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馬克思主義國際價值理論作者名: 宋樹理本章字數: 7114字更新時間: 2019-10-21 17:24:21
第二節 國際價值量計量的數例分析
上一節的討論說明計量或決定國際價值量的四個主要方法都存在一定邏輯問題,所以,有必要根據馬克思經濟學的基本假定,在價值規律發生重大變化的條件下,繼續討論世界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國際價值量的形成機理及其特性。
一 基本假定
假定1:同一國家任意行業生產出口商品的簡單平均勞動具有同質性。馬克思認為,“比較復雜的勞動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說多倍的簡單勞動,因此,少量的復雜勞動等于多量的簡單勞動。……為了簡便起見,我們以后把各種勞動力直接當作簡單勞動力,這樣就省去了簡化的麻煩”[18]58,并且“各種勞動不再有什么差別,全都化為相同的人類勞動,抽象人類勞動”[19]51?;诖耍瑸榱吮阌诜治觯瑯涌梢园淹粐彝度氩煌袠I的出口商品生產的勞動簡化為同質的簡單平均勞動。
假定2:不同國家社會勞動的比較遵循馬克思提出的復雜勞動若干倍于簡單勞動的基本原則。馬克思指出,“……不同國家的工作日相互間的比例,可能象一個國家內熟練的、復雜的勞動同不熟練的、簡單的勞動的比例一樣”[20]112,其折算比例是“由社會過程決定的”[21]58。由此,無論以何種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國家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基準,也都可以折算為同質的社會必要勞動,然后,再加權平均化可以確定世界必要勞動時間。
假定3:世界必要勞動時間具有相對性。馬克思指出,國際價值量的計量單位是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也就是世界平均的勞動量。馬克思在價值量的決定中采用了可持續的勞動時間計量勞動量,而且,也表示“棉花的價值尺度不是由英國的勞動小時,而是由世界市場上的平均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22]405。在勞動生產率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其具有絕對性,即等于現有生產水平所凝結或物化的抽象人類勞動量,但是,“勞動生產力越高,生產一種物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就越少,凝結在該物品中的勞動量就越小,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小”[23]53。所以,“商品的價值量與實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量成正比地變動,與這一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地變動”[24]53-54。這意味著價值量具有相對性,商品的價值量等于“再”生產商品時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量,“只要商品再生產所必要的勞動時間發生變動,它的價值也就變動,雖然它實際包含的勞動時間并未變動”[25]138。所以,“每種商品(因而也包括構成資本的那些商品)的價值,都不是由這種商品本身包含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它的再生產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26]157,也就是“由現有的社會條件下的必要勞動計量的”[27]247。
假定4:出口商品的國際價值總量等于實際投入其生產的世界勞動總量。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一國經濟創造的價值總量等于該國經濟中的社會必要勞動總量,而若假定任意國家所有行業的勞動都是同質的簡單平均勞動,那么,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總量可以簡單地看成等于該國實際投入消耗的勞動量。誠然,也可以簡單地令世界必要勞動總量等于各國實際投入出口商品生產的世界勞動總量,所以,出口商品的國際價值總量也等于實際投入其生產的世界勞動總量。
二 模型分析
(一)兩個國家
為了具體分析,還需要假定國家A和國家B都生產出口商品q,且國家A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較高,國家B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較低。再令國家A生產一單位商品q需要1小時,國家B生產一單位商品q需要5小時;國家A的1小時可以交換國家B的3小時,正如“一個國家的三個工作日也可以同另一個國家的一個工作日交換”。則出口商品q的國際價值w為:
其中:lA和lB分別表示國家A和國家B的單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lA=3lB。出口商品q 的國際價值是按照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較低的國家B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計量的世界平均必要勞動時間,等于4小時。
進一步分析,國家A由于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較高,所以,可以得到超額價值量。具體來看,國家A出售單位商品之后,得到4小時的國際價值量,包括實際投入的勞動時間和獲得的超額勞動時間。其中,單位商品實際投入的勞動時間,如果按國家A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1小時,但是,由于世界市場上的壟斷效應,若按照國家B的勞動時間則是3小時;獲得的超額勞動時間,若按照國家B的勞動時間計量,除了由于國際壟斷得到的2小時之外,還有由于國際競爭得到的1小時。因為已經假定以國家B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基準,所以,國家A的單位出口商品的實際投入勞動時間是3小時,包含由于壟斷得到的2個小時超額勞動時間,以及競爭獲得的1個小時的超額勞動時間。
將兩個國家的國際價值決定模型一般化:
其中:lA和lB分別表示國家A和國家B的單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lA=φAlB,lB=φBlB,φB=1,;kili是生產單位出口商品的i國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量,i=A,B;kiφilj生產單位出口商品的i國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量折算為j 國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量。
進一步分析,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較高的國家A得到超額價值。具體來看,國家A出售單位出口商品之后,得到的單位出口商品國際價值w,由實際投入的社會勞動時間量kAlA或kAφlB,包含由于國際壟斷得到的超額勞動時間(kAφlB-kAlA)和另外由于國際競爭得到的超額勞動時間(w-kAφlB)或(kBlB-w)[28]構成。
(二)三個國家
假定國家A,國家B和國家C都生產出口商品q,且國家A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最高,國家B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較高,國家C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最低。
1.一個發達國家和兩個欠發達國家
令國家A生產一單位出口商品q需要1小時,國家B生產一單位出口商品q需要3小時,國家C生產一單位出口商品q需要9小時,且國家A的1小時可以交換國家C的6小時,國家B的1小時可以交換國家C的3小時。則出口商品q的國際價值w為:
其中,lA、lB、lC分別表示國家A、B、C的單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lA=6lC,lB=3lC,lA=2lB。出口商品q 的國際價值是按照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最低的國家C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計量的世界平均必要勞動時間,等于8小時。
進一步分析,以國家C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基準,國家A、B、C的國別價值分別是6小時、9小時、9小時,據此推論:國家A是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最高的發達國家;國家B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但是也屬于欠發達國家;國家C顯然是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最低的欠發達國家,所以,國家A和國家B得到超額價值。具體來看,國家A出售單位商品之后,得到8小時的國際價值,包括實際投入的勞動時間和獲得的超額勞動時間。其中,單位商品的實際投入勞動時間,如果按國家A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1小時,但是,由于國際壟斷的影響,如果按照國家C的勞動時間是6小時;獲得的超額勞動時間,按照國家C的勞動時間計量,除了由于國際壟斷得到的5小時,包括國家B的小時和國家C的
小時,[29]還有由于國際競爭單位商品從國家B和國家C分別得到1小時的超額勞動時間。國家B則由于國際壟斷的作用,單位商品從國家C獲得6小時的超額勞動時間,但是,由于國際競爭的作用,又向國家A轉移了1小時的勞動時間。
2.一個發達國家,一個發展中國家和一個欠發達國家
令國家A生產一單位出口商品q需要1小時,國家B生產一單位出口商品q需要3小時,國家C生產一單位出口商品q需要9小時;國家A的1小時可以交換國家C的3小時,國家B的1小時可以交換國家C的2小時。則出口商品q的國際價值w 為:
其中,lA、lB、lC分別表示國家A、B、C的單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lA=3lC,lB=2lC,。出口商品q 的國際價值是按照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最低的國家C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計量的世界平均必要勞動時間,等于6小時。
進一步分析,以國家C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基準,國家A、B、C的國別價值分別是3小時、6小時、9小時,據此推論:國家A是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最高的發達國家;國家B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但是屬于發展中國家;國家C顯然是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最低的欠發達國家,所以,國家A和國家B得到超額價值。具體來看,國家A出售單位商品之后,得到6小時的國際價值,包括實際投入的勞動時間和獲得的超額勞動時間。其中,單位商品的實際投入勞動時間,若按照國家A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1小時,但是,由于國際壟斷的影響,若按照國家C的勞動時間是3小時;得到的超額勞動時間,按照國家C的勞動時間計量,除了由于國際壟斷得到的2小時,包括國家B的小時和國家C的
小時,還有由于國際競爭單位商品從國家C得到的超額勞動時間3小時。國家B由于國際壟斷的作用,其單位商品從國家C獲得3小時的超額勞動時間。但是,由于國家B是發展中國家,所以沒有在國際競爭中轉移勞動時間。
3.兩個發達國家和一個欠發達國家
令國家A生產一單位出口商品q需要1小時,國家B生產一單位出口商品q需要2小時,國家C生產一單位出口商品q需要8小時;國家A的1小時可以交換國家C的3小時,國家B的1小時可以交換國家C的2小時。則出口商品q的國際價值w為:
其中,lA、lB、lC分別表示國家A、B、C的單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且lA=3lC,lB=2lC,??梢?,出口商品q的國際價值是按照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最低的國家C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計量的世界必要勞動時間,等于5小時。
進一步分析,以國家C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基準,國家A、B、C的國別價值分別是3小時、4小時、8小時。據此可以推論:國家A是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最高的發達國家;國家B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但是,也屬于發達國家;國家C顯然是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最低的欠發達國家,所以,國家A和國家B得到超額價值。具體來看,國家A出售單位商品之后,得到5小時的國際價值,包括實際投入的勞動時間和獲得的超額勞動時間。其中,單位商品的實際投入勞動時間,如果按照國家A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1小時,但是,由于國際壟斷的影響,如果按照國家C的勞動時間是3小時;獲得的超額勞動時間,按照國家C的勞動時間計量,除了由于國際壟斷得到的2小時,包括國家B的小時和國家C的
小時,還有由于國際競爭單位商品從國家C得到的超額勞動時間2小時。發達國家B出售單位商品之后,得到5小時的國際價值,包括實際投入的勞動時間和獲得的超額勞動時間。其中,單位商品的實際投入勞動時間,如果按照國家B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2小時,但是,由于國際壟斷的影響,如果按照國家C的勞動時間是4小時;獲得的超額勞動時間,按照國家C的勞動時間計量,除了由于國際壟斷得到國家C的2小時,還由于國際競爭的作用,從國家C得到超額勞動時間1小時。
4.三個國家的一般模型
進一步將三個國家的模型一般化,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其中,lA、lB、lB分別表示國家A、B、C的單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lA=φAlC,lB=φBlC,lC=φClC,。根據基本假定3,φi表示類似復雜勞動參數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參數;φi=1表示國別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相同,φi>1表示較高的國別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那么,φi越大,表示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越高;φC=1;i=A,B,C。kili是生產單位出口商品的i國的勞動時間量,i=A,B,C。
進一步分析,根據中等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國家B的單位出口商品價值kBφBlC與該出口商品的國際價值w的關系,有三種國際價值類型。
一是,當kBφBlC>w時,國家B是欠發達國家。一方面,由于國際壟斷的作用,發達國家A和欠發達的國家B都得到超額價值。其中,發達國家A的單位出口商品分別從欠發達國家B和C 按照勞動復雜程度確定的比例和
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分攤轉移;國家B的單位出口商品則直接從國家C轉移了kBφBlC-kBlC小時,出口商品總量共轉移了(kBφB-kB)lCqB小時。另一方面,由于國際競爭的作用,發達國家A的單位出口商品所得到的超額價值,由欠發達國家B和C的單位出口商品分別按照其與國際價值的差額kBφBlC-w和kClC-w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差額轉移,即w-kAφAlC=kBφBlC+kClC-2w。
二是,當kBφBlC=w時,國家B是發展中國家。一方面,由于國際壟斷的作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得到超額價值。其中,發達國家A的單位出口商品也分別從發展中國家B和欠發達國家C按照勞動復雜程度確定的比例和
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分攤轉移;發展中國家B的單位出口商品則直接從國家C轉移了kBφBlC-kBlC小時,出口商品總量共轉移了(kBφB-kB)lCqB小時。另一方面,由于國際競爭的作用,發達國家A的單位出口商品所得到的超額價值,由欠發達國家C的單位商品價值按照其與國際價值的差額kClC-w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差額轉移。但是,發展中國家B的單位出口商品價值等于其國際價值,既不從欠發達國家C轉入,也不向發達國家A 轉出。
三是當kBφBlC<w時,國家B是發達國家。一方面,由于國際壟斷的作用,發達國家都得到超額價值。其中,發達國家A的單位出口商品也分別從國家B和國家C 按照勞動復雜程度確定的比例和
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分攤轉移;發達國家B的單位出口商品也直接從國家C轉移了kBφBlC-kBlC小時,出口商品總量也共轉移了(kBφB-kB)lCqB小時。另一方面,由于國際競爭的作用,發達國家A和國家B的單位出口商品所得到的超額價值,分別是由欠發達國家C的單位出口商品價值轉移的w-kAφAlC小時和w-kBφBlC小時,共計kClC-w小時,也就是2w-kAφAlC-kBφBlC=kClC-w。
(三)n個國家
把三個國家的個別國際價值量計量模型推廣到n個國家的一般國際價值量計量模型。需要把發達國家A,發展中國家B,欠發達國家C擴展為集合的形式,且用數字代表國家,分別是把發達國家A、發展中國家B、欠發達國家C擴展為集合的形式,分別用數字表示為:(1,…,i);(i+1,…,j);(j+1,…,n)。于是,單位出口商品的國際價值量w 可以表示為:
其中,l1,l2,…,ln依次表示各國家的單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l1=φ1ln,l2=φ2l2,…,ln=φnln,φn=1,,i和j為任意不相等的正整數。φi表示類似復雜勞動參數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參數,φi=1表示國別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相同,φi>1表示較高的國別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φi越大,表示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越高;φn=1;i=1,2,…,n。kili是各國家生產單位出口商品的勞動時間,i=1,2,…n。kiφilj是生產單位出口商品的i國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量折算為j 國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量。
進一步分析,根據中等勞動強度和勞動生產率國家的單位出口商品價值與該出口商品的國際價值w的關系,有三種國際價值類型。
一是,當ki+1φi+1ln=ki+2φi+2ln=…=kjφjln>w時,國家i+1,i+2,…,j
都是欠發達國家。一方面,由于國際壟斷的作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可以得到超額價值。其中,發達國家1的單位出口商品按照從發達到欠發達國家,也就是按照由復雜勞動到簡單勞動,依次確定的勞動復雜程度之間的比例,,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分攤轉移,分攤轉移的商品價值總量是分攤的價值量與qA的乘積,其中,φn=1;國家2的單位出口商品按照從發達到不發達國家,也就是按照由復雜勞動到簡單勞動,依次確定的勞動復雜程度之間的比例,
,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分攤轉移,分攤轉移的出口商品價值總量是分攤的價值量與qB的乘積,其中,φn=1……國家n-1的單位出口商品則直接從國家n轉移了kn-1φn-1ln-kn-1ln小時,出口商品總量共轉移了(kn-1φn-1-kn-1)lnqn-1小時。另一方面,由于國際競爭的作用,發達國家的單位出口商品所得到的超額價值,由欠發達國家的單位出口商品分別按照其與國際價值的差額kjφjln-w(i+1≤j≤n)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差額轉移,轉移的價值總量為
,然后按照發達國家的單位商品與其國家價值的差額w-kgφgln(1≤g≤i)進行了平均分配,每個發達國家得到的商品價值總量為(w-kgφgln)qg,所有商品價值總量
(w-kgφgln)qg,且
。
當ki+1φi+1ln=ki+2φi+2ln=…=kjφjln=w時,國家i+1,i+2,…,j都是發展中國家。一方面,由于國際壟斷的作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可以得到超額價值。其中,發達國家1的單位商品按照從發達到欠發達國家,也就是按照由復雜勞動到簡單勞動,依次確定的勞動復雜程度之間的比例,,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分攤轉移,分攤轉移的商品價值總量是分攤的價值量與q1的乘積,其中,φn=1;國家2的單位商品按照從發達到不發達國家,也就是按照由復雜勞動到簡單勞動,依次確定的勞動復雜程度之間的比例,
,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分攤轉移,分攤轉移的商品價值總量是分攤的價值量與q2的乘積,其中,φn=1……國家n-1的單位商品則直接從國家n轉移了kn-1φn-1ln-kn-1ln小時,商品總量共轉移了(kn-1φn-1-kn-1)lnqn-1小時。另一方面,由于國際競爭的作用,發達國家1,…,i的單位商品所得到的超額價值,由欠發達國家的單位商品分別按照其與國際價值的差額ksφsln-w(j+1≤s≤n)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差額轉移,轉移的價值總量為
,然后按照發達國家的單位商品與其國家價值的差額w-kgφgln(1≤g≤i)進行了平均分配,每個發達國家得到的商品價值總量為(w-kgφgln)qg,所有商品價值總量
,且
。但是,發展中國家的單位商品價值等于其國際價值,既不從欠發達國家轉入,也不向發達國家轉出。
當ki+1φi+1ln=ki+2φi+2ln…=kjφjln<w時,國家i+1,i+2,…,j都是發達國家。一方面,由于國際壟斷的作用,發達國家可以得到超額價值。其中,發達國家1的單位商品按照從發達到欠發達國家,也就是按照由復雜勞動到簡單勞動,依次確定的勞動復雜程度之間的比例,,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分攤轉移,分攤轉移的商品價值總量是分攤的價值量與q1的乘積,其中,φn=1;國家2的單位商品按照從發達到不發達國家,也就是按照由復雜勞動到簡單勞動,依次確定的勞動復雜程度之間的比例,
,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分攤轉移,分攤轉移的商品價值總量是分攤的價值量與q2的乘積,其中,φn=1……國家n-1的單位商品則直接從國家n轉移了kn-1φn-1ln-kn-1ln小時,商品總量共轉移了(kn-1φn-1-kn-1)lnqn-1小時。另一方面,由于國際競爭的作用,發達國家的單位商品所得到的超額價值,由欠發達國家的單位商品分別按照其與國際價值的差額ksφsln-w(j+1≤s≤n)進行了勞動時間的差額轉移,轉移的價值總量為
,然后按照發達國家的單位商品與其國家價值的差額w-kgφgln(1≤g≤j)進行了平均分配,每個發達國家得到的商品價值總量為(w-kgφgln)qg,所有商品價值總量
,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