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1985年,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提出沿海地區必須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地走向國際市場,進一步參加國際交換和國際競爭,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在這種背景下,國家計委副研究員王建建議,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換取外匯支援基礎設施建設,過資金密集型產業發展階段這一關,走國際大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的路,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認可。
根據這一思想,1986年8月27日至9月5日由農牧漁業部和國家經委聯合舉辦、并得到對外經貿部贊助的中國鄉鎮企業出口商品展覽會在農展館舉行。我當時在鄉鎮企業局分管鄉鎮企業的外向型工作,所以作為秘書長參加了展覽會的工作。展覽會舉辦得非常成功,黨中央、國務院有22位領導同志親臨指導,有12萬中外群眾參觀,使人們對鄉鎮企業在出口上是一支新的生力軍有了新的認識,對鄉鎮企業也有了新的看法。田紀云副總理在參觀展覽后說:“過去那種‘以小擠大’、‘以劣擠優’等等觀點,要重新認識。在經營上,鄉鎮企業搞協作關系,千方百計、千辛萬苦等等,說明它有生命力,這是它的優勢,要是國有企業,早關門了。鄉鎮企業一官辦就糟糕,不要平調,不要過渡。要及時提醒各地注意,那樣搞,非走下坡路不可。千萬不要用行政辦法把人家統起來。”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在參觀展覽時,農牧漁業部何康部長向他匯報了鄉鎮企業出口創匯情況,為了使鄉鎮企業在今后能為國家多創匯,建議國家能扶一把。姚依林表示國家可以給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