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老提你爹娘干什么
- 我們孤獨而偉岸
- 眉藏書
- 1457字
- 2020-01-30 00:02:28
父輩們總喜歡跟兒女們說,你爺爺你奶奶以前如何如何,云云。
而爺爺奶奶早已不在人世,為什么父輩喜歡重復他們的父輩做過的事說過的話呢?
爺爺奶奶們在世的時候,父輩們也經不得嘮叨,一聽老人家說話,就無法接受,老人家剛開口的話就被一句話嗆憋回去,心里越來越悶,越來越無話可說,每天吃飯,食之無味,煮的飯菜都是年輕人的口味,咬不動的和不能接受的飯菜都有,吃完飯坐在老舊的椅子上看著門外的公路和遠山,只知日出日落,剩余的時間都在床上。恍恍惚惚的余生,很乏味,很沉悶。
帶不動孫兒,講不動兒子,無法進行溝通。年輕人總知孤獨雖敗猶榮,而老年人的百年孤獨,哪還有那么多光榮的時日,哪有多余的期待。從前期待子孫滿堂,余生的期待是子孫多福。可是眼前的子孫滿堂,再多福,和自己好像并沒太大關系,自己只靠一天三餐養著,吃飽穿暖就是福了。
不如下地干活去吧,于是圍起了小菜園,還能感受年輕時,體力旺盛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況且活絡一下筋骨也好,打發時間也正好。看著親手圍起的小園子里的菜子生根發芽,又感受到生命力的頑強,生命里的光輝。
兒孫又一陣數落,說這多么不該,應該停下來享福了,或者會說萬一哪天摔死了怎么辦,一把年紀了還做這種活。可是回過頭,兒孫們依舊自顧自玩著手機或者用他們矯健的大腿去更遠的地方玩,老人家剛開始腿腳還算利索,身體還算健朗,偶爾到村口轉轉。等到腿腳不利索了,每天守在家門望著,兒孫們甚至鎖死了前院的鐵門,怕老人家亂跑,無形中剝奪了他們晚年的自由,剝奪了快樂帶來的歡愉和健康。
某一天,老人家終于苦悶離世了。
當父輩年邁了,送走自己的兒孫去讀書去工作,才體會到自己的父輩的孤苦寂寥:啊!想想你奶奶在世的時候,一個人多么孤獨啊。
也體會到爹娘被嫌嘮叨時的感受,想聊天,想吐露心扉,卻被嗆憋回去的感受。明明周圍都是親人,卻沒有一個可親可近之人。
父輩時不時會重復一些話教導兒女:你們年輕人不愛講究齊整,我們小時候,你爺爺若是見我們亂丟亂放東西會罵的狗血淋頭。
諸如此類的,對爹娘的回首。
老提爹娘干什么?!人走茶涼。年紀上來了,也接近那個年齡段,體會是一樣的。后知后覺的可貴的體會,沒能及早給活著的爹娘多一點的寬慰,也算是一種孝道浪費。
成家以后,爹娘對于許多人,更多是個擺設,只是宣示著,看吧,老子也是娘生的。媳婦管的嚴,男子失去主見,家和靠跪舔。爹娘活著的時候,卻不如家里一條狗可親可愛,有閑情養貓玩狗,也不愿多陪爹娘聊聊,甚至逢年過節,把爹娘丟一邊孤零零過。
爹娘余生能有幾個日出日落!除了安享晚年,沒有奢求。
久病床前無孝子賢孫,不病也沒能獲愛幾分。
倒不如像我們聽的故事一樣把爹娘丟到山里:某處流行把患病的爹娘丟到山中,某次途中,老母親折枝丟在路上,背著她的兒子問老母親為何這么做,老母親說,兒呀,我擔心你歸途中找不到路會迷路,所以折枝給你做標記。兒子深受感動,良心痛悔,于是把母親背回家去。
現實里,兒孫哪會輕易悔悟呢!故事之所以美好,之所以啟發于人,是因為現實的殘忍,現實的無奈,現實無法完成的事情統統交給故事,在故事里,情節能夠滿足人們所思所想,結局可以如人所愿。
所以,故事始終是杜撰。
有些人還會說,爹娘年齡到了,死了沒埋罷了,于是在爹娘病危的時候,他們不愿再出錢出力。
爹娘最后的倔強是:你們不救,我死了也不會合眼。
最后真的沒合眼。
爹娘死后,還老提爹娘干什么?是良知發現,是祭奠懷念,還是覺得自己向來就是可歌可頌的大孝之子?
啊!想當年你爺爺啊!……
唉!想當年你奶奶喲!……
顯得自己當初多聽話,多和善呢?
老提你爹娘干什么?
你爺爺你奶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