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炸開金字塔:華為組織變革與人才發展作者名: 丁偉華 孫雨佳本章字數: 3094字更新時間: 2019-11-12 14:06:00
3.1 堅守管道戰略,鞏固ICT強者地位
在全球ICT產業中,不同的公司有自己獨特的戰略選擇。華為選擇聚焦的是管道,通過管道來整合業務和產業。2012年,華為公司正式明確了管道戰略,這意味著華為將堅定不移地聚焦管道業務。
聚焦管道戰略,在主航道進攻
當移動互聯網大潮襲來之時,華為為了能夠快速提升戰略決策能力和研發能力,改變了傳統的戰略模式,因此誕生了管道戰略。
華為管道戰略中的管道是從技術、產業視角出發的,一套用來承載信息的數字管道體系。具體而言,華為的移動/固定寬帶,發揮著類似于輸水管道一樣的資源輸送和短時存儲功能,客戶可以借助這個管道獲得信息資源;IP Video平臺和SDP平臺等信息管道的使能平臺,則可以幫助客戶更大程度地發揮出信息管道的價值,并為企業創造營收;BSS
可以稱得上是管道的運營和計費系統,網絡能源為管道供電。華為的這些設計都是服務于管道體系的,可以幫助客戶更好地使用和管理管道體系。
2012年,華為正式開始實施管道戰略。對此,任正非表示:
“企業不應該為短期利益所困,要敢于放棄非戰略性機會,只聚焦于大的戰略機會,集中戰略資源在關鍵要素上。通信網絡管道是太平洋,是黃河、是長江,企業網是城市自來水管網,終端是水龍頭,沿著這個整合,都是管道。未來物聯網、智能制造、大數據將對管道基礎設施帶來海量的需求,華為的責任就是提供聯接,它將擁有巨大的市場。”
在管道戰略的指導下,華為三大業務有著各自不同的聚焦方向。面向消費者,華為著力開發能夠產生流量和消費流量的網絡終端,而非連接的消費電子產品;面向企業,華為聚焦的是企業和行業所需要的ICT基礎設施,只做ICT基礎設施產品提供商,而非細分領域的應用軟件;面向運營商網絡,華為聚焦的是端到端大管道架構,將解決方案設計的目標設定為“高帶寬、多業務、零等待的客戶體驗”。
通過實施管道戰略,華為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進一步強化了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ICT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地位。盡管全球經濟萎靡不振,但華為依然實現了運營效率提升和利潤增長。2012年,華為在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領域均獲得了有效增長,全年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2201億元(折合353億美元)。
在2014年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華為是能力有限的公司,未來做什么,不做什么,經過幾年的思考,現在已經清晰,即繼續聚焦管道戰略。”按照徐直軍的解釋,華為未來聚焦“管道”,即聚焦所有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連接,而絕不會涉及信息或內容,華為未來業務將一如既往地圍繞管道戰略展開。
上不碰內容,下不碰數據
任正非在與華為Fellow座談會的講話中表示:“華為堅持管道戰略,開放合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未來方向進行探索和研究,掌控不確定性。我們要做一個管道操作系統,下面操作管道,上面的平臺是網絡集成,對上要有能力開放,把所有內容接進來,實現管道的三點銜接,即任何兩個點經過一個轉接點就能接通。管道操作系統‘上不碰內容,下不碰數據’,只是負責信息流量的傳送。”
華為的管道操作系統“上不碰內容,下不碰數據”,并不是說要完全隔斷內容和數據。作為基礎管道,在支撐別人的過程中,首要的就是充分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包括對方提供的內容需求。華為作為聯接內容與數據的平臺,它是融合在里面的,既能給內容提供良好的服務,讓內容能夠通過中間件運轉起來,也能讓數據在平臺里運轉,又還回數據。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是這樣說的:“面對即將到來的大數據流量時代,華為選擇定位管道,將管道作為核心戰略。數據流量(音頻、視頻、大數據、云計算)是水,華為做的就是運水的管道。信息流流過的地方就是華為聚焦的方向。管道是華為的核心戰略,是華為的航道,我們所有的業務都沿著管道戰略展開,力出一口。”
從本質上來說,“上不碰數據,下不碰內容”就是華為聚焦主航道的戰略思想。在任正非看來,市場競爭中最有力的武器是集中所有的精力在一個點上,即聚焦主航道,這樣往往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因此,在整個管道戰略管理中,華為始終意志堅定地保持聚焦于某一領域,圍繞這個管道體系進行業務拓展。基于這種戰略定位,華為集中面向消費者、企業/行業、運營商三類客戶,分別成立了各自的事業群,針對性地架設管道體系,為三類不同的客戶提供ICT解決方案。同時,這些管道又是緊密相通、相互促進的,它們在技術上更是垂直整合的。這種方式使得華為不管為哪類客戶群體服務,都能夠提供高效、優質的產品解決方案。
從華為經驗來看,企業應該在其主航道的業務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不能過于盲目創新。對于非主航道的業務,應該向行業標桿學習,穩中求發展,保持合理、有效的管理體系,從而實現對大公司的趕超。
認準方向,傻干、傻付出、傻投入
企業要想實現理想和目標,就要有堅定的信念,在主航道上進行持續投入。很多企業容易受外界的干擾,總是迷失企業的發展方向,導致企業總是難以取得一定的成就。華為從成立之初至今,始終堅持將所有精力對準客戶,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任正非強調:“華為沒那么偉大,華為的成功也沒有什么秘密。華為的成功就一個字:‘傻’!華為就像阿甘一樣,認準方向,朝著目標,傻干、傻付出、傻投入!華為選擇了通信行業,這個行業比較窄,市場規模沒那么大,面臨的又是世界級的競爭敵手,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聚焦,匯集所有資源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猶如隊伍攻城,選擇單薄環節,尖刀隊在城墻上先撕開一個口子,兩翼的隊伍簇擁而上,雙方快速拉開這個口子,千軍萬馬壓過去,不斷掃除前進中的障礙,最終形成不可阻擋的潮流,將缺口沖成了大道,城就是你的了。這就是華為人的傻干!
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不受成本市場的約束和綁架,所以我們可以拒絕短視和時機主義,我們只抓計謀機會,非計謀時機或短期撈錢時機可以放棄。通過對看準的方針持續投、恒久投,制止了短期行為,耐得住寂寥,忍受得了費力和患難。華為就是一只大烏龜,二十多年來,只知爬呀爬,全然沒瞥見路兩旁的鮮花,堅定信心走自己的路。”
經營企業就要像任正非所說的那樣,要有“傻阿甘”精神,堅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并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持續付出,從而獲得更大的回報。因此,在戰略選擇上,華為堅守管道戰略,以強化其在ICT行業的強者地位。
從表面上看,華為對目標的堅持與執著是憑著一股傻勁在往前沖,其實這才是企業能夠實現長遠發展的根本原因。
2014年,伏明奇(化名)被華為派往印度浦那常駐,為客戶提供技術支持。這個項目是華為新設備第一次在客戶接入層網絡大規模商用,交付工作量很大。每天都有十幾個緊急問題需要處理,客戶要求嚴格,并且讓華為快速解決。
為了完成任務,每天項目組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一心只想著怎樣解決緊急問題。有一次項目組正要去吃午飯,現網的Google業務突然出現故障,由于Google在企業業務里面是第一級別,情況緊急,項目組只好放棄吃飯時間,排查故障。排查的過程中十分艱難,最終發現是友商的一套設備誤發送了大量協議報文,影響Google備用鏈路的運行。
當問題解決時,項目組才發現已經是夜里22點了,而他們此時連午飯都沒來得及吃,更不用說晚飯了。匆匆填飽肚子后,他們抓緊時間休息,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又會出現緊急情況。項目組就是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堅持中,幫助客戶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
在華為,處處可見“傻阿甘”的精神,華為人已經將這種精神發揮到了極致,不論是高層領導,還是基層員工,大家都能以“傻阿甘”的精神來為企業做出貢獻。正是這種“傻阿甘”的精神,才讓華為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企業在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要樹立長遠的發展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包括個人與企業,都需要經歷一個艱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努力奮斗的人或企業才能實現長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