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黨的宗教政策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 何虎生
- 9206字
- 2020-08-13 19:21:26
第一節 中國宗教實行政教分離的原則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指出,“必須堅持政教分離,堅持宗教不得干預行政、司法、教育等國家職能實施”[1]。“政教分離”是許多國家處理政教關系的原則,主要是指國家與教會分離,不允許教會染指國家權力;政治與宗教分離,不允許宗教干預社會事務。“政教分離是當今人類社會大多數國家和民眾普遍接受的關于現代國家政教關系的理念,政教分離原則是大多數現代憲政國家對待宗教的基本原則,是承認宗教多元化價值觀和實現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礎,體現了人類文明的進步。”[2]
16世紀,為適應資產階級革命的需要,資產階級思想家們提出了政教分離的主張。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宗教日益世俗化,神權與世俗政權日漸分離,二戰以后,特別是“梵二會議”后,政教分離的主張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多數國家處理政教關系的基本原則,也成為世界各大宗教的發展趨勢。由于各國歷史、文化、社會與政治制度不同,目前的政教關系主要有政教合一、政教協約、政教分離三種模式。
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政教合一的全國性政權,總體來看,中國傳統的政教關系是政主教從,政權(皇權)高于教權。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政教分離的主張,并實施了這一原則。政教分離是處理好我國政教關系的基石,中國的政教分離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政教分離政策的實踐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歷史過程,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推動了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確立了政教分離的原則。“文化大革命”中,政教分離政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遭到破壞。新時期以來,這一政策逐步恢復與發展,并得到全面貫徹實施。
中國實行“政教分離”的政策,是指國家政權不能用來推行某一宗教,也不會強制消滅宗教。宗教不得干預國家行政、司法、教育,不允許某一宗教占壟斷地位,各宗教在愛國民主的基礎上平等相處。主要有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政教分離政策的一般原則;二是政教分離政策的中國特色。
一、政教分離政策的一般原則
中國政教分離政策的一般原則是指宗教與行政、司法、教育相分離。宗教不得干預國家事務,不得干預司法的獨立性,不得干預國民教育,等等。
(一)宗教與行政相分離
“我國實行政教分離的原則”[3],不設國教。一個國家宗教組織享受何種政治待遇,是衡量一國政教關系類別的重要因素。中國是政教分離的國家,國家不推行、不壓制、不歧視任何宗教,所有宗教一律平等。這是政教分離的基本原則和根本出發點。
“‘政教分離’只是指宗教與政權相分離,并不能包括政治與宗教的完全脫離”[4],其實質是“廢除宗教在國家立法、司法和行政方面的任何特權”[5]。“宗教問題是社會問題的一部分,只要宗教存在,只要還有相當數量的群眾信仰各種宗教,宗教就會是一支客觀存在的社會力量,對于社會生活包括國家政治生活的影響就會存在。”[6]“在我國,制度上的政教分離實現之后,社會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教分離還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7]因此宗教界人士參政和宗教界參與社會服務是中國政教分離政策的應有之義。
宗教界人士參政。宗教界人士作為公民,享有政治參與的權利,但其行使其政治權利時,必須“通過合法渠道參與政治生活,如通過參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等途徑,表達社會主張,對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特別是宗教事務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實施民主監督”[8]。黨和政府一貫主張團結宗教界人士,新政協中就有宗教界人士參與,目前,他們是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人民政協委員的來源之一,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政協會議和地方各級政協會議,代表全國信教群眾行使參政議政的權利。可見,宗教界人士參政議政與實行政教分離并行不悖。
宗教界參與社會服務。“雖然實行政教分離,但信教公民同其他公民一樣,享有同等的政治以及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權利,不得因宗教信仰不同造成權利上的不平等現象。”[9]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沒有禁止宗教參與社會服務。新時期以來,隨著對宗教問題認識的深化,黨和政府認為應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鼓勵和支持宗教場所興辦以自養為目的的生產、服務和公益事業,并對其“在發展方向和生產計劃上給以必要的指導,在設備、物資和技術上給予可能的幫助,在稅收上給以適當的照顧”[10]。對于宗教團體的辦公用房、經費以及一些地方教職人員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難,政府要予以幫助解決,為他們開展活動創造必要條件,提升宗教界的自養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
(二)宗教與司法相分離
宗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一切社會組織包括宗教組織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開展活動,都不能超越法律享有特權。”[11]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能利用宗教干預社會公共事務,“不得利用宗教反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危害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不得損害社會、集體的利益,妨礙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12]。
宗教不能干預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宗教組織不能凌駕于政府之上,宗教教義不能大于法律法規,宗教必須適應法律規范的要求,“不得恢復已被廢除的宗教封建特權和壓迫剝削制度”[13]。宗教界不能以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離為借口,放棄或擺脫政府對宗教事務的合法管理。也就是說,宗教不能凌駕于司法之上,涉及公共事務的宗教事務必須依法管理。
政府要“依法保護宗教團體和寺觀教堂的合法權益,保護宗教教職人員履行正常的教務活動,保護信教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動制造混亂、違法犯罪,抵制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14]。“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基本要求,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承擔責任,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15]“按照中央關于政府轉變職能的要求,要簡政放權,凡是信教公民、宗教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事項,凡是通過宗教組織自律能夠解決的問題,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就不要去干預。”[16]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得越權行政,不得濫用職權”[17]。
國家要把宗教活動納入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范圍之中,從而保證宗教團體的內部事務和正常宗教活動的開展,更好維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的開展,實現“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18]的有機統一。
(三)宗教與教育相分離
宗教是一種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過重要作用。宗教文化與其他文化相互適應、相互交融,形成了豐富燦爛的中國文化,它與教育也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但是,現代社會必須強調宗教與教育的分離。
宗教不得干預教育。歷史上宗教對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曾起過積極作用,但目前,宗教對教育的阻礙問題有所凸顯,要堅持宗教與教育相分離的原則,不允許舊的宗教教育制度的復活。堅持宗教不得干預教育的原則,“不得在學校向學生宣傳宗教,灌輸宗教思想”,“不得利用宗教干擾或破壞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避免和制止宗教干預教育、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情況繼續發生”[19]。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活動”[20]。
宗教與教育相分離。一是國家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不歧視信仰宗教的學生或其他受教育者;同時加強對廣大青少年進行科學知識教育,通過宣傳教育的方式引導受教育者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二是宗教組織或個人不得在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開展宗教教學,妨礙自然科學知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得干預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學活動和內部事務,不得在學校等教育場所舉行宗教儀式,發展宗教教徒,進行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非法活動。
發揮宗教文化的教化功能。宗教影響著相當一部分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要研究和發掘各宗教教義中的精華,“改革不適應社會主義的宗教制度和宗教教條,利用宗教教義、宗教教規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服務”[21]。挖掘宗教教義中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因素,剔除與其不相符的因素,使宗教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做貢獻,達到教化人心的作用。
宗教與行政、司法、教育相分離是中國政教分離政策的一般原則,構成了中國政教分離政策第一層面的主體內容。
二、政教分離政策的中國特色
中國是一個現代國家,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社會性質是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政教分離政策既有政教關系的一般原則,也包括宗教與政黨、社會主義社會的關系以及宗教信仰與共產主義信仰之間的關系。
(一)宗教與中國共產黨
正確對待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尊重和保護信教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們黨尊重客觀規律、維護人民利益、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也是最大限度團結人民群眾、凝聚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需要。”[22]其次,重視與宗教界人士結成統一戰線。“爭取、團結和教育宗教界人士首先是各種宗教職業人員,是黨對宗教的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的極其重要的前提條件。”[23]統一戰線是我們戰勝敵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勝利的法寶,“也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法寶”[24]。最后,引導宗教界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中國“宗教組織的代表可以通過合法渠道參與政治生活”[25],中國許多政治組織,特別是各級人大、政協組織都有宗教界人士的參與,他們與普通公民一樣,都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并取得了積極和良好效果。
發揮宗教界的積極作用。黨和政府一貫主張發揮宗教界在愛國愛教、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經濟建設、社會穩定、慈善事業、文化建設及和諧世界建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信教公民參加國家建設,通過誠實勞動創造現世幸福生活,以美好行為見證信仰。支持宗教界致力于引導人心向善、促進社會和諧的努力,開展社會服務和公益慈善事業,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26]“支持和推動宗教界建設愛國守法、與時俱進、關心現實社會、講求道德理性、致力文化建設、崇尚開放包容的和諧宗教”[27],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加強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思想上要認識到宗教問題“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28]。宗教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國家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加強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引導他們貫徹好黨的宗教政策和國家的有關法令”[29]。要加強宗教知識的學習,形成懂宗教、會領導的局面,要“完善工作機制,健全管理機構,提高宗教工作干部隊伍素質”[30]。組織上要“協調各個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宗教工作”[31]。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和改善對宗教工作的領導,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宗教團體的積極作用,幫助和指導他們增強自養能力,依法依章搞好自我管理,切實維護宗教界合法權益”[32]。
(二)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
宗教要適應社會主義社會。黨和政府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尊重和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這樣一些長期不變的基本政策”。宗教界要“堅定不移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堅持在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范圍內開展宗教活動”[33]。“廣大宗教信徒是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同全國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34]。我們講的相適應是宗教適應社會主義社會,而不是社會主義社會適應宗教,不是調和,不是放棄社會主義立場,去附和宗教。
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和諧。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信仰不同宗教群眾之間應和諧相處。要彼此尊重,既要尊重公民信教的自由,也要尊重其不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者與其他信仰者之間要互相尊重,不信教群眾“不要妨礙信教群眾的信仰,不要傷害他們的宗教情感”[35],“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36]。要團結合作,把信教和不信教群眾的“力量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共同目標上來”[37]。信仰不同宗教群眾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應和諧共存。要實現民主有序,“絕不允許恢復已被廢除的宗教封建特權和宗教壓迫剝削制度”[38],防止宗教內部信教群眾之間的不和諧。“要不斷增進不同宗教之間的尊重和理解,加強各宗教間的對話和交流,尊重差異,增進共識,形成和保持‘和而不同’的境界,營造各宗教和諧共處的良好社會環境”[39],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宗教與社會其他方面和諧共贏。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黨和政府要求宗教界人士“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的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發展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要鼓勵和支持宗教界繼續發揚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40]。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重大發展,是我們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處理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基本原則。
(三)宗教信仰與共產主義信仰
宗教信仰與共產主義信仰有本質區別。宗教信仰是有神論的信仰,實現的過程是超越現實、寄托來世的,宗教(信仰)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共產主義信仰是無神論的信仰,是可實現的真實理想,是科學理論,是指導和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積極的動力。二者有本質的區別,即是有神與無神的區別,不可實現性與可實現性的區別。
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政治上團結合作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宗教界堅持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弘揚宗教中的積極因素,黨和政府充分發揮宗教界人士的積極作用。信仰上互相尊重就是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和宣傳無神論的自由。要嚴格區分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信仰何種宗教是公民的宗教信仰問題,而信仰共產主義則是公民的政治信仰問題。宗教信仰是人類對于未知世界的崇拜,是人的精神生活。而共產主義信仰指導著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現實動力,是共產主義者的政治信仰,是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最高理想。
共產黨員不得信仰宗教,“懂得不信仰宗教是做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起碼條件。共產黨員不但不能信仰宗教,而且應該積極宣傳無神論,宣傳科學的世界觀,宣傳反對封建迷信的正確觀點”[41]。“共產黨員信仰宗教,參加宗教活動,違背黨的性質,削弱黨組織的戰斗力”[42],破壞了黨的純潔性,也削弱了黨是全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這一黨性原則。在信教的少數民族中,對于信教的黨員干部,“各級黨組織不應當簡單地加以拋棄,而應當在充分發揮他們的政治積極性的同時,進行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43],“各級黨組織,尤其是宗教勢力影響較大的地方,要經常對黨員進行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教育”[44]。做到在思想上解決問題,是解決黨員信教的根本之策。“要按照有關政策妥善解決個別共產黨員信仰宗教、參與宗教活動的問題,對篤信宗教、喪失黨員條件的,對利用職權助長宗教狂熱的,要嚴肅處理。”[45]《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五十六條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有明確規定。這是黨處理黨員信仰宗教和參加宗教活動的政策界限,所有共產黨員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宗教與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社會的關系及宗教信仰與共產主義信仰之間的關系是中國政教分離政策中具有中國特色的主要內容,它們構成了中國特色政教分離政策第二個層面的內容。
政教分離的一般原則和政教分離的中國特色構成了政教分離政策的基本內容。它既體現了宗教與行政、司法、教育的分離,也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社會主義制度和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中國特色,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教分離政策。目前的問題在于:一是要把“政教分離”作為中國宗教政策最主要的內容,地位應當突出。從現有的文獻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宗教事務條例》都沒有明確的“政教分離”字樣,需要在適當的地方注明,以示特別重要。二是對我國政教關系的特殊性,即我國的國情、黨情、社情要特別說明,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社會主義社會性質、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與宗教的關系要特別說明,以利于國際社會理解,也可以為全社會接受,以免引起歧義。三是我國政教關系的傳統和現實,歷史上我國的政教關系就是政主教從,宗教為政治服務,特別是為占統治地位的執政者服務,因此,國家引導宗教和宗教為政治服務都是政教關系的中國特色,也是我們的傳統,需要加以保持,不要太多地受國外因素的影響。
注釋
[1]習近平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 全面提高新形勢下宗教工作水平.人民日報,2016-04-24(1).
[2]胡巖.關于西藏政教分離的幾個問題.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7(2).
[3]江澤民.論宗教問題(2001年12月10日)//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85.
[4]朱曉明.新時期民族宗教工作的實踐與思考.北京:華文出版社,2003:319.
[5]胡巖.關于西藏政教分離的幾個問題.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7(2).
[6]胡巖.關于西藏政教分離的幾個問題.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7(2).
[7]肖志恬.試論我國宗教同社會主義社會相協調問題.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85(1).
[8]王作安.關于當代中國政教關系.學習時報,2009-11-23(1).
[9]王作安.關于當代中國政教關系.學習時報,2009-11-23(1).
[10]中央辦公廳調查組關于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及有關問題的調查報告(節選)(1985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139.
[11]王作安.從國家宗教局職能看中國政教關系.中國宗教,2009(11).
[1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1991年2月5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15.
[1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1991年2月5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15.
[1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1991年2月5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16.
[15]國家宗教事務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學習讀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60.
[16]國家宗教事務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學習讀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61.
[17]國家宗教事務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學習讀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62.
[18]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研究進一步推進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工作 人民日報,2014-05-27(1).
[19]教育部關于正確處理少數民族地區宗教干擾學校教育問題的意見(1983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81.
[20]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1991年2月5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15.
[21]江澤民.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1993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55.
[22]國家宗教事務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學習讀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34.
[23]關于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1982年3月)//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61.
[24]國家宗教事務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學習讀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81.
[25]王作安.從國家宗教局職能看中國政教關系.中國宗教,2009(11).
[26]王作安.從國家宗教局職能看中國政教關系.中國宗教,2009(11).
[27]歲末掩卷有三思.中國宗教,2009(12):卷首語.
[28]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積極主動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人民日報,2007-12-20(1).
[29]江澤民.必須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和宗教觀(1990年9月)//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184.
[30]江澤民.論宗教問題(2001年12月10日)//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5.
[31]江澤民.一定要做好宗教工作(199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03.
[32]鄒聲文.賈慶林與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人舉行迎春座談.中國宗教,2009(2).
[33]江澤民.保持黨的宗教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1991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10.
[34]江澤民.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1993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55.
[35]江澤民.論宗教問題(2001年12月10日)//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85.
[36]江澤民.論宗教問題(2001年12月10日)//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84.
[37]江澤民.論宗教問題(2001年12月10日)//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84.
[38]江澤民.論宗教問題(2001年12月10日)//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86.
[39]田悅陽.賈慶林與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人舉行迎春座談.中國宗教,2007(2).
[40]江澤民.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1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376.
[41]江澤民.論宗教問題(2001年12月10日)//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5.
[42]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妥善解決共產黨員信仰宗教問題的通知(1991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05.
[43]關于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1982年3月)//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67.
[44]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妥善解決共產黨員信仰宗教問題的通知(1991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05.
[45]江澤民.論宗教問題(2001年12月10日)//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