。工商管理局(區政府)在進行賠償后,可以要求區政府(工商管理局)承擔其應當承擔的部分。

在認定共同賠償義務機關時,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兩個以上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行為都是損害發生的原因,即兩個以上行政機關的職權行為都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二是兩個以上行政機關是指兩個以上具有獨立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不包括同一行政機關內部的兩個以上部門,也不包括同一行政機關內部具有從屬關系的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和組織。同時對行政機關應作廣義的理解,即包括所有具備賠償義務主體資格的賠償義務機關,如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委托組織或個人行使行政權力的行政機關等。三是應當區分一個侵權行為和數個侵權行為。如果是幾個機關因為一個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屬于共同賠償義務機關。如果是幾個機關分別由于各自獨立的行為造成了幾個損害,則不構成共同賠償義務機關。此時,賠償請求人應當分別就其受到損害的各個侵權行為,分別向各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申請。

第八條 【經過行政復議的賠償義務機關】經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

條文注釋

【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是指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查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一種法律制度。

【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機關,是指受理復議申請,依法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并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

案例解讀

案例18.行政復議后的賠償義務機關如何確定?

戴小夢在某個一線城市開辦了一家公司,為了能夠多掙錢,她每天都非常努力的工作,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半夜才能回家休息,甚至有時候直接在辦公室休息兩個小時后,就接著干。可是就在她上上下下打理著公司事務的時候,當地的工商局認為戴小夢的公司涉嫌違法經營,對其處以吊銷營業執照并罰款1000元的處罰。戴小夢對這樣的處理非常意外,也非常不能理解。小夢不服,申請復議,上一級工商局經過調查在維持原處罰決定的基礎上,對戴小夢處以2000元罰款。戴小夢繼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撤銷了處罰決定。戴小夢對于吊銷營業執照這段時間的公司損失向工商局申請國家賠償。那么哪個機關應該作為賠償義務機關呢?

《國家賠償法》規定,經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即經行政復議后的賠償義務機關應按下列辦法確定: (1)復議機關復議決定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2)復議機關復議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3)復議機關復議決定變更原具體行政行為并減輕損害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4)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變更原具體行政行為,并加重受害人損害的,復議機關和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分別對自身行為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即復議機關只對加重部分承擔義務。

要注意的的是,復議機關與原侵權機關不是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不承擔連帶責任。這一點要與《國家賠償法》第七條中規定的:“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區分開。兩個行政機關共同侵權時,兩個行政機關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承擔連帶責任。而在復議案件中,復議機關和原侵權機關分別對自身行為承擔責任,并不承擔連帶責任。

本案中,下一級工商局對戴小夢罰款1000元,而上級工商局經過復議對戴小夢罰款2000元,下一級工商局應當對1000元承擔賠償責任,而上級工商局應當對加重部分的1000元承擔義務,下一級工商局和上級工商局分別對自身行為承擔行政賠償責任,但不承擔連帶責任。

第三節 賠償程序

第九條 【賠償請求人要求行政賠償的途徑】賠償義務機關有本法第三條、第四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

條文注釋

【行政先行處理】行政先行處理,是指在行政賠償請求人向法院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之前,應先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經過雙方協商或由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范圍、方式、金額等事項,從而解決賠償爭議。在行政處理未能解決爭議的前提下,行政賠償請求權人方可向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的訴訟程序。由于行政程序較訴訟程序更快捷,更便于人民主張權利,因此行政先行處理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

案例解讀

案例19.在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之前,是否需要對于行政機關的行為先行確認違法?

李蘭蘭是和平市和平區的居民,她和她的丈夫葛大壯很喜歡孩子,然而按照計劃生育的政策,他們只能要一個孩子。但基于對孩子的喜歡,2013年兩個人決定要第二個孩子。和平區計劃生育委員會知道這件事情后,將葛大壯帶到和平區政府,要求其繳納超生罰款,但是葛大壯知道自己家的經濟只夠維持一家人生活的,無力繳納罰款。為了迫使葛大壯繳納罰款,和平區政府決定將其關在區政府大樓的一間小黑屋里,直到葛大壯繳納罰款為止。在被關在小黑屋里近半個月后,葛大壯實在承受不住,決定向親戚借錢繳納罰款。葛大壯回家后,聽周圍的鄰居說,區政府這樣做是違法的,葛大壯可以申請國家賠償,但是在申請國家賠償之前需要對行政機關的行為先行確認違法。葛大壯便開始翻閱法律書籍,他發現,《國家賠償法》中并沒有要求先行確認違法的規定,他想知道,自己申請國家賠償是否需要先行確認區政府行為違法。

1994年《國家賠償法》要求在申請國家賠償時,要對行政機關的行為先行確認是否違法,但是2010年《國家賠償法》和現行《國家賠償法》改變了對于行政機關的行為要先行確認是否違法的規定。現行《國家賠償法》規定,只要存在法定的賠償情形,賠償請求人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直接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

本案中,葛大壯可以直接向和平區人民政府申請國家賠償,不必先行確認和平區人民政府的行為是否違法。

案例20.在行政復議程序中一并提出國家賠償請求,復議機關應當如何處理?

戴小剛在某個二線城市打工,工作不是很累,但就是需要每天晚上上班到12點鐘才能回家休息。2013年10月的一天,戴小剛像往常一樣下班回家,在回家的途中他發現前方的道路正在施工,但是卻沒有放置施工標志,幸運的是戴小剛騎車比較慢,沒有發生事故。但是戴小剛擔心其他人騎到這個地方發生危險,于是他從別的地方找來一些可以代替施工標志的明顯標志放置在施工路段前方。可是就在這時,警察發現戴小剛鬼鬼祟祟地走來走去,認為他移動了施工路段的警告標志,決定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其進行100元的罰款。戴小剛不服,申請市公安局復議,并要求國家賠償。市公安局經過調取施工現場的錄像資料發現,有一位拾荒者將施工警告標志拿走,而戴小剛是用一些替代的警告標志放置在施工路段。市公安局決定撤銷區公安局的處罰決定。那么市公安局應當如何處理戴小剛提出的國家賠償請求呢?

《國家賠償法》第九條規定,如果受害人單獨提出行政賠償請求,必須由行政機關先行處理,只有受害人對行政機關處理決定不服或行政機關逾期未作出賠償決定的情況下,才能提起行政賠償訴訟。如果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賠償請求的,行政復議機關或者人民法院對符合《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應當給予賠償的,在決定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時,應當同時決定行政機關依法給予賠償。

《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行政復議機關對符合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應當給予賠償的,在決定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時,應當同時決定被申請人依法給予賠償。申請人在申請復議時沒有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行政復議機關在依法決定撤銷或者變更罰款,撤銷違法集資、沒收財物、征收財物、攤派費用以及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具體行政行為時,應當同時責令被申請人返還財產,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或者賠償相應的價款。

本案中,戴小剛不服區公安局的處罰決定,向市公安局申請復議,并同時要求國家賠償。市公安局在審查后決定撤銷原來的處罰決定,其應當同時決定給予戴小剛行政賠償。

案例21.在行政訴訟中一并提出國家賠償請求,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處理?

戴小剛在某個二線城市打工,工作不是很累,但就是需要每天晚上上班到12點鐘才能回家休息。2013年10月的一天,戴小剛像往常一樣下班回家,在回家的途中他發現前方的道路正在施工,但是卻沒有放置施工標志,幸運的是戴小剛騎車比較慢,沒有發生事故。但是戴小剛擔心其他人騎到這個地方發生危險,于是他從別的地方找來一些可以代替施工標志的明顯標志放置在施工路段前方。可是就在這時,警察發現戴小剛鬼鬼祟祟地走來走去,認為他移動了施工路段的警告標志,決定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其進行100元的罰款。小剛不服,申請市公安局復議,市公安局復議決定對戴小剛處罰200元,戴小剛仍然不服,提起了行政訴訟,并同時要求國家賠償。在行政訴訟中,經調取施工路段的錄像資料顯示,是有一位拾荒者將施工警告標志拿走,而戴小剛是用一些替代的警告標志放置在施工路段。行政訴訟撤消了處罰決定。那么人民法院應該如何處理戴小剛提出的國家賠償要求呢?

《國家賠償法》第九條規定,如果受害人單獨提出行政賠償請求,必須由行政機關先行處理,只有受害人對行政機關處理決定不服或行政機關逾期未作出賠償決定的情況下,才能提起行政賠償訴訟。如果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賠償請求的,行政復議機關或者人民法院對符合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應當給予賠償的,在決定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時,應當同時決定行政機關依法給予賠償。

在行政訴訟中提出國家賠償,一般有兩種情況: (1)在一審中提出行政賠償請求。行政訴訟當事人可以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一并提出行政賠償的請求,也可以在一審庭審結束之前提出請求,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在此期間提出的行政賠償請求應當作出是否予以賠償的決定;訴訟當事人在一審期間沒有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得主動作出判決,但是撤銷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除外。(2)在二審中提出行政賠償請求。行政訴訟當事人在二審期間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二審人民法院可以就行政賠償問題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但是,如果當事人在一審中提出了行政賠償請求,只是在判決中遺漏行政賠償請求的,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分情況處理:經審查認為依法應當給予賠償的,可以就行政賠償問題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將行政賠償部分發回重審;經審查認為依法不應當予以賠償的,應當駁回賠償請求。

本案中,戴小剛在不服區公安局的處罰決定以及市公安局的復議決定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同時,要求國家賠償,人民法院撤銷了市公安局的復議決定,同時應當對戴小剛提出的國家賠償申請做出決定。

第十條 【行政賠償的共同賠償義務機關】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中的任何一個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該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先予賠償。

條文注釋

【共同賠償義務機關】共同賠償義務機關是指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之間負有連帶責任,受害人可以向其中的任何一個行政機關要求賠償。在行政訴訟中,共同賠償義務機關為共同被告。

案例解讀

案例22.賠償申請人向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中的一個賠償義務機關請求全部賠償金額,賠償義務機關是否可以只支付部分賠償金額或拒絕支付?

某某市最近開展整頓市場秩序聯合行動,其中工商管理局與區人民政府聯合整頓當地企業的經營以及管理。秦暉漢在當地經營一家面粉廠。工商管理局和區人民政府在聯合執法行動中發現秦暉漢的面粉廠不僅有偷稅的現象,還有經營劣質、摻加增白劑等違法經營行為。于是工商管理局和區人民政府一起將秦暉漢面粉廠的固定資產包括汽車等進行了扣押。待秦暉漢將稅務繳納并且整頓完畢后,秦暉漢要求工商管理局和區人民政府把扣押的面粉廠的汽車歸還,秦暉漢取回汽車后發現,汽車因為未妥善保管,其中的一些車輛無法正常使用。秦暉漢向工商管理局要求國家賠償,但是工商管理局認為其與區人民政府是共同侵權,只同意支付部分賠償金額。秦暉漢想知道,工商管理局的辯解是否合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即單個行政機關致害時,誰實施侵權行為,誰就是賠償義務機關。侵權行為是行政機關實施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致害主體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則由其所屬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但是對于當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實施損害行為時,《國家賠償法》規定,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之間承擔連帶責任,需要指出的是,就賠償數額來說,賠償申請人可以向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中的任何一個賠償義務機關請求全部的賠償金額,任何一個賠償義務機關不得以共同侵權為由只支付部分賠償金額或拒絕支付。任何一個賠償義務機關履行了全部賠償義務后,可以再向其他共同賠償義務機關追償其應支付的部分賠償金額。

本案中,秦暉漢可以向工商管理局要求國家賠償,也可以向區人民政府要求國家賠償,當秦暉漢向工商管理局要求國家賠償時,工商管理局不得以共同侵權為由只支付部分賠償金額或者拒絕支付。

第十一條 【根據損害提出數項賠償要求】賠償請求人根據受到的不同損害,可以同時提出數項賠償要求。

條文注釋

行政賠償請求人對不同的損害后果,可以同時提出數項賠償請求,這種做法不僅有利于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所受的損害得到更加快捷、有效的彌補,而且有利于賠償義務機關對各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作出及時合理的處理結果。各項損害后果之間一般具有一定的聯系,常常是同一侵權行為產生的多項損害,或者是多種侵權行為實施于一人產生的多項損害。

案例解讀

案例23.賠償申請人是否可以同時請求返還財產和精神損害撫慰金?

趙艷艷是平安市平安區的居民,她和她的丈夫沈大樹很喜歡孩子,然而按照計劃生育的政策,他們只能要一個孩子。但基于對孩子的喜歡,2013年兩個人決定要第二個孩子。平安區計劃生育委員會知道這件事情后,將沈大樹帶到平安區政府,要求其繳納超生罰款,但是沈大樹知道自己家的經濟只夠維持一家人生活的,無力繳納罰款。為了迫使沈大樹繳納30萬元罰款,平安區政府決定將其關在區政府大樓的一間小黑屋里,直到沈大樹繳納罰款為止。在被關在小黑屋里近半個月后,沈大樹實在承受不住,決定向親戚借錢繳納罰款。沈大樹回家后,聽周圍的鄰居說,區政府這樣做是違法的,沈大樹可以申請國家賠償,沈大樹便開始翻閱法律書籍,但是他現在仍然很疑惑,自己是否可以同時要求返還財產和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

賠償請求人可以依據自己受到損害的具體情形,依法提出不同的賠償請求。財產受到損害的,可以請求支付賠償金、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生命健康權和精神受到損害的,可以請求支付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如果公民的財產權、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和精神都受到了損害,可以依法同時提出上述多項賠償請求。

本案中,沈大樹的人身和財產同時受到了損害,沈大樹可以要求平安區人民政府返還其多繳納的費用,以及要求對自己人身造成的傷害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十二條 【賠償請求人遞交賠償申請書】要求賠償應當遞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受害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具體的要求、事實根據和理由;

(三)申請的年、月、日。

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委托他人代書;也可以口頭申請,由賠償義務機關記入筆錄。

賠償請求人不是受害人本人的,應當說明與受害人的關系,并提供相應證明。

賠償請求人當面遞交申請書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出具加蓋本行政機關專用印章并注明收訖日期的書面憑證。申請材料不齊全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一次性告知賠償請求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條文注釋

【具體要求】“具體的要求”是指賠償請求人根據國家賠償法規定的賠償范圍、標準和方式,提出一項或者多項賠償請求。

【事實依據】“事實依據”主要指賠償請求人應載明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且屬于國家賠償法所規定的法定賠償情形。對此,賠償申請書可以附上一定的證據,也可以只做出一定的說明,留待行政機關去查明事實。

【理由】“理由”主要指依據事實和法律闡明賠償請求人具有獲得賠償的理由,如屬于《國家賠償法》規定的賠償范圍,受害人的損害和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之間的行為存在直接因果關系,行政機關的行為是違法的,不存在免責的情形等等。

案例解讀

案例24.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應該如何申請國家賠償?

齊琪琪在幸福市幸福區經營一家幸福火鍋店,這家火鍋店的營利非常好,在大眾點評網上受到眾人的好評。看到自己的生意如此紅火,齊琪琪心里也是樂開了花。可是有一天下午四點的時候,當地的稅務局工作人員前來查看,他們認為,齊琪琪的幸福火鍋店營利很好,但是每月繳納的稅卻很少,在這種情況下,稅務局的工作人員將齊琪琪帶到稅務局要求其補繳稅款。齊琪琪一直說,自己每個月都是按照法律規定繳納稅款的,并沒有偷稅。稅務局的工作人員見齊琪琪的態度很惡劣,就對其進行毆打。齊琪琪的血壓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齊琪琪的血壓迅速升高,導致腦出血,后經醫院搶救,但是卻導致右半身癱瘓。齊琪琪想申請國家賠償,但是無奈自己右手無法靈活書寫,她應該怎么辦呢?

我國法律規定,賠償請求人提出賠償請求,原則上應當以書面的形式提出,即應當遞交申請書。如果賠償申請人存在書寫申請書的困難情形,則允許賠償請求人委托他人代書。委托代書的人可以是律師,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除了允許賠償請求人請他人代書外,賠償請求人也可以選擇口頭申請,即當面向被申請機關的工作人員口述其賠償申請應列明的各項內容,由被申請機關工作人員記入筆錄。

本案中,齊琪琪因為右半身癱瘓導致書寫困難,其可以委托他人代書;也可以口頭申請,即當面向被申請機關的工作人員口述賠償申請應列明的各項內容,被申請機關工作員計入筆錄。

案例25.賠償請求人不是受害人本人的,應當提交哪些材料?

齊琪琪在幸福市幸福區經營一家幸福火鍋店,這家火鍋店的營利非常好,在大眾點評網上受到眾人的好評。看到自己的生意如此紅火,齊琪琪心里也是樂開了花。可是有一天下午四點的時候,當地的稅務局工作人員前來查看,他們認為,齊琪琪的幸福火鍋店營利很好,但是每月繳納的稅卻很少,在這種情況下,稅務局的工作人員將齊琪琪帶到稅務局要求其補繳稅款。齊琪琪一直說,自己每個月都是按照法律規定繳納稅款的,并沒有偷稅。稅務局的工作人員見齊琪琪的態度很惡劣,就對其進行毆打。齊琪琪的血壓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齊琪琪的血壓迅速升高,導致腦出血,后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齊琪琪去世后,齊琪琪的丈夫想申請國家賠償,他應該提交哪些材料呢?

我國法律規定,如果賠償申請人不是受害人本人的,如受害的公民的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親屬,應當說明其為死亡公民的繼承人,或者與死亡公民有扶養關系。如果受害的法人終止的,賠償申請人應當說明其為該法人的權利承受人。對于上述關系的說明,賠償請求人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明,如載明親屬關系的戶口薄、居委會出具的證明、工商登記的相關文件、法院的法律文書等。也就是說,當賠償申請人不是受害人本人時,除了需要提交申請書等材料外,還需要提交其與受害人關系的證明。

本案中,齊琪琪的丈夫是齊琪琪的法定繼承人,其有權要求國家賠償,其在申請國家賠償時,除了提交申請書等一般性材料之外,還需要提交其與齊琪琪夫妻關系的證明材料,例如戶口簿、結婚證。

案例26.如果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不作出賠償決定,行政賠償申請人應該怎么辦?

齊樂樂在樂樂市樂樂區經營一家歡樂玩具店,這家玩具店的營利非常好,其經營的很多玩具都非常具有特點。看到自己的生意如此紅火,齊樂樂心里也是非常高興,并且激勵樂樂開發了更多創新型的玩具。可是有一天下午四點的時候,當地的工商局工作人員前來查看,他們認為,齊樂樂的歡樂玩具店經營的玩具有些是違規的,不符合兒童玩具的標準,并且給予5萬元的罰款處罰。樂樂心想,自己在進貨時都是按照標準進的,并且自己對這方面都是非常關注的,于是其向上級工商局申請行政復議,復議機關重新調查撤銷了原來的處罰決定。但是就在這個過程中,齊樂樂看著自己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開始非常焦急,并導致生病,后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齊樂樂去世后,齊樂樂的丈夫想申請國家賠償。當齊樂樂的丈夫把材料交給行政機關時,行政機雖然收受了材料,但是卻遲遲不做出賠償決定,那么齊樂樂的丈夫應該怎么辦?

實踐中,有的行政機關既不作出賠償決定,也不受理,導致賠償請求人的請求無法進入賠償程序。針對這種情況,2010年《國家賠償法》第十二條第四款作出專門規定,賠償請求人當面遞交申請書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出具書面憑證。該書面憑證是賠償請求人作出賠償申請的證據,也是計算賠償義務機關應當作出賠償決定的期限的依據,以及賠償請求人進一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據。需要注意的是,出具書面憑證只適用于賠償請求人當面遞交賠償申請書的情形。賠償申請人通過郵寄方式遞交賠償申請的,可以根據郵件的收訖日期來判斷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收到申請的日期。

賠償申請人當面遞交申請書的,行政機關當場出具的書面憑證所注明的收訖日期,即為計算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作出是否賠償決定的法定期限的起算點。也就是說,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訖日期起兩個月內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如果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在該期限內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該期限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向法院提起訴訟。

本案中,如果自行政機關當場出具的書面憑證所注明的收訖日期起兩個月內,行政機關仍然未作出賠償決定,齊樂樂的丈夫可以等到兩個月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三條 【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并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進行協商。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的,應當制作賠償決定書,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送達賠償請求人。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并說明不予賠償的理由。

條文注釋

【收到申請之日】“收到申請之日”的確定:如果賠償請求人當面遞交申請書的,以行政賠償義務機關當場出具的書面憑證載明的收訖日期為準;如果賠償請求人是通過信函方式郵寄申請書的,以郵件的簽收日期為準。

案例解讀

案例27.賠償義務機關可否以協議書或者調解書形式結案處理賠償案件?

樂天天醫科大學畢業后,回到自己的家鄉開了一家小診所,主要是給村子里的人們醫治簡單疾病,因為樂天天屬于正規醫科大學畢業,深受當地百姓的信任,村里的人們有個頭疼腦熱就去找他。但是就在去年的12月份,縣衛生局的工作人員來到樂天天的診所,經過一番察看后,以樂天天診所不符合規定為由對樂天天進行了兩萬元的罰款。樂天天心里不服氣,他一向注重診所的衛生以及質量,他在籌備診所建設時,全都是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的,甚至有些比規定的標準還要高。于是他向當地的縣人民政府申請復議,縣人民政府經調查決定撤銷衛生局做出的處罰決定。樂天天拿到復議決定后,向衛生局要求國家賠償,包括返還對自己進行的兩萬元罰款,以及這些天未能進行營業造成的損失。衛生局經過與樂天天協商,最后達成一致意見。但是衛生局最終給樂天天出具的是賠償協議,而不是賠償決定書。那么,衛生局可以以協議書或者調解書的形式結案處理賠償案件嗎?

我國法律規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并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進行協商。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賠償義務機關可以以協議書或者調解書的形式結案。

根據《國家賠償法》第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賠償義務機關有必須制作書面賠償決定的義務。即不論是協商達成賠償協議、還是直接決定賠償,也不論是決定給予賠償、還是決定不給予賠償,都要制作賠償決定書。這是對賠償義務機關設定的強制性的義務,其目的是為了體現賠償決定的規范性和嚴肅性,便于財政部門審核賠償決定和依據決定內容支付賠償金,也便于賠償申請人進一步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時,行政復議機關和法院對行政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進行審查。這也說明,賠償義務機關處理賠償案件不能用協議書或者調解書結案。

本案中,樂天天雖然與衛生局就行政賠償達成了一致意見,但是衛生局并不能以協議書或者調解書結案,樂天天可以要求衛生局出具正式的賠償決定書。

案例28.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的,可否口頭簡單通知賠償請求人?

樂天天醫科大學畢業后,回到自己的家鄉開了一家小診所,主要是給村子里的人們醫治簡單疾病,因為樂天天屬于正規醫科大學畢業,深受當地百姓的信任,村里的人們有個頭疼腦熱就去找他。但是就在去年的12月份,縣衛生局的工作人員來到樂天天的診所,經過一番察看后,以樂天天診所不符合規定為由對樂天天進行了兩萬元的罰款。樂天天心里不服氣,他一向注重診所的衛生以及質量,他在籌備診所建設時,全都是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的,甚至有些比規定的標準還要高。于是他向當地的縣人民政府申請復議,縣人民政府經調查決定撤銷衛生局做出的處罰決定。樂天天拿到復議決定后,向衛生局要求國家賠償,包括返還對自己進行的兩萬元罰款,以及這些天未能進行營業造成的損失。但是衛生局決定不予賠償,并口頭通知樂天天。樂天天想繼續向法院申請賠償,但是沒有行政機關的先行處理,無法向法院起訴。那么樂天天應該怎么辦?

我國法律規定,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的,不僅要在作出決定之日起10日內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且要說明不予賠償的理由。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受理賠償申請后,可能決定給予賠償,也可能決定不給予賠償。決定不予賠償的,也不能是簡單的口頭通知,而應當“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以方便賠償請求人證明賠償義務機關是否已先行處理其賠償請求,更好地保障其合法權益。

本案中,衛生局口頭通知樂天天不予賠償的做法是不對的,樂天天可以要求衛生局出具書面的不予賠償決定書。

第十四條 【賠償請求人向法院提起訴訟】賠償義務機關在規定期限內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的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條文注釋

【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是指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在收到賠償申請后,兩個月之內既沒決定賠償,也沒決定不予賠償。

案例解讀

案例29.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起訴期限如何起算?

顧莉莉是一名農村長大的孩子,她成年后便到省城打工,通過別人介紹,她開始在一家蛋糕房工作,在工作中,顧莉莉認真學習制作蛋糕的技術,很快顧莉莉就能夠獨擋一面,成為店里的頂梁柱。但是有一天,區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前來,要求顧莉莉出示其健康證,聲稱,從事蛋糕制作是需要健康證的。顧莉莉很不解,為什么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專門到店里要求她出示健康證。顧莉莉帶著疑惑拿出自己的健康證。但是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她辦理的健康證不符合規定,并對其做出罰款1000元的處罰決定。同時,因為顧莉莉,蛋糕店差點被要求停業整頓。但是顧莉莉很不服氣,她明明是按照規定辦理的健康證。于是,她便向當地區政府申請復議,區政府經過調查發現,區衛生局做出的處罰決定不合法,決定撤銷區衛生局的處罰決定。顧莉莉拿著復議決定書到區衛生局要求行政賠償,區衛生局做出了行政賠償決定后兩個月,顧莉莉認為區衛生局行政賠償的項目和數額比較少,其想繼續向法院起訴申請國家賠償。那么,顧莉莉向法院起訴的時限是否已過?

1994年《國家賠償法》并未針對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不同處理結果規定不同的期限起算點,而是統一規定為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這樣,即便賠償義務機關已經作出了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請求人仍需要等到上述規定的期限屆滿后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此規定顯然不合理。在實踐中,賠償請求人都是知道結果后即向法院起訴。因此,2010年《國家賠償法》和《國家賠償法》都針對賠償義務機關的不同處理結果規定了不同的期限起算點。

《國家賠償法》規定,賠償義務機關在規定期限內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的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就是說向法院起訴的時間期限是三個月。但是對于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起訴期限,根據行政機關先行處理的結果不同,三個月起訴期限的起算點也不同: (1)在規定期限內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的,自期限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2)在規定期限內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的,自該賠償決定作出之日起3個月內。第二種情形又包括兩種具體情況:①作出賠償決定,但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的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的;②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

本案中,在衛生局做出賠償決定后的兩個月,顧莉莉對賠償決定書中的項目和金額產生了異議,顧莉莉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案例30.在行政訴訟或者行政復議過程中,一并提出賠償請求的,應該如何計算起訴期限?

顧莉莉是一名農村長大的孩子,她成年后便到省城打工,通過別人介紹,她開始在一家蛋糕房工作,在工作中,顧莉莉認真學習制作蛋糕的技術,很快顧莉莉就能夠獨擋一面,成為店里的頂梁柱。但是突然有一天,區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前來,要求顧莉莉出示其健康證,聲稱,從事蛋糕制作是需要健康證的。顧莉莉很不解,為什么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專門到店里要求她出示健康證。顧莉莉帶著疑惑拿出自己的健康證。但是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她辦理的健康證不符合規定,并對其做出罰款1000元的處罰決定。同時,因為顧莉莉,蛋糕店差點被要求停業整頓。但是顧莉莉很不服氣,她明明是按照規定辦理的健康證。于是,她便向當地區政府申請復議,同時提出行政賠償,區政府經過調查發現,區衛生局做出的處罰決定不合法,決定撤銷區衛生局的處罰決定,并作出了行政賠償決定。兩個月后,顧莉莉認為行政賠償的項目和數額比較少,其想繼續向法院起訴。那么,顧莉莉向法院起訴的時限是否已過?

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起訴期限為三個月。而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賠償請求的,適用《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有關時效的規定。即《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案中,顧莉莉在行政復議時,一并提出行政賠償的要求,如果其對于行政賠償決定的項目和數額有異議,其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顧莉莉在收到復議決定書兩個月后,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案例31.賠償申請人對賠償決定的依據有異議,其是否可以提起賠償訴訟?

顧莉莉是一名農村長大的孩子,她成年后便到省城打工,通過別人介紹,她開始在一家蛋糕房工作,在工作中,顧莉莉認真學習制作蛋糕的技術,很快顧莉莉就能夠獨擋一面,成為店里的頂梁柱。但是突然有一天,區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前來,要求顧莉莉出示其健康證,聲稱,從事蛋糕制作是需要健康證的。顧莉莉很不解,為什么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專門到店里要求她出示健康證。顧莉莉帶著疑惑拿出自己的健康證。但是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她辦理的健康證不符合規定,并對其做出罰款1000元的處罰決定。同時,因為顧莉莉,蛋糕店差點被要求停業整頓。但是顧莉莉很不服氣,她明明是按照規定辦理的健康證。于是,她便向當地區政府申請復議,區政府經過調查發現,區衛生局做出的處罰決定不合法,決定撤銷區衛生局的處罰決定。顧莉莉拿著復議決定書到區衛生局要求行政賠償,區衛生局做出了行政賠償決定兩日后,顧莉莉認為區衛生局作出行政賠償的依據有問題,其想繼續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那么,顧莉莉可以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嗎?

賠償申請人對賠償決定提起賠償訴訟時,只能以對賠償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作為正當的法定理由。如果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決定的其他內容不服,如認為賠償決定依據的法律和事實不準確,或者對造成損害的行政行為有異議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

本案中,顧莉莉對于區衛生局作出的行政賠償決定的依據有異議,顧莉莉不可以繼續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但是其可以按照《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有關規定依法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

第十五條 【舉證責任】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提供證據。

賠償義務機關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期間,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提供證據。

條文注釋

【舉證責任】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對自己所主張的事實提供證據證明的義務,并在不能提出證據時承擔不利法律后果的一種法律責任。

【誰主張,誰舉證】“誰主張、誰舉證”是指,雙方當事人應對自己的事實主張承擔舉證責任,即訴訟請求而不是法律主張;一般而言,作出肯定性主張的一方負有舉證責任,作出否定性主張一方不負有舉證責任。“誰主張,誰舉證”是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

【舉證責任倒置】舉證責任倒置,是相對于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而言的。在民事訴訟中,對某些特殊類型的案件,如果仍然按照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分配舉證責任,將有違實體法上基本的公平正義時,則采用相反的方法對舉證責任進行分配。

【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喪失行為能力】“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喪失行為能力”,是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失去了以自己的行為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能力,例如,成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或者植物人等。

案例解讀

案例32.在行政賠償訴訟時,應當由誰負責舉證?當對需要的證據舉證有困難時,應該怎么辦?

錢楊陽自小頑劣,長大后開始跟隨社會上的小混混一起。錢楊陽的父母對其非常擔心。但是,錢楊陽還是沒能讓父母省心。在去年一天的下午,錢楊陽被社會上的一個朋友叫去打架,錢楊陽很興奮地去了。但是到了現場,錢楊陽發現對方是自己中學時的同桌,他不想打架,但是他的朋友還是要打架。不知不覺中,雙方已經打得不可開交,錢楊陽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勸架,讓雙方不要打了。不一會,當地的警察就來了,將事情弄清楚,給雙方做完筆錄后,警察決定給予雙方不同期限的行政拘留處罰。錢楊陽的父母聽到兒子被拘留的消息后非常著急,但沒有辦法,只能等錢楊陽拘留期限滿后對錢楊陽好好教育。可是他們等來的不是錢楊陽回家的消息,而是錢楊陽死亡的訊息。悲痛之際的父母,決定申請行政賠償。當他們申請行政賠償時,行政機關要求他們拿出錢楊陽因拘留所管理人員毆打死亡的證據,否則行政機關不給于行政賠償。無奈,錢楊陽的父母只能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他們想知道,在訴訟過程中,應當由誰負責舉證?

我國《國家賠償法》中規定的舉證原則是以“誰主張,誰舉證”為原則,以舉證責任倒置為例外的兩種舉證責任分配方式。但是法律對舉證責任倒置的使用范圍作了嚴格的限制,即只適用于“賠償義務機關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期間,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這種情況,而在其他舉證方面不予適用。這樣的規定是與我國當前看守所、勞教所及其他羈押場所的管理體制和實際情況相吻合的。被行政拘留或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被羈押于特定場所,不能享有人身自由,要嚴格看管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審訊和勞動教育改造等,但也要尊重和保障他們應當享有的人權,一旦他們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外界并不知道其客觀原因,他們自身已沒有舉證能力,只有監管機構才有可能把事實講清楚。

本案中,錢楊陽是在被拘留期間死亡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負責證明其與錢楊陽的死亡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而對于應當賠償的金額和依據等,仍然應當由錢楊陽的父母舉證證明自己的損失。

第十六條 【行政追償】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條文注釋

【行政追償】行政追償,是指國家向行政賠償請求人支付賠償費用后,依法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的法律制度。

【故意】“故意”是指工作人員在實施侵權行為時主觀上能認識到自己的行政行為違法并可能造成公民合法權益的損害,希望或放任結果發生的一種心理狀態。

【重大過失】“重大過失”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沒有達到其職務上的一般要求,由于疏忽大意或者過于自信,未能預見或避免一般情況下能夠預見或避免的侵害后果的一種心理狀態。

案例解讀

案例33.對于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造成損害的工作人員應當如何處理?

張甜甜是寶田市某區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其在工作中非常要求上進,希望自己能夠把領導安排的事情做好。一次,某區人民政府的領導交給張甜甜一項艱巨的任務,讓其負責做好某街道的一位“專業上訪戶”的工作。張甜甜信心滿滿地接受了任務,擅長調解的張甜甜認為這就是小事一樁。可是當張甜甜真正開始做工作的時候才意識到了工作的艱巨。張甜甜工作的對象是一位非常固執的人,基本上聽不進周圍人的意見,并且拒絕任何方式的調解。張甜甜每次的調解嘗試都碰壁,可是張甜甜急于求成,她開始想其他辦法向領導交差。最后,張甜甜通過對該名同志進行恐嚇、威脅甚至毆打的方法,迫使該名同志同意了調解協議。后來事發后,某區人民政府對該名同志進行了國家賠償。那么,之后應該如何對張甜甜進行處理呢?

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本案中,張甜甜為了在領導面前邀功,不惜采用違法的方法達到目的,區人民政府對受害者進行賠償后,應當責令張甜甜承擔全部賠償費用,并依法給予相應處分。本案中,張甜甜的行為還有可能構成犯罪,如果其行為觸犯了《刑法》,還應當追究張甜甜的刑事責任。

本章應用要點

行政賠償的流程如圖

(1)申請人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申請

img

(2)申請人在復議或者行政訴訟中提出行政賠償申請

在這種情況下行政賠償的程序適用《行政訴訟法》的程序和時效。

【案由選擇】

《國家賠償法》第三、四、五條規定了行政賠償的范圍,其中包括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的八種情況以及國家不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的三種情況。(1)侵犯公民人身權的行政賠償包括: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四種。(2)侵犯公民財產權的行政賠償包括: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違法征收、征用財產的,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四種。(3)國家不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的情形: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國家賠償法》為根據,一些行政機關制定了自己的行政賠償范圍。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賠償實施辦法》(1995年8月1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34號發布)第八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賠償的范圍包括: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二)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的)(三)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五)違法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第九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 (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二)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三)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一些行政機關規定的法規并沒有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只是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進行了具體規定。所以在適用法律、法規時,可以找到某個行業的國家賠償法規進行適用。當然,如果行業法規等有與《國家賠償法》沖突的地方,以《國家賠償法》為準。

【管轄法院】

行政賠償的程序中,只有當進入到行政訴訟或者行政賠償訴訟時,才涉及到管轄法院的問題。但是在整個程序中,會涉及到向哪個機關申請行政賠償,向哪個機關申請復議,向哪個法院起訴的問題,下面將詳細介紹。

1.申請人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請求

(1)在申請人申請行政賠償時,其必須首先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而哪些機關是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會在【立案標準】部分做介紹,這里就不再贅述。

(2)如果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不受理或者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做出不賠償決定或者申請人對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作出的賠償決定有異議,那么其就需要向法院起訴。至于向哪個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其應當適用《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具體如下:

一是關于級別管轄。單獨提起的行政賠償訴訟案件由被告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賠償案件: (1)被告為海關、專利管理機關的)(2)被告為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3)本轄區內其他重大影響和復雜的行政賠償案件。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有重大影響和復雜的第一審行政賠償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有重大影響和復雜的第一審行政賠償案件。

二是關于地域管轄。賠償請求人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請求涉及不動產的,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賠償請求人因同一事實對兩個以上行政機關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可以向其中任何一個行政機關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賠償請求人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公民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或者對行政機關基于同一事實對同一當事人作出限制人身自由和對財產采取強制措施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由受理該行政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或原告住所地或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一般來說,行政賠償訴訟與行政訴訟在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上基本相同,但是行政賠償訴訟與行政訴訟在地域管轄上只有一處不同。即公民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或者對行政賠償機關基于同一事實對同一當事人作出限制人身自由和對財產采取強制措施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此處的原告住所地僅指原告戶籍所在地。在行政訴訟中,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住所地,還包括原告的經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于自己管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再行移送。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的,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請他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如雙方為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協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應當逐級進行。

2.在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中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

在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中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適用有關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管轄規定。

【立案標準】

行政賠償請求的提出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請求人必須具有行政賠償請求權)(2)必須向明確的賠償義務機關提出)(3)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4)所提出的賠償請求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賠償范圍之內。只有具備以上條件,行政賠償請求人才能以法定方式單獨或于行政訴訟、行政復議中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

1.請求人必須具備行政賠償請求權

行政賠償請求人,是指依法享有取得國家賠償權利、請求賠償義務機關確認和履行國家賠償責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行政賠償請求人包括三類:一是受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二是公民死亡的,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親屬;三是法人或者組織終止的,其權利承受人。

2.必須向明確的賠償義務機關提出

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是指,代表國家處理賠償請求、支付賠償費用、參加賠償訴訟的行政機關。

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分為九類。一是單獨的賠償義務機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時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二是共同賠償義務機關,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時,共同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兩個行政機關為共同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共同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承擔連帶責任,利益受損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其中任何一個行政機關要求其先予賠償,然后做出賠償的行政機關可以要求其他行政機關承擔其應當承擔的賠償費用。三是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為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四是委托的行政機關。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行政職權時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作為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五是行政機關撤銷時的賠償義務機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時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后該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該行政機關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如果沒有繼續行使該行政機關職權的行政機關,撤銷該行政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六是經過行政復議的賠償義務機關。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職權時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復議的,由最初做出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作為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但是如果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那么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承擔行政賠償義務。但是要注意的是,復議機關和原侵權機關不負連帶責任,只是對各自侵權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七是派出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設立機關作為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八是派出機構或者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內設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設立該派出機構或者內設機構的職能機關作為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九是非訴執行案件的賠償義務機關。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具體行政行為,導致被執行人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如果據以執行的根據本身違法,法院及其工作人員的執行行為不存在錯誤,那么該行政機關為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如果據以執行的根據是合法的,而法院及其工作人員的執行行為違法,符合非刑事司法賠償的,應當由執行法院作為國家賠償義務機關(要注意,這里不是行政賠償義務機關)。

3.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

賠償請求人請求行政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等限制人身自由的期間不計算在內。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賠償請求的,適用《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有關時效的規定。

4.所提出的賠償請求在法律規定的賠償范圍內

行政賠償的范圍僅限于具體行政行為的侵權,不包括抽象行政行為的侵權;僅限于人身權和財產權。

首先,侵犯人身權的行為有以下三種:一是侵犯人身自由權的行為,如違法行政拘留、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等。二是侵犯生命健康權的行為,如以毆打、虐待等手段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手段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死亡的行為,違法使用武器、警械等。三是法定的侵犯人身權導致精神損害的行為。這是指《國家賠償法》第三條或者第十七條規定的情形。

其次,侵犯財產權的行為有以下四種:一是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二是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三是違法征收、征用財產的;四是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最后,國家不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的情形有以下三種:一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二是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三是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例如不可抗力、第三人過錯等。

我國法律規定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法院應當受理: (1)賠償請求人對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不作出決定或者對確定的賠償數額有異議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2)行政賠償申請人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了行政事實行為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并造成損失,賠償申請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3)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賠償申請人以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賠償而不予賠償或者逾期不予賠償或者對賠償數額有異議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

同時,我國法律也規定了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或者行政機關的抽象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法院不予受理。

上述是所有行政賠償案件都適用的立案(受理)標準,除此之外,有一些法規還規定了自身機關受理案件的標準。

例如:《公安機關辦理國家賠償案件程序規定》(2014年4月7日公安部令第130號公布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第十條規定“賠償申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本級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不予受理:(一)賠償請求人不具備主體資格的)(二)本機關不是賠償義務機關的)(三)賠償請求事項不屬于國家賠償范圍的)(四)超過請求時效且無正當理由的)(五)辦理賠償案件時無法確定公安機關是否存在應當承擔國家賠償責任的侵權行為,需要以其他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其他案件尚未審結的)(六)對賠償請求已經依法作出不予受理、駁回、終止或者是否予以賠償決定,賠償請求人無正當理由基于同一事實再次提出賠償請求的。”

一些行政機關自己規定法規并沒有違反《國家賠償法》規定,只是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進行了具體規定。所以在適用法律、法規時,可以找到某個行業的國家賠償法規進行適用。當然,如果行業法規等有與《國家賠償法》沖突的地方,以《國家賠償法》為準。

【證據規則】

1.舉證原則

行政賠償訴訟中的舉證責任是“誰主張,誰舉證”為原則,同時以舉證責任倒置為例外。行政賠償申請人和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提供證據。例如,損害事實的存在,自己所受損害與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之間的行為有因果關系等是應當由行政賠償申請人舉證的;而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則負責舉證證明其行為合法或者其從未實施過某行為。但是,如果行政賠償義務機關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期間,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行政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提供證據。這就是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

2.證據種類

在行政賠償案件中,因為每個案件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不同的行政案件所需要的證據也不盡相同。但是,大體的證據如下。

賠償義務機關對已經受理的案件,需要證據證明下列事項: (1)是否存在國家賠償法規定的損害行為和損害結果)(2)損害是否為賠償義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造成)(3)侵權的起止時間和造成損害的程度)(4)是否具有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定情形等。

如果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件,需要證據證明下列事項: (1)屬于《國家賠償法》第三條或者第十七條規定的侵犯人身權行為)(2)造成了精神損害后果)(3)侵犯人身權行為與精神損害后果之間有無因果關系。

對侵犯公民人身權的案件,需要下列證據: (1)診斷證明、醫療費用收費憑據以及護理、康復、后續治療的證明)(2)死亡證明書或者傷殘、部分、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鑒定意見)(3)因誤工減少收入的,單位出具的誤工證明、醫療單位出具的休息診斷證明等)(4)受害人死亡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其扶養的未成年人和其他無勞動能力人的有關情況,以及前述人員有無其他扶養義務人的證明)(5)賠償義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是否合法以及與損害結果有無因果關系的證據等。

對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財產權的案件,需要下列證據: (1)罰款、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法律文書等證據)(2)查封、扣押、凍結、收繳、追繳等措施的法律文書、錄音錄像資料等證據)(3)已損毀、滅失、拍賣或者變賣財產價格的證據)(4)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經常性開支的證據等。

【裁判規范】

1.時間限制

在行政賠償程序中,申請人、行政機關以及人民法院要嚴格遵守時限的規定。

(1)單獨提起行政賠償中的時限規定

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等限制人身自由的期間不計算在內。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的,應在作出決定之日起10日內送達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以賠償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10日內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并說明不予賠償的理由。

賠償義務機關在規定期限內未作出賠償決定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的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申請人應當在3個月內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時,未告知賠償請求人的訴權或者起訴期限,致使賠償請求人逾期向法院起訴的,其起訴期限從賠償請求人實際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時計算,但逾期的期間自賠償請求人收到賠償決定之日起不得超過1年。

之后行政賠償訴訟的時限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2)一并提起行政賠償的時限規定

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賠償請求的,適用《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有關時效的規定。

2.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

在《國家賠償法》第三條、第四條列舉的九種行政賠償的情形中,有八種都明確使用了“違法”一詞,而唯一一種沒有使用“違法”的情形“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行為本身就是法律禁止的,不存在合法使用的時候。由此,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是違法歸責。

3.做出賠償決定

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對于已經受理的賠償申請,經過審查認為請求賠償的侵權事項事實清楚,應當予以賠償的,依法作出予以賠償的決定;認為請求賠償的侵權事項事實不存在的,依法作出不予賠償的決定。

在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時,要以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先行處理為前提。行政賠償訴訟可以以調解作為結案方式。行政案件的審理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因為行政賠償訴訟的核心是當事人的人身權、財產權是否受到侵害,是否應該給予賠償,而這些權利都是可以處分的,所以對于行政賠償訴訟當然適用調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州县| 高青县| 九龙城区| 多伦县| 正安县| 洞口县| 微山县| 莫力| 兴宁市| 西丰县| 开阳县| 丰县| 华蓥市| 二连浩特市| 阿克苏市| 洞口县| 年辖:市辖区| 齐河县| 余庆县| 措美县| 绩溪县| 缙云县| 无为县| 崇阳县| 泸水县| 图片| 黎城县| 塘沽区| 桂东县| 武山县| 体育| 伊宁县| 卢龙县| 贡觉县| 宜昌市| 长泰县| 安新县| 岗巴县| 揭阳市| 乐陵市|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