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中緬陸路貿易

中緬之間的陸路貿易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存在著一條從四川經云南進入緬甸北部到印度的陸上貿易通道。也有學者經過考證認為,這條陸路貿易通道早在公元前4世紀就已經在我國西南地區存在,被稱為“蜀身毒道”,有的史書上也將它稱為“貝幣之路”或“南方絲綢之路”,[3]其中云南、緬甸境內的這段通道被稱為“滇緬商道”。通過這條商道,中國商人將絲綢、茶葉等商品銷往緬甸、印度等國家或地區,同時將緬甸的象牙、犀牛角、翡翠、孔雀等輸入中國。此后雖歷經朝代更迭,但這條貿易通道卻一直商賈不斷,有力地促進著中緬雙方貿易的發展。元代中央政府開始在云南建立行省,并同緬甸之間爆發了戰爭,元朝派遣軍隊數次征緬。在這個過程中,出于軍事與政治的目的,中緬商道得以拓寬,解決了雙方交通不便導致的貿易受阻問題。[4]明代正統和萬歷年間,中緬之間又相繼爆發了戰爭,在戰爭過程中,為了保證軍需的供運,明朝政府在修繕拓寬滇緬古道的基礎上又開辟了新的陸路貿易通道,極大地便利了清代中緬雙方的陸路貿易往來。

清代中緬雙方陸路貿易往來日趨頻繁,雖然在清乾隆年間,中緬兩國曾發生戰爭,雙方貿易一度停滯,但戰爭結束之后,雙方陸路貿易又重新趨于活躍。

由于貿易量巨大,利潤豐厚,中緬兩國政府各自在邊境上都設立了關卡,對過往的商隊征稅。[5]當時由中國運往緬甸的商品主要有銅器、鐵器、絲綢、茶葉、瓷器等。從緬甸輸入中國云南的商品主要有棉花、寶玉石、象牙、食鹽、魚等,其中以棉花最為重要。

棉花是緬甸輸入中國最大宗之商品。早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時任云貴總督的李侍堯就曾上書乾隆皇帝:“緬甸物產,棉花頗多,……臣在粵省時,見外洋腳船進口,全載棉花。”[6]商隊主要用騾馬作為運輸工具來販運棉花,也有用船只走內河航線進行販運的。希穆斯在其所著《1795年出使阿瓦記》中記載道:“中國云南與緬甸一直保持著貿易往來,其中以棉花的貿易量最大。緬商從棉農那里收購棉花,沿伊洛瓦底江運到八莫,同中國商人交換商品,后者沿水陸兩路把棉花運入中國。”同一時期到過緬甸的英國探險家克柯斯在其自傳中也寫道:“棉花是緬甸出口的主要商品,大量棉花囤積在實階的港口,等著裝貨上船運往中國。每船可載15000公斤棉花,一般只需30至40天便可運達中國。”[7]據統計,中國在1830~1839年總共從緬甸進口棉花在300萬磅到400萬磅之間。[8]1855年中國從緬甸總共進口了價值約23萬英鎊的商品,而進口棉花一項就花費了22萬英鎊。[9]1872年中國向緬甸出口了價值約8萬英鎊的絲綢,而緬甸向中國出口的棉花價值高達22萬英鎊,[10]足足高出將近兩倍。由于中國西南地區棉花產量不足,中緬之間的棉花貿易對于緩解當地紡織原料的不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寶玉石是緬甸輸入云南的另一種重要的商品。早在明朝時期,為了獲取緬甸的玉石珠寶,明朝統治者在玉石的主要產地孟密、孟拱都派駐了太監替皇家采辦。受高額利潤的驅使,許多中國商人前往孟密和孟拱開采寶玉石礦井和經營寶玉石貿易。官府督辦是明代寶玉石貿易的一個顯著特征。如果說這種貿易形式還略帶有內貿性質的話,清代的寶玉石貿易則完全發展成為中緬間的國際貿易了。由于國人對玉石珠寶的喜愛,尚玉之風盛行,使得寶玉石的需求量有增無減,寶玉石在中緬貿易中成為僅次于棉花的第二大貿易商品。當時的中國玉石商人云集緬甸八莫城,八莫城為當時這一地區經濟發展與中緬經濟、文化交往的產物。商賈們將玉石從緬甸八莫運往云南騰沖,加工成裝飾品后又運到緬甸和中國內地銷售。嘉慶《騰越廳志》卷二載:“商賈云集騰越,上則珠寶,次則棉花,騾馱馬運,不絕于途。”常年活躍在中緬商道上,經營著珠寶貿易的各地商家,僅云南籍玉商就達百余家,坑夫達數千名,運銷多者達上千擔,[11]可見當時的貿易盛況。即使在后來緬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中緬貿易受到極大影響的情況下,中緬之間的玉石貿易仍在發展。光緒二十八年(1902),緬甸向中國出口玉石271擔,光緒三十四年(1908)為465擔,宣統三年(1911)為628擔。[12]

但是,清朝政府同時也對滇緬邊境的陸上貿易加強了管控措施。中緬之間的陸路貿易一度因為清緬戰爭而陷于停滯,戰爭結束以后,清政府繼續封關閉市,乾隆皇帝下令:“嚴禁內地商販,不得出關貿易。”[13]直到緬甸派人“奉表納貢”,才重新開啟雙方貿易。為杜絕“內地奸民偷越滋事,并夾帶違禁貨物”,[14]清朝政府在稽查和榷稅事宜上加強了管理力度,尤其是對銅、鐵及廢鐵等可以用來“備軍資而造器物”的“違禁貨物”稽查甚嚴。對于私販者“五十斤以下,杖八十徒四年;五十斤以上,發邊衛充軍”。[15]

緬甸政府同樣也對中緬邊境貿易懷有戒備之心。清代彭崧毓《緬述》中記載:“貿易之便,……緬人不容華人由之,恐防天朝取道也。”[16]緬甸統治階級對于中緬邊境貿易的態度一直搖擺不定。一方面,他們能從中緬貿易中獲得巨大利益。如緬甸敏同王在位期間,每年可從中緬貿易中征稅達50萬英鎊,而國內稅收每年僅有7.3萬英鎊。[17]緬甸王室所喜愛的中國的綾羅綢緞,也都來自中緬貿易。另一方面,他們也擔心清政府以貿易通商為名,趁機進犯緬甸。桑格曼諾神父在其著《緬甸帝國》一書中說道:“他們(指緬甸統治階級)希望發展中緬貿易,以便從中獲得巨額的稅收;但這種貿易必須在有效的管理之下進行,以免被中國政府(指清朝政府)加以利用。”[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南市| 慈利县| 乐昌市| 阿拉善左旗| 六枝特区| 阿坝县| 禹城市| 新密市| 乌鲁木齐县| 潞西市| 都昌县| 斗六市| 平江县| 文成县| 澄城县| 连云港市| 黎城县| 大名县| 上杭县| 揭东县| 新竹县| 鹤壁市| 紫阳县| 克山县| 太康县| 施甸县| 新闻| 张北县| 西宁市| 濉溪县| 龙井市| 义乌市| 克山县| 南和县| 通州区| 昌宁县| 南昌市| 瑞昌市| 嘉义县| 岳阳市| 苏尼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