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稻香
- 我們孤獨而偉岸
- 眉藏書
- 3299字
- 2019-10-24 12:10:15
置身都市的某天在路邊聞到割草香,忽而體味到金秋。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種空靈、靜謐唯獨山野自然才有。
而我輕易捕捉到。
腳踏的老式打谷機整個秋收都在灼熱里呼鳴喜悅,粒粒稻谷卷入其中蹦蹦生歡,最后曬曬艷陽,跳進谷倉。
即便在田野里,在曬谷場上總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但我們終能得償所愿地儲藏了這一季生命。
起初,我們站在希望的田埂上,雄姿英發,勢要劈風斬雨捍衛這一季。
活著的更純粹的意義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自然對抗,又順應風雨。
報曉的公雞,傲慢于散養,雞權自由,每日被夢中晨陽叫醒,成了人們的鬧鐘,至于是否準時,全然不管,夢醒時分,任我逍遙。每日得余寬,無非兩三事,與鄰雞互斗,找母雞求偶。
母雞咯咯咯,帶一群剛出生不久的幼子閑逛。圓乎乎的小雞崽子緊隨其母,卻每每在平地急剎或斜坡輕盈地翻滾。母雞嫌棄地叮了它們的毛頭。微風拂過,它們舒展一下未豐的羽翼繼續奔跑,一頓嘰嘰。
年輕的雞總是潑騷浮躁,剛下完蛋總要從雞棚飛奔而出,只顧宣誓蛋辰,完全不理會蛋打。不知情的,都以為黃鼠狼或賊人來了雞窩。
各家各戶瓦房縫隙隨著雞叫逐漸生煙。大狗身旁還未睜眼的幼崽,白的黑的,黑白相間的,分不清是哪家狗青紅皂白的子嗣。它們都已醒來嗚嗚嗚地搶著奶喝。大狗撓了一下虱癢,看一眼爐火旁的主,晃一下尾巴打個招呼,順帶打個傳染性的哈欠。
哈欠,是惺忪后的蓬勃朝氣,是心無雜念酣睡的又一夜。
各家飯菜香、辣椒嗆逐漸蔓延,瓦房間相互縈繞。
家家戶戶皆有牛。各家輪流放,大人不空孩子上。放牛的娃里流傳著老一輩戲謔的一句:讀書讀不起,放牛夾牛屎。也都成了孩童無邪的笑料。
吃過早飯,各家牛欄就能聽見負責放牛的人用竹鞭揮打牛屁股“呼啪~呼啪~”的聲音。緊接著是“嚯嚯嚯”的叫喊。人總是喜歡罵一些對牛彈琴的話自我消遣。
牛滿腦子胡思亂想也破解不了人語,出了欄,路邊草想吃就吃,河水想喝就喝,屎該拉就拉遍地開花。走走停停。一切如常。人行的村道上不論陰晴,都有牛糞回蕩,味大氣足,迷蒙間還誤以為是股青草香。
牛給人一種踏實感,除了它本身任勞任怨的勤懇,還因為人覺得放牛只需花點體力轟趕。但最要命的是在山上放黃牛的主,漫山遍野地跑,林深草密,費些智商。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曾使我沉浸。不是騎牛唱歌,而是借這鳥鳴山靜和曲徑幽林讀書。可我沒騎過牛,也未在放牛時唱過兒歌,也不曾用放牛閑暇看書。對不起和牛共度的時光。
早春里,牛為了犁田呼呼喘氣,用盡屁力,最后崩出的東西也并非多余。人就順便歇歇腳,抽根煙,或去山腳下喝涼泉,又或是瓜田李下。讓牛兒完事是虛,忙中偷閑是理,卻也不為過。畢竟這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沒有分別的。
草帽斗笠,歷經風雨,戴在頭上,行于田間再嚼根嫩稻,倒有幾分平分秋色之俠氣。然而這倒不是什么斜風細雨不須歸,只是為了更好地從田埂跑到屋檐躲避。拋秧插秧的男女老少一溜煙從田間逃之夭夭,戴草帽的草帽飛了,戴斗笠的斗笠懸勒著了。俠氣盡失。
不管你春雨貴如油。該罵天公不作美的長者還是要罵,叫收衣服的青年嗓門最大,孩童不知愁滋味依舊天不怕地不怕。
春燕在細雨間低飛覓食后又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舊堂里筑新泥。天一放晴,它們便又去在犁的和犁過的新田中奔忙。
燕叫聲,牛眸聲,嚯嚯的趕牛聲,慶祝著早春;
彩蝶,蜜蜂,墜進鄉野的萬花叢無影無蹤;
春夜里未眠的少年捕捉泥鰍,田野燈火點點;
遠遠暈開的,還有山腳下幾十畝地新盛的清新的橙花香……
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人畜酣眠,秧苗還在悄悄生長。
及至秋收,白日里蜻蜓遍野。兒童放學之際于田野和曬谷場以蛛網為工具捕捉,奔跑追逐,時而發呆佇立。此情此景,有“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之韻。
夜間,池塘里,田埂上,禾稻間,山腳下,蟲鳴蛙叫震震。晚餐來不及享受,草草吃了幾口,擰著小網和電筒便急著去捕蛙。
從家門口一直到田野的路上笨拙的蟾蜍很多。忽而停下腳步,用腳掂量幾下蟾蜍的背部,蟾蜍鼓鼓生威,膨脹起來。一個大腳踢,這皮球消失不見。
聞著荷花香,荷塘月色令人倍覺清幽朦朧。又被荷塘里休憩的夜鳥吸引,臨近荷塘,滅了電筒,再細細尋聽叫聲來處。一次次鳴啼,有感其離群悲寂。
本想吼叫一聲,驚起一灘鷗鷺,然而它形單影只已不忍心。脫下褲子淹進荷塘去掰蓮藕蓮花,不經意間把它嚇到,噗嗤一聲飛遠了,消失在茫茫里。
蛙聲在池塘里顯得轟鳴。震動塘水。尋聲慢慢靠近,輕按電筒,見一鼓氣之蛙四肢散開,浮于水面。燈光死死照著,它的眼睛反射出光亮,發了呆。緩緩彎腰,張開大手,想在最后一段距離奮力一搏。有時候得手,有時候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沉入塘底,人成了落湯雞。周圍之蛙聽聞聲響,驚擾之余,紛紛蹦隆一聲墜下池塘。
路過的田埂上,群蛙噼里啪啦躍入稀疏的二春禾苗,欣喜若狂,甩下涼鞋沖進水田,沿著被蛙攪動的污濁,輕而易舉在收尾處逮住它。更多時候是東奔西跑,追來逐去,蛙從這田跑到那田消失在一春密密的熟稻中。遺憾之余回過神來,忘了涼鞋在哪個四方田的哪一處。又羞愧于傷了秧苗,完完全全的自損一千。
禾稻茂盛后,捕蛙不易。但秋收期間的泥腳印里和禾垛里,都藏臥著肥碩的田雞。
田埂間的水渠里,泥鰍和白魚一晚上都在熱鬧。手中的撈網迫不及待,緩緩沉入水底,接而猛力一撈,魚還不知所故就被抓走,后知后覺,氣得拼命彈跳起來。
遠野一早的打谷機聲正式開啟了秋收的早晨。半夢半醒間聽到大人催促去割稻禾。起床氣未散盡,醒來喝了口水,隨意吃了點東西,掛著草帽,一邊揮舞鐮刀砍路邊野花野草一邊向金色稻田走去。
順路的兩旁還有記憶中大的小的狗尾巴草,以及拔了花心插入草莖就能隨風旋轉的風車花。
晨陽尚未爬頂山頭,晨光余下的陰影,在稻田中顯得格外清涼,忙活起來力道十足。直至日漸中天,才有了背灼炎天光之感。
午間的精神開始變得慵懶。被割倒的禾稻曬過后,淡淡的稻香愈加濃烈,有些提神。和割草香一樣。
在晨露中涼快的臭屁蟲和稻飛虱午間悶熱難耐,躁動起來隨處攀爬,惹得人癢癢。前半日,很不痛快。忽而間,發覺了稻花水鳥的蹤跡,精神煥發,于是禾稻越割越少,割成一條彎彎曲曲的路線,消失在所有人的視野里。最后,在最后那堆稻草上睡著了。
一塊田的禾稻收割完畢,被輪流抱上腳踏板式的木制打谷機。越踩越起勁。一不小心,人和禾稻一起卷進滾輪,打谷機卡住,刺耳的發動機才被迫熄了火。索性休憩一會兒,吹著風,哼著歌,沿著一望無際的稻浪,去山腳喝山泉,順便探探半山腰有無解渴之野果。或去村莊買冰棍。
中午回家吃飯前,半路上飛奔進河中,洗個暢快淋漓。一天忙中偷閑洗澡的次數不少。遇到小伙伴,還會一起打水仗,做水中追逐的游戲。疲勞全忘,甚是歡喜。午后,又是秋風送爽,老家的竹林搖曳歡送。繼續去收獲。
鄰田割稻谷的同村人,除了盛贊孩子們勤勞、體力好之外,還喜好開玩笑,最后皆大歡喜。
若以幾句記錄當時親歷的勞累場景,大概是:
小小雙肩扛稻谷,足跡深深陷泥田。
擔扶谷機無多言,踉踉蹌蹌過農田。
精疲力盡不知熱,腰酸背痛不退撤。
農事勞作學勤勉,明眸在心好少年。
由春及秋,噴藥施肥,祈風求雨,勞心勞力,而仍不免旱澇之災。秋收之果,粒粒珍貴。曬于谷場,從早到晚,竹席翻掀數次,耙子翻刮數次,甚至人腳踩進谷場以十指作耙,只盼稻谷早些干實以便儲藏。
有恐雞鴨成群作亂,竊取果實,拿荊棘圍繞或覆蓋;
又恐老鼠添災,養貓、放夾、施藥;
暴風驟雨來,全村上下,呼喊相告,男女老少,冒雨收谷,火力全開。
谷物徹底曬干后,一筐筐倒進用木制的手搖風車,去除干癟的,留下飽滿的。需要之時,便可背去村中專事去皮之處,將皮肉分離,成米成糠。
人吃米飯,牲畜食谷糠。
融進春秋的稻谷,讓人畜之命安生。
離鄉到外地讀書后再回歸,滿懷欣喜踏上昔日田埂,卻發現稻田已荒蕪。
二十四節氣未變,冬暖夏涼未變,而農忙時節,那些土地沉睡著一季又一季。
稻香:雞鳴牛眸、蟲鳴蛙叫、拋秧、插秧、春燕、蜂碟、打谷機、谷耙、竹谷席、炊煙、逝去的一代人……統統摔落深邃記憶,破碎聲聲傳來,不復當年。
無憂無慮的時節,靜謐空靈的小世界,時光輕盈緩慢……
這規規矩矩的街市沒有春夏,唯余冷暖;
那早已遙遠的稻香,能否聽到一個孩子夢里聲聲呼喚、長長的哭泣。
艷陽依舊,灼人眼眸。每當無力,夢中拾荒稻,才覺青天來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