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傳記第二 隗囂 公孫述

隗囂(?—33) 字季孟,天水成紀人(今甘肅通渭東)。年輕時被州郡長吏辟為僚佐。王莽國師(王莽改制所置官職,位上公)劉歆薦囂為士(國師屬官),劉歆死后,隗囂返回鄉里。

隗囂叔父隗崔,向來以豪俠著稱,在當地深孚眾望。他聽說更始稱帝之后,王莽軍屢遭敗績,便與其兄隗義及上邽(今甘肅天水)人楊廣、冀(今甘肅天水西北)人周宗密謀起兵,響應更始。隗囂卻反對起兵,他認為戰爭是不祥之事,擔心隗氏宗族因此受到牽連。隗義不聽他的勸阻,聚眾數千人,一舉攻陷平襄(今甘肅通渭西),殺死了王莽的鎮戎大尹(王莽改天水郡為鎮戎,太守為大尹)。

隗崔、楊廣等人商議推舉首領,以統攝軍心。由于隗囂其時已小有名氣,又喜好儒家經書,眾人共舉隗囂為上將軍。隗囂對隗崔等人提出,如果要他接受首領的位置,大家必須完全服從他的命令,眾人對此只得表示同意。

隗囂擔任上將軍之后,派人聘請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方望為軍師。方望認為更始帝遠在南陽(治所在今河南南陽),王莽仍然盤踞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隗囂集團實際上無所歸屬,難以號召群眾,他勸隗囂立即為漢高祖劉邦建廟,以利用西漢王朝的傳統影響。隗囂接納了方望的建議,在城東立廟,祭祀漢高祖、文帝、武帝,隗囂等人一律稱漢臣,盟誓興復漢室,并且改元為漢復元年。盟誓之后,隗囂等人聯名移檄郡國,聲討王莽的罪行。

隗囂率領十萬大軍,攻殺王莽雍州刺史陳慶。既而進軍安定(治所在今寧夏固原),安定大尹王向,是王莽的侄子,在安定頗具威望,屬縣皆無叛者。隗囂多次給王向寫信,陳說形勢,勸其投降,王向始終不從。隗囂發兵擒獲王向,平定安定全境。王莽在長安被殺后,隗囂趁機分派諸將征討涼州,隴西(治所在今甘肅臨洮南)、武都(治所在今甘肅武都北)、金城(治所在今甘肅蘭州西北)、武威(治所在今甘肅民勤東北)、張掖(治所在今甘肅張掖西北)、酒泉(治所在今甘肅酒泉)、敦煌(治所在今甘肅敦煌西)諸郡先后向他投降。

更始二年(24),更始帝遣使者召隗囂及隗崔、隗義等人進京。軍師方望認為更始此舉用意不明,勸隗囂不要應征。隗囂執意東行,方望于是寫信辭職而去。隗囂等人到達長安,更始拜囂為右將軍,崔、義官位不變。這年冬天,隗崔、隗義策劃叛歸隴右,隗囂為保全自己而向更始告密,隗崔、隗義均被處死。更始認為隗囂對自己十分忠誠,將其晉升為御史大夫。

更始三年(25)夏,赤眉軍攻入關中,更始政權搖搖欲墜。當時傳聞劉秀已在河北稱帝,隗囂建議更始歸政于劉秀叔父劉良,以拉攏劉秀,共同對付赤眉,遭到更始的拒絕。更始部將企圖劫持更始東歸,隗囂也參與密謀。不料此事很快就被更始發覺,更始遣使者召隗囂進宮,囂托病不入,并與親信王遵、周宗等人領兵自衛。更始派執金吾鄧曄率軍包圍了隗囂的住處,隗囂閉門拒守。黃昏時,隗囂突圍,與數十騎沖出長安西南的平城門,逃回了天水。隗囂重新召集舊部,占據原有的地盤,自稱“西州上將軍”,成為隴右一支強大的割據勢力。

更始政權覆滅之后,京畿地區的士大夫紛紛投奔隗囂。隗囂對士大夫一向頗為謙恭,與他們建立了十分密切的關系。相繼歸附隗囂的關中人士,大多出任顯要的官職,成為新政權的重要支柱。隗囂在關西一時名聲大噪,在關東也很有影響。

東漢建武二年(26),光武帝派大司徒鄧禹西攻赤眉,屯兵云陽(今陜西淳化西北)。鄧禹裨將馮愔叛漢,領兵西入天水。隗囂在高平(今寧夏固原)擊潰馮愔,盡獲其輜重。于是鄧禹以光武帝的名義,命囂為“西州大將軍”,專制涼州、朔方(漢武帝所置十三州部之一,轄境約當今銀川至壺口的黃河流域)事務。

赤眉軍在長安難于立足,向西撤往隴右,隗囂派將軍楊廣迎擊,在安定(治所在今寧夏固原)一帶屢敗赤眉,迫使赤眉放棄了西進的計劃,鞏固了隗氏在隴右的統治。

建武三年(27),隗囂接受部將的建議,致信光武,表示聯合之意。當時,東漢統一戰爭在中原剛剛展開,無暇顧及隴蜀之地。因此,光武給予隗囂很高的禮遇,盡力加以籠絡。不久,陳倉人呂鮪聚眾數萬,與割據蜀地的公孫述相呼應,侵擾三輔。隗囂派遣軍隊,配合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擊垮呂鮪,并向光武上表報捷。光武覆信表彰隗囂的功績,希望他協助東漢,防御公孫述的進犯。此后,公孫述多次出兵漢中,并遣使者拜隗囂大司空,封扶安王。隗囂自認為與公孫述實力相當,恥于為述所臣,于是殺掉其使者,出兵擊之,屢破述軍,蜀兵因此不敢北進。

然而,隗囂的最終目標,在于維持隴右的獨立狀態,所以,當光武要求隗囂南伐公孫述時,隗囂便尋找種種借口,遲遲不肯出兵。光武看清了隗囂首鼠兩端的立場,派隗囂舊友來歙、馬援多次前往隴右,以高爵誘使隗囂進京,試圖將其控制在身邊,又遭到隗囂的拒絕。建武五年(29),光武再次派來歙勸說隗囂遣其子入侍。由于當時光武剛剛消滅劉永、彭寵,隗囂迫于壓力,不得不把長子隗恂派往京師。光武以恂為胡騎校尉,封鐫羌侯,其實是將其作為人質。

隗囂部將王元、王捷認為天下成敗未定,反對一心依附東漢,煽動隗囂憑借天水的強大兵力,兼并西河(治所在今內蒙古東勝東南)、上郡(治所在今陜西榆林東南)及三輔之地,占據關西,與東漢抗衡,此議得到隗囂的贊同。

建武六年(30)初,光武平定關東。他見隗囂已派長子進京充當人質,公孫述又遠在邊陲,便不準備繼續對隴蜀用兵,只是一再致信隗囂、公孫述,說明形勢,警告其不要與東漢對抗。隗囂幕僚多為文學之士,隗囂每次上書,文字總是十分精彩,關東士大夫甚至多能背誦。光武給隗囂的書信,也就特別留意文字,以免在聲勢上居于下風。

隗囂派周游赴京師,周游先至馮異營,為仇人所殺。光武遣衛尉銚期,攜帶珍寶繒帛前往隴右,賞賜隗囂,途中又被全部劫走。光武處心積慮地拉攏隗囂,結果卻一次次落空,未能與隗囂建立親密關系,他對此不免大發感慨。事實上,由于隗囂始終沒有放棄割據的企圖,東漢政權與隗囂之間,遲早要發生尖銳沖突。

建武六年(30)三月,公孫述侵犯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光武詔隗囂從天水伐蜀,又遭到其拒絕。光武感到隗囂終究是一大隱患,于是決心討伐隴右,親臨長安督戰,并派虎牙大將軍蓋延等七將軍,以借道征討公孫述為名,率軍西進。光武派來歙先往隗囂處,宣示伐蜀之意,隗囂頗為疑懼,派部將王元等人分據險要,阻擋漢軍西來。蓋延諸將與隗囂交戰,漢軍大敗,紛紛潰退。同年十二月,隗囂又派王元、行巡進攻三輔,為漢將馮異所敗。隗囂于是上疏向光武謝罪,試圖延緩漢軍的攻勢。光武要隗囂再將隗恂之弟送為人質,以顯示其誠心。隗囂知道光武已洞悉其真實意圖,便轉而向公孫述稱臣,聯合公孫氏共拒光武。

建武七年(31),公孫述封隗囂為朔寧王,派兵援救隴右。同年秋,隗囂率步騎三萬進犯安定,為馮異所拒。隗囂另派別將下隴攻汧(今陜西隴縣),又為祭遵所敗。隗囂政權一時分崩離析,隗囂攜妻兒逃往西城(今陜西安康西北),投奔楊廣;部將王元入蜀求救,部將田弇、李育拒守上邽。光武下詔勸降,隗囂不從,光武便處死了隗囂長子隗恂。光武見隗囂已無力對東漢構成大的威脅,便派大司馬吳漢、征南大將軍岑彭包圍西城,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進逼上邽,他自己則返回洛陽。

一個多月后,楊廣死,隗囂更是走投無路。隗囂大將王捷拒守戎丘,他登上城墻對漢軍高呼:“為隗王(指隗囂)守城的將士,統統抱定必死的信念!愿你們盡快撤軍,讓我用自殺來表示我們的決心。”隨后揮劍自刎而死。數月后,王元、行巡、周宗帶領蜀救兵五千余人趕到,居高臨下突襲漢軍,同時大聲呼喊:“百萬大軍已經趕到!”漢軍措手不及,尚未布好陣形,王元已率兵殺入城中,救出隗囂,一道逃往冀城。吳漢諸軍由于糧食匱乏而撤退,安定、天水、隴西各郡再度落入隗囂之手。

建武九年(33)春,隗囂病重,又缺少糧食,他出城尋找食物,心情極為郁悶,猝然而死。王元、周宗擁立隗囂少子隗純為王,企圖使隴右的獨立得以延續。然而,漢軍并未給隗氏余黨以喘息之機,于次年發動了強大的攻勢,來歙、耿弇、蓋延諸將,一舉攻陷落門,王元等人被迫帶隗純出降。光武為肅清隗囂在當地的影響,將隗純及其族人一律遷出隴右,隗囂政權至此徹底覆滅。


公孫述(?—36) 字子陽,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人。漢哀帝時,其父仁拜侍御史,述因此任為郎官。仁后遷河南(治所在今河南洛陽東北)都尉,述則補清水(今甘肅清水北)長。公孫仁覺得兒子年紀太輕,不大放心,派門下掾一人隨述赴任。一個多月后,該掾辭述而歸,向公孫仁報告:公孫述十分稱職,已是無須教導的人了。后來,天水太守(清水為天水屬縣)認為公孫述才能出眾,讓其兼管五縣。公孫述善于理政,所轄之地盜賊絕跡,郡人見其明察秋毫,皆稱有鬼神暗中相助。王莽天鳳年間,述晉升導江卒正(王莽改蜀郡為導江,太守為卒正),依然以才能著稱。

更始稱帝之后,各地豪杰紛紛起兵響應。南陽(治所在今河南南陽)人宗成自稱“虎牙將軍”,攻入漢中(治所在今陜西安康西北);商(今陜西商縣東南)人王岑自稱“定漢將軍”,起兵于雒(今四川廣漢北),殺王莽庸部(莽改益州為庸部)以應宗成,擁兵數萬人。公孫述聞訊,派人將宗成等人迎至蜀郡。宗成的軍隊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大肆虜掠,公孫述非常反感,于是召集本地豪杰商議對策,公孫述說:“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長期盼望劉氏復興,所以百姓聽說漢將軍到來,都趕往路旁迎接。然而,現在那些無辜的百姓,妻兒卻被他們俘虜,房屋也被他們燒毀。他們只是一群盜賊,根本不是什么義兵。我準備保郡自守,等待真正賢明的君主。打算與我合作的留下,不愿合作的可以離去。”豪杰都叩頭說:“愿意為您效命。”

于是,公孫述使人詐稱更始帝派使者至蜀,命公孫述代理輔漢將軍、蜀郡太守,兼掌益州牧印綬。公孫述挑選精兵千余人,西擊宗成。由于宗成等人大失民心,沿途百姓紛紛加入公孫述的隊伍。公孫述軍抵達成都時,已擴充到數千人。隨后大破宗成軍,成將垣副殺成,率眾降述。

更始二年(24)秋,更始遣其柱功侯李寶、益州刺史張忠,領兵萬余人入蜀。公孫述自恃地勢險要、蜀人依附,有意割據一方,不愿受制于更始政權。使其弟恢擊寶、忠于綿竹(今四川綿竹東南),寶、忠大敗,逃離益州,公孫述名聲大震。

功曹李熊向公孫述建議,改建名號,以威懾百姓。于是,公孫述自立為蜀王,定都成都。由于蜀地豐饒,公孫述軍力強大,遠方士人、庶民大批前來投奔,西南各少數族首領也來貢獻方物。李熊又勸公孫述稱帝,公孫述以為帝王受命于天,不敢貿然行事。李熊引經據典,說明只要具備了能力,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擁護,天命也會轉移。公孫述夢見有人對他說:“八厶子系,十二為期。”“八厶子系”,正好是“公孫”二字。公孫述醒后對其妻子說:“公孫氏地位尊貴但世系短祚,我該怎么辦呢?”述妻答道:“朝聞道,夕死尚可(述妻借用此語,比喻只要當上皇帝,時間再短也沒有關系),況且還有‘十二’呢!”當時傳聞公孫述府中有龍出現,夜間金光閃耀,公孫述認為是其受命于天的祥瑞,于是在自己手掌上刻了“公孫帝”三字。建武元年(25)四月,公孫述自立為天子,號“成家(興于成都之意)”,尊崇白色。建元為龍興元年。改益州為司隸校尉,蜀郡為成都尹。他重用李熊兄弟,以熊為大司徒,熊弟光為大司馬,恢為大司空。

不久,越巂人任貴殺王莽所任大尹,據郡降公孫述。述派將軍侯丹打通白水關,北守南鄭(今陜西漢中東);又派將軍任滿從閬中(今四川閬中)攻入江州(今四川重慶北),東據捍關(即江關,在今四川奉節東),從而占領了益州全境。

更始政權敗亡后,光武與群雄混戰于關東,無暇顧及關西,關中豪杰呂鮪等人各擁數萬之眾,無所歸依,紛紛投靠了公孫述,述皆拜為將軍。公孫述的兵力迅速增加,達到數十萬人。他加緊練兵,積蓄糧食,有意擴張疆域。

公孫述首先派將軍李育、程烏率數萬人出陳倉(今陜西寶雞東),與呂鮪合攻三輔。建武三年(27),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擊鮪、育于陳倉,大敗之,鮪、育退回漢中。

建武五年(29),光武攻滅秦豐,豐部將延岑、田戎逃入蜀地。由于延岑等人以善戰聞名,公孫述對他們著意籠絡,以岑為大司馬,封汝寧王,戎封翼江王。次年,述遣田戎與將軍任滿出江關(今四川奉節東),入臨沮(今湖北遠安西北)、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間,招徠其舊部,打算趁機奪取荊州諸郡,結果未能成功。

當時,公孫述廢除銅錢,另設鐵官署鑄錢,蜀地貨幣不能流通,民間有童謠說:“黃牛白腹,五銖當復。”好事的人們偷偷議論:王莽稱“黃”,公孫述號“白”,五銖錢是漢朝的貨幣,所以天下最終仍要歸于劉氏。公孫述喜歡制造符瑞鬼神之事,他隨意引述讖緯之書,提出孔子作《春秋》,以十二公為斷,預示漢朝自高祖至平帝十二帝,其歷數已盡,劉氏不會再次受命。又以讖言多有“公孫”一詞,而附會公孫氏將取代王氏。公孫述屢次致信東漢,企圖以此蠱惑人心。光武十分憂慮,于是回信給公孫述說:“圖讖稱‘公孫’,指的是漢宣帝。代漢者為‘當途高’,難道你就是當途高嗎?你在掌心題字作為祥瑞,豈不是在效仿王莽!你本不是東漢的亂臣賊子,天下大亂時人人都想稱帝,這并不值得責備。您年事已高,妻兒還弱小,應該預先為他們考慮,可以免除后患。皇帝之位,不能勉強去爭奪,希望您三思而行。”回信標明致“公孫皇帝”。公孫述對此未作答復。

建武七年(31),隗囂在東漢軍隊的打擊之下,被迫向公孫述稱臣,以期得到公孫述的支援。公孫述部將平陵人荊邯估計光武平定關東之后,即將出兵隴、蜀,便告誡公孫述,一旦光武出兵天水,隗囂之軍勢必潰敗;而公孫述困守蜀地,國力不足,容易發生內亂。與其坐以待斃,莫如主動出擊,趁光武尚未最終平定天下,迅速征發蜀地的精兵,派田戎占據江陵,倚恃巫山(今四川巫山東)之險,招誘吳、楚豪杰,長沙(治所在今湖南長沙)以南的廣大地區,就會望風披靡。另派延岑出兵漢中,控制三輔,天水、隴西也會不戰而降。公孫述征詢群臣的意見,博士吳柱等人表示反對。荊邯進一步指出:東帝(即東漢光武帝)既無土地,又無強兵,逐鹿中原,竟能所向無敵。現在我們如不盡快與之爭奪天下,就會重蹈隗囂的覆轍。公孫述贊同荊邯的看法,準備派延岑、田戎分率北軍屯士及關東客兵,與蜀將一道出兵。然而,蜀人大多不愿征戰,寧肯維持割據的局面,公孫述之弟公孫光也堅決反對出兵,公孫述最終不得不放棄了爭霸天下的計劃。延岑、田戎屢次請求出兵,都沒有獲得公孫述的同意。

公孫述為人苛刻而瑣碎,對小事極為精明。他敢于嚴厲懲罰甚至忍心處死那些有過失的部下,但是目光短淺。他也像王莽一樣,喜歡改易郡縣及官名。他年輕時擔任郎官,對于漢朝的制度十分熟悉,他的車馬儀仗,都要摹仿西漢諸帝。他立兩個兒子為王,以犍為(治所在今四川彭山東)、廣漢(今四川金堂東)數縣為其封邑。群臣對此提出異議,認為當時立國未穩,征戰不已,匆匆分封皇子,是向世人顯示一種狹隘的政治目標,會使蜀中將士感到寒心。公孫述對此置若罔聞,而且將政事委任同姓親戚,引起國中大臣的普遍不滿。

建武八年(32),東漢大舉進攻隗囂,公孫述遣李育率萬余人救囂。隗囂敗,李育也全軍覆沒,在蜀地引起很大的恐慌。公孫述非常緊張,想方設法安撫民心。成都城外有一處秦代舊倉,公孫述改名為“白帝倉”,自王莽以來常空。公孫述讓人謊稱該倉出谷,堆積如山,百姓大批前往觀看。于是,公孫述召集群臣,問道:“白帝倉確實出谷了嗎?”大家回答:“沒有。”公孫述說:“謠言不可信,有關隗王(即隗囂)戰敗的消息也是如此。”不久,隗囂部將王元降,述以元為將軍。次年,派王元與環安等拒守河池(今甘肅徽縣西北),又派田戎及大司徒任滿、南郡太守程泛率軍至江關,擊敗東漢威虜將軍馮駿等,攻陷巫縣(今四川巫山北)、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及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北),進而占領荊門山。

建武十一年(35),東漢征南大將軍岑彭與任滿、田戎戰于荊門,滿軍大敗,部將王政殺滿降,田戎逃往江州。公孫述城邑守令紛紛投降,岑彭軍直逼武陽(今四川彭山東)。光武致信公孫述勸降,述將信給其親信太常常少、光祿勛張隆等人傳看,少、隆都勸公孫述出降。公孫述說:“國家興亡乃是天命,我作為天子,怎么能投降呢?”他的親信們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東漢中郎將來歙猛攻王元、環安,安派人刺殺了來歙。公孫述則派人刺殺了岑彭。但是,東漢的攻勢絲毫也未減弱。建武十二年(36),東漢大司馬吳漢、輔威將軍臧宮,大破公孫述軍,斬述弟恢及女婿史興。此后,公孫述部將人心惶惶,紛紛叛逃而去,公孫述誅滅其全家,仍然無法制止。光武下決心招降,詔書勸公孫述不必擔心暗殺來歙、岑彭之事,只要他立即投降,家族就可以保全,否則他本人也性命難保。光武甚至告訴公孫述,東漢將士思歸,不愿久攻蜀地,希望公孫述迷途知返。可是,公孫述最終仍無降意。

這一年的九月,吳漢破公孫述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兵臨成都城下。公孫述向延岑詢問對策,延岑勸他不要吝嗇財物。于是公孫述將金帛全部散發,募集敢死士五千人,交由延岑指揮。延岑在成都城外市橋設置疑兵,另派奇兵從背后偷襲吳漢,擊敗漢軍,吳漢本人也倉皇落水,揪住馬尾才僥幸逃生。

十一月,東漢輔威將軍臧宮進至成都西北的咸門。公孫述查占卜之書,有“虜死城下”四字,十分喜悅,認為指的是吳漢等漢軍將領。于是他親自率領數萬人攻打吳漢,又派延岑抵御臧宮。公孫述之軍三次將漢軍擊敗,然而,他們從清晨到中午,一直沒能吃飯,疲憊不堪。吳漢派壯士突擊,最終將公孫述軍擊潰,公孫述本人也被刺穿胸部,從馬上摔了下來。他身邊的親信,用車將他拉入城中。當天夜里,公孫述就死了。臨死前,他將軍隊委托給延岑,延岑見大勢已去,次日早晨便向吳漢投降。吳漢將公孫述妻兒、族人,及延岑一門,統統殺絕。又放縱其軍隊在成都城中大肆掠奪,并燒毀了公孫述的宮室。公孫述在益州的統治從此結束。


評:莽、漢之際,隗囂乘時而起,掃平隴右,威震涼州,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但是,隗囂錯誤地估計了形勢,力圖維持隴右的割據局面,阻撓光武帝的統一進程。他甚至不惜與公孫述聯合,同強大的東漢軍隊抗衡。盡管隗囂取得戰爭初期的勝利,盡管其麾下有王捷那樣忠誠的將領,然而他無法抗拒統一的歷史潮流,最終難以逃脫覆滅的命運。


王莽失敗之后,群雄逐鹿中原,公孫述趁機割據益州,依賴當地豪強的支持,長期同東漢抗衡。然而,益州兵力有限,糧草不足;公孫述任人唯親,嚴重影響了士氣。他乞靈于占卜之書,借助于暗殺手段,均不能阻擋漢軍南下的步伐。公孫王朝的滅亡,也成為光武統一大業實現的標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甘谷县| 六枝特区| 惠东县| 临海市| 那坡县| 信阳市| 碌曲县| 灵川县| 武邑县| 喜德县| 中阳县| 三亚市| 阳原县| 厦门市| 阿瓦提县| 沭阳县| 汤阴县| 凤山县| 绥宁县| 鲁山县| 松阳县| 巴彦县| 新乡县| 固阳县| 太白县| 景谷| 乌审旗| 玛纳斯县| 社会| 甘谷县| 惠来县| 永登县| 简阳市| 十堰市| 宣恩县| 田阳县| 文成县| 天峻县| 绿春县|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