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傳記第八 桓譚 王充

桓譚 字君山,沛國相縣(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其父西漢成帝時為太樂令。譚以父蔭而為郎,也喜好音律,擅長鼓琴。桓譚博學多識,遍習《五經(jīng)》。但他只是訓詁大義,并不精研章句。他能寫文章,尤其喜好古文經(jīng)學,曾多次與古文學家劉歆等人辯析經(jīng)義疑異。他嗜好俳優(yōu)樂舞諧戲,性情坦率和易,不講究禮節(jié)。他經(jīng)常批評那些鄙俗的儒生,因此往往遭到排斥。

西漢哀、平之間,桓譚位止于郎官。哀帝傅皇后之父傅晏,與桓譚關系非常親密。當時董賢得寵,賢妹選為昭儀,傅皇后逐漸受到冷落,傅晏也十分消沉。桓譚對傅晏說:“當年武帝準備立衛(wèi)子夫為后,秘密查找陳皇后的過失,而陳后最終被廢,子夫竟立為后。現(xiàn)在董賢兄妹獲寵,恐怕將有子夫之患,您豈能不感到憂慮?”傅晏大為驚慌,對桓譚說:“這樣的話,該怎么辦呢?”桓譚答道:“刑罰不能加于無罪之人,邪枉不能戰(zhàn)勝正義之人。士大夫用才智打動君主,女人則靠嬌媚吸引君主。皇后年少,更難于迎合主上,也許會有人指使醫(yī)巫,外求方技,陷害皇后,對此不可不防。另外,您居于后父的尊貴地位,卻大量交結賓客,試圖憑借他們壯大自己的勢力,實際上這樣做難免會招致非議。因此,您不如謝絕賓客,保持一種謙遜的姿態(tài),這才是爭取自身安全的辦法。”傅晏接受桓譚的意見,打發(fā)了家中的賓客,并入宮將桓譚之言轉(zhuǎn)告皇后。不久,董賢果然指使太醫(yī)令真欽尋找傅氏的罪過,將皇后弟侍中傅喜逮捕入獄。但審訊、查證均無所得,最后只好把傅喜放掉。傅氏依循桓譚之計,在哀帝一朝保全了家族的地位。

董賢后為大司馬,他聽到了桓譚的名聲,打算與之交往。桓譚此前曾寫信給董賢,向其陳述輔國保家的道理,董賢并未接受,所以桓譚拒絕和董賢來往。

王莽篡權,天下士大夫大多競相贊譽王莽的業(yè)績,制作符命向王莽獻媚,唯獨桓譚堅守氣節(jié),默然不語。王莽時,桓譚為掌樂大夫。更始稱帝,召拜太中大夫。

光武即位,征桓譚為待詔,但他上書言事不合光武之意,所以光武仍未用他。后經(jīng)大司空宋弘推薦,拜議郎,給事中。于是他上疏光武,提出四項建議:一、選用賢明、才能之士以輔朝政;二、禁止民間互相殺傷以報私仇;三、令商賈彼此揭發(fā)以抑制兼并;四、統(tǒng)一律令以防范奸吏枉法。但光武對桓譚之奏,未予理睬。

當時光武篤信讖緯,往往以讖語決定軍國大事。光武對于降附者的獎賞,又很微薄,許多人對此感到不滿。桓譚上疏指斥“巧慧小才伎術之人,增益圖書,矯稱讖記”,欺騙人主。并希望光武輕爵重賞,招徠天下之士。光武閱后不但未接受勸諫,反而大為惱火。

光武下詔要群臣議定靈臺的地址,他對桓譚說:“我打算用讖語來確定此事,你認為如何。”桓譚沉默許久之后說:“臣不讀讖。”光武問其緣故,桓譚力陳讖語不合經(jīng)義。光武大怒,認為桓譚“貶斥圣法”,命令將其斬首。桓譚磕頭直至流血,光武的怒氣才逐漸消解。但光武仍對桓譚加以處分,將其調(diào)任六安(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北)郡丞。桓譚心情郁悶,赴任途中病死。時年七十余歲。

桓譚最有名的著作是《新論》。該書共有二十九篇,光武讀后十分滿意,但又認為卷帙太大,令桓譚將其分為上下兩部。該書內(nèi)容廣泛,其中《形神》一篇提出“精神居形體,猶火之燃燭”,體現(xiàn)了唯物主義的思想,對后世具有深刻影響。


王充 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王充年少喪父,在鄉(xiāng)里以孝著稱。后赴京師,求學于太學,師從扶風(治所在今陜西興平東南)班彪。王充博覽群書,而不愿精研章句。因家貧無書,常去洛陽書肆。他每次閱讀新書,一遍就能記誦,因此通曉百家之言。他學成回鄉(xiāng),隱居教書。后入仕為本郡功曹,多次提出建議,均為太守所拒絕,于是棄官而去。

王充喜歡發(fā)表議論,所言看似隱秘怪異,其實卻深含道理。他認為一般的儒生往往拘泥于成法,背離了事情的本原。他閉門潛思,斷絕各種交往,屋中插滿刀筆,以便于寫作。他的重要著作《論衡》,分為八十五篇(今存八十四篇),共二十余萬字。

王充在《論衡》中以道家自然之義立論,認為“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元素。他批判了儒家“天地故生人”之說,指出天無口無目,無嗜無欲,因而是無為的。他區(qū)別天道、人事,反對“天人感應”之說。他認為帝王并非天神的后代,自然災異亦非天神的譴告,進而揭露“六經(jīng)之文,圣人之語”動輒言天,不過是一種欺騙民眾的做法。王充否認靈魂不滅、人死為鬼之說,提出“人死血脈竭,竭而精氣滅,滅而形體朽,朽而成灰土”,根本不會變鬼。王充在哲學的根本問題上,堅持了唯物主義觀點;但他同時又用宿命論來解釋萬物的變化,及人間的生死貴賤,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由于《論衡》一書猛烈攻擊了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讖緯及今文經(jīng)學,甚至對孔、孟及儒家經(jīng)典,也提出種種疑問和非難。所以該書長期受到官方的壓制,直到東漢末年才得以流布。

揚州刺史董勤,辟王充為從事,轉(zhuǎn)治中,辭職還家。王充的友人謝夷吾上書推薦王充,認為王充堪稱天才,當世的揚雄、劉向、司馬遷,乃至前世的孟子、荀子,均超不過他。章帝特詔以公車征充,但王充因病未能成行。

王充年近七十,心力衰耗,于是撰寫《養(yǎng)性書》十六篇,節(jié)制嗜欲,頤神自守。和帝永元年間,王充病死在家中。


評:王莽之世,士大夫多作符命以獻媚,桓譚獨能自守,不以諂言求榮。光武中興,借讖語以登基,讖緯之風于是大盛。桓譚極言讖之非經(jīng),被光武視為貶斥圣法,險遭死刑懲處。王充《論衡》之作,違儒家之說,斥讖緯之妄,振聾發(fā)聵,影響深遠。他以道家自然之說立論,抨擊了天人感應與君權神授;他以燃火喻形神,否定了靈魂不滅與人死為鬼。王充的唯物主義思想和批判精神,使其成為漢代著名的思想家。然而由于當時知識水平的限制,他最終還是陷入了宿命論的窠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流县| 博爱县| 新兴县| 渭南市| 株洲市| 黔西| 兴业县| 泉州市| 桃江县| 怀仁县| 绥阳县| 辽阳县| 甘泉县| 霍林郭勒市| 长顺县| 卓尼县| 阿拉善盟| 凤阳县| 南京市| 台安县| 阜宁县| 长宁区| 北宁市| 荃湾区| 葵青区| 上思县| 潍坊市| 扎赉特旗| 武强县| 互助| 鱼台县| 嵊州市| 晋州市| 石渠县| 望江县| 西乌| 三亚市| 甘南县| 屯门区| 砀山县|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