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薪資管理規定

薪資,也就是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勞動關系雙方的約定,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員工的勞動報酬。如月薪酬、季度獎、半年獎、年終獎等。薪資的管理在一個企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其關乎著對員工的激勵以及對用人機制的調整。一部完善的薪資管理規定,可以有效地實現薪資管理的作用。

薪資管理規定范本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目的

(一)為維持企業效率和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充分發揮薪酬的激勵作用,進一步拓展員工職業上升通道,按照公司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國家有關勞動人事管理政策和公司其他有關規章制度,特制定本規定。

(二)本規定旨在通過客觀地評價員工工作績效,實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的目的,進而體現以選拔、競爭、激勵、淘汰為核心的用人機制。

第二條 原則

本規定本著公平、競爭、激勵、經濟、合法的原則制定。

公司在分配報酬時,遵循效率原則與公平原則,反對平均主義分配,給予優秀的、價值創造大的員工以優厚的工資,適度向高職位、關鍵人才、市場供給短缺人才傾斜。

第三條 適用范圍

(一)本規定適用于除董事、監事、高層管理人員以外的所有正式在崗員工(不含臨時工和退休、退養、待崗人員)。

(二)本規定所指工資,是指每月定期發放的工資,不含獎金和風險收入。

(三)試用期員工的工資以轉正后工資總額標準的80%計算。

第二章 薪酬結構

第四條 工資結構

在公司薪資管理規定中,要貫徹“業績優先”原則。也就是注重工資的激勵作用。

基本工資+職務工資+績效獎金+加班工資+福利工資+業務提成+獎金。

第五條 基本工資

是薪酬的基本組成部分,根據相應的職級和職位予以核定。正常出勤即可享受,無出勤不享受。

第六條 職務工資

依員工所擔任的職務及其責任輕重來設定。職務不同反映在職等及職務工資中其標準也不一樣。但在同一個職等內職務工資基本是一樣的,即在職務未升的情況下,職務工資也不升。

第七條 績效獎金

績效獎金是指員工完成崗位責任及工作,公司對該崗位所達成的業績而予以支付的薪酬部分。

第八條 加班工資

加班工資是指員工在雙休日、國假、及8小時以外為了完成額外的工作任務而支付的工資部分。為了保障工資的合法性,本規定在設定標準時按基本工資的40%設定了加班工資,約高于法定2個百分點。

第九條 福利工資

公司為其提供的社會保險(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手機通訊費,午餐補助。

第十條 業務提成

對市場開發崗位員工實行與其銷售業績相聯系的工資形式。具體方案由業務部門擬定報總經理批準后實施。

第十一條 獎金

獎金是公司為了完成專項工作或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等員工的一種獎勵,包括專項獎、突出貢獻獎等。

第十二條 試用期工資

(一)試用的人員工資為(基本工資+崗位津貼)的80%。

(二)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崗位要求而終止勞動關系的,或試用期間員工自己離職的,不享受試用期間的績效獎金。

(三)試用期合格并轉正的員工,正常享受試用期間的績效獎金。

第三章 薪酬的支付

第十三條 薪酬支付時間

(一)執行月薪制的員工,日工資標準統一按國家規定的當年月平均上班天數計算,薪酬支付時間為當月工資為下月15日。

(二)如遇支付日為公休日或法定節假日時,則提前發放,在做出必要扣除之后,實際報酬全額支付給員工本人或其直系親屬。

(三)年薪制人員每月預支部分的發放時間同于薪金的發放時間。

第十四條 扣除薪酬

員工工資在支付前作如下統一扣除:

(一)員工工資個人所得稅;

(二)社會保險費,即法定要求企業代為扣繳的有關個人的所有保險費用等;

(三)遲到、缺勤、曠工等扣除的工資數額;

(四)員工與公司所簽的內部契約中規定之部分;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以及公司規章制度規定的應從工資中扣除的款項(如罰款);

第四章 附則

第十五條 本規定由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修改、解釋。

第十六條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附:

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

(2003年12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42號令發布 根據2007年11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00號令修改)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工資支付行為,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本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條 政府根據本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勞動力供求狀況,及時制定和發布本市工資水平宏觀指導政策。

用人單位根據政府宏觀指導政策和本單位的經濟效益,在與勞動者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和調整工資支付水平。

第四條 市和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以下簡稱勞動保障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工資支付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市和區、縣人事部門按照職責,依法對本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工資支付進行管理和監督。

第五條 各級工會組織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有關工資支付法律、法規、規章的情況進行監督,有權對用人單位違法支付工資行為提出意見或者向有關部門反映,并支持和幫助勞動者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

第二章 一般規定

第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制定本單位的工資支付制度;制定工資支付制度應當征求工會或者職工代表的意見,并向本單位的全體勞動者公布。

工資支付制度應當主要規定下列事項:

(一)工資支付的項目、標準和形式;

(二)工資支付的周期和日期;

(三)工資扣除事項。

第七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工資標準;工資標準可以根據勞動者所在崗位或者所從事的工作確定。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有關工資標準調整、變更的事項。

用人單位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可以在集體合同中約定工資支付事項。

第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以貨幣形式支付工資,不得以實物、有價證券等代替貨幣支付。

用人單位應當將工資直接支付給勞動者本人。本市鼓勵和逐步推行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在銀行開立個人賬戶,通過銀行按月支付給勞動者工資。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應當向其提供一份其本人的工資支付清單。

第九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計算勞動者工資。

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小時、日、周、月為周期支付工資。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計發工資的,應當在工作任務完成后即時支付勞動者工資。但用人單位應當至少每月向勞動者支付一次工資。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應當按照規定的日期足額支付,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工資支付日期遇法定休假日或者休息日的,應當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第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遵守本市最低工資的規定,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得低于最低工資標準。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不得隨意扣除勞動者工資。除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事項外,用人單位扣除勞動者工資應當符合集體合同、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本單位規章制度的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用人單位按照前款規定扣除勞動者工資的,扣除后的余額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依法終止、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一次性付清勞動者工資。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工資支付周期編制工資支付記錄表,并至少保存二年備查。工資支付記錄表應當主要包括用人單位名稱、勞動者姓名、支付時間以及支付項目和金額、加班工資金額、應發金額、扣除項目和金額、實發金額等事項。

勞動者有權查詢本人的工資支付記錄。

第三章 特別規定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勞動者加班工資:

(一)在日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于小時工資基數的150%支付加班工資;

(二)在休息日工作的,應當安排其同等時間的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三)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300%支付加班工資。

第十五條 實行計件工資制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后,用人單位安排其在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當根據本規定第十四條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于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加班工資。

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經批準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在綜合計算工時周期內,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實際工作時間計算其工資;勞動者總實際工作時間超過總標準工作時間的部分,視為延長工作時間,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四條第(一)項的規定支付加班工資;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四條第(三)項的規定支付加班工資。

第十七條 用人單位經批準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度的,不適用本規定第十四條的規定。

第十八條 從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勞動者,實行小時工資制。小時工資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確定,但不得低于本市規定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小時最低工資標準。

用人單位招用非全日制工作的勞動者,可以不執行本規定第十四條的規定,但用人單位安排其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其小時工資不得低于本市規定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法定休假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和法定休假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市勞動保障部門確定、調整和公布。

第十九條 勞動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親假、婚假、喪假等休假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其工資。

第二十條 婦女節、青年節等部分公民節日期間,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休息、參加節日活動的,應當視同其正常勞動支付工資;勞動者照常工作的,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資。

第二十一條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的,在病休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合同或集體合同的約定支付病假工資。用人單位支付病假工資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80%。

第二十二條 勞動者在事假期間,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其工資。

第二十三條 勞動者生育或者施行計劃生育手術依法享受休假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其工資。勞動者因產前檢查和哺乳依法休假的,用人單位應當視同其正常勞動支付工資。

第二十四條 勞動者在工作時間內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或者擔任集體協商代表履行代表職責、參加集體協商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視同其正常勞動支付工資。

第二十五條 勞動者被人民法院判處管制或者拘役適用緩刑、有期徒刑適用緩刑或者被假釋、監外執行、取保候審期間,用人單位未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繼續在原單位正常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以及本單位規章制度的規定支付其工資。

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因生產經營困難暫時無法按時支付工資的,應當向勞動者說明情況,并經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協商一致后,可以延期支付工資,但最長不得超過30日。

第二十七條 非因勞動者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單位停工、停業的,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提供正常勞動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據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按照雙方新約定的標準支付工資,但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用人單位沒有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70%支付勞動者基本生活費。國家或者本市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八條 用人單位破產、終止或者解散的,經依法清算后的財產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優先用于支付欠付的勞動者工資和社會保險費。

第二十九條 建設單位、施工總承包企業、專業承包企業(以下統稱為發包單位)或者勞務分包企業,有發包、分包或者轉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的違法行為,該組織或者個人拖欠勞動者工資時,發包單位或者勞務分包企業應當直接向勞動者支付所拖欠的工資。

建設單位、施工總承包企業或者專業承包企業未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或者分包價款,專業承包企業或者勞務分包企業拖欠勞動者工資的,在拖欠的工程款或者分包價款支付后,專業承包企業和勞務分包企業應當將所得款項優先用于支付拖欠的勞動者工資。

第四章 保障與救濟

第三十條 本市建立企業欠薪應急保障制度。在本市重點行業的企業中試行設立工資預留賬戶制度,企業預留部分資金專項用于發生欠薪時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應急保障。

試行設立工資預留賬戶的行業由市人民政府批準,具體管理辦法由市勞動保障部門會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公布。

第三十一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有權向勞動保障部門舉報,也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和提起訴訟:

(一)未按照約定支付工資的;

(二)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工資的;

(三)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工資的;

(四)拒不支付或者不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的;

(五)違反工資支付規定的其他情形。

本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與勞動者發生有關工資支付爭議申請仲裁的,由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受理并依法裁決;對其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二條 勞動保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工資支付違法行為的舉報處理制度,公布舉報電話,為勞動者舉報提供便利條件。

勞動保障部門接到舉報后,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立案后應當及時依法調查處理,并在60日內將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

第三十三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時,對其中工資支付爭議事實清楚且不及時支付會造成勞動者生活困難的,可以部分裁決先予支付。

第三十四條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北京市行政機關歸集和公布企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的規定,將用人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克扣、拖欠勞動者工資以及嚴重干擾、阻撓、抗拒監督檢查等違法行為和處理情況,記入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系統。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保障部門責令用人單位全額支付勞動者應得工資;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加班工資的;

(三)低于本市規定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和法定休假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工資的。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制定工資支付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由勞動保障部門給予警告,并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資規定》處理。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在接受勞動保障部門監督檢查時,隱瞞事實真相,出具虛假工資報表,隱匿、毀滅工資支付記錄、拒絕提供相關資料,以及其他嚴重干擾、阻撓、抗拒勞動保障部門監督檢查的,勞動保障部門視其情節輕重,可以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勞動保障部門工作人員接到舉報或者對用人單位違反工資支付規定、侵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不及時查處,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條 本規定所稱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工資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第四十一條 本規定中所稱正常勞動是指勞動者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從事的勞動。

第四十二條 克扣工資是指除本規定第十一條規定的行為外,用人單位扣減勞動者工資的行為。無故拖欠工資是指除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以及本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情形以外,用人單位延期支付工資的行為。

第四十三條 勞動者的日工資按照國家工時制度的規定,每月以平均工作時間20.92天折算,小時工資按日工資除以8小時折算。

第四十四條 根據本規定第十四條計算加班工資的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根據第十九條支付勞動者休假期間工資,以及根據第二十三條第一款支付勞動者產假、計劃生育手術假期間工資,應當按照下列原則確定:

(一)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工資標準確定;

(二)勞動合同沒有約定的,按照集體合同約定的加班工資基數以及休假期間工資標準確定;

(三)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均未約定的,按照勞動者本人正常勞動應得的工資確定。依照前款確定的加班工資基數以及各種假期工資不得低于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

第四十五條 本規定自2004年1月22日起施行。1994年11月16日市人民政府第25號令發布、根據1997年12月31日市人民政府第12號令修改的《北京市最低工資規定》第九條同時廢止。

制作提示

1.明確制度制定目的、原則與適用范圍。如規定為維持企業效率和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充分發揮薪酬的激勵作用,進一步拓展員工職業上升通道,按照公司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國家有關勞動人事管理政策和公司其他有關規章制度,特制定本規定。參見上文第一、二、三條。

2.明確薪酬結構與具體內容。如規定薪酬結構為:基本工資+職務工資+績效獎金+加班工資+福利工資+業務提成+獎金。參見上文第四至十二條。

3.明確薪酬的支付事項,如時間、扣除等內容。如規定執行月薪制的員工,日工資標準統一按國家規定的當年月平均上班天數計算,薪酬支付時間為當月工資為下月15日。參見上文第十三、十四條。

4.明確其他事項以及制度的解釋主體和施行時間等。參見上文第十五、十六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城市| 赤峰市| 垫江县| 敦煌市| 乌兰县| 利津县| 曲阜市| 肃宁县| 甘谷县| 老河口市| 吉安市| 永德县| 山西省| 农安县| 宜阳县| 浦县| 隆昌县| 静乐县| 灵武市| 磴口县| 博野县| 晋中市| 衡水市| 通化县| 黄大仙区| 阿克苏市| 霍城县| 大渡口区| 咸丰县| 肇庆市| 汪清县| 高阳县| 平武县| 比如县| 芦山县| 土默特左旗| 枞阳县| 循化| 诸暨市| 石景山区|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