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朝貴與太平天國早期史
- 劉晨
- 2791字
- 2019-10-21 14:49:50
序一
《蕭朝貴與太平天國早期史》的作者劉晨,是一位青年歷史學家。在太平天國歷史研究整體蕭條的年代,他不受流俗影響,堅持“太史”研究,這種學術精神,我是十分感動的。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部著作——《蕭朝貴與太平天國早期史》,是劉晨傾多年之功完成的一部精品。在這部著作正式出版之前,他將書稿寄給我,囑我寫一篇序言。我愉快地接受了他的請求。
讀完稿本,我深深地感到作者用力甚勤,十分快慰。而且,在太平天國研究領域,這是一本很有新意的著作。新意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重新確定蕭朝貴的歷史地位。
關于太平天國及太平天國人物的評價,受到過毀譽截然迥異的歷史評判。在階級斗爭史觀主導中國史學界的年代,褒揚者奉若神明;而在近年來,有的學者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將其全盤黑化或否定。這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再思考的問題。我認為,現(xiàn)在應該嘗試擺脫定性批判的束縛而去運用學術理性重新審視太平天國的相關問題,這會更有助于我們加深對這段歷史的認識和省思。
劉晨所著的《蕭朝貴與太平天國早期史》就是這樣一部煥發(fā)學術激情同時伸張學術理性的著作。比如,作者在研究蕭朝貴的“法術”后指出:“正如我們不能否定太平天國起事動機的正義性,我們也不能否定蕭朝貴的‘法術’在太平天國起義醞釀階段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作者在一次紀念金田起義的學術會議上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不應以洪秀全私生活的奢靡作為將其丑化的主要依據(jù),要以歷史的公正和同情重新審視歷史人物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扮演的角色”。對太平天國的歷史定位,他認為,“只要數(shù)百萬太平軍民投身起義浪潮的動機具有正義性,太平天國就不能被全盤黑化”。這些都是符合近代歷史的實際的,我深表贊同。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影響深遠,研究中國近代歷史就繞不過太平天國,而蕭朝貴在早期太平天國的歷史舞臺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究太平天國就必須重視蕭朝貴。作者以神權宗教和政權俗世相結合的視角重新研究太平天國及太平天國的重要人物西王蕭朝貴,貫穿新的研究理論和方法,結合理性的學術評判,還原本應該屬于蕭朝貴的歷史,并由此加深對太平天國起義前后的地方社會、太平天國早期歷史的認識,這無疑對重新評價太平天國和重新審視太平天國的興亡軌跡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這也證明,老題新做同樣可以呈現(xiàn)枯藤開花的學術氣象。
傳統(tǒng)上,對太平天國早期人物所起的歷史作用的評價,主要是沿襲李秀成的觀點。對楊秀清,李秀成在自述原稿中說,東王楊秀清“在家種山燒炭為業(yè),并不知機。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其實不知。天王頂而信用,一國之事,概交與他,軍令嚴整,賞罰分明”。對馮云山,李秀成在自述原稿中說:“南王馮云山在家讀書,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正、石達開、秦日綱),謀立創(chuàng)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對蕭朝貴,李秀成在自述原稿中說:“西王蕭朝貴是武宣縣盧陸筒(峝)人氏,在家種田種山為業(yè)。天王妹子嫁其為妻,故其重用,勇敢剛強,沖鋒第一?!笨梢姡诮鹛锲鹆x前后,蕭朝貴的地位遠低于洪秀全、馮云山和楊秀清。
本書著者引用可靠的資料確證:在金田起義前后,太平天國歷史上存在一個“蕭朝貴時代”?!霸凇挸F時代’,上帝會順利完成起義建國前最為重要的準備工作——金田團營,太平天國也隨之迎來了突進永安的輝煌。從這層意義上說,蕭朝貴是太平天國的真正鍛造者?!?/p>
本書作者研究多種資料后認為:蕭朝貴地位的提高有一個發(fā)展過程。一開始,蕭朝貴和楊秀清合作得很好,在這個過程中蕭朝貴逐漸培植私黨,大肆攬權。形勢的突變在庚戌(道光三十年,1850)八月楊秀清病情加重之時。本書引用韓山文的《太平天國起義記》和洪仁玕的自述,證明楊秀清在這一年的八、九兩個月病重。另據(jù)《天情道理書》記載,在楊秀清病重期間,蕭朝貴開始代理“首輔”之職,掌握上帝會的教務、教權。
蕭朝貴的代理“首輔”地位,一直維持到庚戌十月楊秀清復出。而這種嘗試性超越的失敗是在辛亥(咸豐元年,1851)十月。這時,在永安城外爆發(fā)了水竇村之戰(zhàn),蕭朝貴身受重傷,接著,在十月二十五日天王洪秀全頒布詔旨,敕封五王。楊秀清、蕭朝貴的地位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正如該書所說:“永安封王,形成東王楊秀清節(jié)制諸王、一人獨大的局面?!薄笆挸F時代”也告一段落。在太平天國歷史上,蕭朝貴受傷前后的歷史確是一個值得再思考的問題。
第二,從蕭朝貴的活動中,以權力斗爭和權力結構為主線,尋找太平天國衰敗的端倪。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作者用力的重點和本書的鮮明特色,值得讀者考慮。
從歷史上看,權力結構是權力斗爭取得暫時平衡的結果,權力斗爭又是權力平衡的黏合劑。
作者在書中對“蕭朝貴時代”以及太平天國各個時期的權力結構做出分析。作者寫道:“蕭朝貴的一生同樣也是太平天國歷史發(fā)展變遷的縮影。他的崛起、主政、負傷、陣亡都使太平天國既有的權力格局發(fā)生變動。”他的結論則是:“終太平天國之世,洪秀全也沒能建立起穩(wěn)固、高效的權力結構,太平天國的權力斗爭伴隨始終。從早期楊秀清、蕭朝貴與賜谷王家、大沖曾家等上帝會元老的角逐,到楊秀清與蕭朝貴之間無法逾越地表的‘奪權’暗潮,再到洪秀全與楊秀清的對立乃至發(fā)生暴力血腥的天京慘禍,再發(fā)展為后期太平天國激烈的‘黨爭’(尤其是中央親貴與地方實力派之間),甚至太平軍余部的權力斗爭也從未停息,如康王汪海洋殺侍王李世賢之變??梢哉f,太平天國貫穿始終的權力斗爭是亡國的重要原因,或者說是最主要的原因,也不為過。”
第三,作者在書的最后,對如何深化太平天國歷史研究問題提出了兩點建議。這兩點建議都是切合實際的。
一是“研究視角的轉換與開拓”。
作者寫道,“任何學科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都離不開研究視角的轉換與開拓”。結合近期學界的相關研究成果,作者認為,“在太平天國歷史研究方面,視角的轉化與開拓應從四個方向進行”。這四個方向是“向下”、“向上”、“橫向研究”和“向四周”。
二是“研究方法”的提高。
在這個問題上,作者就“史料的深入研討”、“跨學科研究”和“田野調(diào)查”三個方面提出他自己的意見。這都是很有價值的、切合實際的建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歷史學家應該有的那種“竭澤而漁”式的搜集和鉆研史料的素養(yǎng),在這本書稿中就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作者強調(diào)“跨學科研究”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書稿中提到歷史研究與社會學、歷史人類學、民俗學等學科的結合,我是十分贊同的。我想還有一個學科值得提一提,那就是哲學。歷史學研究與哲學結合,特別是與哲學中的人生論和認識論結合,我想會更廣闊地擴大學者的學術視野。
總之,《蕭朝貴與太平天國早期史》是一部很有學術價值的著作。作者還很年輕,我衷心地期待他有更多的好書問世,取得更大的成就。
茅家琦
2013年1月,南京
2018年5月修訂
(茅家琦,1927年生,江蘇鎮(zhèn)江人,南京大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榮譽資深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和太平天國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