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國東北與日本研究(第2輯)
- 馮雅 付麗穎 陳秀武
- 2467字
- 2019-10-21 15:03:51
二 “滿蒙”在“產業立國”策中的地位
盡管田中政友會內閣大肆宣揚以“產業立國”為基調,但是真正要實現“產業立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田中政友會內閣的“產業立國”策受到了現實的極大制約。首先要實行自己的政策,必須實現政友會在眾議院中擁有過半數的議席。然而現實的情況是,1928年的國會解散后,2月舉行了普通選舉法通過后的初次全國大選。盡管田中政友會內閣對選舉進行了盡可能的干涉,但是最終的結果仍是政友會沒能實現過半數的席位,這就為它實現自己的政策增加了難度。為了實現“產業立國”,政友會開始同實業同志會進行政策協定的交涉,并為此設置了經濟審議會。然而,實業同志會主張經濟上的自由主義,反對提高關稅,并很早就主張金解禁,這對政友會來說又是很難接受的。二者盡管進行了協商,政友會同意“對金解禁問題進行調查”,但是在實際上,政友會是反對實行金解禁的。可以說,對于保護和獎勵日本國內的重化學工業來說,實行金輸出禁止可以防止進口,把日本經濟和世界經濟隔離開來,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但是對于政友會的主張,經濟審議會主張不應該實行保護設施,而是應該實行出口鼓勵政策,斷然實行金解禁,也是在產業問題上實行的策略。由此通過了“快速解除金輸出禁止”的答辯。但是田中政友會內閣最終沒有實行金解禁政策。這種強行要求實行金解禁的論調對“產業立國”政策的實現是一個不利的因素。[18]
鑒于以上日本國內的不利因素,“滿蒙”在田中政友會內閣的“產業立國”策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很早就被凸顯出來。田中內閣的主張是,通過對“滿蒙”相關政策的實行,可以解決日本的“產業立國”政策的難題。因此,田中政友會內閣上臺后,非常重視“滿蒙”問題,并力圖迅速解決“滿蒙”問題,其背后不僅是出于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考量,也存在著一定的經濟方面的考量。那么田中義一和山本條太郎等人究竟是怎樣從“產業立國”的角度看待“滿蒙”的呢?
早在1925年田中義一任政友會總裁后,提到“產業立國”政策時,就極為重視和中國的關系問題。他認為日本要實現“產業立國”,離不開中國,更離不開“滿蒙”。究其原因,他指出,順應一戰后新時代的國際思想,“促進與我國接壤的善鄰和我國互通有無的貿易關系,舉共存共榮之實,是當然的歸結。從而,處于新時代黎明的善鄰外交直接成為經濟產業的立國基礎,能夠成為原料的補充來源。在此意義上打開遠東外交的新局面是當務之急,是我們的使命之一”。他主張在新的時代應該對外交重新加以認識,不僅僅是對遠東,即便是對歐美諸國,外交也要采用新思想,改善為“新式外交”。這種“新式外交”不是簡單抽象地“自主或者追隨”,“外交是以國際貿易關系、經濟關系為主,直接和國民生活關聯的國民外交,應該從這種基礎觀念出發來定立”[19],即“外交應該以經濟關系為基礎”。[20]關于具體的措施,他說:“開拓未墾地,改良已墾地,開發天然的富源自不待論,在原料確保上必須仰仗和帝國經濟關系密切的大陸方面。因此無論是日支的經濟聯盟,還是滿蒙特殊地域的擁護,都是對我帝國絕對重要的問題。我們要對對支外交傾注全力,時刻注意滿蒙特殊地域的治亂一刻不可懈怠。”[21]強烈表示出對中國局勢乃至“滿蒙”的高度“關心”。田中義一甚至還冠冕堂皇地提出,今后應該“一擲侵略主義,采用協調的思想”[22],“外交應該以經濟關系為基礎,對于亞洲大陸應該以相互扶助的精神獲得完全的諒解,共存共榮互通有無,以和平親善直接促進相互的幸福,間接促進人類全體的發展”[23]。1925年北京召開關稅會議時,他認為這是對兩國經濟關系影響極大的會議,表示出了極大的憂慮。[24]
在極力主張“產業立國”的政友會干事長山本條太郎看來,“滿蒙”對日本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日本的糧食和工業原料的產地,也是工業制品的市場。因此,他的“滿蒙”認識有著更為精細的算計。他談到“滿洲”的經濟發展狀況是非常令人震驚的。從貿易上看,“最近十年間支那的貿易增加了九成,但其中只看滿洲的話,滿洲的貿易十年間增加了三十成,即增加了三倍,這是在世界上都令人吃驚的經濟發展,由此可知滿蒙的財富是多么的巨大”。由此,他盛贊說:“滿洲是支那全土最安全、生活最富裕的地方”,“滿洲將來會成為日本商品的一大市場,這是深信不疑的”[25]。不僅是作為商品的市場,“滿洲”的資源,主要是鐵、煤炭、石油等對日本“產業立國”也具有重要意義。山本指出:“在滿洲,鐵的埋藏量約為十二億噸,從這里能得到四億噸。內地需要越來越增加,今后百年的需要約為四億噸的話,滿洲出產的鐵就能夠滿足今后百年間的需要。此外,滿洲煤炭的埋藏量有二十五億噸。”對于石油,他說:“覆蓋在撫順煤田上的巖石稱為油頁巖,含有百分之六左右的石油。此油頁巖的數量概算為五十二億噸,進行生產可以得到的石油數量約為三億噸,以我國現在的石油消費率計算的話,今后百年間以此油頁巖生產的石油就足以充分地自給自足。而且附隨在油頁巖制油工程上的石蠟、硫酸銨等重要產品的生產也可以說是無限的。”此外,“滿洲生產的食鹽不僅多,而且價格低廉。一噸只要五圓,每貫只需二錢。因此以食鹽為原料的制堿工業在滿洲有望發展。現在我國主要從英國的公司每年進口約十二萬噸的堿,如果以價格低廉的滿洲鹽為原料的話,制堿工業就會興盛起來”。正是因為這些豐富的資源,山本條太郎說:“滿洲這個上天賦予的大資源就擺在面前,我國有這樣充分的機會,為什么不努力進行充分的開發呢?如果給我三億圓來開發滿洲的資源,我確信,被稱為我國經濟癌癥的貿易上的入超一年就會減少到一億五千萬圓左右。”[26]
看到了“滿蒙”作為商品市場和糧食、工業原料產地的重大價值的山本條太郎,對于“滿洲”的政策有其獨特的主張。他反對在“滿洲”當地建設工場,興辦工業,認為這樣會對日本國內構成威脅。“滿洲”只應該生產那些在日本國內不能夠生產出來的產品。[27]正因為山本條太郎重視的是“滿蒙”的經濟價值,在政策上他主張同張作霖進行協作,以確保日本的經濟利益。可以說,田中政友會內閣重視的不僅是對“滿蒙”的軍事占領,也有經濟上的“協作”,期待以“滿蒙”的資源為日本國內的“產業立國”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