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御風
- 奇異人生之知青歲月
- 2019無解
- 3480字
- 2020-01-18 08:05:57
七八級帶著無與倫比的朝氣入學了,他們更年輕,更自信。
新增的研究生和留學生也入學了,沈夢昔第一次知道還可以這樣操作,越過本科直接考研究生,十分地眼熱。
學校來了四個非洲國家的留學生,清一色黑黑的男生,十分的奔放,見到女生會主動熱情打招呼,但是保守的女生們極少有人搭理他們。
有一點讓沈夢昔很是不忿,他們四人都住著雙人間,每月更有100元生活費,還可以憑學生證到商店隨意購買緊俏商品,他們的生活可謂奢華。而國內學生的助學金只有每月20元,形成極大反差。
沈夢昔心里不斷嘀咕著升米恩斗米仇,嘀咕著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再嘀咕也是無法,當年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年代,也要大量支援非洲人民,全國百姓每頓吃三兩,也要讓非洲兄弟有吃有喝。
沈夢昔想到即便四十年后,他們也還是不會種菜不會挖井,就直接撫額。
這是基因的問題。并不是種族歧視,只是基因。二哈和邊牧的區別。
(好吧,沈夢昔承認她是嫉妒那100元的補助了。)
校園就這樣熱鬧起來了。
七八級一開學就組織了很多團體,文學社、詩社、舞蹈隊、球隊等等,辦了校刊《萌芽》,還在湖邊亭子里成立了英語角。
沈夢昔也想過寫些文章發表,但是此時的風格是那種苦難文,例如《平凡的世界》、《孽債》的風格,當廣大知青還在反復舔舐傷口的時候,她已經收拾好心情,奔向自由生活,沒空再次回憶農場經歷了。
都說知青際遇悲慘,其實,農村也因此承受了很多,城市來的學生,不會農活,甚至連飯都不會做。有的常年住在農戶家,除了自己洗衣服,連炕都燒不熱。當然,這是極少數。大多數知青在農村艱難地生存下來,學會了農活,學會了基本生存技能,并且為農業生產做出自己的貢獻。
還有很多知青剛一接觸農活,身體吃不消,又連續吃不飽,就有人就偷村民的菜吃,后來偷雞,偷狗吃,攪得村子里雞飛狗跳。
還有一些知青,和農村女孩談戀愛,回城的時候,一走了之。
若說苦難,應該是精神上的比較多,壓抑,孤獨,對未來的茫然,對知識是否有用的困惑。
從明年開始,知青大批返城,各種現象都會出現了。
有的人自殘,有的女知青用身體換取回城表,有的人拋妻(夫)棄子。
這樣的歷史問題,很難說,是誰的苦難。
沈夢昔在農場已經非常幸運,吃喝不愁,甚至比在家中還好上很多。
她不好意思說比別人苦難,盡管知道,如果沒有武陵空間,她早已死在野豬或者野狼口下。
過去的就讓她過去吧。
******
班級同學感覺學習時間不夠用的時候,她卻去和系里的白教授學習格律詩了。白教授年近六十,她的詩詞,婉約中帶著韌性,這正是她這些年來的生活寫照。
白教授聽說她要學詩,非常高興,又跟她再次確認,得到肯定答復,開心的白頭發都在發顫。
為此她還特意編寫了一份教材,簡單明了的用幾句口訣寫明格律詩在平仄、用韻、對仗、變格等幾個方面的規則,分別給她講古風、絕句、律詩、詞的寫作,講古音的平仄,講歷代著名詩人的風格特點。
每周一節課,周日沈夢昔就帶著日記本去白教授家聽課,白教授的老伴在六七年去世,她一個人生活,大多時候去食堂吃飯。
沈夢昔每次去都做一頓午飯,給白教授吃。
當她把蹩腳的第一首詩遲疑地交給白教授的時候,沒想到她很高興,“都對了!我還擔心你會寫成教條的口號呢,很好很好,繼續努力!”
沈夢昔好像獲得無窮的鼓勵,心里有了自信。
有一次,她看見白教授在書房寫字,觸發了靈感,馬上動筆,倉促寫了一首絕句。
墨酣塵念消,
推硯壓扶搖。
筆力透紙背,
驚龍飛九霄。
白教授看了笑道:“還行,會變格了。”
三個月后,沈夢昔拿著白教授批改完的幾首七律和詞,聽白教授說:“行了,規則都通了。你結業了。以后多讀書,功夫在詩外。寫詩這件事,一輩子都不算畢業。”
沈夢昔點頭應是。
“我很高興,還有一個學生愿意學習古體詩,他們都在寫現代詩,都在拋棄舊東西,可這些都是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啊!中醫算是沒落了,可惜啊!以前是怕餓死師傅不肯教,現在師傅真的死了,斷了啊...以后你當了老師,要記得不單讓你的學生會背詩,還要讓他們明白,詩詞怎么讀,怎么寫。”
個子嬌小的白教授把手里的教材交給沈夢昔,“收著吧,常來我家吃飯。”
沈夢昔哎了一聲,“老師,有空我就來給您做好吃的。”
白教授聽了,欣慰地笑了。
******
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學校將在國慶節后召開秋季運動會。
中文系七七級二班22個女生,大多數人報的項目都是鉛球、跳遠,上去混一圈,就完成任務了。800米、4*100接力這樣的根本沒人愿意報。
團支部書記王國強來動員沈夢昔:“孟繁西,我看你天天去操場跑步,這幾項,你應該沒問題。你這個黨員怎么也得起個模范帶頭作用啊!”
沈夢昔看看報名表,“為了班集體榮譽,義不容辭!”既然躲不過去,不如爽快一些。
她報了400米、4*200接力、1500米。
接力的四個女生,除了沈夢昔年齡大一些,其他三人都是班級年紀較小的,其中包括同宿舍的齊紀。
半個月來,她們每天到操場練習接棒,練習彎道技巧,沈夢昔則在每天鍛煉的基礎上,稍稍增加了一下速度練習。
運動會當天,各班級分列式經過主席臺,按照沈夢昔的主意,大家突然拿出準備好的紅色折疊紙花,晃動著,喊出口號“鍛煉身體,保衛祖國,自強不息,奮發圖強!”
氣氛頓時變得熱烈,二班獲得一片掌聲。
第二項全體起立升國旗奏國歌,沈夢昔聽到國歌就會落淚,這次依然如此。
早在運動會前一天,所有的預賽都已經進行完畢。運動會當天上午,400米決賽,沈夢昔輕松獲得第二名。
下午,4*200米決賽,四個女生互相擊掌加油,站到自己的位置,齊紀第二棒,沈夢昔第四棒。
七八級的學生普遍年紀小很多,充滿活力地蹦跳著做準備工作。
沈夢昔把頭發梳成高高的馬尾,換了一雙跑鞋,唯一頭疼的是,學校操場是沙土操場,跑起來塵土飛揚,如果不跑第一,那就擎等跟著吃灰。
沈夢昔做著拉伸動作,調整呼吸。
第一棒二班跑得并不好,排在第三名。那個叫李秋的女生反應靈敏,聽到發令Q響,起跑很及時,但跑步姿勢不對,有些外八字,百米過后就被超過。
好在齊紀又追到第二名。
到了第三棒運動員,接棒差點脫手,又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再度落后,成了第四名,真正是一波三折。
沈夢昔心跳禁不住加快。
但等接力棒砸到沈夢昔手心的時候,她就再聽不到觀眾席上的呼聲,也看不到任何運動員了,只覺一種使命感,讓她必須拼盡全力,發足狂奔,那種情緒,激得她自己幾乎熱烈盈眶。
她平時很少全速奔跑,那種不遺余力讓她沒有安全感,她只是靠耐力每天跑上五公里,喜歡的是跑步時,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或者機械運動的大腦放空。不知不覺中,她從那個只鐘愛麻將運動的懶貨,變成了喜歡各種運動的風一樣的女子。
今天她又一次感覺到了乘風的感覺,仿佛是騎著馬兒馳騁在公路上,又仿佛是劃著冰鞋在冰雪中滑行,她愛死了這種御風的感覺。
靠自己的雙腿奔馳,更是讓她心馳神蕩。
場外的韓援朝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那個老是自稱老阿姨的女子,跑步動作和每個人都不同,她極有節奏地跨著極大極快的步伐,雙臂前后擺動,一個紅黑相間的接力棒跟著快速舞動,一條馬尾辮隨著跑動飛揚起來,每一個步都表現出她的決心,那是一種傾盡全力和不計后果的付出,仿佛一個義無反顧奔赴戰場的戰士,韓援朝咬緊牙關,緊握雙手,指甲摳著掌心,此刻,他不管她跑第幾名,只祈禱她不要摔倒。
仿佛別人都是慢動作,那紅色的身影,迅速超越一個個同學,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姿態沖向終點,全校的同學都站了起來,發出一片震天的歡呼!
沖過終點的沈夢昔帶著撞線還在全力奔跑,被人攔住才停了下來,大喘著氣,迷糊地問著:終點了?我第幾?
聽到是第一的時候,高興地躍了起來,握著那男生的手說,謝謝謝謝!
回身大笑著跑向沖過來的伙伴們。
韓援朝松開拳頭,情不自禁與有榮焉地笑了起來。
不遠處一直看著他的姚安,臉色變幻不定。一扭身出了運動場。
四個女生相擁慶祝,沈夢昔特別高興,她又找到了一種盡情縱橫的方式。
運動會第一天最后一項是男子4*400接力,那才是真正的速度與激情。沈夢昔站在場邊,盡情高呼加油,又蹦又跳。
韓援朝覺得那天哭泣的孟繁西一定是他夢里的情形。
第二天上午,他又來看比賽。
沈夢昔的1500米跑的中規中矩,呼吸均勻,十分輕松,保持第三名。
第三圈的時候,忽然感覺到一個人跟著自己跑,扭頭看到韓援朝正伸手遞著一壺水,“漱口!”
她微微詫異,接過喝了一口,含在口中,韓援朝又接過水壺,喊了一句“加油!”,慢慢停了下來。
沈夢昔向身后做了個OK的手勢。
漱漱口,沈夢昔吐出了水。
最后半圈,沈夢昔發力沖刺,大步流星,勢不可擋,直取冠軍。
比賽結束,沈夢昔在場邊慢跑,做著放松,看到韓援朝站在不遠不近的地方,開心地沖他揮揮手,以示感謝。
同學們涌上來,齊紀抓住她追問,那個遞水的男生到底是誰,是不是那一口神水,讓她有了力量才跑成了冠軍。
沈夢昔失笑地捏著齊紀的臉蛋說:“搗蛋鬼!”回頭望向剛才的地方,已經沒有了韓援朝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