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當前,北京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既有新模式、新動能的快速發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為此,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出現的歷史性變化,加快疏功能、轉方式、治環境、補短板、促協同,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在宏觀層面上努力構建公平的政策環境,在微觀層面上積極構建有效的市場機制,推動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一 繼續加快人力資本積累,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

在高速增長階段,經濟增長更多依賴勞動和資本等要素的大規模投入;而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則更多的是由人力資本投入所帶來的勞動生產率提高推動的。為此,一是要繼續推動教育均等化,加大對非中心城區特別是城市副中心和生態涵養區的教育資源投入力度,通過提供廣泛而有質量的教育服務,提高新增勞動者的素質。二是要重視和完善職業技術教育,加大資金投入,全面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造就一批知識型、技能型的一線勞動者。三是要借鑒美國的《聯邦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五年戰略計劃》,改革管理體制,推進創新教育,激勵市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養由數量導向向質量導向轉型,針對北京經濟發展的訴求調整人才培養機制,以高精尖為導向布局相關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青年人才。四是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其在市場開拓方面銳意進取、在產品開發方面勇于嘗試、在組織管理方面敢于創新。五是宣傳和弘揚勞模精神與工匠精神,使那些擁有創造力的技術工人既可以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又可以獲得全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六是要引導技術型領導人員向研究一線流動,投身于科技創新;改革人才評價機制,提高技術轉移轉化在職稱評定中的作用。

二 始終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根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邁上新臺階,需要以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為支撐。而要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則必須把著力點置于發展實體經濟上。發展實體經濟的重點和難點都在制造業而非房地產業。為此,要發揮北京具有良好制造業基礎的優勢,把握住實體經濟這一根基,以投資高精尖制造業為核心促進實體經濟減量提質,進一步打牢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基礎。一是繼續有序疏解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不相適應的產業,淘汰低端落后產能,進一步完善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以減重、減負、減量為產業升級創造空間。二是針對建設好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制造2025”創新引領示范區的目標,重點發展一些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話語權和優勢地位的主干產業與細分行業,在亦莊、順義布局一些有地區特點、領先全國以至于全球的行業標桿,并積極推動重點產業形成集群。三是抓住產業結構調整的窗口期,密切關注全球產業發展的新情況,瞄準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等領域,推動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成長為全球領先、滲透力強的業態和模式。四是適度超前地布局世界級的智能基礎設施,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爭取在智能制造、物聯網等領域形成全球領先的創新集群。五是滿足發展實體經濟的需要,以推動制造業高端化為重點,精心打造支持產業細分和高級化的相關配套服務體系。六是適應現代產業和現代城市的發展要求,積極發展現代智能化的生產性服務業和體驗式的生活性服務業,提高服務的技術含量、附加價值和文化品位。七是通過新技術的運用構建現代化、規模化的農業體系,發展融環境保護、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產業系統,完善農業科技和信息咨詢服務體系。八是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作用,達到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支持市屬優質企業上市融資,推動優質信貸證券化,通過增加優質資產供給化解市場泡沫,引導更多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領域,為企業持續創新提供激勵。九是繼續規范政府融資平臺,對業已形成的城市基礎設施資產可以通過證券化等途徑減小債務規模,對新增投資可以選擇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途徑降低債務風險。十是發展風險投資,引導社會資金流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使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動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持,不斷發現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 積極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科學技術依然是第一生產力。為此,要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專家為支撐的創新系統,實現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統籌協調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以新成果、新優勢強化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一是要明確企業在創新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的同時加強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使擁有創新基因的企業具有自主決策權,可以獲得創新活動的收益并承擔創新活動的風險。二是要減少政府對科技創新的直接干預,重視運用市場機制,通過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支持企業憑借創造性毀滅追求利潤最大化,以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三是要繼續發揮科技政策的導向作用,加強政策的持續性、集成性和系統性,細化和實化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構建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創新生態系統,為北京新舊動能轉換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四是要把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基礎研究能力和企業的應用研究能力結合起來,把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結合起來,力爭實現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間的無縫對接,整合多種創新資源,完善產學研多方溝通交流和利益分配機制,提高協同創新效率。五是要加大對基礎研究的公共投入,改變以往短、平、快的價值取向,鼓勵具有重大意義的基礎研究,為應用研究和成果市場化奠定基礎。六是要在應用研究方面對標國際前沿,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等關鍵性的現代工程技術,憑借扎實的應用研究取得顛覆性創新。七是要關注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協同,在新一輪信息化浪潮下開拓以互聯網與現代物流為基礎的新型服務業,積極發展共享經濟、平臺經濟。

四 充分借勢“一帶一路”倡議,提升全球價值鏈水平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與天津聯合做好引領向東開放與擴大向西開放的工作,全面拓展開放地域和范圍,積極構建以我為主的價值鏈體系。為此,一是要利用現有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進一步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大力引進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帶動北京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創新鏈的中高端環節。二是要高標準謀劃北京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沿線國家要素稟賦差異,積極推動載體建設,構建北京承擔國家倡議的產業平臺,形成北京國際交往的新優勢。三是要以提高北京對外貿易效率為出發點,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依托,繼續培育和發展國際貿易新業態、新模式,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雙自主”企業拓展全球市場,實現“優進優出”,使對外經濟活動成為助力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渠道,并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分散國際市場風險。四是要引導市屬龍頭企業根植國內市場與拓展國際市場雙管齊下,支持企業“走出去”并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能或在設計、研發等高附加值領域積累相關經驗,塑造北京企業在開放經濟下的新優勢。五是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有機結合,積極發揮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的集聚優勢,拓展對外文化交往和產業合作的渠道,推動文化貿易持續增長。

五 持續關注地區均衡發展,努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不僅要求各類市場主體在要素資源、產業發展等方面有所作為,也對經濟活動的空間載體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現階段京津冀地區之間、北京各區之間的發展差距還很大,要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在兼顧各地利益的前提下,拓展各地居民增收渠道。當前,北京要把握住城鄉居民消費升級的契機,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是發揮收入再分配在共享發展成果、防止兩極分化中的重要作用,探索發展和共享的平衡點。二是穩步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對城市功能布局和產業調整方向進行分類梳理,加強鄉鎮居住集中地區周邊的產業功能,推動一些產業園區尤其是以服務業為主的園區向城區轉變。三是支持企業通過集團化發展提供養老、健康產品和服務,形成品牌,鼓勵民間資本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實現跨地區合作和資源共享,加強農村地區養老、健康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有實力的養老、健康服務供應商為山區村送產品、送服務。四是有針對性地因地施策,健全土地儲備制度,盤活存量土地,優化供給結構,綜合考慮疏解整治促提升的需要,做到有疏有堵。五是提升住房建設質量,推動住房建設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完善配套設施,優化人居環境,對既有居住區進行有機更新,繼續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棚戶區改造、簡易樓騰退等工作,改善居住條件,保護古都風貌。六是繼續優化京津冀三地產業布局,理順產業分工合作關系,深入開展多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在政府合作外激發各園區、各企業的積極性,構建在京研發、在津轉化、在冀投產的產業鏈條,促進產業要素聚集,共同構建三地優勢產業集群。七是打破限制京津冀間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抓緊研究三地稅收分成等機制,推動三地產業政策統一,爭取在重點領域形成協調的產業環境。

六 強力推動各項改革措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在高質量發展階段,仍然要堅持向深化改革要動力、要活力,系統謀劃具體改革舉措,打造北京體制、機制新優勢。一是要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推進已經啟動的改革事項,特別要抓好標志性、支柱性和引領性的改革舉措,給予市場主體更多的自主權,減輕市場主體在融資、物流、用能等方面的負擔。二是要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提升供給端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對業已形成的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產能,要堅決停止輸血,并更多地采用環保政策、競爭政策等市場手段化解落后產能,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擠出實體經濟中的水分,淘汰僵尸企業。三是要糾正不合理的優惠政策特別是融資便利,降低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杠桿率,防止在增量部分產生無效供給,讓市場主體承擔競爭的后果,同時可以采用技術補貼等方式支持部分有潛力的企業完成技術升級。四是要構建產業布局調整統籌協調機制,對全市的產業項目和政策進行整合,強化產業布局調整全市統籌,細化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新城的產業發展定位,實施差別化的政策措施,形成各地區產業發展的梯度,防止各區產業同質化。五是要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健全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PPP供給方式,支持社會資本流向醫療、養老等新業態,消除民間投資政策阻礙,降低民間企業的進入成本。六是要提高政府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健全政府采購、稅收優惠、產業投資基金等的政策規則,增強其公平性,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為產業發展提供便利,降低通勤、租房等成本,打造效率和品質兼顧的整體環境。七是要構建大數據、信息化管理平臺,整合政府各部門數據,為精準服務企業提供信息支撐。八是要進一步加強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的研究,對就業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調查失業率等指標進行例行統計,對系統衡量物質資本質量的指標納入統計范圍。

七 努力構建環境友好型發展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針對北京當前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情況,要繼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這不但有利于城市和自然的和諧共生,也可以激勵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一是以創新為引領,把握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產業革命契機,通過大數據的運用縮減業務流程和資源消耗,通過互聯網的運用降低時間和交通成本,減輕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的破壞。二是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和綠色金融,構建低碳經濟體系。三是健全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管理體制,強化政府投資領域的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制定土地資源集約利用規范,修訂各類建設用地標準,強化建設用地開發強度和投資強度,推行包含土地使用動態監測、績效監督的全周期管理。四是聚焦區域性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打破行政區劃的藩籬,完善區域統籌協調機制,由分區治理轉向統一治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宜宾市| 新民市| 特克斯县| 稷山县| 台州市| 寿阳县| 陇南市| 剑川县| 江津市| 武邑县| 西乌| 安康市| 文昌市| 宁乡县| 安新县| 赫章县| 扎兰屯市| 永和县| 梅州市| 休宁县| 陇西县| 松阳县| 平舆县| 嘉义县| 马尔康县| 河南省| 双牌县| 增城市| 克拉玛依市| 东阿县| 庄浪县| 商都县| 宜兴市| 田阳县| 屏山县| 台南县| 高邑县| 综艺| 关岭| 小金县|