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何為離別?痛或不痛?
- 三分之一的我的人生
- 李芬兒
- 2336字
- 2019-09-11 10:39:03
這個夏天注定是黑暗的,感覺到了莫名的冷。也不禁讓我想起我家另外兩個老人的離開,大概發生的日期都是在夏天。
那一年我記憶中牢牢鎖定的是我那件紫白色的連衣裙。那時候的我還很喜歡我小姨,人格吸引,喜歡暑假就去我小姨家玩。也因為家里的大人都出去打工的,我們就是所謂的留守兒童。那時候還沒有手機,都只是打的電話。固定電話也不是誰家都有,一般是村里大喇叭叫的。或者是別人家的小店,給錢的那種。小姨家旁邊有戶人家是開小店的,所以那邊的人來叫的時候我才知道爺爺不行了,然后我媽說讓我們回去。于是也忘記了怎么回去的,反正是趕在爺爺離開之前回去的,那個夏天爺爺很熱很熱,不停地叫著熱,然后大家給他買了那種很甜的冰袋讓他驅熱氣。然后媽媽讓我跪下,說我來了。然后我跪下,然后大家一起跪下,然后就是無盡的哭聲。那時候的我是懵懂的,不知道所謂的離開是什么。那個夏天我送走了家里的第一個老人。我哭得很傷心,因為第一次直面離別,而是年少懵懂的時候,雖然我記不清,我為什么哭,可能只是為了離別。
關于爺爺我真的沒有多大的深刻,可能一直也不是特別親切,只知道他給我買過吃的,印象中還是土豆,很瘦很熟,倒是有幾分像現在的弟弟。后期的爺爺已經走不動路,好幾次還是我攙扶著走在那時候還是石子鋪的村道上,一步步挪回家的。那時候爺爺一定是虧過我孝順的。爺爺奶奶尤其孩子比較多,所以感覺尤其對我爸爸這個一心也會務農的兒子他們是不偏愛的。因為父親選擇撫養一個老姑太。現在想來也是有原因的,關于爺爺媽媽對我們的不待見。所有每個事情的發生都會有它產生的原因。
后來,多年以后。爸爸負責養老的姑太也走了。她是在一次摔倒之后。臥床了好久才走的。那老人我印象很深。因為父親負責她的生活起居。所以她是照顧我們最多的老人。她很高瘦,裹著小腳,但是他的小腳比一般的婆婆要大。媽說那是因為姑奶奶自己偷偷放掉了裹小腳的布。所以她雖然小腳但是走路很快。她年輕的時候去過很多地方,去過上海給大戶人家當老媽子過。有個鐵箱子我見過,后來她去以后是生了滿滿的鐵銹,最終被我媽給扔了。她的過往我也只是聽我媽說的說是嫁過人,然后被退了回來,原因可能是不會生。然后她的表哥還是堂哥收留了她。說起她的這個表哥還是堂哥就是我的太爺爺好像也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據說不是這個村子里的人,眼睛是不好的,祖上是手藝人來到這個地方的。所以對我們家的來歷也著實好奇了好一陣子。但是隨著老人門的去世,也真的無從考究,只是存在而存在。
如果時間一如從前那該多好,回去再觸摸一遍那些過往,一定會更加坦然些,回憶里里老太太是那個重男輕女的老太太,并不十分待見我。但是老姑奶奶真的是個很能干的人,直到我讀小學她都自己上山打柴,自己念經賺錢。她幫太爺爺撐起爺爺的家,我只記得媽說過奶奶那時候的房子都是拿老姑太從上海幫傭賺回來的銀元。直到后來我也才知道家里的2個銀元以及奶奶分給那些兒子女兒的銀元也都是來自老姑太。
老姑太小時候對我一直很嚴厲,所以我們也不是特別親近。只記得有一回去一個姑姑家看戲文,我們睡一起,她給我蓋衣服,那是我最深的一次接觸。剩下的就是感覺她總是護著弟弟,還為護弟弟,后腦門被天井的石頭絆倒。當時印象中她是家里辦吃飯,該是弄了好多桌子的飯菜,在我們家那棵原本有棵梨樹的下面擺了桌子,那時候的農村都是沒有澆水泥地的,都是泥地,然后上面還有很多的石頭凸著。當時記得老姑太是坐著的,她喜歡喝醋,還喝了不少醋,繼而是替媽去抱弟弟,一不小心摔了,正好摔倒一塊石頭上,但是她依然緊緊護著弟弟,自己的后腦勺卻剛好砸到一塊尖石頭上,血流不止。媽媽連忙抱過弟弟,大家扶姑太起來,只見她捂著傷口不停地冒血。那時候農村的醫療設施很差,看病要到很遠的地方,如果去醫院處理,恐怕血早就流干了。老姑太居然自己指揮我媽拔了點草藥居然止血了,而后就真的沒去醫院自己拔草藥愣是治好了自己。我媽說你老姑太認識很多草藥,治好過很多人。但是這種在我看來都是不屑的,因為她的重男輕女。很長的時間里我看見那一片被她的血染紅的土和那塊石頭,久久不能想象,你到底是怎樣神奇的存在啊?
我是不在意她的,因為似乎也從未交過心,我會惡作劇似地不愛聽她的話,好像她還為我的不聽話打過我。而那時候的我始終是不待見這個小腳老太太的。我會偷吃我媽讓我給她端的菜。現在想想也是挺惡心的一件事情。但是她從來沒有在我媽面前揭穿過我。依稀記得她穿著洗得發白的藍布對襟的布衫,逗著藍色圍巾,拄著龍頭拐杖,坐在老屋前的一塊黑黝黝的石頭上。然而此刻回想她那拐杖的顏色是那種烏黑,跟她為自己準備的壽棺是一個顏色的黑。她早早早地就為自己備好了棺材。遇見了自己最終的歸宿。那一代人都會早早地為自己備下這么一口。小時候在很多家的祠堂或者堂屋都能看見。小時候不懂那代人都會避而遠之,直到此刻才稍微有些懂,那是他們對死去唯一的一點自己能備好的東西。估計已經千百次撫摸著這個容器,想象自己就躺在那里吧!
最終那么健的一個老人再也不能爬上南山去砍發火的蕨類。再也不能念經,再也不能跟我拌嘴,再也不能照顧我們了。突然就開始了想念。因為所謂的留守兒童真的只有在她的陪伴下,我才過過幾天舒服的日子,天天還是有飯吃的。不像以后要2個破小孩自己弄飯吃。記得冬天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賴床,飯菜是可以在床上吃的。古時候估計也只有富人家的少爺小姐才會有這種待遇。而我小時候在老姑太照顧的那段留守的日子里也是有過這個待遇的。她有個蒸雞蛋的訣竅也是相當不錯的,雞蛋要用手打100下才水下鍋蒸,這誰必須是冷開水。那個雞蛋蒸出來不散很好吃!我或許已經忘記了她的不好!重男輕女也不是她的錯誤,那是那個時代給予她的烙印,就像爺爺奶難對我們的不好也是貧窮留給他們的唯一能做的吝嗇,跟現在人們的無奈是一樣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