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日本魯迅研究史論
  • 靳叢林 李明暉
  • 2159字
  • 2019-10-14 12:27:39

第四節 欣慰的紀念

1936年10月19日晨,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病逝。消息傳到日本,引起日本文化界的極大震動,一時間日本各界的友好人士,分擔了中國人民的巨大悲痛。在東京神田的日華學會,日中兩國的文化界人士為魯迅先生召開了追悼會,會上佐藤春夫和郭沫若都做過講演,有人還看到佐藤春夫演講后“流著眼淚走出來”[21]。甚至有在日留學的朝鮮文學家也說:“我們朝鮮人,有正義感的朝鮮人,對于這位巨人是不能忘記的。”[22]的確,魯迅不但是中國精神界的戰士,也深受日本及東亞人民所摯愛!

魯迅逝世后,日本的許多報刊迅速做出反應,《中央公論》《日本時論》《改造》等有影響的大型雜志,紛紛發表悼念魯迅的文章。竹內好主編的《中國文學月報》第20號(1936年11月),還出版了紀念性質的“魯迅特輯”,發表了實藤惠秀、飯冢朗、山本初枝等人的文章。竹內好翻譯的魯迅散文《死》及撰寫的紀念性文章《魯迅論》,也在這期“魯迅特輯”之中。

從魯迅逝世的次日起,到1938年8月改造社《大魯迅全集》七卷本出齊時,這期間日本報刊發表紀念、研究魯迅的文章和翻譯魯迅的作品,據不完全統計已超過140篇。特別是《大魯迅全集》的出版,雖說只是選集的性質,但仍要比中國《魯迅全集》的出版早一年左右。日本各界的友好人士,以這樣的實際工作寄托對魯迅的哀思,真可謂一種欣慰的紀念。

對魯迅的逝世,能有這么多的日本人士以如此大的規模來悼念,而且又是在那樣的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下來悼念,可以說,在日本從來沒有哪一個外國的偉大作家,能像魯迅那樣享有這樣的生榮死哀。這一方面說明,魯迅給予日本人民精神上的影響是無比深刻的;另一方面也說明,中日兩國人民的心是相通的,文化上的聯系是密切的。這種文化上、精神上的密切關系,通過日本人民對魯迅的悼念,充分地、集中地表現了出來。


[1]劉柏青:《三十年代左翼文藝所受日本無產階級文藝思潮的影響》,《劉柏青文學論集》下卷,時代文藝出版社,2012。

[2]參見鈴江言一《中國無產階級運動史》,1929年11月滿鐵調查資料第109編。1953年9月改題為《中國解放斗爭史》,由石崎書店出版。

[3]盧田肇:《錢杏邨的“新寫實主義”——與藏原惟人的“無產階級現實主義”有關問題之考察》,靳叢林譯,《日本學者研究中國現代文學論文選粹》,吉林大學出版社,1987。

[4]1920年底,日本各地開始出現一些馬克思主義小組,如堺利彥等人的ML會,山川均等人的星期三會,高津正道等人的曉民會等。翌年4月,以堺利彥為委員長的“共產黨籌備委員會”成立,5月派近藤榮藏去上海參加共產國際遠東支部會議。8月,在東京堺利彥的無產社召開結黨會議,近藤榮藏為執行委員長,高津正道為宣傳部長,山上正義為庶務部長等。11月因署名共產黨的反軍、反戰傳單及小冊子在日本陸軍東京大演習時散發,日本共產黨遭到鎮壓,是為“曉民共產黨事件”。

[5]山上正義:《談魯迅》,李芒譯,《魯迅研究資料2》,文物出版社,1977,第181頁。

[6]丸山昇:《一個中國特派員》,中央公論新書,1976。

[7]林守仁:《關于魯迅及其作品》,戈寶權譯,《魯迅研究資料2》,文物出版社,1977,第181頁。

[8]丸山昇:《日本的魯迅研究》,載靳叢林編譯《東瀛文擷——20世紀中國文學論》,吉林大學出版社,2003,第31頁。

[9]1935年8月1日魯迅致增田涉信,《魯迅全集》第1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369頁;劉柏青:《魯迅·摩勒伊愛斯·正宗白鳥》,《魯迅與日本文學》,吉林大學出版社,1985。

[10]1921年8月29日魯迅致周作人信,《魯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413頁。

[11]《魯迅全集》第1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192頁。

[12]關于這篇文章,《魯迅全集》(人民中文學出版社,2005)第14卷第193頁注釋[5]為:“佐藤春夫……在《中央公論》(1932年1月號)發表的《〈故鄉〉譯后記》中稱魯迅的《故鄉》具有杜甫的詩情。”這則注釋中有錯誤,稱《故鄉》具有杜甫的詩情的,不是這篇文章,而是佐藤春夫戰后發表的《翻譯〈故鄉〉和〈孤獨者〉的時候》(收入增田涉、松枝茂夫、竹內好編《魯迅指南》,巖波書店)一文,其中寫道:“我在《故鄉》之中,感受到了和杜甫的詩情相同的近代散文精神。”

[13]丸山昇:《寄語〈日本學者中國文學研究譯叢〉》,《日本學者中國文學研究譯叢》第2輯,1987年9月。

[14]佐藤春夫:《翻譯〈故鄉〉和〈孤獨者〉的時候》,載增田、松枝、竹內好編《魯迅入門》,巖波書店,1956。

[15]郭沫若:《創造十年》,《郭沫若全集》(文學編 第十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第22頁。

[16]岡崎俊夫:《日本的魯迅觀》,轉引自丸山昇《日本的魯迅研究》,載靳叢林編譯《東瀛文擷——20世紀中國文學論》,吉林大學出版社,2003,第32頁。

[17]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魯迅先生紀念集》,山海書店復印,1979。

[18]1935年6月10日魯迅致增田涉信,《魯迅全集》第1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359頁。

[19]摩勒伊愛斯原為葡萄牙駐外海軍武官,生于1854年。1898年來日本,任葡萄牙駐日本神戶總領事,曾與日本一藝伎結婚。后來妻子亡故,辭去總領事職務,到亡妻出生地福島定居,潛心研究日本文化。著有《遠東游記》《中國日本風物志》《日本精神》《日本歷史》等。1929年病死在福島。

[20]1935年8月1日魯迅致增田涉信,載《魯迅全集》第1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36頁。

[21]常任俠:《哀悼魯迅先生在東京》,《東瀛印象記》,商務印書館,2013,第55頁。

[22]常任俠:《哀悼魯迅先生在東京》,《東瀛印象記》,商務印書館,2013,第52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玉田县| 九江市| 千阳县| 日照市| 文安县| 铜山县| 南华县| 旬阳县| 南丹县| 横峰县| 鸡东县| 怀安县| 潼关县| 扶绥县| 木兰县| 威宁| 昂仁县| 同心县| 南溪县| 本溪市| 慈利县| 福清市| 凉城县| 宝坻区| 福鼎市| 贵定县| 河津市| 龙南县| 壤塘县| 那坡县| 黄大仙区| 鄱阳县| 德令哈市| 兰溪市| 望江县| 苍梧县| 镇坪县| 永川市| 昭苏县|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