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27輯)
- 李志農 何明 朱凌飛
- 2523字
- 2019-10-11 15:38:47
二 民國時期學者眼中的涉藏問題
辛亥革命后,西藏地方分裂勢力將“西藏獨立”的愿望寄希望于英國帝國主義,藏獨分子同英國內外勾結,并付諸行動,邊疆危機較為嚴重。在邊疆危機加深,民族危亡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國內新式知識分子、青年學者為了喚起國人對邊防安全的重視,紛紛在期刊雜志上著文立說,表達對涉藏問題的認識和看法。如前所述,民國時期學者探討的涉藏問題內涵較為豐富,英國等西方列強意圖攫取西藏,繼而引起西南邊疆危機是其關注和研究的核心內容。
余繩初深入分析了西藏面臨的問題。“自班禪出走內地,達賴聽信英國之慫恿,背叛中國而脫離關系,且倚仗英國勢力封鎖內地入藏交通,使得中藏生氣,沉寂隔閡。”[5]傅也文將涉藏問題歸結為英國的侵略,作者認為英人侵略西藏是為鞏固北印度邊防,開放印藏貿易,垂涎西藏資源,假道藏東進窺中國南部。同時也細數了英國侵藏的方法,諸如“探測西藏內部情形。強開商埠實行經濟侵略。排除俄人勢力,用武力壓迫藏人。籠絡達賴,唆使西藏獨立”[6]等。劉光堯把涉藏問題看作中國的外交問題和國際政治問題,“號稱海上霸王的英帝國主義就是西藏問題近幾十年來的原動力”[7]。格桑澤仁指出,達賴親英原非出自本心,因清末與駐藏官兵沖突,被迫逃亡印度,為恢復自身權力,不惜求援于英國。[8]嚴格里對西方列強侵略西藏的史實進行了介紹,尤其是英國和俄國與涉藏問題淵源甚深。他指出,英國自1774年接觸西藏,此后通過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略中國西藏,其中,英國在1890年簽訂《印藏條約》取得在西藏的貿易權;1893年《十二條款印藏追加條約》規定英國官吏有在西藏貿易監督等權。涉藏問題也由此表現出國際化趨勢。俄國在1902年同中國締結《中俄西藏交互條約》,該條約出賣了西藏多種權利。嚴格里認為十月革命后蘇聯對我國新疆和西藏野心勃勃。此外,美、法、日等國也對涉藏問題有一定關注。在眾多列強環伺包圍下,民國時期西藏危機四伏。[9]有學者的觀點是清政府錯誤政策致使達賴與班禪不和以致出現復雜的康藏問題。[10]劉熙把涉藏問題分為中土(內陸)與達賴問題、中英交涉問題、達賴與班禪之間的問題。[11]第一個問題是由清政府錯誤的對藏政策引起。中英交涉問題則是涉藏問題的根本所在,該問題源于英國對西藏的侵略,作者詳細闡述了英國侵略西藏的整個過程,尤其是森(西)姆拉會議所簽條約將中國對西藏的主權篡改為宗主權,損害了中國的主權。至于達賴與班禪問題,主要是因為雙方宗教傾向不同,達賴對班禪有所猜忌。王履康明確涉藏問題是英國18世紀侵略的結果。[12]司徒澄認為涉藏問題的根源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交通不便,以致政教不及,統治無方;二是英人之覬覦;三是西藏統治者之刁頑,夜郎自大,舉兵侵擾,深入川康。[13]在冷亮看來,由于清末國勢衰微,治藏官員愚昧無能,加上帝國主義的侵略而導致涉藏問題的出現。在他眼里,涉藏問題包含中央治權深入西藏問題、康藏糾紛問題、達賴死后之繼承問題與班禪回藏問題。[14]徐位將涉藏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歸于交通梗阻、政治上存有分歧、外交上英國的干涉、軍事上不受重視、界務設置矛盾重重。[15]排子認為涉藏問題主要涉及達賴與班禪之間的矛盾即宗教問題。[16]持此觀點的還有《西藏問題》與《達賴逝世后之西藏問題》兩篇文章。陳尊泉除了闡述英國對西藏的侵略與康藏糾紛的史實,還指出當下西藏的社會問題。如教育尚未到萌芽時期、經濟極為落后等。[17]王潔卿探討了涉藏問題的癥結即為西姆拉會議。他認為,涉藏問題實為“英國內外藏之謬論為噫失,其實西姆拉會議之重心,已非中英爭執西藏,乃英國據有西藏后進一步之侵略”[18]。丁逢白細數了西藏在我國西陲國防上的重要性以及西藏與我國的歷史關系,他認為“西藏問題之逐漸形成嚴重,實由于英國勢力之實際侵入所使然”[19]。楊青田認為涉藏問題包括外交、內政與班禪回藏三方面,而內政里邊的康藏邊界問題最為突出。[20]20世紀40年代,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中國在外交上有一定話語權,為此張忠紱探討了中英兩國關于涉藏問題的交涉,其目的是供將來談判作為參考。[21]李有義對抗戰中的西藏與勝利以來藏局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抗戰時期西藏主要問題是藏印邊界問題,印方入侵,中印未劃界領土,而這些領土實屬中國。抗戰勝利后,英國遂將在西藏攫取的利益轉交為印度,英印兩國策動西藏獨立,國防安全問題較為突出。[22]馬醒亞根據《大公報》報道的1947年西藏政變一事,分析了西藏當前不安定的局勢,批評了蒙藏委員會的不作為。他指出西藏的不安是由國內動蕩引起的,并呼吁身為國民要注意西藏漸變的局勢,求其解決之道。[23]
從上述部分民國學者關于涉藏問題的相關文章可以發現,民國涉藏刊物關于涉藏問題的研究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民國時期涉藏問題內涵較為寬泛,涉及外交、內政、康藏糾紛、邊界問題以及西藏的社會建設等各類問題。這與當前的“西藏問題”大不一樣。同時,民國時期涉藏問題也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民國初期學者對涉藏問題關注的焦點是清末中央政府錯誤的對藏政策與英國入侵西藏的史實。而民國末則主要關注印藏邊界問題。可以看出,當時學者對局勢把握到位,研究問題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第二,因學者表述的涉藏問題內涵不同,對于涉藏問題的緣起,學者們看法也不一致,但源于英國對西藏的侵略是最為主流的觀點。當然其中還涉及俄國等列強對我國西藏的覬覦,以及列強之間在西藏為爭奪勢力范圍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這些文章中,不少學者根據史料揭露了英國對西藏侵略的事實以及簽訂的各項不平等條款。還有學者專門探討了西姆拉會議以及英國將中國在西藏的主權篡改為宗主權的史實,揭示了涉藏問題是列強侵略的結果。第三,內政方面也是民國學者探討涉藏問題的主要內容。有研究者認為清末中央對西藏錯誤的政策遂產生了一系列邊疆問題,而民國時期中央政府無暇顧及邊疆的治理又加劇了涉藏問題的嚴重性。西藏自古以來深受宗教影響,在政治上實行政教合一,因此其宗教領袖達賴與班禪均與涉藏問題緊密相關。其中達賴親英,達賴與班禪之間為爭奪西藏最高統治權力而失和是學者主要討論的問題。總之,民國學者關于涉藏問題的研究涉及內政、外交等多個方面,并根據國內國際局勢的變化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其研究成果揭示了帝國主義侵略西藏的史實,在促進國家統一,激發漢藏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方面具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