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原精神的價值與傳承
- 張立群 韓隆福
- 1219字
- 2019-10-11 15:40:26
前言
屈原精神是屈原人性的升華,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熱愛祖國,“可與日月爭光”的美政抱負;二是親民愛民,“相觀民之計極”的民本意識;三是保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決心;四是砥礪品性,“余獨好修以為常”的自修鞭策;五是以物言志,“山中人兮芳杜若”的浪漫情懷。其中,愛國主義是屈原精神的核心。屈原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巨大的感召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民族精神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在不同場合,習總書記多次提到屈原,贊嘆其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潔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幾度引用屈原詩歌中的名句來闡述思想,寄情言志。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引用了屈原詩句“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九歌·國殤》),強調抗日戰爭中的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涌現了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將領,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正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杰出代表。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引用屈原的詩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勉勵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引用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的詩句,告誡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引用屈原的詩句,強調我們必須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的豪情,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2018年6月13日,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再次引用屈原詩句。特別提出搞好國有企業,就要有那么一股勁兒,正像屈原講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希望大家再接再厲,一鼓作氣,一氣呵成,一以貫之,朝著既定的目標奮勇直前。
當下,我們正處于偉大的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前進,還要進行偉大斗爭,開啟偉大征程,實現偉大目標,都需要我們從傳統文化中吸取精神養分,不斷煥發良好的精神狀態。而屈原的偉大精神,為我們提供了精神食糧滋養,值得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