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權力與歐盟擴大研究(科研啟蒙版)
- 屈瀟影
- 4047字
- 2019-10-14 12:28:41
閱前導語:關于文獻綜述撰寫的相關要求和思路
文獻綜述,簡單來講,就是在正式開展研究之前對前人或他人相關研究成果的總結回顧和評述。在確定了選題方向之后,為了更準確地把握后續研究的諸多重要問題,在廣泛搜集、整理和閱讀選題所涉及的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該領域的研究歷史和現狀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和評論,由此篩選過程所產生出來的新的知識就叫文獻綜述。為了到達這一目的,一般需要對諸如此類的問題進行具體解答:例如,前人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哪些?主流的學術觀點是什么?目前的研究到達了什么樣的層次?有無爭論的焦點?存在哪些值得進一步研討的問題?后續研究可能改進或突破的方向在哪里?由于國內與國外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差別,對上述問題的回答在有的科研項目申請書中會分解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國外研究綜述和國內研究綜述。目前國內常見的本科學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一般會將文獻綜述籠統地稱為:國內外研究綜述。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獻呢?從古代漢語的字義上講,文,是指有文本記載的典籍;獻,常見的解釋是指熟知史實的賢人,或指口頭相傳的東西。所以,廣義的文獻含義,包括記錄知識的一切載體。現代漢語的文獻含義,偏重文本載體,更加具體地指向人們經常使用的圖書、期刊、典章等更為規范的正式文本。對于歷史學或考古專業的人來說,廣義的文獻范圍可能更適合他們的研究,例如,除了常見的圖書、期刊、典章之外,古跡、古物、碑石、繪畫、甲骨、金石、簡帛、拓本、圖譜乃至聲像資料等對他們的專業研究可能更加重要。
對于普通大學生而言,寫畢業論文要搜集哪些類型的文獻呢?以本院思政教育專業為例,大學生最常使用的參考文獻,主要是這三種:正規學術期刊的論文(紙質版、電子版均可,但要求下載或保存完整的文章信息,頁碼和引注要清晰可見,便于查閱和引用)、公開出版的學術專著、研究報告和保存在各大學數據庫中的相關學位論文。一般的通俗讀物、時尚雜志、非學術類的報紙和沒有明確來源的網絡文章,在嚴肅的學術論文或畢業論文中一般不要作為可信賴的參考文獻使用。
文獻綜述也是論文開題報告或科研項目申請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開題是否通過,項目是否中標,文獻綜述在其中的作用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論文指導教師,我們評判本科學生開題報告的質量,首先要看題目本身有無問題,光憑由幾個字或十幾個字組成的題目來做最終的決定當然是遠遠不夠的。所擬題目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還需通過學生撰寫的文獻綜述來進一步考察。大學生常說的“開題難”,除了具體題目的選擇比較費腦力外,第二大“難”恐怕就是相關文獻綜述的撰寫了。
雖然,文獻綜述是開題報告或項目申請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但是否用“文獻綜述”這幾個字直接充當章節標題卻要根據實際的文本具體斟酌,本書第二章的題目就寫成了更為通俗易解的“文獻回顧與評析”,而沒有照搬“文獻綜述”這四個硬邦邦的字。通過近年筆者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實踐看,大學生寫文獻綜述的畏難情緒可以通過正確的教育指導得以疏解。筆者看到,大多數本科學生可以完成基本要求,但是寫得優秀的不多見。初學者容易犯的幾個錯誤通常有:(1)搜集文獻時忘記了選題方向,對文獻相關與不相關的界限把握不甚明了;(2)搜集的文獻符合學術要求的少,非學術類的資料一大堆(這其中也有客觀原因,如本院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要求以分析、解決具體的教育、教學問題為主,而現有的數據庫偏重學術研究的大多談論的是較為宏觀的問題),難以有效支撐自己的論文選題;(3)搜集的同一類型或內容相似的文獻較多,在觀點、方法和內容方面有較大差異的文獻較少,以至于“合并同類項”之后,對前人的研究做不到全面把握;(4)搜集的相關文獻的數量和類型符合要求,但只有支離破碎的“述”,沒有“綜”,沒有更好地提煉和準確概括,在論述中就無法引導到證明自己的選題是有價值的環節上去。
現以本書“文獻回顧與評析”為例,結合以上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首先,解釋一下,為什么本章的文獻綜述是由三節內容構成的:如第一節先寫“軟權力理論研究文獻評析”、第二節再寫“歐盟軟權力研究文獻評析”、第三節最后寫“深化歐盟軟權力研究的思考”?這實際上也是一個對文獻相關與不相關的界限把握問題,解決的方法是緊扣選題的方向和重點。由于歐盟的軟權力研究涉及軟權力理論探討的若干重要問題,如果繞開對約瑟夫·奈教授軟權力理論的探討,本書的研究就會如前人的某些著述一樣缺乏相關理論的支撐。既然軟權力理論跟本書的研究是相關的,就需要對其進行總結梳理。另外,軟權力理論研究雖然是近年國內研究的熱點但內容卻非常龐雜,需要另辟章節進行梳理。所以,第一節應該先對前人的軟權力理論研究做出梳理與分析,第二節才便于展開對歐盟軟權力研究文獻的評析。
本科學生寫文獻綜述,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由于無法獲得足夠數量的相關正式文獻,而無話可說。對于初學論文寫作的大四學生,有必要進行文獻檢索培訓,從而解決文獻數量少的問題。關于這一問題,本校圖書館最近幾年都舉辦了針對本科學生的有關培訓,相比幾年前網絡資源和電腦操作指導的空白,文獻的數量不足問題應該可以由技術部門負責解決。指導老師需要操心的是,及時告訴學生甄別學術文獻與通俗讀物有關的知識。
但是如果搜集了足夠數量的文獻,在表述方面沒有條理其效果也會“有話亂說”。筆者覺得處理這個問題,最基本的思路是要做到“不忘初心”。就是在確定一個具體的為什么要進行此番文獻綜述的目標之后,分章節(如果篇幅較長的話)或分層次(如果篇幅較短的話)表述,否則從形式到內容都會顯得雜亂無章。以本書為例,為了將很多文獻規整在一起而不偏離文獻綜述的初衷,在本章第一節曾強調“筆者以如何深化歐盟軟權力研究為本章的問題線索,對相關文獻展開回顧與評論,首先從梳理軟權力理論研究的現狀開始”。經過本章第一節和第二節的分析梳理,最終要落實到“如何深化歐盟軟權力研究”的主題上來,所以才有了第三節“深化歐盟軟權力研究的思考”目標呈現與討論。就是說,寫文獻綜述的最終目的是要論證選擇的題目具有進一步研究的意義和價值,這樣做也可以為文章主體的框架設計奠定基調。
從微觀的視角看,上文解釋了本章的文獻綜述為什么要分三個部分陳述的原因,但從宏觀的角度看,也同時揭示了第二章“文獻回顧與評析”的主要結構。接下來簡略講一講每一節寫作的注意事項。盡管有的著述會羅列出一大堆講文獻綜述撰寫的模板與技巧,但需要說明的是,書本上教的一些“高大上”的方法需要結合研究的實際情況活學活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例如,某些開題報告或項目申請書會規定文獻綜述的寫作順序:先寫國外研究綜述,再寫國內研究綜述。但是本章第一節“軟權力理論研究文獻評析”沒有按照這樣的套路來寫。這是因為,經過筆者的文獻查閱,發現國外關于約瑟夫·奈教授軟權力的研究處于一種較為冷清的狀態,而國內對軟權力的探討卻呈現長盛不衰的局面。國外的軟權力研究處于一種較為冷清甚至尷尬的狀況是指除了約瑟夫·奈教授本人對這一問題有持續十幾年的論述外,其他西方知名學者很少從學術層面關注軟權力的探討。如果將約瑟夫·奈教授的一家之言放在第二章第一節充作“國外研究”的內容,別人或許會誤解為你的綜述是偏重為某個人的學術思想做宣傳的(在某一次的口語綜述中筆者就遇到了臺下某聽眾的這種質疑),這種形式也有悖于文獻綜述的要求。所以,第一節中的首要內容筆者重點講了“軟權力研究的國內概況”。那么,國內的研究水平就一定不如國外嗎?一般來說,開題報告或項目申請書上的順序規定是有一定根據的。現當代多數的哲學社科研究,國外的方法、視角、成果和影響力等確實領先國內,體現在文獻綜述上,項目評審者對申報人的預期是,一定要掌握一些國外的最新研究動態才有利于襯托出研究的“國際水平”。但是在軟權力理論研究方面,筆者認為存在一些例外。盡管soft power的發明權屬于美國人,但是在后續研究中關于理論體系與方法的改進和完善,一些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是值得肯定的。基于這種新的認識,筆者將“軟權力研究的國內概況”作為重點放在第一節來寫。為了進一步突出國內軟權力研究的重要性,筆者又舉例證明了“完善軟權力理論的學術價值”是客觀存在的,那就是第一節中的第二個小標題所補充的內容。
第二節“歐盟軟權力研究文獻評析”是按照常規的路子寫的:先寫“國外歐盟軟權力研究概述”,然后寫“國內歐盟軟權力研究概況”。原因是,國外學者對歐盟的軟權力做過一些論述,只是沒有集中地討論過約瑟夫·奈教授軟權力理論的概念和框架而已,他們關注的重點是歐盟“軟”行為的本身。這里有一個事實需要注意,就是戰后歐洲一體化的起步和相關研究成果的產生要遠遠早于瑟夫·奈教授首次發表軟權力理論的時間。了解了這一事實,就不難理解雖然約瑟夫·奈教授本人很贊賞歐盟和歐洲國家的“軟權力”行為,但歐洲學者好像并沒有產生“投桃報李”的學術回饋行為。本科學生學習理論知識要明白理論并不是處處可以作為當下事實的先導,但是后產生的某些理論可以對已發生的事實發揮解釋和分析的功能。而國內的歐盟軟權力研究雖然在理論辨析和修正方面比較積極,但對于歐洲和歐盟的實際情況了解得不夠全面、分析也不夠深入。所以,本章第二節先寫“國外歐盟軟權力研究概述”,然后寫“國內歐盟軟權力研究概況”,符合西方學者熟悉歐盟運作、國內學者熱衷理論辨析的研究現實。基于中外研究的優缺點,產生了本章第三節“深化歐盟軟權力研究的思考”方向:在了解歐盟方面要以歐美學者的英文原著為重要參考,在運用理論方面要跟蹤約瑟夫·奈教授本人及其他研究者對軟權力的完善與發展,將軟權力理論和歐盟實際相結合的關鍵環節做好,就可以推動歐盟軟權力研究的深化。
第四節“本章小結”屬于常規性小結,如果論文每一章內容太長,最后一節寫一個篇幅較小的總結較好。對于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而言,如果每一章的篇幅不是特別長的話,就沒必要每章都寫“本章小結”了。但是在每章最后一段認真地寫幾句承上啟下的文字,筆者認為這是有助于初學者培養概括能力和養成保持章節間相互聯通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