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一日,各報紙刊載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關于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我們讀了之后,非常興奮。我們學習斯大林同志和毛主席的文章之后,更認清了批評與自我批評在中國今天情況下的重要,對于我們的編輯工作,有很大的指示和啟發。我們要將我們的刊物辦好,不只是需要我們的工作與群眾有聯系,對群眾有教育意義,而且要大大的打開窗子,讓讀者的呼聲沖到我們的編輯部來,使群眾有高度的熱情來批評我們,指摘我們的錯誤,即使是最小的疏忽也不放過。固然我們需要主觀的努力,在政治上、在業務上逐漸提高,使編輯部能高度的掌握政策,且富有創造性,但真正要把工作更好的推進,只有深刻的自我檢討,傾聽群眾的意見。
為了響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正確的號召,在最近,我們將十五期《文藝報》做了一個初步的檢查,因為我們學習得還不夠好,不一定深刻和恰當,但我們的態度是誠懇的。我們在自我檢討上開始走了第一步,我們歡迎讀者更進一步給以批評,使我們的編輯工作能更切合于當前的文藝運動的需要。
《文藝報》已經編輯至第十六期,從各方面的反映看來,它起了一定的作用,它與群眾有了較廣泛、較密切的聯系,解決了文藝工作上、創作上、思想上的某些問題。它的工作方向大體上是正確的。這除了依靠全國文聯的領導和編輯部同志的積極工作之外,主要感謝許多文藝界同志們的幫助和廣大群眾的熱情鼓勵與支持。但《文藝報》還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水平,不能使我們滿意,《文藝報》在編輯工作上還有許多缺點。
第一、最主要的缺點,是沒有通過文學藝術的各種形式與政治更密切地結合,廣泛地接觸目前政治上各方面的運動。《文藝報》只有幾期刊登了這樣的文章,作為社論或特輯,但內容不充實,好像只起了點綴的作用。這里面,雖然也包含了另外一個理由,就是今天一般的作家們,還不很習慣即刻抓住新的問題和題材,用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來表示對政府正在號召正在展開的各方面運動的關心和熱情。但我們編輯部也同樣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即或想到,也因為遭遇困難而沒有足夠的努力,發動與組織作家們,使他們有很高的興趣來寫。這也還是因為我們對政治缺乏高度的關心與認真的學習。我們雖然懂得對一篇作品首先要求它的政治性,但還不很懂得要配合當前的政治任務如何主動地去組織適合于迅速反映當前政治任務的稿件。
第二、在提高文藝思想方面,貫徹宣傳與研究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非常不夠。這種宣傳和研究的工作,在目前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我們知道在文藝工作者中,還有許多人對這個講話是不了解的,或了解不夠的,文藝思想上還存在某些混亂。譬如有人說文藝即政治;也有人說我的思想老早就改造了,老早就是無產階級的;也有人說我在抗戰前就寫工農,不過你們不看;也還有人說那篇講話是給在延安的人看的,因為他們思想有問題。說這些話的人們,雖然他們口頭上甚至心里也是擁護毛主席的文藝方針的,卻恰好證明了他們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還缺乏起碼的了解和研究。就是對毛主席文藝方針了解得較多,并在自己創作上身體力行了的文藝工作者,也不是在文藝思想上完全沒有問題了。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比在延安的時候,復雜得多了,文藝工作的對象,也比那時候更廣泛得多了,因此文藝工作上就不斷涌出許多新的問題,需要我們解決,我們能不能運用毛主席的思想來解決當前文藝上的具體問題,這就是我們是否真正學會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考驗。
我們是注意了文藝思想上的問題的,每期我們都曾組織一些有關文藝思想的文章,但現在看來,內容充實深刻的還嫌不夠。我們也曾發動一些討論,但有些問題沒有充分展開,例如在上海引起爭論的關于可不可以寫小資產階級的問題,我們認為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我們請何其芳同志寫了一篇《一個文藝創作問題的爭論》,本來也不是作為結論的,但跟著沒有來稿了,我們也就沒有繼續下去,后來在讀者的來信中,反映出這個問題也仍未完全搞通。對于接受遺產的問題也如此。
在有些問題的爭論上,我們還不夠更明確地表示我們的態度和意見。例如對于《紅旗歌》的爭論。我們收到好些關于《紅旗歌》的文章,有兩種極端的意見,最明顯的是蔡天心和犁陽的兩篇。我們對這兩篇文章都不同意,我們打算登一篇批評得比較適當的文章,同時并寫一篇對這幾篇批評的批評,但因時間的匆促,沒有寫成。蕭殷寫了一篇,但也只是作為個人的意見,在他的文章中我們認為也還有些不夠恰當不夠完善的地方。在編者按語上,卻只提出“一起登載出來,供大家參考”,結果,就顯得缺乏負責的態度。再如詩歌筆談,本是征集大家意見,不做結論,因為不能一時有結論,并擬配合一二篇較有系統、也較正確的文章為主要意見。但這些稿子來的太遲,編輯部能力有限,不能同時發表我們的意見,只好將安托科爾斯基的《詩——青年的教養——文化》一文放上,作為參考,但我們這種心思,也無法教人猜測。因為這個筆談,雖引起讀者很大興趣,而效果并不大。因此在文藝思想上,我們所提出的問題,有些沒有解決得徹底,有些企圖解決而沒有解決好。
第三、未能更好地與當前的文藝運動配合,我們雖然不斷地發表各地文藝工作的報道與某些經驗的介紹或總結,但對于這些情況和經驗,我們沒有經常的系統的研究。因此,就未能很好負起指導各地文藝工作的責任。就是與首都文藝工作的聯系也不夠密切。例如去年冬天北京舉辦的工廠文藝競賽,我們去看了戲,也特約了稿,但由于抓的不緊,并沒有很好地反映和幫助他們;再如鐵路工會與青年劇院所舉辦的文化列車,這是一個創舉,將文化用列車駛到各地去,駛進工廠去,我們也沒有去十分注意。對北京上演的幾個大話劇,也沒有組織系統的較深刻的批評文章。
第四、我們的讀者對象偏重于作者與文藝工作者,因此我們的文章,也就針對著這些對象,對廣大的文藝愛好者和一般讀者的注意就不夠了。《文藝報》應該不只是文藝工作者的園地、食堂,而且應該指導群眾如何從文藝上來吸收營養,改造思想,掃除舊趣味。
我們缺點很多,歸納為上面的主要的四條。但為什么會有這些缺點的?那是由于我們編輯部還沒有將學習政治、政策,放在首要的地位。同時對業務的學習也不夠,因此自身的研究工作、提高工作少,而埋頭在事務工作中,看稿、回信等。所以我們不能把編輯工作展開,不能用更嚴肅的態度,毫不茍且的精神,處理我們手上拿出去的每一篇小文章或每一行字。
編輯部工作人員是非常少的,能力有限,但這不能作為我們不能提高的理由。我們不能以困難來原諒自己,而要從客觀需要來提高自己。
以后怎樣辦呢?我們將向著哪幾方面發展?
一 我們要在文聯的領導幫助之下,增多各地文藝運動的總結,和加強對各地文藝運動的思想指導。這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文藝報》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二 加強文藝與當前政治的配合,加強刊物的政治性,提高刊物的政治思想水平。
三 展開文藝思想創作問題的討論,藉以提高文藝思想水平,加強對一般文藝愛好者與初學寫作者的思想修養與文藝修養上的幫助。
四 加強對群眾文藝的研究、指導與批評,過去情況反映的多,對于工廠文藝、兵演兵、曲藝改革等都有不少的意見和經驗,但缺少有細致研究,提出批評,解決具體問題的文章。
五 多作作品的具體的分析批評,從較為讀者熟悉的或比較值得盡先介紹的作品開始,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作。
六 號召文藝界打破不批評、怕批評、背地不負責任的批評等空氣,建立正當的、嚴肅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我們歡迎登載對作品、對工作、對思想、對作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文章,不管是對一個集體或對個人。當然我們反對把批評與自我批評弄得很瑣碎而引起無原則的糾紛,我們反對不是與人為善的、而是惡意的打擊,對人民的事業沒有好處,或者更有壞處的批評。
七 力求文字淺顯,含義要深,問題要深,卻要寫得明白、清楚、肯定,避免含含糊糊曲曲折折使人有深不可測的感覺,我們要使人感覺文字親切,情理分明,我們是為著使人喜歡讀,讀得懂,讀了有益,而不是使人怕讀,讀不懂,讀了等于不讀。這是對作者的要求,也是我們要自勉的,我們要掌握這個方向以決定文章的取舍。
我們的初步檢討結果,大抵如此,不夠之處一定很多,希望讀者多多予以幫助,《文藝報》是屬于大眾的。
一九五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