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離別之后 丟棄的最美童年
- 三分之一的我的人生
- 李芬兒
- 2508字
- 2019-09-14 14:06:52
他們說如果不曾擁有就不會心痛,不會惋惜,不會看不開。因為那段記憶都不會在你的生活里作祟,因為沒有發生就不會擾亂你的心情。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開始不在意很多事情,不讓它遇見和發生。因為感覺事情的發生就會理所當然地帶來失望和難過,就像人生最終的結果就是分離一樣。然后就無所謂開始和發生,就這樣我開始迎來一個個的離開。杜絕發生一切的可能性最好的辦法是不開始。于是然后,開始懂得離開的意義,開始不哭不鬧,開始有些隱忍。因為當你看慣一些東西的時候就會不顯山不露水的知道真正的痛是在心里的,而你無能為力。
這是在外公走之后自己才慢慢懂得的。哭得傷心的不一定是因為悲傷也可能只是因為大家哭你不哭而已。而我沒哭……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我一直難以忘懷卻又被外公的離開帶走的美麗而無奈的童年。印象中那時候的天總是很藍很藍,樹很高,蟬鳴很好聽,野花很美…….其實故事的開始都是源于一個無奈的開始。
那時候我媽生了弟弟,3歲的我便成了那個無人照顧的人。被我媽丟給了我外婆帶。依稀記得那時候我家到外婆家是好長好長的一段路程,一個山腳旮旯到另一個山腳旮旯。據說小時候的我是抗拒的,不愿意待在外婆家,因為那時候的外婆家真的很黑很黑。
那時候的外婆家也是以前四合院的一角,應該是屬于西廂房的那種,這種房間和房型應該是屬于那種幾房姨太太還是那種不得寵的姨太太住的。據說外公就是那個四房家的,然后家到中落,父早亡,后母親也在他14歲那年生病離去,只剩下他一個人過活。想想也是異常艱難的,只是他從來不曾提起這段時光,也只能是自己想象。后來的他是努力的據說還進了村的核心機構,應該是生產隊之類的稱糧食啥的小隊長,據說外婆會嫁給他也是因為小伙子人很靈活很會干,外婆一個遠嫁到外公村莊的姨娘在看見外公的能干后把她的外孫女嫁了過來。外婆的娘家我有一次去過,是小姨和小舅帶我去的,那時候覺得好幸福。那時候的出行工具相對我們這樣不富裕的家庭除了三輪摩托車還有就是搭拖拉機的順風車。依稀記小小的我和高高的拖拉機很形成對比,那時候上拖拉機大人都需要吃力地爬,別說我一個孩子了,上去很困難。尤其冬天搭拖拉機北風呼呼,還得拉緊旁邊的鐵護欄,冰冷。臉被風打開一道道口子似的,握著鐵的手指凍到沒有感覺為止。還斗得似乎要從車上飛出去。很是可怕,所以有段時間做夢:不是因為自己爬不上拖拉機被落下,就是在大冬天搭拖拉機手被凍僵然后不能動了。因為拮據,因為交通不變,因為經濟建設未達到發展,那時候的交通不如現在那么方便,母親會厚著臉皮讓認識的拖拉機師傅順帶我們,可能只是因為省那幾塊錢,那時候有母親這樣想法的人估計也普遍存在,所以那時候拖拉機上的拉手的地方都锃亮的做屁股的也是,坐的人多了也就磨亮了。反面來說,帶的多了,師傅本身也是有事情出去的,師傅也就不耐煩了,就是每次會催促快點上去。所以鑒于那么多的原因,我是抗拒的,不情愿做那個搭拖拉機順風車的人。我成了那個不愿意搭別人小車的人,總喜歡一個人坐公交。有一次有人說我怎么那么犟,有小車不坐,我便悠悠一句:我不趕時間,沒重要的事情,自己一個人坐公交就可以啊,麻煩你干嘛!以致后來,自己有車后也不是特別喜歡那些每次麻煩別人的人。不麻煩別人在我很小的心田里種下了種子,想想也是可憐加可悲,還有些自私的。但是心里還是充滿愛的只對那些對我好的人好。不好的真心懶得去敷衍。我不知道某一天我變成了這樣心態麻木而無奈。這是關于拖拉機引發的后來我人生伏筆的一段。那一天,小姨是那個美麗善良漂亮友愛的姨娘,她和小舅帶我去她的外婆家,我們就是先搭的順風拖拉機,依然是艱難地爬上車,然后從天黑開到天蒙蒙亮,我們下車,走了好長的路。之后我就看見山腳上石階,一層層,記憶中,山好高,風景很好,那石階好多,感覺一眼望不到頭,山間還有那種突出的樹,仿佛仙境一般。感覺是模糊的,但是就是很美的地方。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小時候見過的這個地方,然后就永遠也忘不了的那種地方。后來每每想象那個山頭,還想著若可以我就住那個山頭,與世隔絕。也真的佩服勞動人民,那么多的階梯,沒有大型工具,徒手建設,那是我心里無法承受的努力。但是原來我是喜歡這種高山上的地方的。那石階上的高山是我對高山最初的印象,那石階最初的印象也是我對雄偉最初的感受。對于那座山的印象和神秘也來自外婆的故事:據說有個是關于古時候關于我們偉大圖騰的故事。據傳也是個下過雨的早晨,有個農夫去打柴,看見山頭金光閃閃,只見一條龍橫臥山頭,疲憊不堪。農夫這時貌似心里有個聲音告訴他不許告訴任何人他所遇見的,但是當時農夫害怕極了,一骨碌跑回了家,然后告訴了別人他看見了龍,然后大家都去看那山頭,大家只見那個山頭一片光卻不見龍,而那個農夫卻再也看不見了。這也是我對童話最早的接觸也是關于那座山的。懵懂的我不知爬了多久反正就是爬啊爬,最后真的很累。貌似還穿過了一片平坦的地方。
母親說以前她如外婆家也是從早上走到中午,還帶干糧。那一片平臺處都是野百合,很美!而我那個季節并沒有看見那個美景。而跋涉之后終于來到這個隱蔽在群山之中的村莊。外婆的外婆家也是個小小的院子很整潔,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家得廚房,開了廚房的小門就是一個水潭。水從巖壁里滴出來,滿巖壁的水汪汪。形成一個天然的小水潭,天然的廚房供求處。這個村莊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深山之中,讓我感覺到無比的避世。后來聽說因為路遠都遷出那里面,留下一片廢墟晚上都是野豬出沒的地方,想來也是著實可怕的。
還記得我應該是見過外婆的媽媽的,只是沒有多大的印象,似乎也是跟外婆一樣白凈的老人。就記得老人家看見我一小孩來連忙拿了她珍藏的香蕉,表皮已經黑了,時間一看就是放久的那種。我不想拿但是又怕是老人的心意,拿了一個,并在老人家的督促中吃了起來。后來外婆的媽媽去忙午飯的時候,小姨讓我把沒吃完爛的扔了。不知道午飯吃的啥,就記得有一碗是魚印象深刻,因為在來之前,姨娘囑咐過,如果好菜尤其是那種魚,我不可以動筷子。因為老人家不舍得吃,那魚是拿來招待客人的。不能把它吃了,吃了老人就沒法再招待客人了。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桌上的魚是不可以吃的。那可能是那一代人物質貧乏的一種客觀的表現,也是那個深山里的一個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