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優消費率與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研究
- 趙鑫鋮
- 684字
- 2019-10-11 15:26:59
第二節 中國經濟增長穩定性特征
本節通過需求和供給各組成部分增長率變化情況粗略分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穩定性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各宏觀經濟變量的波動幅度在逐漸收窄,直觀反映了經濟增長穩定性提高。
一 中國經濟增長穩定性需求層面考察
從需求方來看,GDP由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組成。圖2-6給出了1978年以來我國GDP、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總額增長率。從圖2-6可知,首先,我國GDP、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總額增長率變化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91),這一時期各變量增長率波動范圍較大,最典型的資本形成總額增長率1985年的高達27.1%,而1989年則降低到了-8.4%;第二階段(1992年至今),各變量的波動幅度明顯收窄。其次,資本形成總額增長率波動性最大,最終消費支出增長率波動性次之,GDP增長率波動性最小。最后,凈出口增長率的波動性比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總額的波動性大,但由于凈出口占GDP的比重較小,因此對經濟增長穩定性的影響較小。
圖2-6 1978年以來中國GDP、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總額增長率
二 中國經濟增長穩定性供給層面考察
從供給層面來看,GDP由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組成。圖2-7給出了1978年以來我國GDP及三次產業增長率。從圖2-7可知,首先,我國GDP及三次產業增長率變化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91),由于我國剛開始推進市場化改革,體制改革及各種外生沖擊對經濟影響較大,因此GDP及三次產業增長率波動性較大;第二階段(1992年至今),GDP及三次產業增長率波動范圍逐漸收窄。其次,三次產業中第二產業增長率波動性最大,第一產業次之,第三產業最小。最后,1992年后各產業增長率與GDP增長率基本保持同步變動。
圖2-7 1978年以來中國GDP及三次產業增長率
推薦閱讀
- 要素參與分配對構建合理有序城鎮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響研究
- 城鄉一體化與勞動就業: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就業結構優化效應與路徑研究
- 高成長企業論·第三季:下冊(《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大國制造:中國制造的基因優勢與未來變革
- 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報告2020
- 重新理解中國經濟:復蘇、進化與增長
- 政企合作:新型城鎮化模式的本質
- 經濟與改革:厲以寧文選(2011-2014)
- 基于群體智能的生物啟發式優化方法及應用
- 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 穩增長、調結構的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研究
- 新改革經濟學(修訂版)
- 戰略機遇期中的天津:中國第三增長極發展大趨勢
- 中國外資經濟發展現狀報告
- 中國農村調查(總第51卷 村莊類第20卷 黃河區域第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