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開眼,四周燈火通明,他還在熟悉的*里,一張熟悉的臉出現在他面前。
“文昊!文昊!怎么了?醒醒!”趙齊不停地搖著他。
原來這只是夢?!!意識到是自己在做夢后,楊文昊很快調整好心態說:“沒事!只是做了個夢!”
“那幾好!時間到了!咱們準備去把鉆頭換下來!”趙齊說到。
楊文昊看了一眼時間,已經睡了兩個小時了。
“走吧!咱們一起去!”楊文昊從椅子上站起來。
“那你先把鉆機退到平臺上,我們先去把衣服換了!”趙齊說到。
“好!去吧!”楊文昊走到監視器前,他感到頭上走什么東西在動,順手摸了一下,手上全是汗。一個夢而已至于嗎?
他查看了鉆機的參數,上面顯示鉆機溫度已經降到了了197度,已經可以操作了。他啟動鉆機讓它退回到了平臺上,此時平臺圓筒和地面還是緊密相接的,隨后他啟動平臺的四條支腿,把平臺升了起來。根據設計平臺最高可以升到3米,這樣才能留出足夠的空間進行更換。升到位后,楊文昊在系統里將鉆機鎖定。轉身也去跟換航天服去了。
五人從兩個通道來到*外,鉆機已經被升起,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這個洞,這個他們折騰了兩個半月的洞,這個全世界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并把鉆機從地球送到月球鉆出來的洞。
大廳里的人通過頭盔上的攝像頭拍攝的畫面,也看到了那個洞。當宇航員走近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這個洞讓他們不寒而栗。
靠近洞口的地質學家感覺自己的身體在不停的顫抖,一想到自己還要下到這個洞,不時的覺得心慌。
“伊萬,別太靠近洞口!你的心跳太快了!”大廳里的工作人員對著話筒喊到。
地質學家連忙后退了幾步,沒站穩一下坐在了地上。趙齊走過去扶起他說“怎么了?”
“沒事!有點腿軟!”伊萬說到。
趙齊看了一眼洞口說:“是有點!別太靠近就好!走吧我們先把隔板蓋上。”
兩人走到搬運車旁,趙齊啟動車子,機械臂舉起了隔板,懸停在車子后方。他把搬運車開到鉆機旁,讓隔板對著洞口,慢慢移動車子,隔板移動到了洞口上方,后機械臂把隔板放置在了洞口,四個角正對著平臺的四條支腿,這是為了確認隔板中間的門孔正好在洞口上。這樣一來洞口被蓋上,需要的時候打開隔板中間的門孔就可以進出。
“好了!我們開始拆鉆頭吧!趙齊把搬運車開過來,用機械臂把鉆頭捧住。”楊文昊說到。
走到鉆機下方,這時他們才看清鉆頭的模樣,已經和它剛制造出來時不一樣了。鉆頭的尖鈍了很多,長度變短了,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鉆頭表面布滿了溝痕,看的出來鉆頭磨損嚴重。想不到我們自認為堅不可摧的鉆頭會被摧殘成這副模樣。
“很難想象想象,它在下面經歷了什么?!”趙齊說到。
“雖然任務無法完成,但是它已經盡了全力!”安東說到。
“好了,我們抓緊時間換吧!”楊文昊說道。
趙齊操作機械臂從下方將鉆頭托住,楊文昊利用平板操作推進器,讓推進器和鉆頭解鎖。兩者脫開那一刻,搬運車的懸掛被壓下去許多。鉆頭重量接近十噸,但這是在地球上的重量,在這里,它的重量不到兩噸。而搬運車最大承重只有兩噸,機械臂穩穩的舉著鉆頭,小心翼翼把它放下來,放在板車上,拖走。他們站在搬運車的平板上,用電筒照著推進器上和鉆頭連接的凸出圓柱體,這是鉆頭的軸。兩者間原本是磁力鏈接,磁力軸承,并不會有實際的接觸,可是現在他們看到,這根軸的磨損程度不比鉆頭輕。
“這軸還能用嗎?”趙齊問道。
“估計是沒法用了,不過轎廂和鉆頭不一樣,沒有高溫,也不用旋轉,所以影響不大!”楊文昊說。
趙齊用機械臂抱起轎廂,送到了平臺下方,小心的調整轎廂的位置,其他三人在幾個方向上幫他看著,把轎廂上方的孔對準那根軸,然后插進去。楊文昊手上的平板發出系統提示,顯示連接新設備。推進器已經檢測到轎廂,詢問是否鎖定。他點下確認鍵,轎廂和推進器緊緊的鎖在一起,平板又提示轎廂能源已連接。他試著打開了轎廂門,門開了,里面的燈也亮了,白色的燈光照在轎廂內,一點都不會覺得壓抑。楊文昊第一個走進去,這種感覺很熟悉,他在夢里體驗過。伊萬和唐尼將探照燈和攝像頭安裝在轎廂下方,趙齊和安東把氧氣瓶安裝在轎廂頂部的夾層里,這個氧氣瓶能為他們提供額外的氧氣,讓他們能在里面待更多的時間。
轎廂地板中間是有一個可開啟的門,這樣他們能從轎廂里出來。
幾個小時的忙碌,準備工作終于完成,轎廂和推進器的的連接很好,各部件也運行正常。
鐘時昌在大廳里看著他們完成各種工作,本來這些工作就廢體力,加上他們穿的宇航服,完成每一個動作所需要的時間和力氣很多。
“各位,辛苦大家了!時間以晚,大家好好休息,明天一早下去!”鐘時昌說到。
所有人回到*里,脫下宇航服,里面的內衣已經被汗水濕透,他們輪流洗澡,有人在廚房做些吃的,趙齊和楊文昊坐在監視器前,查看著推進器的各項參數。
“檢查一下電池電量還有多少?”趙齊說到。
楊文昊調出電池的監視界面。
“還剩30%!這夠嗎?”趙齊說到。
“足夠了!前面兩個多月,又是加熱,又是旋轉,才消耗70%的電量,我們現在不需要這些,僅僅提供推進就行還有少量的能源供應,所以這點足夠了!”楊文昊說到。
“那就好!”這時地伊萬從廁所出來,趙齊看了一眼對楊文昊說:“你先去洗吧!然后早點休息,明天還有更多的事等著呢!”
“好吧!我先去了!”楊文昊起身走向了衛生間。
趙齊一人坐在椅子上,看著眼前的屏幕。今晚是他值夜,好久沒有看星空的他再次拿出了那些照片,對于之前在照片上看到暗星,后來又看不到了,這件事,一直讓他耿耿于懷。這真的只是幻覺,還是其他……如果不是幻覺,為什么又只有他一人看到?在他的心中,一直有個聲音告訴他這不是幻覺,那顆星就在那里。可是現在他再也沒看到過,照片沒有,他我們望遠鏡也沒看到。為什么連打印在紙上的也會消失?他看著這些照片,越看越陌生,為什么要拍這些照片?為什么我現在要看這些照片?
對于熟睡的人來說,時間是過的很快的,當陽光再次從窗口照進來時,艙內被照亮,有一種在家里,自己的房間里被溫暖的陽光喚醒的感覺。有光照在眼皮上,有溫度,也有亮光。這種感覺很熟悉,他睜開眼,看著四周,原來不是在家里。來到*內,監視器前沒有人,實驗室也沒有人,而餐廳的桌子上擺著五個盤子,盤子里有可口的食物。趙齊正在為他們準備早餐。
“來了,其他人了?”趙齊說到。
“嗯……在后面,馬上就出來了!”楊文昊剛說完,其他幾人就來到了餐廳,看到桌上的早餐,都不禁發出贊嘆聲。
“太好了!又能吃到趙教授做的菜了!”伊萬說到。
“是啊!都好久沒吃了!”唐尼說。
“大家坐過來吃吧!”趙齊招呼大家坐下。
很快五人圍坐在桌子旁,迫不及待的吃了起來。
“等我回到地球,一定會很想念你做的菜!”伊萬惆悵地說到。
“我說過,回去后,有機會再做給你們吃!”趙齊說到。
“嗯……一言為定!”伊萬興奮地說。
趙齊轉過頭對楊文昊說:“昨晚睡的怎么樣?”
“還別說,我感覺昨晚是哦睡的最好的一覺,不知道為什么,睡的很香,半夜沒有醒來,一覺睡到現在!而且在我醒來睜開眼之前,我還一度以為我睡在家里的床上,那么舒服。我感覺我現在精神特別好!”楊文昊說。
“你呢?”趙齊問地質學家。
“還行吧,雖然沒有他說的那么好!但還不錯!”伊萬說法。
“馬上就要下去了!有什么想法嗎?”安東問道。
“想法?除了想知道下面有什么,其他我只希望下降的速度能再快點,三個多小時啊!你們誰坐過三個多小時的電梯。”伊萬說到。
“補充一下,是三個小時四十分鐘!”唐尼有點幸災樂禍地說。
“唉!”伊萬嘆氣到。
“對了,你們的氧氣能供應多久?”趙齊問道。
“宇航服的氧氣能供應兩個小時,轎廂內的氧氣大概在六個小時左右!”楊文昊說到。
“這樣說來,一來一回就需要七個小時二十分鐘,那你們到底后,也只有四十分鐘工作的時間!夠嗎?”趙齊說到。
“差不多,應該夠了,我們只是下去查看情況,可以的話再帶點樣品回來。應該沒問題!”楊文昊說。
早餐后,伊萬和楊文昊換上了宇航服。
“都仔細檢查一下,有問題可以及時處理了!”趙齊說到。
兩人檢查了好幾遍,確認無誤后,走進了通道。
剩下三人在監視器前看著,他們通過無線電對話。畫面中,兩人走出了*,正跌跌撞撞的向著平臺走去。
這不是一次有去無回的沖鋒陷陣,沒有陷阱,也沒有毒舌猛獸,但是他們走向平臺的背影,就像在表達著對這個世界的依戀和不舍,已經對前方命運的恐懼。
“兩位,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探索,不用這么的悲涼吧!”趙齊對著無線電說到。
“那你怎么不來!”楊文昊回到。
“我……不是沒機會嗎?”趙齊說到。
“是嗎?……我可是民主的讓大家自由選擇的,你當時怎么沒舉手?”楊文昊說到。
“這……好吧!我膽子小,你先去探探路!”趙齊說到。
“行!把前路給你照亮!”楊文昊說到。
終于到了平臺下方,楊文昊拿出平板,讓平臺下降,把轎廂降到和地面平行的位置,然后打開了轎廂門。轎廂看起來和普通的電梯沒什么不同,除了多了幾根安全帶。他走了進去,這一瞬間的感覺和夢里一樣,結果也會和夢里一樣嗎?剛有這個想法,立刻就被他否決了,因為這次不是我他一個人,有人陪著他。
當一個人獨自面對未知和挑戰的時候,會想的比較極端,也很悲觀,但是只要身旁有其他人就不會那么孤獨。楊文昊現在就是這樣,他已經有了一個人探索的經歷,雖然是夢里的,但是那種感覺是真實的,所以,看到旁邊這個人,讓他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
“把安全帶系好!”趙齊說到。
“你能看到我們嗎?”楊文昊對著頭上的監控說到。
“可以!很清楚!”趙齊回到。
“那好,我們出發了!”楊文昊說到。
“嗯!隨時可以出發!”趙齊說到。
轎廂門關上了,蓋在洞口的隔板,中間開始向四周蔓延收,一個圓洞呈現出來,平臺下降,轎廂從圓洞中穿過,直到平臺直接在了隔板上。
“我們出發了,可能會有點震動!”楊文昊說到。
“知道了!出發吧!”地質學家說到。
“等一下,先把這個接上。”說著楊文昊從肩膀上拉出一根手指粗的管子,將他接在了轎廂頂部的接口上。
“這是連接氧氣瓶的,我們先用轎廂內的氧氣,然后再用宇航服自帶的。”楊文昊說到。
伊萬按他說到也將管子了解在家的轎廂頂部。
“好了嗎?”楊文昊問道。
“好了!”
轎廂突然動了一下,能明顯感覺到在下降,但是速度并不快。加速是個持續的過程,為了節約時間,他們把推進器的速度上限提到了最快的100公里每小時。先推進器速度會啟動到每分鐘50,持續五秒,再提速到每分鐘150米,持續五秒,然后到300米每分鐘,然后是500米每分鐘,800米每分鐘,1000米每分鐘,最后到1650米每分鐘,這個加速過程會持續兩分鐘,最終到達100公里每小時。
楊文昊感覺自己的腳下是空的,沒有任何東西。由于穿著宇航服,他無法低頭去看。
“我感覺自己飄起來了!”伊萬說。
“我也是!這是因為我們下降的速度太快,月球本身引力就小,所以我們現在失重了!”楊文昊說到。
“會持續多久?”
“3小時四十分鐘!”楊文昊回到。
“這么久!持續墜落幾個小時!一定是種有趣的嘗試!”伊萬說到,聽的出來,只是為了安撫自己。
*內,三人坐在屏幕前看著他們,另一塊去屏幕上是轎廂底下攝像頭傳回的畫面,這個畫面就和楊文昊夢里的一樣。探照燈照著,四周是旋轉的螺旋,在飛快的后退,就像看的那種畫著螺旋條紋,旋轉的紙片。這樣的畫面很容易讓人產生幻覺,具有一定的催眠作用。
“這畫面看的我直犯困!”安東說到。
“我也是!”唐尼說到。
楊文昊沒有將這臺攝像頭的畫面加載到平板上,因為他在夢里見過,他不想讓這個畫面來催眠自己,他怕自己會陷入夢里的情景中去。
“找了你這么久?你終于出現了!”李韶華坐在山崖邊的石頭上自言自語到。
“其實你不用找我!你想讓我做什么,我都知道,我沒有出現,也就表明了我的態度!”它說到。
“那你這次出現是因為什么?”李韶華說。
“這次應該是我最后一次見面了!”它說。
“什么意思?”李韶華說。
“你們到了,時間到了!”它說。
“不太明白?”李韶華說到。
“月球,你們到了,也就是我該離開的時候了!”它說。
“到了?沒到啊!他們都被攔在了大門外!”李韶華說到。
“相信我,你們到了!”它說。
“月球里面到底有什么?他們會遇到什么?有危險嗎?”李韶華說到。
“危險?如何定義危險?”它說。
“會讓他們受傷甚至死亡,就是危險!”李韶華說到。
“那這倒不會。”它說。
“那就好!”李韶華說到。
“好了,我要走了!”它說。
這一刻,李韶華十分的不舍,現在的他早就把它想象成了一個擁有甜美聲音的少女,他想象著它的樣子,它的神態,他也相信它能看得到。
“你能看到我想象的你的樣子嗎?”李韶華說。
“想象?我沒有樣子,所以也不知道你想象的我是否是我真實的樣子。我只是一組信號,一組看起來很隨機的信號。”它說。
“對了,你還沒有回到我,你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李韶華說到。
“我說過。我只是一組信號,我只有我的任務,也只包含任務而已!”它說。
“是嗎?那……”李韶華說:“那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嗎?”
它沒有回答。
李韶華皺著眉頭說:“還在嗎?”
依舊沒有回答。
“已經走了嗎?”李韶華接著說到。
……
看來真的走了,真的如它所說最后一次了嗎?它是真的走了,還是躲在哪個角落里繼續監視者?
這一年多來,從剛開始的排斥到后來的習慣,再到最后的依戀,李韶華已經把它當成一個可以無話不說的朋友,他甚至有那么一瞬間希望它就是他的妻子,因為它知道他想的一切,不需要言語,卻無所不知。
“在看什么呢?”妻子走到他身后,抱著他的脖子。
“看天,看遠處的景!”他能感受到妻子的體溫,以及在他耳邊的呼吸,還有她的心跳,這才是最真實的,比那個信號真實的多。她的大腦中一定也有一個它,只是她知道嗎?不知道?還是和我一樣不動聲色而已。
天很藍,沒有一片白云,天空的背景來自黑暗的宇宙,它的藍來自大氣對陽光的散射,照亮了黑暗的背景。但是在月球上這個背景一直是黑的。
監視器上的畫面一直顯示著轎廂內的情況,兩個人背靠在轎廂壁上,被安全帶綁著,在楊文昊的右邊,地質學家的左邊放這物質探測器,老實說這臺設備有點雞肋,因為它所能探測的物質都是人類已知的,宇宙中可能還存在人類未知的物質。不過帶著吧,興許用的上呢。
時間才過去三分之一,地質學家已經有一點不耐煩了。
“我感覺自己在一個無底洞里,一直嘗試著探底,可是怎么也探不到,只是一直在往下落!這時間越長心里越慌!”伊萬說到。
對于已經在夢里打過預防針的楊文昊來說就要成穩許多。雖然他在偶爾的一瞬間也會有這種想法,但是會很快找回來。
“忍忍吧!還剩三分之二,很快就到了!”楊文昊說到。
“以前我總覺得時間過的很快,但是在這里,現在,我感覺時間過的十分的漫長!我就希望能有一個遙控器,可以按下快進鍵,或者直接跳到終點!”伊萬說到。
這應該不止是他的想法,所有人都希望能有這么一個遙控器,不僅能快進,也能快退,或者是暫停。可是時間就是要親身走過每一步,才有價值。可惜過程是痛苦而漫長的,人們總是想快點到結果,因為總認為那個結果和自己想的一樣,最終忽略了過程中的樂趣。
到現在這次探月任務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狂歡,可能好奇就是人類共同的興趣。
“你們現在感覺怎么樣?”趙齊說到。
“我還好!早有心里準備,所以沒什么問題!”楊文昊說到。
“你呢?”趙齊問道。
“身體上還好,只是心里覺得有點煩躁!這一直在下落,覺得心里不舒服。感覺像在一個無底洞里一樣,永無止境的往下掉!”伊萬說到。
“其實你們已經過半了!要不閉上眼睛休息一下,到了我叫你?”楊文昊說到。
“好像不錯,也好讓自己靜靜!那我就瞇一會了!”地質學家說著閉上了眼睛,一會又睜開眼,抬起手,把無線電關了。
楊文昊說到看著,笑了笑沒說話。他能理解,畢竟三個多小時在一個幽深的洞穴里往下落,難免會覺得心里難受。
“張教授,你覺得那會是什么?”趙齊問道。
“這個……回答不了,在我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也沒有見過有這樣的物質,也可能是我的知識還不夠多吧!”張乾說到。
“對了,教授,你之前說這堵墻得存在不合理,說它的存在應該會打破月球原有的一些已經存在的事實!”楊佳偉說到。
“這話怎么說?”趙齊問道。
“是這樣的,目前我們知道月球的體積,質量,以及密度,那么在這些條件下,這三者都是存在相互影響的,一旦其中兩個被確定,那么第三個也就確定了,現在月球的體積和密度是已經確定的,那么它的質量也就定下來了,這些數據和我們以前通過引力模型模型計算出來的結果一致,問題就出在這里,如果月球內部存在一個強度如此大的物質,這種物質的硬度,密度,耐溫度都高的離譜,要是有這樣一個物質存在,那么會對月球的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樣一來月球的引力也會發生變化,最終我們通過引力計算出來的質量,就會和我們通過密度計算出來的質量有很大的出入,但目前的結果是這兩種方式計算出來的月球的質量是一樣的,這堵墻并沒有額外增加月球的質量,這就會給人感覺它好像并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它確實存在,因為它阻擋了鉆機的路。”張乾說到。
“那你的意思是這堵墻不應該存在這里,是有人把它放在這,可是就算是放在這里的,也應該會會對月球的質量產生影響啊!?”趙齊說到。
“就是啊,這就是我們想不通的地方!”楊佳偉說到。
所有人都對這個問題進入深刻的思考,這到底會是什么?
“那……有沒有這種可能,就是這堵墻本身就沒有質量,因為它的構成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物質,像是能量或者是力場?!”唐尼說到。
這話讓所有人眼前一亮,不過趙齊提出質疑:“如果是能量或者是力場,這要需要多大的能量憑空阻擋一個實體物體前進,這是一種物理上的直接接觸,而且要是有一個如此強大的能量場在這里,難免會對鉆機甚至是人類的設備產生影響干擾,但我們并沒有發現這樣的干擾。如果是力場,這就更難了,太陽的引力場十分強大,但是也是在一個很大的范圍內,而且人類也有能力脫離它,而月球內部的這堵墻是力場的話,是如何做到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內產生這么強大的力場能阻擋物鉆機的前進。”
“你說的只是能力問題,不代表不能,只是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我想再過個兩三百年也做不到!”安東說。
這一刻他們想到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要面對的是什么樣的文明,是敵是友?
“想這些也沒用,等他們到了不久知道了!”鐘時昌說到。
這是實話,在結果出來前,任何的猜測都是沒有依據的,好在他們還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
監視器上顯示還剩43分鐘,他們已經在接近目的的邊緣。地質學家好像真的睡著了,一直沒有睜開眼,也沒有說話。
“他怎么樣了?睡著了嗎??”趙齊問道。
“應該是吧!你們那里不是有生命檢測系統可以看到他的狀態嗎?”楊文昊說到。
“等一下,我看看!”趙齊轉到另一塊屏幕前,上面顯示寫所有人的身體狀況,電腦可以根據身理狀態計算出是否在睡眠,還有睡眠的深淺。
“這里看到,他好像是在睡眠,但是又好像并沒有睡著,唉!你推推他不就行了!”趙齊說到。
“算了吧,等快到了再說吧!”楊文昊回到。
“也行!剛才我們的對話都聽到了嗎?”趙齊說到。
“聽到了!”楊文昊說。
“有什么想法嗎?”趙齊問道。
“我現在不想去想這么多,一切等到了下面就都知道了!現在想太多,會讓人胡思亂想!我也要把自己的心緒放空一下!”楊文昊說到。
“好吧!有什么問題馬上聯系我!”趙齊說到。
“好!”
接下來無線電靜默。現在他似乎都已經習慣了這里的生活,沒有了之前那些不安和躁動。
最后十分鐘,推進器開始減速,楊文昊抬起右腿踢了踢地質學家。他睜開眼,抬起頭看著楊文昊,楊文昊示意他打開無線電。
“還有幾分鐘就到了!睡的好嗎?”楊文昊說到。
“一般,沒怎么睡著!”伊萬說到。
“清醒一下吧,我們馬上就到底了!”楊文昊說到。
屏幕上的數字在慢慢減小,他們也感覺到了速度在變慢,楊文昊的腳開始踩到了地板,最后又站到了上面,這種感覺就像是見到了許久未見的朋友,很親切,很懷念。
現在楊文昊把轎廂下方攝像頭的畫面轉到了平板上,只是現在這個位置還是看不到底。那畫面就和他夢里的一樣。
最后兩分鐘,速度已經很慢,維持在每分鐘十米左右。楊文昊把畫面方大,終于看到了他期待已久的終點。
“看看,就在下方了!”楊文昊把平板拿給地質學家看。
在正下方,那個終點的正中間有一個黑色的點,隨著他們越來越近,那個黑點漸漸變大,成了一個黑色的圓盤。*內,大廳里所有人都湊到了屏幕前。電梯在離終點還有兩米的時候停下,沒有了推進器的震動,攝像頭傳回的畫面比以前的清晰了很多。由于鉆頭形狀的關系,底部是一個漏斗形的底,中間一個直徑不到50的黑色圓盤,從畫面中看不出來那是什么?
“那個黑色的是什么?”鐘時昌問道。
“看不清!”楊文昊說到。
“能再近一點嗎?”鐘時昌說到。
“我試試!”說著楊文昊啟動了推進器慢慢的一點一點地前進,轎廂底部安裝有探照燈和攝像頭,所以不能讓它們撞到巖層,這和倒車的時候看著倒車影像一樣。最后為了安全,轎廂前進了一點五米左右,而下面的探照燈和攝像頭離底部只有不到五十厘米。
所有人都盯著看著,這黑色的是什么?就是它阻擋了鉆機前進嗎?
“你們看清楚那是什么了嗎?”鐘時昌問道。
“沒有!這看起來就是個洞!”楊文昊說到。
“如果是個洞的話,那不是說明鉆機已經穿透了嗎?為什么又會被阻擋卡死?”趙齊問道。
“我申請出箱看看!”楊文昊說到。
“準許!不過注意安全!”鐘時昌說到。
楊文昊從頂上拉出一個繩子鉤在宇航服上,同時取下了輸氧管,使用宇航服內置氧氣罐。
“你幫我操作一下絞盤!”楊文昊說到。
“好!”地質學家說到。
兩人靠壁站著,楊文昊操作平板打開了地板上的門,地板上出現了一個直徑60厘米的圓洞。這樣一來他們可以親眼看到那個黑洞,楊文昊蹲下身子,仔細地看著,這個洞漆黑,就像是一個無底洞,就像要把人吃進去一樣。地質學家拿出一個強光手電,打開后,不亞于一個小型的探照燈,他將光線對準那個洞,還是什么都看不到,就像把光都吸收了一樣。他也蹲下身子,把手電伸出了轎廂。他想讓手電靠近一點,身子也不自覺的探了出去。
“我來吧!你沒掛安全繩!”楊文昊說到。
地質學家回過神來:“好吧!給你!”
接過手電,楊文昊努力的探出身子,把手上的手電伸進那個洞里,身后的安全繩緊緊的拉著他,其他人也通過攝像頭的畫面看著,雖然有安全繩拉著,但還是擔心他會掉進去。楊文昊使勁的把手伸出去,電筒進到洞里后,讓他大吃一驚,電筒撞到了什么東西,使勁往前推卻推不動。他又把身子往前探了一點,手上的電筒還是伸不過去。難道是……他把上半身完全探到了轎廂外面,左手拿著手電,右手伸向了黑洞,果然,他摸到了一堵墻,十分光滑的墻。
“怎么了?”趙齊問道。
楊文昊沒有說話,回到了轎廂內,他把手電遞給了地質學家,自己再次探出了轎廂。他先是用手撐在巖石上,然后用右手又去試試觸摸那堵墻,摸到了,拍了幾下,又從一邊摸到另一邊。他好像在確認什么,隨后他回到轎廂內,坐在地板上。
“張教授,我想你猜對了!”楊文昊說到。
大廳里的所有人都看著張乾,他也兩眼放光,走到話筒前說:“你指什么?”
“的確有東西,一堵墻!”楊文昊說到。
“什么材質的墻?”張乾問道。
“摸起來很光滑,不硬,還有點軟!”楊文昊說到。
“先用物質探測器看看,能不能探測出來?具體是什么,!”張乾說法。
地質學家取出物質探測器,這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大小和磚差不多,他把這個遞給楊文昊。楊文昊拿著它再次鉆出了轎廂,他把物質探測器放在墻上,按下了上面的紅色按鈕,探測器上亮起了一塊屏幕,上面顯示著一個文字和代碼,隨后代碼消失只留下文字。
“上面顯示什么?”趙齊問道。
“沒有東西!”楊文昊說到。
“是探測不出來嗎?”張乾問道。
“不是!是沒有探測到任何東西!”楊文昊說到。
這和結果讓所有人都不知所措,沒有任何東西,怎么可能?
“你在試一下看看??”鐘時昌搶過話筒說到。
張乾走到一旁,像是在思考。
楊文昊又試了一遍,可是結果一樣,沒有任何東西。
“這個物質探測器可靠嗎?”鐘時昌說到。
“可靠,至少之前一直沒有出過錯,就算是未知的物質,也能探測出來,只是無法得知具體是什么東西而已!但是現在的結果是,探測器沒有探測到任何物質,也就是說,那里什么都沒有?”張乾說到。
“既然什么都沒有,又怎么會阻擋鉆機前進?!”鐘時昌說到。
“文昊,你確認你能摸到它嗎?”張乾問道。
“可以,很確定,而且你看,探測器不是可以放在上面嗎!”楊文昊說到。
的確是,探測器就放在那,那說明一定是有什么東西擋著,不然早就掉進去了!
“教授,難道這就是之前所說的能量場,或者是力場!”楊佳偉說到。
這個結果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如果是某種未知的物質,但至少是實體的物質,還可以想象辦法,可是結果卻是他們完全無法處理的。
楊文昊把探測器拿了回來,趴下身子,用手使勁地拍打那堵前,拍上去軟趴趴的。
“文昊,用激光試試,我想知道這堵墻是透明的還是不透明!”張乾說到。
地質學家從口袋里拿出一臺激光測距儀,交到楊文昊手上。他把測距儀放在墻上,打開了開關,同樣測距儀上一塊屏幕亮起。上面顯示1313千米,楊文昊懷疑自己看錯了,又測了一遍,結果一樣,他把測距儀拿到攝像頭前。
“你們看到了嗎?”楊文昊說到。
“看到了,這個是?”鐘時昌問道。
“我用的是激光測距儀,這臺測距儀的極限距離是1500千米!”楊文昊說到。
“我知道,那它顯示的這個數字是……距離!”鐘時昌說。
“是的!也就是說這堵墻是透明的”楊文昊略顯興奮地說到。
“到哪里的距離?”鐘時昌問道。
“月球內部中心!那里有東西!”楊文昊興奮地說到。
“有東西?”鐘時昌說到。
“月球直徑是3476千米左右,刨去巖層的厚度,也就是366乘2,就是732千米,也就是說月球內部的空洞直徑在2744千米左右,而測距儀的結果卻是1313千米,也就是說月球內部有一個直徑118千米的物體!”楊佳偉說到。
“那會是什么?”在場的是說到。
“文昊,你把測距儀傾斜一點,多測幾個點,看看數據有沒有變化。”趙齊說到。
楊文昊剛想鉆出去,被地質學家攔住說:“我來吧,你宇航服自帶的氧氣已經用了一半了。”
楊文昊看了看自己的氧氣儲量,的確只有一半了。
“好吧!”說著他取下身上的安全繩掛在了地質學家的身上,又把氧氣管重新接在轎廂上。地質學家取下自己的氧氣管,蹲下去然后半個身子鉆出了轎廂,他把測距儀放在洞口的右邊,測一次,楊文昊記錄一次,然后將測距儀稍微傾斜一點,又測一次。再換著位置測量,又傾斜一點,又測量……
“注意一下時間,你們已經停留39分鐘了!”趙齊說到。
“知道了,馬上就好!”楊文昊說:“就到了這吧!我們準備回去!”
伊萬拿起測距儀,退回到了轎廂內:“有多少數據了?”
“110個!”楊文昊回到。
“估計也差不多夠了!回吧!”趙齊說到。
楊文昊關上了地板上的門,啟動推進器返回。
“數據收到了嗎?”楊文昊說到。
“收到了!我已經將備份發回地球了!兩邊同時進行,這樣快一點。”趙齊說到。
同時地球也收到了趙齊發回的數據,這些數據是110次從不同角度,位置測量出來了從轎廂到月球內部物體的距離,每次都不一樣,最小的就是1003千米。
“根據這些數據,你打算怎么做?”鐘時昌問道。
“很簡單,根據這些數據,大致還原出那個物體的大小。”張乾說到。
鐘時昌一臉疑惑的看著他:“怎么還原?什么都看不見!”
“其實原理很簡單,這些數據是從洞口測量出來的,雖然位置有一點變化,但是可以忽略不計,可以看成是從一個點出發的,所以這些數據就是從洞口到物體的距離,不同的角度距離不同,首先先確定一個最短的距離,然后以這個這個距離為限,把其他數據放到這個平面上,由于這些數據不同,所以他們所在的位置也不同,這樣一來就會有半個立體的圖形出來,如果這個物體的兩面是相同的,那么就可以畫出一個大概的外部輪廓,不過由于得到的數據太少,可能不會太詳細!”楊佳偉說到。
鐘時昌聽的云里霧里的,顯然沒有聽懂。
“哦!不太明白,你們直接做吧,給我和結果就行了!”鐘時昌說到。
“佳偉把這些數據輸入電腦。”張乾說到。
“這次需要多久,需要借超算嗎?”鐘時昌說到。
“不用,只要把這輸進去,很快就可以得出結果了!”楊佳偉說到。
其實這些距離數據可以看成一個三維坐標,有橫向的和縱向的的,*是轎廂所在的洞口,最小的數字是這個坐標的中心點,從這個點向橫向和縱向方出發,把其他的數據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再將這些點連接起來,就會有一個立體的圖形,不過這只有一半,因為他們只測量了物體一邊的距離,再將這個圖形鏡像出另一邊,和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三維圖形,這樣一來可以看到中心物體的大概相貌。不過,由于數據量太少,這個圖形其實并不完整,很多的細節無法體現出來,也只是能看個大概。
一個小時后,張乾在電腦上畫出了這個圖形,把它放在了大屏幕上,同時發送給了趙齊。
“這是什么東西?”所有人看著大屏幕說到。
從圖形看來,這是一個橢圓形的物體,按照比例來看這個物體直徑118千米,長度接近500千米,這還不是完整的數據,這是一個龐然大物,不過這個數據不是很可靠。
“沒辦法,得到的數據太少,所以做出的圖形其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的細節無法體現,更重要的是誤差很大!”張乾說到。
“那再去一次,這次下去就直接測量,盡量獲得多的數據!”鐘時昌說到。
張乾搖搖頭說:“剛說了,這個方法誤差太大,而且如果要得到一個詳細完整的物體外形,所需要的數據上萬個,時間根本不夠!”
“那有沒有其他方法直接掃描這個物體?”趙齊問道。
“如果是在地球上還可以,但是在月球上不行,沒有設備。”楊文昊說到。
“那怎么辦,難道沒有辦法了嗎?”趙齊說到。
“唉!地球上什么設備都有,激光掃描,聲吶,雷達……對了,可以用雷達嗎?”楊佳偉說到。
“雷達?”鐘時昌說。
“對,雷達,雖然我們送上去的物資里沒有這個,但是雷達的原理說到底其實就是利用電磁波來工作的,月球上有天線啊!我記得物資里面有備用天線。不過需要進行改造才行!”楊佳偉說。
“怎么改造?”趙齊說到。
“其實也不難,需要一個發射天線,和一個接收器,這些天線本身就是用于地面和航天器通訊的,所以功率夠用,……”楊佳偉詳細說了改造的方法,雖然這些人都是科學家,在各自領域都是大神,但是在現在這個環境下,打造一臺可以使用的雷達,有點天方夜譚的感覺。
“你們覺得這個辦法怎么樣?可行嗎??”鐘時昌說到。
沒有人說話,過了一會張乾說到:“你這個辦法有一個問題?”
“什么問題?”楊佳偉說到。
“且不說你們能不能改造,先說說雷達的工作原理,雷達波是通過反射來定位的,可是在月球內部,這些波被物體發射后,會被那堵墻再次反射,所以這些電波會在里面胡亂的反射,最后亂成一團。而接收只能在洞口接收,這樣一來,收到的信號全是亂的,更本無法使用更重要的是,不知道電磁波能不能穿透這堵墻!”張乾說。
楊佳偉沒有說話,這的確是個問題,而且是個很大的問題。所有人再次安靜下來,沒有可行的方案,這個任務將會再次夭折,眼看著有了一點希望,又要破滅了。
楊文昊和地質學家還在回月表的路上,已經過半,再有一個半小時左右他們就能回到*內。趙齊和其他幾人坐在監視器前,每個人都一臉茫然的樣子。現在進不去內部,好不容易發現了新大陸,卻無法探索它,這是多么遺憾的一件事,更何況他們大費周章的從地球不遠萬里的來到這里,如果就這樣打道回府,估計所有人都會不甘心,可以是現在的情況,不甘心又能如何。進又進不去,測也沒法測,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時間還剩下8天。
鐘時昌電話響起,他接了起來,說了兩句后,掛了電話,轉身走出了大廳。張乾坐在椅子上,望著天花板。看來這次是真的沒辦法了!
一個小時后,轎廂內的警報響起,楊文昊趕緊查看,原來是轎廂內的氧氣已經耗盡。
“轎廂氧氣罐沒氣了,我們換回宇航服內置的!”楊文昊說到。
兩人取下接在轎廂頂部的管子,拔掉后宇航服會自動切換到內部氧氣罐上。
“你還剩多少?”楊文昊問道。
“百分之三十五!你呢?”地質學家回到。
“百分之三十,還有大約半個小時到,靜下心,放慢呼吸,應該夠了!”楊文昊說到。
兩人安靜的坐在地板上,沒有說話,也沒有多余的動作,這樣可以減少氧氣的消耗。
一個半小時后,楊文昊他們馬上就要回到地面了,趙齊和語言學家換上宇航服提著備用的氧氣罐前去迎接他們。兩人在平臺前等著,過了幾分鐘,平臺抖了幾下,然后向上升起,轎廂露了出來,待整個轎廂完全出來后,隔板關上了門,轎廂剛好在隔板上方。轎廂能打開,楊文昊和地質學家正站在里面。兩人立刻迎上去。
“你們兩個趕快回*,剩下的我們來處理!”趙齊說著把備用罐子遞給了他們。
“剛好趕到,要在晚個幾分鐘,我們兩可能就被憋死在里面了!”楊文昊說到。
兩人接過罐子把,氣管接在了上面。
“那我們先回去了,這些東西就交給你們了!”楊文昊說到。
兩人離開后,趙齊和唐尼,開始把轎廂內的物品搬出來。東西不多,也不重,就是剛才使用的那些工具,只是穿著宇航服,本來動作就遲緩,除此之外,他們還要花精力保持平衡。就這幾樣東西他們用了半個小時把搬進通道里,然后休息一會兒后,兩人又轉身回到了轎廂旁,這次他們要取下轎廂頂部夾層內的氧氣瓶,因為氧氣已經用完,需要取下來拿回*內重新加氧,好供下次使用,只是目前看來,有沒有下次還不確定。
兩人拖著氧氣瓶回到通道內,伊萬關上了外側門,并啟動了加壓系統,很快通達內大氣壓正常,氧氣也正常,系統檢測也正常。之后,趙齊打開內側門,此時正在休息的三人跑來幫忙,把東西放回到了原位。
趙齊和唐尼換好衣服后,來到監視器前,所有人都在。
“有什么想法嗎?”楊文昊說到。
沒人說話。沉默一會兒后,趙齊說:“接下來怎么做,還下去嗎?可是下去也沒什么作用了吧!”
“就這樣回去?”安東說到。
沒人回答,因為他們并不想就這樣回去,可是現在他們也不知道還能做什么。
鐘時昌一臉沉重地回到大廳內,張乾看了看時間,從他離開到回來,差不多兩個小時。當他走到面前坐下的時候,張老師乾湊上去小聲問道:“怎么了?”
“開了個會?”鐘時昌回到。
“會?”張乾說。
坐下后,鐘時昌拿起話筒說:“剛才和幾國的代表一起開了個會!他們覺得如果無法進到墻里面,這個任務也就到此為止了!你們回來吧!反正離你們回來也只剩下8天,早點回來吧!”
這話說出來以后,他們沉默了。雖然在他們心里一直想回家,可是當鐘時昌說你們可以回家了!突然覺得不舍!或者說不甘心!來都來了,真的就這么回去嗎?不是還有8天嗎?可是另一邊是家,有人在等著他們回家。但應該也不差這幾天了吧!
趙齊回想著這兩個多月來的經歷,雖然沒有什么大起大落,但是也算是一種經歷,而且是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也會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可是這次的任務,我們已經站在門口了,只是沒有合適的鑰匙而已,難道就這樣什么辦法都不想,都不試,就這么回去了嗎?絕對不會甘心!他抬頭看了看面前的這幾個人。他們的表情和自己一樣,迷茫,難以選擇。
“你們怎么想!”鐘時昌問道。
趙齊看了看他們說到:“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太愿意就這么放棄!”
“我的想法和他一樣!”楊文昊說到。
“你們三人呢?”鐘時昌說到。
“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這輩子不會有第二次,我不想讓自己后悔!所以……我想再試試!”伊萬說到。
“這一趟其實我什么都沒做。每天基本上就是在看書,我希望我在這個團隊中起到作用,能幫助到大家,但是目前為止,我的作用還沒有體現出來,我想接下來會有我展現的機會!”唐尼說到。
“我的想法就很簡單,我不太想就這樣回去,沒有收獲的回去!”安東說到。
五人相互看了看,會心一笑。
“你們不是早就想回來了嗎?”鐘時昌說。
“已經在這呆了兩個多月了,還再乎這幾天嗎?”楊文昊說到。
鐘時昌低頭思索了一下說:“可是這不是你們能決定的!”說完他按了下面前的電話。接著說:“你們說了?”
所有人都在疑惑他在跟誰說話,過了幾秒中,前面的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人的畫面,這是NASA的負責人,另一邊也出現了一個畫面這是,俄羅斯航天局的負責人,這樣三國的領導都在了。
“我不覺得繼續下去,有什么必要,我們沒有辦法進去,待在那里也只是浪費時間。還不如早點回來,把精力,時間都放到其他事情上去!”美方負責人說到。
“我的態度和美方一致,覺得沒有必要繼續下去!”方負責人說到。
“難道你們就真的不想知道那里面是什么,在我們還有時間去努力的時候放棄?”伊萬說到。
場面再次安靜下來。
“其實這個決定,還是交給他們開決定更好,因為在月球上的是他們,如果他們不愿意回來,我們說什么都沒有用!不是嗎?”鐘時昌說到。
聽到鐘時昌的話,趙齊和楊文昊都不自覺的笑了笑,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山高皇帝遠,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兩國代表也不知道再說什么,就他們個人而言,如果真的能進去,那是最好的,可是已經到現在了,完全沒有進展。而對美方來說,他們對這個任務一直都是積極態度,而今天突然提出反對意見,讓鐘時昌有點意外,就算目前沒有辦法進去,但是正常來說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可能他們想用這個跟中國談點條件,只是事先沒有跟自己人溝通好,沒有配合。
“好吧!我也不說什么了!安全第一!”美方說到。
鐘時昌一臉看透的表情看著他們。
“我們也沒什么意見,反正也只有8天了!”俄方代表說到。
“這樣吧,再給你們6天時間,就不說進去了,如果6天后還是沒有辦法探索里面,你們就回來!”鐘時昌說到。
“好!可以!”楊文昊回到。
隨后兩國代表下線。
“你能想到,美國人為什么會有這么一出嗎?”張乾說到。
“你說呢?”鐘時昌微笑著說。
目前對于所有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想辦法對內部進行更精確的探測,要知道那里面是什么。
“大家都想想辦法!”趙齊說到。
幾人在監視器前瘋狂的進行著腦力勞動。各種可能得辦法都在腦子里一遍又一遍的過著,可是不管那個在目前的條件下都無法勝任這個任務。
“我要去睡一覺了!今天太累了!”伊萬說到。
“我也去休息了!”唐尼跟了上去。
趙齊看了看時間,原來已經是凌晨兩點多了!
“這么晚了,要不大家都去休息吧!睡好了,才有更多的精神想辦法!”趙齊說到。
楊文昊和安東也看了看時間,然后從椅子上起來,走向了登陸艙。
夜里,楊文昊躺在床上,他也注意到,其他幾人也一樣,雖然躺著,但是眼睛一直睜著,打架都在腦子里進行著各種推演,各種假設。
應該是太累了,想著想著雙眼不停地合上打開,又合上又打來,到最后實在睜不開了!
第二天,趙齊又是第一個起床的,和往常一樣,先洗漱,然后到廚房,開始做早餐。伊萬第二個起床,走出登陸艙他直接走到了廚房。
“我就知道,是你在這里!這香味,讓我一點睡意也沒有了!”伊萬說到。
“還有一點馬上就好了!”趙齊笑著說。
緊接著,楊文昊,唐尼和安東他們也都起來的,看來食物真的有很大的*力,每個人都先走到廚房看看,然后在期待中轉身走向衛生間。
在餐桌上,幾位還是免不了先夸一下食物好吃,夸一下趙齊的廚藝了得。很快話題就轉到了昨天的那個問題上。
“先吃吧,吃飽了才有力氣想!”楊文昊說。
“唉!我就沒停過,凡是能想到的,我都在腦子里過了一遍,什么雷達,聲吶,可見光,……可是這些都有問題,實施起來困難!”安東說到。
“我跟你一樣,一直在想,只睡了三個小時!但是一點結果都沒有!”伊萬說道。
楊文昊看了看他們說:“難道,只有我一個,昨晚睡的很舒服嗎?”
“我跟你一樣,昨晚睡的很踏實。”唐尼說到。
大家都在埋頭吃著東西,突然唐尼說到:“能不能直接用可見光打進去,然后用高感光的相機拍攝,看能不能拍下物體的外貌!”
這個有點難吧,距離1千多公里,再說我們也沒有感光度這么高的相機?!”伊萬說到。
“這我想過,我們使用的探照燈,在無障礙的情況下可以到8公里,但不代表光線只有到達8公里,其中肉眼不可憐的光線,遠比我們看到的走的更遠,我們可以多用幾個燈,再使用高感光的相機拍攝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光線!”語言學家說到。
“很難!我們現有的相機,雖然有夜視功能,但是焦距不夠,而且還是那句話,光線到不了!”伊萬說。
在他們商討的時候,大廳里也沒有閑著,張乾和楊佳偉也在不停地腦力風暴著。然而如果是在地球上,這一點都不難,但是他們在月球上,那套設備體積龐大,也不能隨他們一起上天,而單獨用火箭發射,成本太高,而且現在發射也太晚了,光組裝火箭就需要近一周的時間。所以他們只能在月球上有的設備上下功夫,可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那里都是些基本設備,想要用這樣的設備來達到特種設備的效果,太強人所難!
“出去,抽兩支!”張乾對鐘時昌和楊佳偉說到。
“走,也想出去透透氣!”鐘時昌回到。
三人走出大廳,來到室外的草坪上。天空萬里無云,陽光明媚,還有和煦的微風吹拂。
“今天這天氣適合出去郊游,曬曬太陽什么的!”楊佳偉說到。
“是啊,我都好久沒有和家人出去旅游了!上次陪他們出去玩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等這次任務結束,放個假帶他們出去走走!”鐘時昌說到。
“我比你要好點,我兩年前和家人出去旅行過!”張乾說到。
鐘時昌看了他一眼,回頭接著抽煙。楊佳偉這位本來不太會抽煙的,現在也是一副老煙槍的姿態。
“那為了,能早點結束任務,然后休假和家人出去旅行,得趕緊把眼前的問題給解決了!”楊佳偉說說到。
“干嘛要動腦子想,反正再過一周,他們就回來了,這個任務也就結束了,到時候一樣可以放假!”鐘時昌說。
張乾笑了笑說:“老鐘,這不太像你會說出來的話!什么時候開始變的這么容易放棄了?”
“識時務者為俊杰啊!我只是看清局勢而已!那你說說看,你有什么辦法?”鐘時昌說到。
“我還真沒有辦法!我們現在真的遇到我們現階段解決不了的問題了!”張乾說到。
雖然這只是一時的玩笑話,可他們也知道,眼前這個問題,可能真的會成為他們一生中的遺憾。
今天這一天,*內的五人都在不停的思考,想著各種辦法,卻沒有得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宗元,在干嘛?”李韶華問道。
“上班啊,哪像你們兩口子這么閑,到處玩!我現在忙的跟狗一樣!”宗元說到。
“何必呢,工作怎么都做不完,你也要適時的讓自己放松一下,總是這樣會老的很快的!”李韶華說到。
“我上有老,下有小,不像你,上無老,孩子也長大了,現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宗元說到。
“嗯……宗元……你還記得,我之前找你幫忙的那件事嗎?”李韶華說到。
“哪件?”宗元說到。
“就是那段奇怪的視頻!”李韶華說。
哦!那個。你不說我都快忘了!記得啊!怎么了??”宗元問道。
“我就是想問問,你有……什么……想法沒?”李韶華說到。
“能有什么想法,沒什么想法,那不就是個惡作劇,不是嗎?”宗元說到。
“惡作劇?”李韶華想了想說:“哦!對!就是個惡作劇!其實我也這么覺得!”李韶華說到。
“你就問了問我這個!?”宗元說到。
聽到他的回答,李韶華松了口氣,,不管他是否是真的認為,那是一個惡作劇,至少現在看來他并沒有被影響!那就當這是一個惡作劇吧!
“這不是好久沒聯系了,打個電話問候一下……我這還有事,以后再聊!”李韶華說到。
“行!我工作也多,有空了再聊!”宗元說。
掛斷電話后,宗元雙眼看著電腦屏幕,呆了一分鐘,然后繼續投入到工作中。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這樣對他是最后的,目前世界上知道這個的應該也就只有我們兩了,好在他沒有走上皮特的老路。
李韶華坐在陽臺的躺椅上,看著遠處的風景。妻子端著水果,走到他跟前放下兩人相視一笑,隨后在一旁的椅子上坐著,陪著他一起。
*內,五人整整坐了一天,沒有任何進展,有一種頹廢的氣息正在蔓延。想了整整一天,都沒有辦法,讓他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該就此打住。看來今天會是難眠的一天。
太陽轉到了月球的背面,在他們面前的是那顆美麗的地球,她依舊安詳的在那看著他們。她應該是這個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存在,她那幽藍的光,總是讓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你說我們是不是應該就此打住,打包行囊回到那里去?”趙齊看著地球說到。
“我很想回去,恨不得現在就啟動返回艙飛回去,可是我的大腦中總有一個聲音在不停地喊,留下來,在留幾天看看!”楊文昊說到。
這種聲音,應該是在場的人都聽到了,它就像一個魔法,一直捆綁著他們,讓他們無法離開。漸漸地夜已深,距離他們啟程回家還有6天。
和*內一樣,一點沒有進展,讓大廳里,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認為,這個任務已經失敗了,現在也只不過是在茍延殘喘。各種媒體和輿論都在討論政府應該讓他們早點回家,和家人團聚,而且人類長時間待在月球這樣的環境中,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并沒有什么好處,相反還有不少壞處。
就連鐘時昌也受到了上面的壓力,問他是否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而他選擇了堅持,反正也不差這幾天了!
太陽還是和往常一樣按時的從月球的另一面升起,加熱這月面,*里這一夜燈火通明,大家都沒有回到登陸艙休息,累了就地躺下,餓了就到廚房找點吃的。經過這兩天的腦力勞動,他們早已枯竭。人類幾千年累積的智慧在這一刻被鄙視的毫無還手之力。
為什么給我們出這樣的難題,我們已經退而求其次,放棄了進入墻內的想法,現在只是,且僅僅只是想知道月球中心到底是什么而已。為什么這樣為難我們?給條出路好不好!
不過現在冷靜想想,他們剛開始想象的內部世界已經破滅,那里沒有文明,也沒有外星人,至少現在沒有。除了那個物體,也是他們最后的希望。這也是他們留下來,能堅持下去的原因。
“現在能穿透那堵墻的只有光,我們的激光測距儀可以測到和它的距離,之前我們用十五分鐘測了53個有效的距離點,如果我們能把這個有效點增加到一千個,甚至更多,是不是就可以測出物體的體積大小?”楊佳偉說到。
“說是這么說,可是測量一個點是需要時間的,而且轉移角度也需要時間,就算把40分鐘全部用來測量也不夠!而且一千個點位不夠!至少是一萬個!”張乾說到。
“我覺得可以試試!”楊文昊說到。
“如果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工具改造測距儀,用機械來替代人工角度,這樣速度可以快很多,而且我們可以把改造好的測距儀放在下面,這樣一來,人離開也能繼續工作!”楊文昊說到。
“那改造它容易嗎?”鐘時昌說到。
“嗯……說不難也難,說不簡單也簡單,關鍵是他們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工具和材料!”楊佳偉說到。
“你說說看都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地質學家說到。
“改造主要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機械方面的改造,需要一個十字萬向軸,用來調整測距儀的角度,這個是比較簡單的,可以拆一個*外的攝像頭就可以了,關鍵是對測距儀核心算法的改造,由于測距儀本身自帶的硬件計算速度并不快,就算調到最高,在這樣的距離下,測一個點位也需要3秒,這樣一來,如果要測量一萬個點位,就需要接近十個小時所以要更快的測量就需要對硬件進行改造!,”楊佳偉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